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丰臣遗梦 >

第207章

丰臣遗梦-第207章

小说: 丰臣遗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终于求得万历皇帝恩准,给予秀保一次独自觐见的殊荣。

    之所以有此殊荣,其实与秀保连续四年进贡的黑匣不无关系。自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起,秀保都会不定期地在当年给明朝的进贡中添一黑漆描金楠木匣,独请内阁首辅、宫中内官检查安全无误后于次年腊月呈请万历皇帝查看(为此秀保没少给阁臣、宦官好处)。此匣做工巧妙精美,但内中仅有一折叠方正的纸条,每张纸条多则七字,少则四字:“泉州大震”“皇长孙由校生”“木邦失陷”“湖广、南直隶大水”,经查,皆为进贡次年所发生的之事,甚至连皇长孙的名字都预测的准确无误,这些都是秀保绞尽脑汁在记忆中搜寻到的明末大事。

    万历皇帝对此甚是惊讶乃至惊恐,但因为不知秀保是何目的,前几年一直不动声色,直到第四次进贡,终于安耐不住提前打开黑匣,提前准备,将湖广、南直隶大水这场天灾降至最低。秀保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方才请求觐见,阁臣也就顺水推舟,促成万历皇帝与他单独见面。

    秀保本并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世,但念及关外建州女真日益强大,而明廷不以为意,遂不得已使出“黑匣”之策。自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建八旗制度以来,建州女真势力日渐强大,略地海西女真叶赫、乌拉等部,灭辉发,臣服蒙古内喀尔喀诸部(后者更尊其为神武皇帝),攻略野人女真大部,迫明辽东副将及抚顺所备御盟立碑,逐渐尾大不掉。

    好在因为秀保穿越带来的历史变故,本该发生在两年前的李成梁放弃宽甸六堡之事,竟然延迟到了今年,且朝中对此争论颇大,万历皇帝一时无措。宽甸六堡迫近女真根据地,扼守了女真拓展的出口,是明朝辽东藩篱,防卫之前卫,意义重大。但李成梁以其孤堡难守为由,与督抚蹇达、赵楫奏请放弃。秀保本想等萨尔浒之战时再行进京,但得知此消息后,认为与其任由其壮大,不如尽早扼杀,遂决定不可再拖,看准今年十月努尔哈赤将率众进京朝贡,提前准备朝贡事宜,争取一次性解决此事。

    秀保此番进京准备充分,除去藤堂高虎留守日本外,岛清兴和那须资吉等重臣皆随行,嫡子丰臣秀满也和菊姬一道同行,不仅如此,他还安排了不少上忍乔装随护,避免计划横生变故。

    当年六月,在万历皇帝的特殊关照下,秀保得以直接在天津登陆,经陆路前往京师。时隔十三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秀保百感交集,虽说没有了高楼大厦、飞机高铁,但眼前这座天朝首善之地仍是当时最为繁华富庶的城市。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店铺,谁能想到,仅仅三十多年后,这里将因为大明、大顺、大清三个王朝的风云变化而残破不堪呢?

    在礼部主客司的安排下,秀保一行在会同馆住了下来,知道秀保要接受万历皇帝的单独接见,这些官员们自是不敢怠慢,但凡有所需要,皆尽力满足。

    按照礼法,各国贡使携带表文、贡物至京,多是在礼部大堂设案举行呈表纳贡仪式,使臣对案行三跪九叩礼,礼成后礼部将表文送给内阁转呈皇帝,贡物存在衙内。难得赶上大朝、常朝,贡使则可以随朝臣一起觐见,否则便是由皇帝决定是否召见,若皇帝特示优待,使臣还可以进入大殿接受赐坐赐茶,翌日使臣到午门谢恩后返国。

    秀保显然属于后者,且不同于其他使臣在皇极殿接受召见,秀保则是被安排在了武英殿。

    六月十六日,清晨六时,秀保着御赐冠服随内臣进入大内,在武英殿等候些许后,万历皇帝,这位时年四十五岁的大明天子,由于身材肥胖且有足疾,遂在宦官搀扶下缓缓入室坐定,随后便屏去左右,独留秀保于室内密谈。

    谈话的内容后世不得而知,但据守在门外的太监所说,两人从清晨一直谈到深夜,万历在室内时而怒骂,时而拍案,时而叹息,众人几次想进入屋内,都被他骂了出去,这场面别说这些小太监,就连那些年过花甲的阁臣都没有见过。


………………………………

第四四五章 重开新政

    二更鼓起,秀保请万历早点休息,万历面容憔悴,却挥挥手道:“无妨,朕还想听更多。”

    “孙儿本想在日本默默度过此生,奈何不忍见我皇明沦亡,汉家天下沦丧,不得已违背天意。如今已然泄露太多,必遭天谴,然上苍眷顾,仍留孙儿些许时日处理家中事务,恳请陛下点到为止,容孙儿明日动身回国。”

    “也罢,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你做了你能做的,下面该朕了,就是实在没想到……。”万历皇帝叹了口气:“对了翎儿,福王你要见一见么,毕竟是你的十六世祖,由崧去年也出生了。”

    秀保为挽救华夏、避免日后生灵涂炭,假称自己为“朱翎”,乃福王后裔,以获取万历皇帝信任。

    “不了,见了徒增悲伤,陛下一直想立福王为太子,怎么说呢,后面他们父子俩倒也都遂了您的心愿。”秀保苦笑道。

    “若知是这般,朕又怎会如此执拗。哎,天色已晚,你回去好生休息,明天,朕要好好给你践行。”

    次日上午,万历皇帝在文华殿设宴招待秀保及亲眷,规格之高,亲王回京、公主省亲比之尤不足。

    “名为践行,实则家宴。”万历与秀保耳语道,说罢,命人取来一金匣,交于秀保手中。秀保打开一看,乃是一方黄绸、一份玉牒,黄绸上书二十个字:“续宗延光业,敦义懋孝德,屏东海波绥,垂世耀夏章。”

    “《皇明祖训》有曰: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以为双名,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万历皇帝指了指黄绸说道:“为避祸,汝祖上不再遵此规,无可厚非,如今已过二十世,朕特选嘉字二十,供汝祖上及后世未有上字者取用,并着礼部为汝四世祖拟名记入玉牒。对外,朕则宣称赐汝国姓,名业梁,更赐冠冕、衮服,今后待遇同郡王无异。”

    说罢,万历清了清嗓子,示意内臣宣旨:“咨尔平秀保知尊中国,欣慕来同,特赐尔国姓,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臣叩谢天恩!”说罢,便带领众人叩首谢恩,心想这一场景似曾相识,当年颁给秀吉的诏书,如今似乎换了一种方式落到了自己手中,不免百感交集。

    万历皇帝见状欣慰地点了点头:“世子也要常遵教化,学习汉文,方便今后往来。”

    秀保明白万历皇帝的用意,便顺势奏请其派遣儒学大家及门生东渡讲学,自己则会于每个律令国兴建儒学馆一所,要求各家大名子弟入馆修学,每三年遣派品学兼优者赴大明国子监深造,并且优先选派大名嫡子前往,以求深服教化、广沐天恩。万历皇帝欣然允之。

    令众人没想到的是,秀保归国后,万历帝竟一改荒怠,决心励精图治,再次推行新政。

    政治方面,不仅恢复了“御门听政”,还对内阁进行了重组,各部缺员的情况也逐渐得到改善。同时,为整顿吏治,杜绝党争,万历皇帝开始采取措施缓和与文臣的关系,一方面,当年年底,责令福王就国,并借机缩减宫内及诸藩赏赐花销,国本之争告一段落;另一方面,为了压制刚刚崛起的东林党,以及旧有的宣、昆、齐、楚、浙五党,分化文官集团,万历皇帝以用兵东北为名,设立“军机总理处”处理东北军政要务,后逐渐参与各项军国大事商议,直接对皇帝负责,在人员构成上,名义上以内阁辅臣总领,实则由万历皇帝亲自选拔没有党系背景或党派根基浅的大臣负责主要事务,意在越过被党争左右的内阁,建立一套新的班底,强化中央集权。

    这一改革的最大变化,就是内阁逐渐虚位化,此前缺员的职务也多由皇帝通过军机总理处任命,越来越多寒门出身的官员因此上位,此前以内阁首辅马首是瞻的局面开始扭转,当初被罢免或致仕的沈鲤、王锡爵、李廷机、邹元标等文臣领袖则开始以内阁大学士兼总理大臣、协办大臣的名义同时在军机总理处和内阁办公,杨涟、左光斗等东林中正之士也多有吸收,由此开始,军机总理处备受向往和推崇,党派之争犹如无根之木,逐渐偃旗息鼓。

    经济方面,面对的问题最大,万历皇帝提出所谓“三步走”,一是拿出内帑安抚流民,暂解危机;二是对张居正主政时期制定的政策重新审视,尤其是对“两税法”“一条鞭法”进行改革,尝试地租货币化,提高工商税,削减矿税;三是衍生出“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制度,进一步遏制土地兼并,降低农民负担。

    同时,重开海禁,改市舶司为海关,设立海关监督,严厉打击民间走私特别是武装走私,改由朝廷主导海外贸易,确保白银大部流入国库(民间走私,得利者表面上为私贩,实则沿海士绅、官僚以及在朝廷中的代言人,这也是为何当时重开海禁屡屡难以执行的原因),加强对西方知识的学习利用。

    这三步措施直接导致士绅商贾收入大幅减少,引发了强烈反对,对此,万历皇帝在户部整合设立改革司、课税司,作为专门机构前往各地推行新政、收取工商税,各方势力对峙交涉许久,直至泰昌二年(1626年)才最终在大部分地区推广,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前后僵持将近二十年。

    军事方面,除了整饬武备,当务之急便是尽快遏制住关外日趋糜烂的局势,袁可立、熊廷弼、赵率教、贺世贤和李光荣等能臣被先后起用或重用。放弃宽甸六堡之事被搁置。

    当年十月,努尔哈赤按计划率众进京朝贡,嫡子褚英、代善,重臣费英东、额亦都等随行。万历皇帝遣礼部设宴款待,并着福王与王妃陪宴。

    席间,努尔哈赤饮酒甚酣,酩酊大醉,中途突然神情亢奋,手舞足蹈,一度更摆脱众人阻拦直冲至福王席前,对王妃出言不逊、言行轻佻,惹得福王大怒,当即令亲卫将其逮捕,一行众人也一并押送诏狱。


………………………………

第四四六章 万历犁庭

    得知努尔哈赤被捕,建州乃至辽东诸部皆大为震惊。建州中好战派主张联合蒙古诸部攻打铁岭等明朝边城,虏掠汉民,制造混乱,逼迫朝廷放人。但更多还是看得清形势,认为当前群龙无首,冒然出兵无异于以卵击石,当务之急是先选出新的首领,避免部众分裂。

    对此,大部分重臣认为元妃两子皆被扣押,当拥立继妃之子莽古尔泰暂执国政,少部分大臣主张拥立六子黄台吉,两派争吵不休,内部分裂之势已见端倪。就在此时,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也来插上一脚,他以明朝去年已封其为建州右卫指挥使为由,要求接管建州女真。

    他的要求直接遭到两派的明确反对,重臣何和礼、扈尔汉、扬古利等抢先拥立莽古尔泰,支持黄台吉的大臣一度计划发动政变,但被黄台吉制止,后者最终决定率部出走,建州内部一时间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舒尔哈齐得次子阿敏接应,联合海西女真乌拉部、叶赫部(海西四部其余两部被灭),野人女真虎尔哈部、瓦尔喀部、窝集部,对莽古尔泰发起进攻,何和礼等重臣战死,莽古尔泰逃往旧都虎拦哈达。

    不久后,舒尔哈齐再次发起进攻,扈尔汉战死,莽古尔泰率残部向明廷请求内附,但此时李成梁已被袁可立替换,后者出于进一步造成女真内讧的目的,拒绝接纳。

    莽古尔泰走投无路,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被舒尔哈齐俘获后押送回赫图阿拉斩首,扬古利等投奔黄台吉,后者倒也不计前嫌予以接纳。

    按照约定,舒尔哈齐向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归还大片领地。同年七月,明廷为努尔哈赤拟定僭越称制(此前努尔哈赤曾自称“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再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再到喀尔喀诸部上尊号“昆都伦汗”,尊称“神武皇帝”)、屠杀汉民、擅自开矿等八大罪,将其与次子代善、一众随行人员一并斩首于顺天。

    但万历皇帝却对褚英法外开恩,不仅赦免其罪,还封其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旧职)、都督佥事,令其回建州收拾部众为朝廷所用。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褚英颇为忠诚,对努尔哈赤早前多有劝谏,父子也因此关系不睦;另一方面,当然是继续挑拨建州内讧。

    十一月,褚英抵达毛怜卫,收集部众万余,意图联合黄台吉攻打舒尔哈赤,但扬古利等努尔哈赤旧臣本就与褚英有隙,唆使黄台吉拒绝,并尝试与明廷联系坐收渔利。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三月,舒尔哈齐重兵围剿毛怜卫,褚英奋力抵抗但最终被杀,建州反抗势力仅剩黄台吉。

    四月,明廷封黄台吉为建州卫都指挥使,以舒尔哈齐擅杀褚英为由,号令黄台吉部,海西、野人女真,内喀尔喀五部,日本、朝鲜出兵围剿,史称“万历犁庭”。

    舒尔哈齐虽有几次小胜,但因内乱猛将损失殆尽,最终寡不敌众,先败于萨尔浒,再败于赫图阿拉,逃亡途中被联军追上并斩杀。联军将其麾下诸城付之一炬,其地划归抚顺管辖。

    黄台吉因助剿有功,被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右都督,但被要求将部众迁往铁岭边墙北侧一处平原居住并收缴武器,便于明廷监控。不少重臣、部众因不甘臣服而四散,其手下部众仅剩千余人,已无法对明朝造成威胁。

    此后十数年,明廷在辽东逐步推行府县制代替卫所制,先后设置辽阳、沈阳、广宁、铁岭、抚顺、通化、建州、黄龙、敦化、福山等府县。

    夺取辽河河套后,于辽东设立辽宁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衙门驻沈阳府;

    于海西、野人女真,内喀尔喀五部设开元承宣布政使司(源自元辽阳行省开元路),布政使司衙门驻黄龙府;

    于北山女真、苦兀、乞列迷等族聚集地重设奴儿干都司,泰昌年间改设黑水承宣布政使司(源自唐朝黑水都督府),布政使司衙门驻永宁府。

    州县制的基础是大量的人口,为此,明廷任命左光斗负责屯田事务,鼓励军民屯垦,将南方良种水稻引入北方,招募南方农民到北方传授水稻种植技术,大大促进了关外农业发展。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农民先后迁往东北,提高了人口比例,带动了当地部族改变生产方式,由传统的渔猎转向农耕,维护了社会稳定。

    当然,对于东北复杂的形势,明廷并未强制推进府县制“一刀切”,而是对女真、蒙古中强势诸部实行土官制代替卫所制,在满足其独立性的同时,逐渐减少其军事性和战斗力。

    如势力较强的叶赫、窝集、乌济叶特部首领,分别被授予坊州、东宁、泰宁土知府,划归开元承宣布政使司管辖;黄台吉被授予建州宣慰使,归辽宁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后因意图谋反被杀,建州被并入抚顺府)。

    其他部族也根据势力大小授予土同知、土通判、土知县等职务,这些土官的势力范围与各直属府县犬牙交错,并设榷场于其间,互相牵制又相互依存,从制度上稳定了东北的局势。

    对于察哈尔、土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