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47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47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啊!”
  杜立峰点点头,有些骄傲的道:“我们把金瓜给晒干了,就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我先用袋子把金瓜干紧紧的包裹住,再放在箱子里,上面用火山灰把袋子掩埋。这样带到了京城,拿出来都还是干燥的。
  接下来,我只用在太阳大的时候,时不时将剩下的金瓜干晒一下,就至少能吃上一年!而第二年我的父王一定会派侍卫坐着商船,将新的金瓜干给我送来的!”
  我的老天爷啊!
  柳铭淇觉得自己的心都在发抖,他强行的让自己不要激动:“小杜啊,你现在身上带着金瓜干?”
  “是的。”杜立峰不好意思的道:“其实刚才……刚才在宴会前,我很长时间没吃东西了,就吃了几块,结果就打屁了……”
  “拿出来我看看。”少年迅速的伸出了手,“赶紧的!”
  杜立峰没发现柳铭淇的声音变了,他还很高兴,好像这位殿下对金瓜干很有兴趣的样子。
  所以他从怀里就掏出了一个布袋,刚刚想要拿给柳铭淇,却被柳铭淇一下子给抢了过去。
  柳铭淇打开之后,直接从里面抓出了好几根黄中透红的东西,对着月亮一照,想都不想的便丢进了嘴里。
  “殿下……”
  杜立峰吓得伸手想要阻止。
  他可不知道上国贵人吃了会不会没事。
  自从知道金瓜吃了会让人不停打屁之后,即便是带来了金瓜干,他也只敢在家里和侍卫们一起吃,很少很少拿到外面来,更别说和别人分享了。
  今天都是一个意外,因为出门得匆忙,忘记从这件服装里面取出来了。
  结果到了这里他又忍不住,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自己打屁到是无所谓,如若贵人吃了有什么别的毛病,那可是他极大的罪过,恐怕连大康朝都没办法再呆下去了!
  没想到的是,杜立峰很快就看到了柳铭淇露出了陶醉的神色。
  “!?”
  杜立峰以为自己看错了,但揉了揉眼睛一瞧,的确是啊!
  而且小王爷的眼睛里好像有泪光闪动!!!
  难道金瓜的魅力真的这么大,连上国的小王爷都被征服了?
  一时间,杜立峰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他可不知道,金瓜干虽然好吃,但绝对不是柳铭淇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之所以柳铭淇这么的激动,原因根本不是因为味道。
  而是金瓜干本身!
  这哪里是金瓜?
  根本就是神瓜!
  是救苦救难,让我黎民百姓免受饥饿之苦的神瓜啊!
  在另一个世界,它还有一个更加响亮让人熟知的名字——红薯!
  顺治和康熙靠着它,硬生生的撑过了小冰河时期。
  清朝的稳定,几乎全靠了红薯和另一神物土豆的作用。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红薯和土豆能提前五十年得到广泛的种植和食用,那么明朝的农民起义就不会那么凶猛,没有了内患之后,明朝就不会那么着急解决女真,从而一次次的犯下大错,最终导致灭亡了。
  没有那么多的冲动对决致使精兵强将全军覆没,明朝只要靠硬耗,都能把我大清给耗死在白山黑水之间。
  从康熙到乾隆年间,我国人口从一亿一下子膨胀到了四亿多,这里面的最大功臣便是红薯和土豆。
  它们能让穷人都敢生孩子,能养活那么多孩子,说是神物,一点儿都不过分。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红薯和土豆都是一个好东西。
  即便是大米有时候产量不够,朝廷诸公也没有太惊慌,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实在没办法了,红薯和土豆也能顶上,根本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所以无论哪个朝代,这个吃的就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而红薯和土豆这种超高产粮食作物,就是所有人的底气。
  大康朝固然是繁荣昌盛,正在走在一个盛世的路上。
  但是这么一亿五千万的人口里面,吃不起饭的人起码都有两三千万,如果只算每日能得到温饱的人,那么最多只占一半的人口。
  稍微遇到一些天灾人祸,那么贫困潦倒的人还要再增加不少。
  如果有了红薯这样的神物,柳铭淇敢保证,二十年之内就会将吃不起饭的人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五十年之内,大康朝的人口能再增加一倍!
  太祖爷爷说得好,人口就是一切,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做不出来?
  柳铭淇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小半年的时间了。
  大康朝这么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朝代,制度有点像是宋朝,也有点像是大明,还有一些像是大清……但总体来说,它比这三个朝代都要好。
  至少作为这个朝代的亲王世子,柳铭淇是希望它能有一个长达一百年的盛世的。
  康乾盛世不就有一百三十多年嘛,大康朝没有理由比它差。
  至于之后怎么样,柳铭淇都已经去天上见仙女姐姐了,也管不了那么多。
  想要让大康朝盛世绵长,这个红薯就很重要,可以说非常非常重要,在柳铭淇心中甚至能排在第一。
  也是老天爷保佑,居然让自己在这里看到了红薯,可见老天爷还是有眼的。
  如今大康朝已经建国八十余年。
  景和帝虽然是一个好皇帝,但这些年的灾难太多,他的责任心又太强,总是全力去救灾,弄得国库非常空虚。
  今年春天的云梦泽水灾过后,接着又是二十年不遇的蝗灾,使得皇帝不但要再次动用内库钱帛,还得靠着向江南的盐商们再次增加盐引份额,才能度过难关。
  如果像是今年的灾害,再来个两三次,恐怕问题就大了。
  有了红薯,解决了最基本的吃饭问题,任何问题都不再是紧迫的了。
  咀嚼着红薯干,感受着里面的淀粉甜味,柳铭淇想了很多很多。
  直到杜立峰不停的小声呼唤他,少年才回醒过来。
  看着这个又黑又瘦小的宿雾国王子,柳铭淇的眼睛都在发光。
  “殿下……”杜立峰心头有些害怕,“您……您没什么吧?肚子不疼?”
  “不不不,哪里疼来着了?很好,很好!我很好!”
  柳铭淇直接伸手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杜啊,你的这个红……金瓜干,家里还有多少?”
  “殿下喜欢?”杜立峰又乐了起来,“每年我父王都会送来三五百斤,您喜欢的话,我让他再多送一千斤来!”
  “不不不,这个事情我们慢慢谈。”柳铭淇拉着他,“来,你再给我讲一讲,这金瓜到底怎么来的?还有在你们那里的种植情况,包括几十年前的灾难,都给我说说!”
  杜立峰不明就里,不过堂堂上国殿下,对自己小国的金瓜感兴趣,那无疑是他莫大的荣幸啊。
  所以他还是很老实把自己了解的事实一五一十的说了起来。
  柳铭淇很认真的在听,时不时的还问他几个问题,这便更是让杜立峰感受到了自己被重视,说得也更加仔细了。
  不过少年自始至终都没听到金瓜来源的确切消息。
  宿雾国的人自己都不知道。
  而且杜立峰也说了,宿雾国从来没有什么金发碧眼的人来过,更没有遭遇过什么铁船大炮的袭击。
  现在他们那里因为太穷,都没有什么人来欺负。
  这就和柳铭淇知道的另一个世界历史不一样了。
  另一个世界里面,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西班牙人从美洲大陆带来了红薯,第一站同样是菲利宾,是有根据可以查的。
  可这个世界的红薯,就像是从天而降一样。
  但是没有关系。
  只要确定了这就是红薯,那之前的什么都不用管了。
  尽快的引进红薯,让红薯成为大康朝稳重前进的重大助力,才是柳铭淇目前最应该做的。
  ……
  注:有鸟儿吃下了种子或者小块根茎,没有消化掉,路过岛屿的时候排泄出来,从而正好落在地上生根发芽,这样的例子是有的。
  至于说从南美洲到东南亚的距离,那应该也不是问题。
  最近的疫情期间,新闻报道不就有一只信鸽从美国直接穿越了整个太平洋,抵达澳大利亚吗?


第74章 娘舅
  醉酒加兴奋,柳铭淇出奇的睡到的中午才起来。
  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大柱正在拿着石锁锻炼,顺便打磨身体。
  身高达到一米九的大柱,每天吃肉都要吃三斤,再有鸡蛋等各种营养品,所以让他的体力非常充沛。
  因此大柱才能一口气打翻四五个王府侍卫——这些王府侍卫可是从千牛卫强行退役而来的,专门负责裕王一家的安危。
  根据这些侍卫们的猜测,大柱如果披上了重甲,突入了敌群之中,起码能冲垮上百人的先锋队伍。
  像是这样的人,通常就被称为
  猛将。
  大康朝如今的猛将其实有不少,九大禁军里面起码都有上百人。
  不过你如果分散到整体十几万的禁军将士里面,猛将当然是稀罕的。
  千牛卫第一猛将乃是校尉熊大宝,据说他一个人能徒手击败二十多个千牛卫的围攻。
  如果配上了兵器,他从一百个千牛卫之中杀出来,都完全不是问题。
  熊大宝还有一个更加厉害的老爹,那便是京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熊文庆,熊文庆也是六大总督之中,唯一一个挂上了大学士头衔的。
  其余的连最受皇帝重视的漕运总督林镇远,也没能挂上大学生头衔。
  本人这么厉害背景又这么扎实的熊大宝,却还是另一个人的手下败将。
  无论实力还是身份,双输。
  这个人便是昨儿个那个嬉皮笑脸的怡王世子柳铭璟,同时也是熊大宝的好基友。
  柳铭璟乃是天生神力,从小也喜欢武学,怡王给他请了好几个军中的告老将领教导,一路这么的坚持努力下来,如今在京城里单说武力的话,恐怕也是数一数二的。
  大壮很厉害,对吧?
  可是大壮在柳铭璟的手下,都走不过十招,熊大宝厉害一些,能撑百招左右。
  没办法,就是打不赢。
  而且柳铭璟并不会像大柱那样,一有空就在练武。
  他天生喜欢到处玩儿,哪里好玩哪里就有他,绰号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花丛小浪子。
  如此情况,只能用老天眷顾来形容了。
  思绪一闪而过。
  大柱看到柳铭淇出来,放下了石锁,憨厚的道:“殿下,刚才绿玲过来了一趟,说让你醒了后去王妃那里一趟。”
  “好。”
  柳铭淇伸了伸懒腰,又想起了自己的巧莲小姐姐。
  可怜一个娇滴滴的姑娘,被自己派去做白砂糖了,最近一直在和白砂糖的工艺较劲儿。
  都一个月时间了,她还没有完全整明白,老是在失败和成功的边缘徘徊。
  不过让柳铭淇觉得意外的是,巧莲的性格非常坚韧,失败了这么多次,却越战越勇。
  按照前几天看的进度,最多到了七月份,她便可以大功告成。
  只要她熬过了这一关,那么对于每一个环节都可谓闭着眼睛都能懂。
  以后的白砂糖制作,柳铭淇都不用花任何的功夫去操心了。
  一路走着,少年很快便到了王妃和裕王居住的院子。
  人还没有到,他就听到里面裕王妃高兴的笑声,然后还有一个男子附和的笑声。
  咦,这是家里来了客人?
  柳铭淇走了进去,触目可见的便是两个穿着锦衣的男人。
  两人都是三十岁左右,一个气度比较温和,另一个就显得有点洒脱不拘礼,哪怕是在裕王府里面,都坐得吊儿郎当的。
  他们不但长得比较像,而且还和裕王妃眉目之间有点相像。
  柳铭淇的心中,几乎是一瞬间就涌上了关于两人的记忆。
  “大舅、小舅,你们怎么来了?”柳铭淇露出喜色道。
  没错。
  来人就是裕王妃的两个弟弟。
  大的叫做徐东升,小的叫做徐东平。
  徐家是勋贵出身,祖上曾经成就了“擒海公”的伟业,从这个封号就知道,他们在军工上是有很大功绩的。
  然后一路降级袭爵过来,到了柳铭淇外公身上,已经是擒海伯了。
  再下一代的大舅徐东升,便是擒海子了,再到徐东升的孙子,便成了平民百姓,不会有任何的优待。
  除非这几代又有什么极大的功绩,才能保住勋贵的位置。
  大康朝连宗室子弟都限制得这么死死的,勋贵的待遇其实也没有多好。
  他们比宗室子弟好的就只有两点。
  一是祖国大好河山随便他们去,不像是宗室子弟除非经过皇帝允许,不能出京畿地区。
  二是他们可以做任何合适的生意,比如说边关的、海上的,而这些生意宗室子弟一般不会去碰。
  至于说什么朝廷的俸禄和赏赐,真的要依靠那些过日子的话,恐怕大半的勋贵家族都得饿死。
  幸好历代皇帝也对此心知肚明,故而对他们的做生意也是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能多赚一点钱。
  勋贵子弟做生意,最贵的税率也才二十税一,堪比农民们缴纳的税收了,最便宜还能达到30税1。
  宗室子弟要更加宽松一些,最贵是三十税一,最便宜是五十税一。
  赋税最重的自然是商人们了,他们都是十税一,越大的商人其实还越能节省钱一点。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实际农民们的负担仍旧不小,商人们偷税逃税的多了去了。
  虽然历年来因此而抄家发配的商人数不胜数,但巨大的利益还是让他们前仆后继,没有停止过。
  这里面,宗室子弟和勋贵子弟们的猫腻更多,能缴纳到一半的税赋就算是厚道了。
  可无论是皇帝还是朝廷诸公,都对此没有深究。
  原因还是那个,人家都放弃了最重要的权力,没有来跟朝廷捣乱搅局,那这边退让一些,也是应该的。
  徐家老爷子徐柱当年继承了擒海伯爵位后,就把生意放在了南来北往的大运河上面,做了各种货物的船运买卖。
  因为挂着勋贵的旗帜,没有受到各大关卡的为难,他们的生意做得还不错,于是才有了能和裕王结亲的机会。
  但说实话,迄今为止,徐家的生意在这个漕运大运河河道上面,连前一百都排不上。
  排在最前面的那几位巨商,不是有朝中大佬们的背景,就是众位总督、大将军们的关系。
  勋贵子弟说起来好听,却根本上不得大场面。
  这便是朝廷大佬们对他们的处置方式了,反正能让你挣钱,却不会让你挣太多钱,上面永远有人压着你。
  ……
  看到侄儿进来,大舅还站了起来,拱手道:“世子好!”
  小舅却哈哈一笑,走过来拍了拍柳铭淇的胸膛,“年轻人,最近你锻炼得不错啊!跟小舅船上的水手们一样强壮。”
  徐家的生意现在已经逐渐转移到了下一代的手里。
  大舅性格软弱踏实,在家里守家最好。
  小舅生性喜欢玩闹,又很有冒险的精神,所以船运买卖是他在打理。
  有他这么三五年的努力,徐家的生意还好上了几分,确实让包括裕王妃在内的人都有点刮目相看。
  “那什么时候我跟着小舅的船,一起去大运河走一遭看看。”柳铭淇笑嘻嘻的坐下了。
  “好呀,我告诉你,大运河两岸可好玩儿了,有……”
  徐东平正眉飞色舞的想要说点什么刺激性的东西,忽然感受到大姐那冷酷的目光,赶紧闭上了嘴。
  裕王妃这才慢悠悠的道:“本来这次太后寿辰,你外公外婆要过来的,结果上个月你外婆生了病,一直没有好,所以只能让你两个舅舅来参加……昨儿下午他们才到京城,就直接去的皇宫,晚上是回咱们家里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