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丰臣遗梦 >

第212章

丰臣遗梦-第212章

小说: 丰臣遗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抵达“梅苑”已是深夜,由于提前知晓秀保即将前来,苑内外此刻已是灯火通明。秀保不顾一路辛劳,在内侍的引导下疾步来到驹姬寝室。

    内侍小心地拉开门,只见室内昏黄的烛光下,五六名女子围坐在床榻周围,不时的啜泣声在这时显得格外刺耳。

    “陛下回来了!”察觉到秀保站在门口,一众女子赶忙转过身去,恭敬地向秀保行礼。

    “免礼,”秀保一边说着一遍来到床榻前,这才发现,除了樱姬,自己的几位妻妾全数在场。

    “樱姬的身子您知道,她这几天咳嗽不止,妾身便让她先行回去了。”也许是怕秀保误会,菊姬先一步解释道。

    “朕知道。”秀保没有责怪的意思,反倒是心生怜悯:“别说她了,你们的身体也是……哎,先行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朕呢。”

    “陛下…”持子刚想说什么,却被菊姬制止了。

    “听陛下的,先回去休息。”菊姬向众人使了个眼色,阿江心领神会,向秀保拜别后,便和菊姬拉着持子出去了。

    小心翼翼地合上门,菊姬对阿江和持子说道:“让他们单独待一会吧,毕竟她……”

    听到这,众人再度小声啜泣起来。毕竟除了菊姬,驹姬是进门最早的一位,平日里对众姐妹也是照料有加,菊姬生病期间,也是尽心尽力操持,早已是赢得众人的尊重。

    也许是被刚才的嘈杂声所惊动,驹姬艰难地睁开眼,这才发现秀保就在眼前。

    “是陛下,陛下回来了。”一时间竟高兴得笑了起来,可随即便被自己的咳嗽声所打断。

    秀保赶忙往前凑了凑,紧张地说道:“朕回来了,朕就在这看着你,哪也不去。”

    驹姬眼角留下两行泪,却仍是一脸微笑:“不要这样,正事要紧,妾身没事的。”

    “别想那么多,满仁如今处理政务得当,朕已经全然放手了。今天,朕就在这里陪你,等你病好了,朕再带你去赏梅。”

    听到这,驹姬笑得更加灿烂了,她咳嗽着紧握秀保的手,努力感受着他身体的温度:“陛下,自‘那件事’后,咱们好久没这么近地说话聊天了。”

    驹姬口中的“那件事”,就是永宁四年(1620年)的“庚申之乱”,这场由《推恩令》引发的骚乱,受波及最大的,当属东北两大强藩,即最上氏的山形藩和伊达氏的仙台藩。

    其中实高七十八万的山形藩,最终被肢解为五份,主藩仅剩三十三万石,当主最上义康被迫归隐,家督之位让渡给年幼的嫡子义兴,最上氏也由此一蹶不振。

    驹姬是最上义光的女儿、义康的妹妹、义兴的姑姑,更重要的,她还是义兴正室天满姬的母亲。这个曾经聪明伶俐,甚讨秀保和驹姬欢心的女孩,被最上家视若珍宝,看作是与当时的幕府加强关系的重要纽带。

    但讽刺的是,就是有着这么多层的关系,秀保还是决定拿最上氏开刀,这也难怪最上氏一时间难以接受,奋起抵抗。

    在幕府绝对实力面前,最上氏以惨败肢解收场,昔日亲密无间的两家也就此生疏,义兴虽然以死相逼,竭力维护天满姬,但最上家臣时不时地冷嘲热讽却让天满姬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最终在驹姬的要求下,万般无奈,秀保只得将其接回郡山居住。

    秀保怎会不知道拿最上氏开刀意味着什么,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对新政扭扭捏捏、躲在暗处的大名没有话柄,才能更加树立幕府的微信,维护统治的稳定。

    当然,后来秀保也对最上氏进行了补偿,不仅默认最上氏为谱代,而且后续还颁发了《推恩另行状》。

    不久,最上义康病逝,义兴得以完全执掌家业,这才冲破家中阻力,先后九次前往京都请求迎回天满姬。在真情的打动下,在天满姬的苦苦哀求下,秀保和驹姬终于同意义兴迎回天满姬,此时,距离天满姬离开山形城已过去整整十年,两人的爱情在当时一度传为佳话。

    孝明天皇即位后,封天满姬为内亲王,同时也打破“摄关家和清华家可封公”的规定,敕封最上义兴为羽国公,如此殊荣,也让当年的恩怨烟消云散。

    尽管如此,驹姬恩怨分明的性格,使得她仍对这件事十分介怀。十多年来,虽然尽心料理内务,但却有意和秀保保持距离,即便秀保为其修建别苑,对贤仁屡屡加封赏赐,仍不能解开她的心结,两人就这样相互煎熬着。


………………………………

第四五七章 版籍奉还

    如今大限将至,驹姬望着秀保衰老的脸颊和两行泪水,终于忍不住伸手去擦拭:“陛下,您老了。”

    “你怎么不说自己呢,比我还小两岁,现在却操劳成什么样子。”秀保担心她着凉,一边回答着,一边将她的手塞回被子中。

    这一刻,两人相视一笑,紧接着便啜泣不止,终于,尘封十余年的心扉打开了。

    “陛下,妾身想去看看院中的梅花。”驹姬虚弱地说道。

    “外面太冷了,过些日子,朕带你去京郊赏梅。”

    “那妾身想去江户,去那方院子。”驹姬苍白的脸上泛出一丝红晕。

    “朕知道,偷偷告诉你吧,朕已命高仁将院子好生修缮,等明年开春,朕就陪你去,在那边过个三年五载的,梅花保准你看个够。”秀保强忍着悲痛,笑嘻嘻地描绘道。

    “那可真好啊,”驹姬勉强微笑着,“陛下,院子里,那首汉诗还记得么?”

    “当然记得,”秀保流利地诵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诵到一半,驹姬也跟诵起来,知道秀保并未忘记两人的过往,驹姬心满意足。

    “那就听陛下的,来年,我们一起去江户吧。不过听说院子里梅花也开的不错呢,妾身好久没出门了,能赏上一赏也是好的。”

    “没问题,朕这就为你折一枝来。”秀保赶忙站起身,踉跄着朝门外跑去。

    看着秀保慌张的背影,驹姬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又回到了那方江户小院,回到了北国的马车上,嘴角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微笑,热泪不住地从眼角滑落,平静地念叨着:“谢谢你,夫君。”

    “来了来了,梅花来了,”秀保手拿一枝梅花匆匆走进房间,一边关门,一边拍了拍身上的雪,他来到驹姬身边,笑呵呵地说道:“这梅花确实漂亮,不过还是比不上江户,等明年,朕带你去……”

    可是,没有明年了。

    此时,驹姬双目闭着,嘴角仍扬着,泪水仍有余温,人却没了气息。

    她极力将自己最好的微笑、最美的记忆留给秀保,这是她临终前唯一能做的了。

    豆大的泪珠从秀保眼中滴落,他轻轻地将梅花放在她枕旁,颤抖着抚摸她斑白的长发。

    “再也没有人陪朕赏梅了。”说罢,这位征伐一生的男子汉、日本最有权势者,终于嚎啕大哭起来,这哭声,让寒风格外凛冽,让皇统四年的隆冬格外寒冷。

    后来,在秀保的强烈要求下,驹姬的遗体由他亲自护送,被好生安葬在了江户那方别院中,秀保临终前更是嘱咐将自己的衣冠冢设立其中与之为伴。

    院子由贤仁亲王一脉精心打理,种满各种梅花,花开之际,香飘四溢。久而久之,后人称之为“梅园”,年轻情侣都会到园中祈求爱情,也不知是否真得眷顾,来此处真心祈求的情侣,终成眷属的概率竟相当之高。

    伊人已逝,历史却还在继续滚动着。秀保将悲痛转化为力量,在征得孝明天皇同意后,继续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首先便是对国内地方制度进行改革,将原有的国—郡—乡(村、町)三级,改为州(畿、府)—郡—县—村(町)四级。州长官为太守,郡长官为郡守,县长官为知事,长官驻跸办公之所称“厅”。

    具体而言,一是将之前的六十八个令制国并分拆撤为州府,最大限度提升效率的同时,增强对地方势力的掌控。如,隐岐、出云、石见国合并为云州,丹波、丹后合并为丹州,对马、壹岐、筑前合并为太宰府,山城、河内、摄津并为京畿以宿卫京都;拆肥前彼杵、松浦郡为长崎府(后并入太宰府);拆陆奥为松、磐、陆、泽、奥五州,拆出羽为出、羽二州等。

    郡一级,大郡直接下设县,小郡则有两种变化,一是合并为大郡,二是和乡一同变为县,目的在于加强对基层的治理,削弱豪族、地头的影响力。如,美浓原有二十一郡,改革后变为八郡、二十五县。

    这一改革对地方势力的影响颇大,幕府初期的设立的“藩”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官位,形式上将藩纳入朝廷管辖。

    如,原若松藩主蒲生氏,不再称藩主,而是以“松州太守,行方、石川二郡守”之名管理本领,意味着松州全境及磐州行方、石川二郡为其管辖。

    又如,三木藩主福岛氏,管辖东播磨七郡,称“播州通判、明石等七郡守”,通判是州第三位的官职,一般为虚职,授予该州势力最大的大名。

    战乱时期,武士可凭借军功换取领地,甚至成为大名;但和平时期,武士对大名来说失去了价值,自身也丧失了发展空间。

    特别是“永宁双令”和“参勤交代”的推进下,一些大名、分家更是无法维持庞大的家臣团,不仅导致藩政困难,也造成了大量浪人的产生,对日本的发展和社会治安都造成巨大影响。

    鉴于此,秀保对之前的“王土奉还”进行修改,在避免引起大名激烈反应的前提下,朝廷颁布《版籍奉还诏》,鼓励大名向朝廷交出对土地和人民的封建领主所有权。

    “版”指土地,“籍”指户籍(人口),促使地方大名势力进一步解体。

    对于不愿奉还的大名,朝廷也不逼迫,但是对其日常政务进行诸多限制。例如:

    非朝廷准许不得募兵,兵员、家臣团增减均需报朝廷批准;

    征税由朝廷派出奉行进行监督,标准亦由朝廷制定,地方不得随意改动;

    削减的家臣、兵士由大名出资安顿,财政困窘的大名亦可以知行作保向朝廷借贷。

    而奉诏大名不仅可以此彻底免去财政困难,并能获得朝廷实授的爵位和相应的待遇,特别主动的还会获得爵位晋升,并在朝中谋得实职,这一点颇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味道。


………………………………

第四五八章 改元明和

    果然,在秀保的暗示下,不少谱代大名率先行动,并借此机会名正言顺进入朝廷中枢。如藤堂高虎版籍奉还后成为右大臣,岛清兴之子岛秀胜版籍奉还后成为左近卫大将,秀保为其在京都兴建豪华宅邸,俸禄与在藩时收入相当,且因两家封地较大,还特准许保留居城世代居住。

    此外,秀保还规定,郡侯或享有郡侯待遇以上的大名可与皇室联姻,大名间联姻需则要奏明朝廷,否则当解除婚约并严惩。

    最先尝到甜头的是原小浜藩主木下胜俊。

    这位醉心和歌、流连京都繁华地的大名,家中财政相当困难,早就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加之子嗣众多,为了避免《推恩令》的影响,索性主动提出若狭一国八万五千石(当时已并入敦州,缩并为远敷、三方二郡)版籍奉还。

    朝廷晋其为大饭伯(居城大饭城)后不久,很快又实封远敷侯,位同辅郡侯,不仅可以与皇室联姻,还获得了宫内大辅的官职,协助管理宫内之事。不用为家中琐事发愁,生活过得逍遥自在。

    有此典型,此后十余年间,数十家大名选择版籍奉还,全国地方大名数量也急速削减到了五十余家,且实力已难与开幕之前同日而语,朝廷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

    此外,历代天皇都在皇统诸制度基础上进行修改,力图稳定统治的同时又能择优治国,“皇统革新”可谓影响深远。

    皇统二十年(1653年)二月,孝明天皇东巡途中感染风寒,久病未愈,回京途中崩于江户城,享年五十六岁。

    本就病重的菊姬也因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不已,终究药石无用,于次月病逝,追号孝慈皇太后。

    秀保年届七十四,虽然在他心中,菊姬相对没有驹姬那么感情深厚,但他明白,这主要是她太为大局着想了,以至于有什么烦心事、什么委屈全都憋在心里,以至于让人“忽视”了她的感受和存在。

    可她甘心情愿做秀保背后那个女人,为秀保、为这个家,乃至为天下付出了全部,“孝慈”名副其实。她的离去给秀保的打击不亚于驹姬的病逝,但更多地是对皇室内部的冲击。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就如同明太祖痛失马皇后一般,影响的绝非皇帝一人。

    至于孝明天皇,秀保心情更为复杂,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嫡子太过老实,可以做守成之君,但难以驾驭那些桀骜的势力。

    因此,早早就开始替他谋划,通过一系列明暗计谋,将他面前的障碍扫清。即便后来送他登上皇位,仍抓紧时间推进“皇统革新”,为的就是在自己走之前,为他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但也因为他的老实,让父子的关系相比历代帝王出奇的融洽。试想一下,有哪位皇帝,甘愿即位后仍被父母操控?诸如吕后和汉惠帝、武后和诸子、乾隆和嘉庆,历代强势父母和弱势子女间的矛盾都难以弥合,直到一方离去。

    可孝明天皇不一样,不仅是老实,他对秀保更多的是崇拜,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着秀保披荆斩棘、险象环生,斩钉截铁、大刀阔斧,这种崇拜早已转化为了绝对的信任,以致于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听父亲的”,秀保制定的政策,他全盘接受。

    不过,秀保每每希望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也总是能切中要领,这也让秀保稍稍放心,看来,他只是太依赖自己了,并非没有能力。

    确实,在菊姬悉心关心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孝明天皇,感受着父主外、母主内带来的轻松和愉悦,在他看来,只要沿着秀保的路走下去,便不会出大错,秀保现在做的,不是对权力的恋栈,而是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和后代铺路。试问历史上真正这么想的皇帝和储君有多少呢?

    只是天不遂人愿,不到一年时间,秀保身边最重要、天下苍生甚为仰赖的两人先后离去,这不仅对秀保,对皇室、朝廷、黎明百姓更是巨大打击。

    现在天下需要的是什么?是稳定,是尽快从这种悲怆带来的扰乱中镇定下来,从皇室下一步动作中看到希望。

    因此,秀保强忍着丧子丧妻的悲痛,支持嫡长孙佑仁(二十七岁,后花山天皇外孙)践祚,史称“孝严天皇”,明年改元“明和”。

    孝严天皇时期,延续着皇统年间的政策,地方大名势力进一步削弱,至明和二十五年(1678年)松州通判、石川郡守、松国公蒲生秀明奉还版籍,除亲藩外,日本全国已无知行五万石以上势力,此时距离庆长三年(1598年)秀保颁布《知行奉还书》已经过去整整八十年。

    期间,为巩固少年天子的权威,确保百年之后的长治久安,秀保还支持孝严天皇削减亲藩的封地。

    论封地大小,几个亲藩和准亲藩中,坂本宫江亲王以三十六万石位居榜首,但论重要程度,却是以坐镇江户、监控关东和东北的江户宫藏亲王为首。

    但藏王一系身体羸弱且人丁单薄,如高仁亲王于明和元年(1654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