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忘了。
柳铭淇的性格可是吃不了亏的。
当初都敢当街暴打璐国公,那些敢欺压戏子的人,又有什么天大的后台,敢惹这样的小王爷?
但是,这样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
萧素琴开始琢磨了起来。
阮小秋加入自己的戏班,在名声上就大大的弥补了因为自己的退隐而减弱的声势,同时阮小秋的戏班有好几个角儿,到时候挑选过来当新的祝英台,也绝对比自己胡乱找人的好。
况且她对于戏班的经营和开拓,比自己还要厉害许多,这样大家就不愁没有饭吃,名气还能更上一层楼。
再则说了,有阮小秋把关招募和训练新的人手,戏班未来的持久性就会增加,说不定等到自己五六十岁了,戏班还能顺利运营呢!
哪怕是阮小秋日后嫁了人,她不也可以和自己一样,稍微的带着管一点戏班?
自己有了裕王府的一堆事情,根本就不怕她揽权,反而巴不得她以后能多用心一点去打理。
素老板左想右想,都觉得是好处多多。
所以她点了点头道:“我自己是很欢迎小秋姐的,不过我还得回去问一下小王爷,但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只是以后要委屈你啦。”
“不委屈,不委屈。”
阮小秋松了一口气,抿嘴一笑,“我才是麻烦你呢~~”
第304章 焕然一新的御街
萧素琴是在绣衣卫衙门旁边的王府别院休息的。
这里专门有一个大院落供她和戏班子住,他们已经搬过来差不多一个月了。
至于她之前的那个宅院,则是留下来作为她的私人财产,暂时出租给了别人。
为什么她都要定亲了,却还不能住进皇城的裕王府呢?
很简单。
古代就没有这样的习惯。
必须是成亲了才能住进夫家,不然这名声上不好听,也于礼不合。
第二天一早,她正要去妙味楼看看准备酒席的情况怎么样,柳铭淇便过来了。
“咦,你怎么来了呀?”萧素琴欢喜的投入了柳铭淇的怀抱,娇滴滴的道。
素老板是演戏出身的,非常善于察言观色。
这么多次的接触下来后,她已经发现了柳铭淇的喜好。
果然,柳铭淇很是欢喜的抱了抱她,还趁着没人亲了她一口。
话说素老板的身材可真的好啊。
要不是现在小爷我还需要打磨身体,怕不得天天和这漂亮的小妖精大战三百回合,杀得泪流成河?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想来素老板还是应该懂滴~~
心中旖旎一闪而过。
柳铭淇回答道:“你这不是今天宴请他们吗?好歹他们帮了忙,我也顺便过来吃顿饭,感谢他们啰!”
“啊?”
萧素琴眸儿立刻充满了水光。
现在的女人哪里有后世半点的刁蛮和任性?
男尊女卑的社会条件下,萧素琴从来没有想到要请柳铭淇帮自己站台,这想想都不可能嘛!
堂堂的亲王世子,又是天下敬仰的圣人,哪里有必要跟一群戏子客气?
连戏曲九仙自己也没有这么奢望过。
但人家就是站出来了,真是给足了素老板面子。
况且柳铭淇并不是没有事情做,他要去教导寿王,要在实验室做实验,还要紧盯着红薯的生长培育,一天到晚比那些玩乐的人还要忙。
就这么都能抽出半天时间来陪自己去应酬,你说柳铭淇对她怎么样?
萧素琴觉得这个男人为自己牺牲太多了,她根本都不知道怎么回报。
所以她激动得再次仰起了粉臻,啵啵啵的直接在柳铭淇脸上印着痕迹,嘴里更是亲亲达达的叫个不停。
柳铭淇心中好笑。
这不是很常规的操作吗?
小老婆请客酬谢帮助她的人,丈夫不出面怎么行?
在后世,你要不赶紧这么做,不负责把一切的给调节打理好,不把场面弄大一点,人家小老婆还会不高兴呢!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封建都是糟粕嘛!
两人亲热了一阵,在去妙味楼的路上,萧素琴便和他说起了昨晚阮小秋提的事情。
“无所谓,你觉得好就行。”柳铭淇倒不怎么在意。
“我认为这还是很有好处的,至少咱们的戏班还有一个九仙撑场子,以后说不定能做得更好更大。”萧素琴俏生生的道:“况且太后不是喜欢听我们唱戏吗?到时候我和小秋姐多排练一些,进宫去给她演出,她肯定高兴。”
萧素琴告别了戏台,是指的对普通观众。
肯定不包括去宫里的演戏。
毕竟太后最喜欢的便是《梁祝》,你说不演就不演了怎么行?
更别说她的夫君便是太后的孙子,你连祖母大人的面子都不给,还想不想在家里过得好了?
“这样也好!”
柳铭淇笑了起来。
皇奶奶最喜欢的消遣就是听戏,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要听戏的,戏曲九仙就是宫中的常客。
萧素琴有这份孝心,倒是能弥补一下老人家的枯燥生活。
不过萧素琴肯定不晓得,太后最喜欢的,还是她早点生一个宝宝,为裕王府的香火做出贡献。
前段时间,听说了孙儿要娶祝英台为妾,太后倒是没有反对。
她还悄悄的拉着柳铭淇说,萧素琴的屁股大,肯定能生孩子,倒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这话柳铭淇没有和素老板说。
他不希望自己的女人沦为生育的机器。
毕竟如果素老板知道了,哪怕是为了讨太后的欢心,她也会积极的生孩子的。
一个女人生两个孩子便足够,多了的话真的没有什么意思,自己的人生全都在孩子身上了。
……
马车飞快的在御街御道上行驶着。
比起之前来速度快了不少,而且下雨天也不会怎么耽搁行程。
坐起来的感受也提升了。
原因当然在于苗炎的“御街改造工程”,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后,顺利结束了。
怎么做官道,太祖的时候就留下来了方子和各种路段不同的夯土配料。
但因为京城的官道使用频率太高了,是全天下最繁忙的一条城内官道,所以这些年来,官道也有些坑坑洼洼的。
皇帝出行的时候,内务府就要提前来铺洒细沙,免得路面不平。
眼看着御街官道很有可能情况越来越差,已经到了需要修缮围护的时候了,苗炎便干脆做起了整体修缮工作。
趁着冬天暴雪停下之后,一段一段的做。
先做一边,然后再做另一边,中间用简易的桥梁和木板来临时通行。
柳铭淇让巫夜霜做的三合土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反复的实验之下,巫夜霜做出的三合土配合着一直用的技术,夯出来的土非常结实,哪怕是用铁锤用力去敲击,也不会有痕迹留下。
苗炎还特意写了一份奏折,奏请工部在修缮道路、堤坝和城墙、城塞等等时,都可以用上这种新近配出来的三合土。
嗯,他也是多此一举。
工部尚书是谁?
巫愚!
巫夜霜的老爹!
自家闺女做出来的东西,他能不知道效果吗?
甚至于空闲的时候,他还跑去帮忙指点怎么做。
因此在苗炎的奏章之前,他就已经让人在漕运河道、码头的修缮上面用了。
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任务非常繁重,从二月下旬基本上到十月份,要足足运行九个月的时间。
也就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拿来彻底的修缮和整理。
但冬天又太冷,很多时候天气状况都不适合来修缮,于是基本上修缮都是在二月和三月。
别的不提,京畿地区的二十多个大小码头,全部都用了新的三合土来做修缮。
一些年久失修的码头,干脆全部敲碎了重新做。
巫愚同样得感谢那群逃荒而来的灾民们。
他手里一样的随时能调用一两万工人来做工部的活儿。
之前就是由巫夜霜来实际主持,把工部在京畿地区累计十几年的活儿都干了一半多。
接下来的一年,灾民们还要在京畿地区打工挣钱,巫愚欢天喜地,觉得这一次不但能把积累的活儿干完,甚至还能延伸到陕西和四川的道路修缮上面去。
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除了从重庆、万州、奉节这条长江道路出川之外,剩下的基本上就只有从山西的汉中出川,才能连通外界了。
不然在历史上,四川也不会很多时候都游离在朝廷之外了。
巫愚想要修通汉中到四川广元和巴中的道路,这其中的难度是非常大。
不过最近朝廷靠着卖度牒和爵位,手里很有钱,又有这么多充足的人手,还有三合土这种便利的材料,他倒是想要大干一番。
别的不提,如果四川和陕西的道路更加宽敞,更加容易交流,那么相当于南诏的商道也更加的畅通。
南诏的物产丰富,宝贝东西太多了。
但受于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多东西最多只能到四川。
哪怕是从四川水运到别的地方,也显得很麻烦。
同时,四川是天府之国,粮食产量非常多。
要是能大幅度拓展四川到陕西的道路,日后陕西发生什么灾患,直接从四川运粮过去也是很方便的事情。
巫愚的提议已经得到了四位丞相的首肯,现在已经开始在走各种流程准备了。
不过这个工程还是很浩大的。
别的不提,过去三五万工人,天天的吃喝拉撒,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他们可不是灾民,肯定不能顿顿吃麸糠粥的,那根本没力气干活儿。
那么必须至少有充足的麸糠饭,煮成干饭,还得时不时有肉,才能快速干活。
说得容易,做起来多难?
哪怕是三天吃一顿肉,哪怕是陕西这边羊肉便宜一点,可以从草原上的小部落买,你三万人每人吃半斤肉,也得一万五千斤肉。
一只羊充其量能出六十斤肉,一万五千斤便是二百五十只,一个月下来便是两千五百只!
光是这一笔,就得让管后勤的人头疼。
想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各种物资的调运,都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
能在五月正式开始干活儿,都算是速度很快了。
前世柳铭淇只听说过“要想富,修好路”这样的说法。
当时觉得也没有什么难的,毕竟我们基建狂魔的效率和能力不是开玩笑的!
但是放在古代来说,那是需要非常充足的财力,才能保障修路的。
有时候他还真佩服大康的太祖,在开国的那些年居然埋头苦干,一口气修了遍布全国各大城池的官道出来。
大康朝的商业这么发达,都多亏了他的这么一番辛苦努力。
真的是功德无量!
……
注:许多兄台提及应该用水泥,但在炉温达不到现代化标准之前,做出来的水泥不合格,质量还比不上三合土呢。
大家想想那些豆腐渣工程便能明白了,不好的水泥反而不能用。
第305章 妙味楼新变化
妙味楼还是保持以前的特点,属于中等档次的酒楼。
不过比起别的酒楼来,妙味楼的生意确实要好太多。
和之前自己本身比较的话,生意好了两三倍。
倒不是他们本身菜肴的味道做得更好了,而是因为柳铭淇这个圣人。
原来的掌柜是展书,不过被调任到了第一蜂窝煤工坊去了。
新近接任京城妙味楼掌柜的是中关镇妙味楼的掌柜任星。
任星才三十五岁,因为长期在中关镇跟那些商人们打交道,嘴皮子非常溜,心思也特别的多。
他去年接任的时候,便让人在墙壁上写了好几个版本的《将进酒》,以此来吸引客人们。
你还别说。
很多文人雅士就吃这么一套。
柳铭淇的《将进酒》虽然是豪放派的,但许多性格比较软的文人,反而是更喜欢这样的风格。
再加上妙味楼的价格并不贵,二三两银子就能吃很不错的酒席,大家五六个人基本上三五天轮一次,一个月下来也才几两银子。
十一月底开始的暴风雪封城过后,京城憋了许久的人们,更是爆发了在外面吃喝玩乐的热潮。
妙味楼也是火爆的地方之一,经常等位需要一个时辰,弄得大家怨声载道。
因此在跟裕王妃申请之后,任星把旁边的两栋楼给买了下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装修,把三栋楼连在了一起。
这下子妙味楼面积一下子变大了两倍,寻常情况下坐五十桌都没有问题,外加还有七个包厢。
说起来还有点意思,旁边的两栋楼都是三楼,而妙味楼是只有两楼。
任星并没有把妙味楼再搭建一层,而是让两栋楼之间搭建起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上还装饰得非常文雅漂亮,这样看上去更有一些雅致的韵味。
七个包厢便全都在两栋楼的三楼上。
虽然装修花了很多钱,价格却还是那个价格,服务还是那个服务。
不过变化得最大的一点却是任星又在进门的大墙壁上面,托了一个书法极好的大家,写了满满的一篇《劝学》。
那位京城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听说是写《劝学》,什么润笔费都不要,只求自己最后能落款,表明是自己写的。
这个便宜不占是傻子,任星马上同意了。
《将进酒》的加持不够,再加上了《劝学》的话,基本上这个世间就没有什么人可以打的了。
不仅仅是本地的文人学子们喜欢。
那些因为去年殿试推后而留在京城的众多考生们,没办法见到裕王世子,亲自讨教,便只能来这个他家开的酒楼,沾一沾福气。
万一得到圣人的气势眷顾,最后就金榜题名了呢?!
再加上那些来京城游历的读书人,也是要瞻仰一下据说得到了裕王世子称赞的“妙味楼书法《劝学》”,一天里面就没有几桌是空着的。
由于每天晚上吃酒席的人实在是太多,故而萧素琴把答谢酒宴定在了中午。
戏曲九仙们也很理解。
毕竟这里可是读书人的圣地,自己一群人晚上夹杂在他们之中,哪怕是在包厢里面,吃得也不自在。
……
到了妙味楼,此刻时间还很早,但一群伙计们已经开始了忙碌。
之前裕王府有五家妙味楼,里面从伙计到厨师再到掌柜的,全都是府里派出去的人。
如今可不一样了,哪里都需要裕王府的自己人坐镇,所以除了厨师、账房和掌柜的之外,其余的小二、跑堂、做杂务的,全都给调走了。
在这里干活儿的人们,也就是正常的雇佣。
不过他们也是干劲儿十足,因为掌柜的说了,谁要是干得好,就会成为裕王府的仆人,从此吃香的喝辣的。
老远的看到了马车,看到了醒目的大柱,接到报告的任星便跑了出来。
“哟,殿下您怎么来了?”任星满脸的笑容,“还有小夫人,您来这么早呀?我们这边的三楼已经布置好了,别的客人中午上不去,就咱们自己用。”
三楼的左右两边一共有七个包厢,不过却是可以将中间的门窗给移开的,这样便可以根据需求拼接不同大小的包厢,甚至是全部拆掉都可以。
这个创意却是柳铭淇建议的。
这种可以拼接的包厢,在现代的酒楼里面很常见,但在大康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
凡是用过这种可变包厢的客人,无不是啧啧称奇。
听说是裕王世子发明的,大家都露出“果然只有他才能这么聪明”的醒悟表情。
“身为东道主,不来早点怎么行?”柳铭淇笑了笑,“老任,今天的菜肴听说是你亲自定的?”
“那是!”
任星点头道:“为了小夫人,我特意从小佑村抓了两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