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290章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290章

小说: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去去!”柳铭淇横了他一眼,“一点捧哏的潜质都没有,我要你有何用?”
  旁边的樊山也不是个善于口舌的人。
  如果换成了池三儿,此时应该是马上腆笑着问上一句“计将安出”……哦,不,是“殿下因何发笑呀?”
  嗯?
  好像这两句都有点不对啊!?
  收回了胡思乱想的念头,柳铭淇伸手招来了后面的于征:“这种植物,就只有这边的三株吗?”
  于征一天到晚都抛在田地里,这十亩田地更是重中之重,每天都要过来看看。
  这里每一株植物和插条,他都熟悉得很。
  只是看了一眼,他便点头:“是的,现在只有三株,本来一开始有七株的,但因为各种原因,从种下的第一个月便有两株没有长出来,还有两株是在陆续生长的途中枯萎掉的。剩下的这三株生长得很健壮。”
  “很好!”
  柳铭淇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三株树非常重要,从今天开始,以最虔诚的态度来对待它……看看能不能移植,尽量不要让它们在一起,万一有什么意外,全部毁了可就糟糕了!”
  又来了!
  少年对待这些珍贵的东西,似乎都有了患得患失的被害妄想症。
  总以为它们会忽然莫名其妙的死掉,从而影响自己的大计。
  但于征可没有这么想过,他从来不以为自己的小主人有什么不对。
  他认真的点头:“我明白了,这两天我就和他们商量着看。”
  “嗯,如果不行,那就不要动了,好好培养,千万不能毁了!”柳铭淇再次细心的叮嘱道,“把它给伺候好了,你们个个都有大功劳!”
  “是!”
  于征的脸色更加郑重了几分。
  他开始琢磨着,自己应该今天就搬到这边来住,才能完成小主人的托付。
  ……
  柳铭淇都还呆在了原地,上上下下的打量了这三株植物老半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连带着吃烤红薯的时候,他都有点心不在焉。
  在此期间,他反复叮嘱了于征一共八次。
  于征都没有任何的犹豫,送了柳铭淇出门,自己就吩咐人把自己的行礼被褥打包过来,他要驻扎在白糖工坊这边了。
  出了门之后,和柳铭淇一起骑着马儿往回走的大柱,终于是忍不住,问道:“殿下,刚才那东西到底是什么?我怎么感觉比红薯还重要的样子?”
  柳铭淇有多么重视红薯,大柱是知道的。
  为此柳铭淇都不惜屈尊降贵,去和一个海外蛮夷小国王子相交,花了绝大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才最后得到了两百多斤红薯。
  为了把红薯给种植好,柳铭淇调用了裕王府的大量人力物力,要求积极的满足红薯种植的需求,不能有半点的拖沓敷衍。
  之前没有去四川时,柳铭淇每隔一两天就要往那边跑一趟,时时刻刻关心红薯的生长情况,每次自然是有大柱陪着。
  有些时候大柱都觉得,自家殿下是不是中了什么邪,对于区区一个可以吃的农作物,这么关心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结果现在居然又看到了柳铭淇的失态,大柱还以为这个植物是什么天下奇珍,比如说吃了能延年益寿的灵药。
  柳铭淇闻言笑了笑,“倒不是,它远没有红薯重要……只不过忽然看到它,我又是惊讶又是惊喜罢了。”
  “此话怎讲?”大柱问道。
  他是柳铭淇的贴身侍卫,救柳铭淇的命都不下一次了,说话自然没有那么多讲究。
  柳铭淇道:“本来它早应该出现在这个世界的,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之前居然没有找到它,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意外……现在见到了它,总算是心里踏实了!”
  大柱:“!?”
  是我太笨,还是殿下说得太深奥,我怎么听不懂呢?
  柳铭淇看着他呆呆的样子,也没有多解释。
  这个东西,等到两三年之后种出来了,大柱就知道是什么了。
  现在单纯给他说,这个植物叫做胡椒藤,可以长出香料之王——胡椒来,他也不懂。
  是的。
  刚才柳铭淇看到的就是胡椒藤。
  让柳铭淇激动的就是胡椒!!
  虽然它和现代的还有一些差别,但是许多基本特征都一样,特别是味道,更有五分相似。
  只不过胡椒藤初次成长,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第一次结果成熟,所以普通人现在看着胡椒藤,也认不出它来。
  柳铭淇本来不该认识的。
  但在前世的时候,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导师们组织了化学系和农学系两个有点关联的学科同学们聚会。
  结果那次他在聚会上就看到了一个很漂亮温婉的农学系小妹妹,正好是大二的年龄,如花骨朵一样的绽放着。
  柳铭淇也是有点男性的冲动了,所以他好几次的特意去打听这个小妹妹的消息。
  从别人的口中柳铭淇了解到了她的许多知识,包括了她要研究的科目类别,恰好就是胡椒。
  于是柳铭淇花费了两三个月的时间,详细的了解了胡椒的一切知识,还去查看了正在生长状态中的胡椒藤。
  现代人获取知识的便捷性,远胜于古代的一万倍。
  柳铭淇不但看过胡椒藤,通过视频和照片,还观摩了一棵胡椒藤一生一世的过程。
  所以他能认清刚刚长出来的胡椒藤。
  然后去尝了一下胡椒叶子的味道——之前他也这么做过,工科狗就是这么的任性粗旷。
  综合了一切知识点的判断,柳铭淇便确定了自己发现了胡椒藤!
  其实如果是在柳铭淇的那个年代,胡椒早在东汉末年就来到了中华土地上。
  以现在大康这个类似于宋明朝代的封建国家集大成时代,应该早就有胡椒的。
  但事实就是,柳铭淇来到大康后,还从来没有见过胡椒。
  只有类似于胡椒的食茱萸。
  但食茱萸是永远代替不了胡椒的,否则香料之王的美誉,也不会放在胡椒头上。
  我国的历朝历代,只要是出现了胡椒的,那都是胡椒压在食茱萸头上。
  对了,现在柳铭淇生活的帝京府,未来也是酷爱用胡椒的地方。
  柳铭淇曾经问过许多人,发现他们是真的不用胡椒,甚至见都没有见过,包括了人间天堂——江南。
  少年想不通为什么胡椒会消失,按理说现在的大康商人,足迹也早就踏遍了整个东南亚,甚至可能连印度洋也去了,而这两处地方,都是胡椒的主要产地。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
  胡椒已经在柳铭淇的面前,这就代表着从此以后,大康民众又能享受胡椒带来的巨大好处了!
  再多几年,大康出口的拳头产品中,说不定就能包括胡椒了呢!
  胡椒有多么重要,这一点根本都不用俊秀才讲,各位老爷们就能知道。
  哪怕是到了现代,胡椒仍旧是最重要的香料,连之一都可以省掉。
  不信?
  白胡椒之外,不是还有黑胡椒嘛!
  西方人做饭,哪一顿少得了黑胡椒?
  习惯了西方饮食的日本和韩国,还有十二亿人口的三哥们……单是三哥就足以抵消中华了,更别说我中华也很喜欢用胡椒。
  古代的那些海贸商人们、西域商人们,不知道靠胡椒赚了民众多少钱。
  从三国时期开始,直到明朝的中期、胡椒被大规模的种植为止,胡椒的价格基本上都可以比价黄金。
  唐朝的一位元丞相,不就是因为私藏了几十吨的胡椒,所以被大怒的皇帝直接杀了么?
  我都没有这么多胡椒,你比我还多,真是不可忍受!
  西方人就更别提。
  他们疯狂的开启前往东方的航海之路,原因就是想要寻找香料。
  他们把从西方到东方的航线,直接就命名为香料之路,你就可想而知香料对他们的吸引力。
  其实这个香料,有七成就是指的胡椒,其余的才是什么小茴香、肉桂、罗勒、香茅草等等。
  以西方人的饮食风格,就是把肉拿来烤了、煎了或者煮了吃,又不知道放血,又不知道排酸等等,所以都腥臭得很,没有香料简直是难以下咽。
  有了胡椒之后,他们的贵族才知道吃饭是一种享受。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都没能离开胡椒。
  只要柳铭淇确认了印度、东南亚等地,没有大规模的出售胡椒,那么经过大规模培植的胡椒,必然就会和瓷器、茶叶一样,风靡整个世界!
  别怀疑。
  既然到现在为止,大康都没有传入胡椒,那就证明很有可能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偏差,胡椒这种植物还没有进入人们的眼帘,或者说没有大规模使用,更别说是去出口了。
  这真是老天让我大康发家致富呀!


第428章 要搬新家啦
  胡椒的发现,是柳铭淇最近遇到的最大喜事儿。
  甚至超过了景和帝对他的亲王封爵赏赐,更超过了他如今得到的这座亲王府。
  按照礼制,一般来说,只能皇子才能被获封为亲王,但也有一些获得特殊功劳的宗室子弟,可以从郡王上升为亲王。
  在大康的历史上,曾经就有几个这样的例子。
  而一旦成为了亲王,那么皇帝就会亲自赐予在皇城里面的宅院,号称亲王府。
  同样会获得皇帝赏赐宅院的,还有宗室的郡王,不过那就只能是退到内城去了。
  熊孩子被封为寿王之后,在皇城实际上就有一座他的亲王府,本来该他成年之后搬出皇宫再住的。
  只不过熊孩子还没有去住过,便已经殒命,所以寿王府只能是空置了。
  由于太祖有很多儿子,所以皇城里面的王府大大小小有几十处,平日里根本没有住满。
  现在柳铭观和柳铭淇都封了亲王,自然要给他们王府。
  为了照顾两人,景和帝把仁王府选在了礼王府附近,而柳铭淇的德王府则是在裕王府附近。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根本没有让两位亲王之一继承皇位的想法。
  否则应该是远离他们的生父,自己独居一处。
  但是在待遇上面,皇宫也没有克扣,还是按照了正常的亲王级别来安排。
  奴仆上百人、侍卫数十人、金银上万两、各种瓷器绫罗绸缎无数……
  虽然现在朝廷遭遇了大震荡,皇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但还有的礼数还是照旧。
  可这对于柳铭淇来讲,又有些烦恼了。
  柳铭观已经二十七岁了,已经娶妻生儿育女,并且早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交往。
  他巴不得早点搬出礼王府,自己一个人生活。
  现在还赐予了他一座亲王府,他正是喜出望外。
  但柳铭淇不同啊。
  他还是一个孩子!
  十七岁就得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裕王府,去数百米之外的德王府生活,实在是说不出的别扭。
  别说是他,就是裕王妃也舍不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就跟送儿出嫁(!?)一样。
  然而,皇命不可违。
  祖宗法制就有规定,皇子成年之后,自要开衙建府……嗯,在大康开衙一事仅限于太子。
  所以亲王不可能是再和父母一起居住。
  哪怕是你经常回去住也行,但你的家必须搬出来。
  没办法之下,裕王妃只能张罗着把柳铭淇这边的一伙人给分出去,顺带着之前羽林卫的两百侍卫和他们的家人,也都去了新的德王府。
  乍一看其实也不错,本来裕王府现在就严重拥挤,哪怕是有了内城的别院也一样。
  现如今多了一座王府,把人分三分之一出去,一下子就变得宽敞起来。
  柳铭淇这边的差不多都是年轻人,池三、大柱、樊山、巧莲、绿玲等等,虽然已经开始独当一面,或者是成为了儿子的贴身侍卫,但在稳重程度上仍旧不够。
  于是裕王府大管家田荣,摇身一变成了德王府大管家。
  这种转变,让田大管家哭笑不得。
  和仁王府不同,德王府现在还没有女主人。
  仁王已经有了仁王妃,柳铭淇这边却只有一个未过门的小妾。
  皇奶奶倒是说了,等到她明年嫁入德王府,会给她抬一个侧王妃的身份,这倒是让素老板喜出望外。
  因为她一开始的身份就是小妾,连亲王世子侧妃的名义都没有。
  如今却忽然提升了两级,直接变成了亲王侧王妃,这身份的转变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当然了,素老板在意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以后的儿女们。
  有了侧王妃的身份,他们至少都是公爵或者县主,倘若柳铭淇的正妻没有多余的儿子,那么裕王和德王的称号之一,必然会落在自己大儿子头上。
  好吧。
  素老板是演戏多了,幻想着不实际的东西。
  以后的王妃知道自己儿子有两个亲王爵位可以继承,还不得拼命的生呀?
  哪里轮得到她?
  再说了,保不准以后就有更漂亮的侧王妃入府,到时候谁的儿子能抢到亲王爵位,那可说不定!
  就拿柳铭淇身边的巧莲和绿玲来说,两个小姐姐身后站着的可是裕王妃呢,在选择爵位继承时,裕王妃的意见可是能左右儿子的!
  ……
  景和帝赏赐了宅子,再怎么不情愿,少年也得搬家过来。
  不过这几天德王府都在进行打扫。
  毕竟已经许多年没有住人了,虽然每年宫里都要派人打扫个三五次的,但毕竟没有人味儿,这里还是有些阴暗潮湿的味道。
  打扫还是宫里来人。
  一大群宦官和宫女们,拎着各种工具,不但是要扫除,还要乒乒乓乓的修补。
  田大总管很会做人,他每个人给封了一个开工红包,里面有一个十两银元宝,说是要让大家沾沾喜气。
  这样的喜钱,即便是有御史台的人都知道,都不好意思来找茬。
  搬迁新家给的喜钱,算不得是什么贿赂。
  但是宦官和宫女们高兴呀。
  宫里的人许多都是有外快的,但也有不少人是没有的。
  像是被派来打扫卫生的,能是什么有权人士?
  所以他们平日里就靠着一点月俸过日子。
  宫女还好一点,她们每个月最低是五两银子,嫔妃们的女官们,一年起码都是一两百两。
  皇宫总管大太监赵寿的月俸才十两银子呢,最低等的普通宦官一个月才五钱!
  对,你没看错,就是五钱!
  也就是五百文钱。
  这是太祖规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从常理来说,这些宦官平日里又不出宫,有吃有喝有住的,还能用什么钱?
  五钱都不用给!
  但是实际上呢,宦官们是不完整的男人,没有了女人和权力的欲望,那便只有钱能给予他们一些安慰了。
  哪怕是人死了钱也带不走,可平日里他们都喜欢攥银子。
  于是这才有了宦官们在宫廷采购上面的大动手脚——比如外面一块一两银子的肥皂,他们公然就能报五两银子一块!
  回到眼前来。
  对于这些最底层的宦官和宫女们来讲,十两银子的红包就非常的好,使得他们一进门就充满了干活儿的力气。
  除了红包,田荣还给每人发了一套裕王府的产品,包括一块肥皂、一瓶试用装花香精油、一卷厕纸、一包白糖和五颗大白兔奶糖。
  这又是一份大礼了。
  哪怕是在外面,随随便便卖个十两银子都行,更别说许多时候你还买不到,比如花香精油和大白兔奶糖。
  然后田大管家说了,在做完活儿之后,还有这样一份大礼包奉上。
  你说在这种情况下,宦官和宫女们怎么可能不好好的干活儿?
  一个个的都不用人催促,简直恨不得用舌头把地面都给德王爷给舔干净喽!
  ……
  柳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