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大家还觉得很紧缺的东西,那便是蜂窝煤了。
尤其是西康省这边,长年低温暴雪,蜂窝煤随着打通的通道进入四川之后,葛松道连续发了五道奏章,恳请赶紧押送十亿个蜂窝煤前往西康,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最好能保证每个月一亿个以上的供应。
毕竟西康的天气太过寒冷,木材长年湿润,都不怎么能烧着。
有了蜂窝煤这种东西,他们无论烧水做饭,还是取暖什么的完全就能解决问题。
特别是西康这边的几个城池驻军、几个要塞驻军们,有了蜂窝煤的话,士气起码能暴涨三倍!
这个事情景和帝很快就答应了下来,朝廷负责统一采购、运输。
蜂窝煤售价也才两文一个,哪怕是加上了运输,到西康省最多也不过是五六文钱,比起煤炭木炭什么的还是要便宜多了。
因为煤炭是朝廷卖给裕王府蜂窝煤工坊的,在这方面朝廷还赚了不少钱,所以成本显得更便宜。
在苦寒地带驻防的军队,还有在那里生活的民众,本身就很辛苦,平日里朝廷本来就要给他们大量的补助——毕竟这些生活的民众中许多都是驻军的家属,所以为了让驻军稳定心情,这些粮食之类的补助也是很正常的。
受到了西康省的启发,朝廷也赶紧的多订购了三十亿个。
十亿给西北边境敦煌、嘉峪关、武威等重镇。
十亿给北方的榆林、朔州、大同、张家口等重镇。
十亿给东北的山海关要塞、宁远和锦州等重镇。
然后每个月也是要调集一亿个的配送。
本来柳铭淇认为最重要的一关已经过去了,准备要裁减一部分临时工的,但看这个样子,起码得忙到六月份了。
甚至现在在各地,囤积蜂窝煤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潮。
特别是京畿地区的民众们,他们都以为两文钱一个蜂窝煤是最开始的促销,等到这段时间过了肯定要涨价。
小老百姓对于微小的物价非常敏感。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房价涨二三十万、三五十万国家都没有管,但方便面一说自己要涨价一毛钱,马上市场监管部门就约谈他们了的缘故。
老百姓们觉得,哪怕是只涨一文钱,价格也一下子提升了许多,一个月下来要多好几十文甚至上百文的开支。
于是他们疯狂的订购蜂窝煤,普遍都定了上千个,最多的上万个的都有。
哪怕是裕王府已经再三声明了,只要朝廷供给的煤炭不涨价,三五年之内都不可能涨价,但许多人还是不相信。
反正蜂窝煤多放一段时间也不会坏掉,早点买还能节约不少钱。
都这样了,你说裕王府还能怎么办?
开店的别人来买东西,难道你还不卖给人家?
所以订单在一个劲儿的堆到了六月份,甚至还有继续往后的压力。
那些临时工可高兴坏了,这么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下来,十多两银子就到手了,外加在蜂窝煤工坊又吃又拿,好不快活!
风声还传入了皇宫。
景和帝不止一次的询问过柳铭淇,是不是亏损得难以承受?
如果是这样,朝廷的煤炭象征性的收一点费用就行,这样好歹能保得住成本。
柳铭淇直接拒绝了,坦诚还是有一些利润的。
殊不知,只要现在不再送蜂窝煤炉了,柳铭淇的成本压力一下子消散不见。
之前一天生产两千多万个蜂窝煤的时候,成本是一文五厘,从蜂窝煤工坊拖出去之后,毛利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纯利润高达百分之十五。
在现代,任何利润高达百分之十五的,都绝对是属于高利润行业。
因此别看蜂窝煤一个才两文,卖三千万个纯利润也达到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现在每天出产五千万个,就是二万五千两银子的纯利润。
田荣、池三在算账的时候,都忍不住感到惊骇无比。
区区一个两文钱的生意,居然能占据裕王府的利润第一?
花香精油、白糖和大白兔奶糖的利润比远远高于蜂窝煤,可架不住人家产量大啊!
你说有了这么高的利润,柳铭淇怎么好意思说让减免煤炭费用?
……
不过现在柳铭淇还面临一个事儿,是必须要马上解决的。
那便是制造蜂窝煤的时候的环境污染。
第一蜂窝煤工坊倒是距离京城三十多里路,污染一时半刻没关系。
但第二蜂窝煤工坊为了照顾京城内外的老百姓们进工坊干活儿,就在城外不到五里路。
冬天的气温低,风不大,还看不出来。
可如今到了春天,春风吹得呼呼作响,连带着蜂窝煤工坊里面的煤炭粉末也卷到空中,等到飘落下来时,很多都落在了京城的屋顶上和地上。
裕王府的楼顶和地面能看到,就连皇宫里也是。
当然了,大家都没有这个意识,不知道什么叫做空气污染,更不知道煤炭粉末对呼吸道的影响。
长久的这么下去,京城里面必然大部分人生病,特别是老人,那可受不了。
因此柳铭淇肯定要将这个第二蜂窝煤工坊给迁移了。
地方自然是开拓地带,而且距离京城同样要有四十里地左右。
最好有山峦可以阻挡一下,煤炭粉末不会飘向京城的才好。
至于京城里的人愿不愿意去干活儿,柳铭淇也有办法。
他们不是分成早晚两班吗?
京城的官道路最好走,由马车接送,半个时辰便可以走一道单程。
这样他们顶多在上下班多花费一点时间,别的什么费用都不出,当然很乐意。
虽然这么好几万人的接送,需要的马车费用不低,但相对于每天二万五千两的利润,那真是不值一提了。
为了保护环境,牺牲一点经济利益也是正常的。
……
第303章 有人要投靠
时间不知不觉便到了四月。
眼见着天气都稍微有点热了,京城里也早就忘记了去年的暴风雪,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三月份开始最为引发人们关注的事情,便是戏曲九仙之一的萧素琴素老板宣布了即将退隐的消息。
素老板和裕王府小王爷之间的情意是瞒不了人的,八卦党早就已经深挖了许多,并且自己编了不少段子。
早在去年的时候,他们便宣称萧素琴必然会嫁到裕王府。
如今萧素琴刚刚说要隐退,那边便传出了消息,她即将正式和裕王世子柳铭淇定亲。
这个定亲可不是正妻,而是小妾。
但能当裕王世子的小妾,不知道是多少京城女人们的梦想。
裕王府现在绝对是京城第一大富豪,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且他们还有尊崇的宗室地位,这又造成了高人一等的派头。
然后柳铭淇本身又是当代的圣人,一篇《劝学》不知道让多少学生受益,多少孩童需要认真去背诵这篇文章才能进行正式学堂学习。
他还只有十七岁,长得不算英俊潇洒,但绝对属于耐看型的。
如此多的优点,你说他怎么不会是众多少女们的最佳夫婿人选?
如今他第一个小妾便是被萧素琴捷足先登,不知道多少人家为之叹惋。
作为风头浪尖的人物,萧素琴的隐退,并不是简单的隐退。
人家把这叫做是“告别演出”。
她声明了自己将会出演二十场的剧目,包含了自己出道以来所有的经典作品,并且最后一部一定是以《梁祝》打底。
萧素琴早早的就把二十场剧目的演员名单都给列了出来。
除开她之外的其余八个戏曲九仙,全都会参与进来。
就算是远在江南的桂圆园、冯明心、童小祥三人,也会专程来到京城参演,共谋盛举。
是的。
戏曲爱好者们把这成为“盛世华章”。
他们都认为“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群星璀璨的场景出现了”、“人生难得一次见到”、“必须要去看”……
但一共才二十场,每一个剧目只出演一场,戏票有多抢手,那是可想而知。
虽然是隔一天演一场,可是据说那个宫里帷帐之中,太后娘娘每次都前来了的。
幸好这一次找的是京城最大的戏楼,足足有八百多个席位,所以许多人才有幸得以观看一场。
待到最后一场《梁祝》结束,萧素琴流着眼泪站在台上跟戏迷们鞠躬道别的场景,就算是多日以后,也是人们津津有味谈及的话题。
……
“啪啪啪……”
萧素琴回到了后台的时候,所有的戏班人员,包括这段时间前来捧场的戏曲九仙的同行翘楚们,一起热情的给她鼓起掌来。
掌声响彻在宽阔的棚子里面,让刚刚才流了眼泪的萧素琴有点忍不住又想哭。
“好了啦,人家的妆都已经花了,就不要让我花第二次了!”萧素琴话是这么说,但却对大家拱了拱手,“素琴在这里谢谢大家对我一贯的支持,希望戏班的成员们以后也能演出好的剧目,而我的朋友们,也能继续大红大紫,名利双收!”
旁人都笑了出声。
萧素琴戏班的人自然不用说,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就此要回家养老了,结果没想到素老板居然让他们可以继续的演出,而且可以跟着素老板,直接住进绣衣卫衙门旁边的王府别院里面去。
这样一来,身份地位可就不一样了。
不但上面有人罩着,而且他们还能演出自己熟悉的曲目,继续的挣钱。
毕竟这些戏子和后勤人员的忧患意识很强烈。
就连那些口口声声说已经看好了地盘,准备素老板一嫁入豪门之后就回家的,也觉得似乎还可以多挣两年钱。
毕竟大部分的人如果回家,就面临坐吃山空的局面。
虽然说有买土地当地主,可之前他们做过地主吗?种过庄家吗?
还是多挣点钱,多点保障的好。
甚至于不少人心里早就有了另外的想法。
素老板相当于是我的恩主,咱们是雇主与仆人的关系。
她都进入王府当女主人了,那为什么咱们不能继续跟着她,伺候她了?
好歹也是自己人,总是用起来顺手一点吧?
旁边的那些九仙朋友们,也同样是止不住的羡慕。
他们在戏曲领域已经是独孤求败了,受到了太多人的喜欢和追捧。
但戏子就是戏子,根本不可能有多高的地位。
也就是大康朝的文风很盛,那些当官的没有喝来呼去的,不过平日里要让自己唱什么戏,做什么事情,都得小心一点应酬,尽量不得罪人。
男人们还好说一些。
他们归隐之后,还能做点小买卖,当一个实实在在的地主富翁,余生的日子还好过。
女人们就不一样了。
她们要嘛选择一辈子都不嫁人,要嘛只能选择嫁给普通文人才子,或者是嫁给商人们。
通常嫁人的对象身份还不能太高,不然就容易看不起她们。
所以相比起她们在戏曲里面取得的地位和成就,她们的嫁人是很低配的。
这就造成了古往今来,不少的戏曲大家最后都遁入空门,干脆就青纱古灯,独自过一生。
像是萧素琴这般能直接嫁给小王爷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并且小王爷还是一个圣人,品德又很好,能力又强,这样的男人谁不想嫁给他?
“素姐,以后我们就要称呼你为王妃啦,你可不要忘了我们,要好好的照顾我们呀!”桂圆园直截了当的说道。
桂圆园是九仙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长得漂亮不说还嘴巴甜,在江南名气大得不得了,不知道多少人喜欢她。
这一次萧素琴提前了请她来,她二话不说,推掉了手上的活儿就跑来了。
这做事便很漂亮!
萧素琴闻言一笑,“我可不能叫王妃,最多就是夫人。不过咱们都是苦命人出身,既然有发达的一天,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日后大家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我能力所及之处,一定帮大家。”
听到了她如此干脆的回答,大家都很高兴。
宗室虽然没有权力,可裕王世子不一样啊,人家是圣人,哪个官员不卖面子的?
更别说裕王世子小王爷对皇上的影响力特别大,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萧素琴虽然长得柔美,可性格本来就属于大方又来事儿的。
不然她也不会出头。
所以这么一番话,说得非常干脆,没有半点迟疑。
当然这也和她最近的心态变化有关。
确认了自己的下半辈子归宿,萧素琴便心里彻底踏实了。
她身为戏曲人,自然知道这些人的苦楚。
能帮忙就帮忙,说不定还能给自己未来的孩子积德呢。
……
不知不觉天色已经晚了,大家都先回去休息,明天萧素琴还要专门宴请他们一次,那时候才是大家畅所欲言、欢笑聚会的时刻。
可等到大家都走开了,阮小秋又转了回来。
萧素琴正在侍女的帮忙下卸妆,见状一愣道:“小秋姐,你有事情?”
“嗯,我有点事情和你谈。”阮小秋笑了笑,挥手让侍女走开,“我来帮你卸妆,然后边做边聊。”
“好!”
萧素琴让侍女出去了。
阮小秋一边替她摘除头上的凤冠和装扮,一边道:“你退了以后,戏班子没有主心骨,应该不会那么风光的吧?”
素老板心头诧异无比。
难道阮小秋是来讽刺我的?
或者是想要收编我的这群伙伴们。
仔细的想一想,其实阮小秋作为京城第一大青衣,戏路非常广,自己戏班旗下也有好几个出名的角儿,搞得风风火火的。
她说得对,自己不在戏班唱戏了,自然就少了主心骨,单凭借着钱英这个梁山伯,如果找不到好的祝英台,《梁祝》都不一定能继续独占鳌头。
如果自己的伙伴们能跟着阮小秋,似乎也不错?
正在这儿想着,阮小秋又说道:“你看我带着戏班,加入到你的戏班怎么样?”
萧素琴:“!?”
这怎么回事儿?
她讶然道:“好好的,小秋姐你干嘛找个婆婆在自己头上?咱们小时候受的苦、挨的打,难道都忘记了吗?”
戏班的小孩子,那是最吃苦的。
从小别的小孩子到处疯跑着玩儿的时候,他们就得练习站桩、练习身段、吊嗓子等等,一天到晚都在忙,还得干杂活儿。
最可恨的是那些戏班主人们,动不动就拿竹鞭抽,一点不对就打。
哪个功成名就的戏班角儿,小时候不是浑身伤痕的?
所以他们很多人长大了之后,自己就干脆做戏班的班主,不要受别人的气。
同时这些角儿自己当了戏班班主之后,哪怕是也很严厉,但也多半不会动不动就打人,那些戏班成员在他们的手下做事儿,倒是要宽松不少。
像是阮小秋这样,早就功成名就,完全自己能当家作主的人,为什么就要投靠别人,让别人管着呢?
这让萧素琴很想不通。
阮小秋轻声的说道:“你去了裕王府之后,管理戏班的时间肯定不多,所以我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而且如果我在你的戏班里面唱戏,日后有了什么好人家想要我,那我也算是裕王府出去的,没人敢欺负我,是不是?”
原来不是看中我,而是看中了我未来的夫君的权势和声望。
萧素琴心中点点头。
这样的阮小秋才是正常的。
她考虑的利弊非常清楚,这样或许会让她收入少一点,但已经心不在此的萧素琴,绝对不会制约她、剥削她、压榨她。
反过来,阮小秋有了裕王府的名头,出去演戏都会减少许多阻碍,也更没有人能强迫她。
别忘了。
柳铭淇的性格可是吃不了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