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丰臣遗梦 >

第210章

丰臣遗梦-第210章

小说: 丰臣遗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子伊达宗泰继承加美、黑川、玉造十一万五千石,称岩出山藩;

    五子伊达宗纲继承登米、远田、志田三郡八万六千石,称佐沼藩;

    六子伊达宗信继承刈田、伊具、宇多三郡五万六千石,称白石藩;

    胆泽、江刺、气仙、本吉、桃生、牡鹿六郡十四万石被幕府纳入御领。

    十一月二十日,岛津义弘召开评定,废黜忠恒家督之位,开城迎接幕府军,秀保将佐土原藩肢解为三家,“庚申之乱”平息。

    历史上将“永宁双令”看作是继“大坂之阵”后,幕府对外样大名的再次削弱,至此,天下再无大名敢对幕府的权威表示怀疑或是挑战。

    对于参与平息叛乱的大名,秀保则向他们颁布了《推恩另行状》,准予他们暂缓推恩一段时间,有充分时间提前消除推恩的不稳定因素,同时秀保也口头承诺推恩时幕府会偏向主藩,以缓和与强藩之间的矛盾。

    永宁五年(1621年)二月,前往和歌山觐见秀赖后不久,水户藩主石田三成便一病不起,纵然有名医诊治,却已是药石无医。

    这位丰臣氏的重臣不顾病重之躯,执意前往伏见觐见秀保。

    面对这位辅佐丰臣氏四十余年的老臣,秀保既感到悲伤又感到欣慰和钦佩,悲伤的是,即便大限将至,他还在为秀赖奔波;欣慰的是,比之原来的历史,他多活了二十余年,也算是以一方大名的身份安度晚年;钦佩的是,如今福岛、加藤、蜂须贺、浅野等秀吉旧臣都已向秀保臣服的情况下,他还是毫无保留地效忠秀赖,这种忠诚实属难得。

    “请务必扶持右府成为关白!”石田三成气若游丝,费力地用手支撑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秀保。

    “弹正(前年升任从四位下弹正大弼)请放心,当初答应太阁和淀夫人的,我会做到的”。秀保郑重地点了点头道。

    两天后,石田三成病逝于大坂屋敷,魂归大坂,也算是得偿所愿。加之两年前增田长盛病逝,秀吉时代的五奉行全部离世,历史的车轮就这般无情地滚动着。


………………………………

第四五二章 神迹

    经过数年的调理,秀赖的视力逐渐恢复,心态发生了积极变化,和歌山的政务也开始接手处理。对此,不仅片桐且元等近臣,秀保也颇感欣慰。想起石田三成临终前的嘱托,秀保终于向朝廷奏请为秀赖晋升。

    永宁五年(1621年)五月,丰臣秀赖晋升为正二位左大臣,这是他时隔九年再次晋升,心中不免百感交集,好在有千姬陪伴开解,才认定这是秀保释放的善意,并于当日向秀保拜谢。同时也暗示自己心中已无继任关白的打算,秀保顾左右而言他,两人的交谈也就点到为止。

    同时,丰臣秀满晋位从二位内大臣、长子丰臣秀贤为正三位大纳言、三子丰臣秀清为正四位中纳言、四子丰臣秀兴、五子丰臣秀虎为从四位参议,六子丰臣秀晴为正五位中务大辅。

    此外,秀赖之子丰臣秀忠(国松)晋从五位侍从,尾张名古屋藩藩主丰臣秀房晋从五位少纳言。至此,大和、纪伊、尾张三丰臣皆有所得,丰臣氏已成为“公武一体”的重要纽带和最大获利者。

    为表对朝廷的尊敬,幕府拨款在京都西郊、大坂、伏见为天皇修建离宫,并为公卿修建别院,增加对朝廷的贡奉,加之菊亭晴季从中联络,幕府与朝廷的关系甚为和睦。

    次年年初,六十六岁的藤堂高虎生了一场大病,自感时日无多的他,将家督之位传给藤堂高次。后虽康复,但体力精力已大不如前,便决定前往伏见屋敷修养,山口藩四十万石交由独子高次打理。

    在伏见的日子里,高虎常与秀保秉烛夜谈,感慨幕府如今之气势之盛,但又忧心今后是否会重蹈镰仓、室町幕府覆辙。

    “开幕乃是武家之巅峰,但对于主公来说,并不适合。您正值壮年,不应安于现状,应当多为后代打算。”藤堂高虎继续说道:“幕府建立二十年,如今经过两次大变故,目前御领石高占全国近四成,加上谱代占五成,若是加上与力大名,则达到八成以上,这般比例,历代幕府都不如,况且有《一城一国令》和《推恩令》加持,今后的比例只会越来也高。是时候想想如何更进一步了。”

    “正如我意,‘公武一体’必须进一步推进,好在太阁在世时就与朝廷打好关系,才有了现在的局面,我们确实不该止步于此。”秀保回应道。

    “营缮司修建新御所的时候已经有所考虑了,只不过静待时机。”藤堂高虎说道。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所谓时机很快就来了,四月初五,京都周边发生地震,京都御所因此受损,多名女官及大臣罹难,后花山天皇独子也因惊吓过度不幸夭折,秀保遣人将皇族接往京西御所暂住,并主动负责御所重建,天皇深感其忠。

    未曾想两天后的深夜,一声巨响响彻天际,地动屋晃,众人皆以为是余震,天皇也连忙跑到殿外。

    远远望见御花园方向闪烁一阵金光,正好奇时,便有侍女火急火燎地前来禀报:“陛下,神迹!神迹!”

    “休得无礼!”中宫京极常子下意识地挡在后花山身前,厉声斥责道。

    “罢了罢了,”后花山天皇毫不在意:“别慌,细细说来。”

    “刚才大震时,奴婢跑出房间,见御花园有金光闪烁便跑去查看,只见草坪上陡然出现一块两人高的大青石,通体闪烁金光,更神奇的是花园水池中冒出汩汩泉水,顺着石径源源不断流入大青石下!”侍女边说边比划着,眉宇间流露的慌张和恐惧让人难以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众人闻之甚感神奇,便随侍女前往查看,现场果如方才所述一般,后花山天皇也感到不可思议,便请阴阳寮之首、阴阳头土御门久修前来卜算。

    久修观测天象良久,随后便闭目低声自言自语,期间眉头紧皱,不时还轻轻摇头叹息。

    “如何?”后花山天皇略有些焦急地问道。

    久修睁开双眼,叹了口气道:“臣日前便觉察天象异常,今又现神迹,更加坐实心中猜想。”

    “朕月前便心跳得厉害,不久便遭逢大震,皇子夭折,如今又天降异象,突生神迹,想必不是巧合。”后花山天皇对久修的话表示认同。

    “青石、源泉乃是坐实之前观天象所得,想必…正是清和源氏先祖作祟。”久修颇为严肃地说道。

    “清和源氏?”后花山天皇一头雾水。

    “源氏始于清和天皇‘臣籍降下’,本意如何,想必陛下清楚。可如今经过近千载,已经枝繁叶茂,武家又以源氏为尊,三代幕府先后做大,朝廷威信日渐衰微。臣土御门一族久观天象,不敢欺瞒陛下,自郡山开幕以来,紫微帝星闪烁异常,光芒日趋暗淡,似有不利,今朝又有神迹和谶语相互印证,实在不得不信。”

    说罢,久修提醒道:“这御花园水池之水就如同皇室、如同陛下,如今泉水源源不断本为幸事,显示皇室之福延绵不断,可泉水全部流向大青石,则意味着皇室之福正在被其他力量吸收,地震、御所大火、皇子夭折这都是应验……如今幕府势力日渐强大,相国(指太政大臣,代指秀保)今日之威势近千年无出其右,殿下觉得两者没有关系么?”

    “你说这大青石代表清和源氏?”后花山天皇惊惶不已,“幕府如今却是如日中天,但对朝廷还算忠诚……怎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就是症结所在了,皇室强则源氏乱,源氏强则皇室弱,近千年来都是遵循这个循环,可现在不同了,短期内臣看不到源氏衰弱的可能,这就意味着……”

    “意味着皇室要遭逢大难?!”后花山天皇大惊道:“可有破解之法?”

    “有是有,不过陛下不一定准允。”久修回答道。

    “说说看,能做到的朕绝不推脱。”后花山天皇回答坚决。

    “陛下可知‘皇籍复归’?”说到这,久修眼神似乎变得复杂起来。


………………………………

第四五三章 伏见宫保仁亲王

    “当然,不过最近一次也要追溯到三百年前忠房亲王时候了,而且原因很是复杂,在此之前皇籍复归的多是宇多天皇兄弟子嗣,其他想要复归谈何容易?”

    “但在臣看来这是唯一办法,”久修说道:“若是准许相国作为源氏嫡流回归皇籍,则幕府之势就是朝廷之势,幕府之福就是皇室之福,危机便可解除。且当初朝廷一度追赠足利义满‘鹿苑院太上法皇’,也算是有过先例,这些不过是虚名,给他又如何,此举可化解纠缠皇室千年之患,还请陛下仔细思量。”

    “你说的有道理,”后花山天皇微微颔首,“可是即便朕愿意,相国会愿意么,皇籍复归便是跟其他武家产生隔阂,这点想必……况且以何名义复归?”

    “陛下多虑了,相国在成为源氏长者前,可是凭借丰臣氏起家的,当时便与其他武家不同,如今已然开幕,又岂会在意这些?至于以何名义,这个要请公卿们商议了,臣不便多言。”

    “言之有理。”后花山天皇深以为是,于是连夜请来关白菊亭晴季商议。

    商讨良久,考虑秀保与后花山天皇同年出生,为密切联系,也为了更好地顺应天意,菊亭晴季和土御门久修等多建议将其认作皇弟,纳入“正亲町天皇——诚仁亲王”一脉。

    后花山思忖多时,最终在众人劝说下同意了这一想法。

    四月十二日,后花山天皇回銮,秀保举行了盛大地仪式进行欢送。

    看着修缮一新、气派非凡的新御所,后花山天皇甚为感动。三天后,正式亲王宣下,秀保三番婉拒,终接受敕令,并于十八日正式更名保仁,其子也分别改名贤仁、满仁、清仁、兴仁、高仁(秀虎)、晴仁、孝仁。

    后花山天皇将伏见御所赏赐予之,并赐宫号“伏见宫”,是为伏见宫保仁亲王,秀保终于以源氏嫡流的身份回归皇族。

    此后,他仍以亲王身份兼任太政大臣,唯在奏请朝廷批准后,将征夷大将军之位让予嫡子满仁亲王。同时,奏请后花山天皇,为满仁迎娶其嫡女贞子内亲王为正室,天皇欣然应允。

    次月,后花山天皇听从阴阳寮建议,并征求伏见宫及幕府意见,决定次年改年号为“开源”,秀保则增献山城四万石为天皇御料地。

    开源元年(1623年)三月到八月间,上杉景胜、黑田长政相继去世,均按照《武家诸法度》《推恩令》等幕府制度平稳过渡,算是外样大名里的表率,受到了幕府的嘉奖。

    开源二年(1624年)六月,因为台风和暴雨的影响,高松藩主福岛正则向幕府提出申请修缮高松城,同时擅自紧急维修损毁部分。

    但幕府却认为他在申请获准前擅自修复,违反了《武家诸法度》,福岛正则赶紧赴郡山向幕府谢罪,并表示会把擅自修改的部分破坏。

    但事后幕府派遣专人暗中调查,发现他并未如实破坏擅修处,认为其无视朝廷和幕府权威,决定将其所领备中、美作两国四十五万四千石全部没收。

    福岛正则惊恐不已,几次奔赴大坂和和歌山向高台院和秀赖求助。两人念及旧情,特别是秀赖也不过多计较当年的背叛,还是一同向秀保请求减免惩罚。

    秀保最终决定,将福岛正则转封至筑前夜须、上座二郡五万四千石,并免去武卫司司判之职。月余后,高台院病逝,享年七十七岁,征求秀赖意见后,秀保将其与丰臣秀吉合葬。

    次年四月,秀保姐夫、广岛藩主毛利秀元病逝,因无子嗣,家中陷入危机。为保毛利氏周全,秀保姐姐大善院力求秀保过继一子嗣继承广岛藩。

    最终,秀保决定将高仁亲王次子过继毛利氏,六月,由岛清兴至广岛为之元服,名为毛利元虎,毛利氏的家格也由外样提升为谱代。

    这年深秋,在位五十三年的万历帝殡天,大明帝国这艘浴火重生的战船,交到了泰昌帝手中。

    可以说,福王就藩为泰昌帝最终即位扫清了最大障碍,而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秀保。

    虽然不知道那天晚上万历帝和他聊了些什么,但从后续发展来看,无疑是有利于泰昌帝践祚的,加之后来万历帝对秀保的态度,使他格外重视与秀保的关系。

    得知万历驾崩、新帝即位,秀保亲往京师祭奠并朝贺,奏请由满仁亲王继任日本国王,泰昌帝当即恩准,并赐其名朱敦熠。

    秀保在京师居住三月有余,甚得大明君臣信赖,期间频繁奉诏进出大内,拜访王公大臣,进一步密切了两国联系。

    开源四年(1626年)六月,菊亭晴季以年老力衰致仕,关白之位空缺,秀保直接奏请以秀赖为关白。

    秀赖坚辞不就,但秀保觉得这是秀吉、淀姬乃至石田三成等人的心愿,还是多次劝说,最终迫使其应允。

    这其中固然有秀保记恩念旧的关系,更多的却是如今秀保的身份和幕府的地位已不同往日,一个徒有虚名的关白,送出去不仅做个顺水人情,也能赚个好名声,算是有利无害。

    这是自文禄四年(1595年)秀次免去关白后,时隔三十年再一次由丰臣氏担任关白之职,秀吉旧臣最终得偿所愿,秀赖也就此将家督之位让予嫡子秀光。不久,亲王加身的秀保辞去了太政大臣之职,让予菊亭晴季之孙近卫经季(过继近卫家)。

    此后数年时间里,秀保着力于提高以伏见宫为首的朝廷权威,满仁亲王也有意以朝廷的权威代替幕府的权威,力图从形式上到实质上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虽然后花山天皇等一众皇族对此感到欣慰,但不少公卿却因为秀保对其掌控力日渐加强而惴惴不安。如今,年近五十的后花山天皇没有子嗣,更是让他们对秀保是否会干涉皇位继承产生了担忧。

    开源九年(1631年)十月,后花山天皇应秀保邀请赴伏见御所乘舟游玩,竟失足跌入湖中,虽然及时营救上岸,但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秋日着凉,引发肺炎。

    虽经名医精心诊治,状况仍每况愈下,月余后甚至难以言语,对此,各方都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最先出击的便是那些公卿,他们援引之前皇室旧例,要求后花山天皇尽早甄选宗室子弟为嗣,立为东宫。

    但秀保却向后花山天皇表达了对公卿这一做法的疑虑,后花山天皇自己也认为身体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糟糕,尚能应付日常事务,因此拒绝了公卿的提议。并且委托秀保向众人颁旨,认为皇室的问题应当由皇室来解决,上至公卿,下至大名不可参与。这无疑是引发了公卿的不满。


………………………………

第四五四章 公家整治

    也许是上天庇佑,恰如后花山天皇所料,经过后续治疗,病情竟稍有好转。于是他于开源十年(1632年)正月,命秀保为摄政,适时寻觅宗室过继为嗣。

    这是自藤原良房贞观八年(866年)正式称摄政后,时隔近八百年再一次由皇室宗亲担任摄政,名义上与担任关白的丰臣秀赖一并主持朝局,排挤以摄关家为首的公卿,公卿仅存的权力和地位也受到挤压。

    自摄关家以下,包括清华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由以上各家组成的门第被称为公家,各家的当主也按照门第给予相应的官职。

    其实自会津之战后,秀保就开始延续秀吉时代的做法,给予谱代和强力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