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丰臣遗梦 >

第205章

丰臣遗梦-第205章

小说: 丰臣遗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眼间便到了庆长七年(1602)的仲夏,离开近畿一年有余的石田三成基本将下总的事务处理妥当,眼瞅着丰臣秀赖的生辰日渐临近,他便有意向秀保提请前往大坂祝寿。

    大名申请上洛觐见丰臣宗家,这属于秉礼司的职权范围,作为丰臣秀赖太傅的片桐且元正是秉礼司的司判,他当然希望石田三成尽早上洛,为淀姬母子出谋划策。可这事并不是秉礼司一家说的算,他还要将此事通过奏曹传达给秀保,由秀保定夺。

    如今的奏曹曹掾乃是长束正家,虽说九曹是为秀保做事,但毕竟之前与石田三成同为五奉行,长束正家最终未将石田三成的申请留置或者驳回,而是提交秀保定夺。

    秀保本欲答应石田三成的申请,让他率领少数家臣前往大坂祝寿,可就在这时事情发生了变化,也不知是片桐且元还是石田三成的拥趸,不知是故意造谣还是无意为之,大坂城内外开始传出石田三成即将上洛的消息,更有甚者,传闻他将接替尚在金泽守孝的前田利政担任布政司司判一职,重新主政大坂,为丰臣宗家继续效力。

    鉴于此,秀保在征询了藤堂高虎等人的意见后,认定此事是有人制造纷乱以胁迫秀保准许石田三成上洛,进而煽动情绪为将其留在大坂创造条件。最终,秀保以关东路途遥远,仅需结城秀康一人代表关东大名上洛为由,婉拒了石田三成的请求。

    得知此事,石田三成着实有些意外,加上片桐且元一直向其传递秀保在京畿压制丰臣宗家的讯息,终究按捺不住内心的不满,一方面委托片桐且元在大坂散播诋毁秀保的谣言进行造势,另一方面传书给分散各地大坂旧臣,希望能借此机会联合向秀保施压,以求返回大坂。

    九月初三,前五奉行之一增田长盛,前七手组松浦秀任、速水守久、郡宗保、伊东长实等六人,联合石田三成一起向秀保上书,希望秀保对当前盛传的谣言作出解释,并且当着天下大名的面再度对秀赖宣誓效忠,此事件被后事称为“七臣上书”。

    面对大坂旧臣的咄咄逼人,秀保愈发觉得当前的身份属实尴尬:于丰臣氏,他是毫无疑问的分家,在宗家尚在、权威尚存的情况下,即便自己当下权势滔天,注定(名义上)久居人下,这点秀保尚无不适,可那些旧臣的造谣和污蔑却让他难以忍受——即便自己这次宣誓效忠,他们就能信得过自己么?

    更重要的是,但凡这次低头,自己树立的威信也将扫地。有此先例,接下来可能就会有“十臣上书”“百臣上书”,战后被打压的大名也会趁机挑拨丰臣氏内部关系,一旦矛盾不可调和、刀兵相向,必会给那些野心家可乘之机,如此一来,丰臣氏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殷鉴不远,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威信。


………………………………

第四四〇章 小笠原?佐佐木?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尊贵的身份(血统)在这个讲究血脉传承的国度和时代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德川氏要自称河内源氏义国流,织田氏要自称桓武平氏资盛流。

    撇开织田信长不说,德川氏的源流还是很有争议的:德川家康自称是南北朝时代的风云儿新田义贞一族,按照他的话说,是源义国之子新田义重(新田义贞的七世祖)开创了新田氏,其子得川义季开创了新田氏分家得川氏,其子世良田赖氏开创了得川氏分家世良田氏,世良田氏末裔世良田亲氏娶了三河松平乡的豪族在原信重的女儿改名松平亲氏开创了松平氏,这才有了后来的德(得)川氏。

    简言之,源义国—新田氏—得川氏—世良田氏—松平氏—德川氏。德川家康之所以费尽周章,无非就是想攀附河内源氏名门,为以后的发展谋取资本。

    补充一点,源义国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开创了新田氏的新田义重,另一个便是开创了足利氏的足利义康(室町幕府足利尊氏之祖),德川家康傍上河内源氏义国流,似乎就是看中了新田氏那能与足利氏平起平坐的家格,至于后来创立德川幕府,很难说是否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自从丰臣秀吉开创丰臣氏开始,往上追溯家门的这条路便是堵死了,这对丰臣宗家并无不妥,但是对现如今的秀保却甚有影响,这意味着他只能走另一条路,那便是从其父系那边寻找出路。

    秀保的父亲三好吉房,虽然没人明说,但心底都知道是和丰臣秀吉一样,出身下层农民之家。虽然早年一会自称家族源自三轮氏,一会又自称源自长尾氏,但皆不可信。况且三轮氏出自早已没落的大神朝臣,长尾氏又只是坂东八平氏之一,家格与德川氏差距不小,就算真的源自这些家族,秀保也是不想认的。

    好在他还有一个选项,那便是三好氏。此前在秀保的撮合下,三好吉房正式成为近畿名门、阿波三好一族三好康长的养子,继承了三好氏家名。这个三好康长乃是三好长庆的叔父,照理说只能算是三好氏的分家,但宗家的三好长庆独子早逝,养子三好义继也在三十年前战败被杀,已然断绝;三好康长的独子则在征伐四国时被杀,只剩下三好吉房这么一个养子;况且三好氏自织田信长攻占近畿后便已经支离破碎,一个没落了三十年的名门,由谁继承宗家又怎会引起天下大名的注意呢?

    可即便如此,秀保还是有些忐忑——三好氏的家格其实也并不高。按照家谱,三好氏不过是阿波小笠原氏的庶流,追溯起来,阿波小笠原氏是府中小笠原氏的庶流,府中小笠原氏又是信浓加贺美氏的庶流,加贺美氏又是甲斐源氏的庶流,相较甲斐源氏嫡流武田氏,家格差距已然明显,况且武田氏只是河内源氏义光流,说白了只是河内源氏三代栋梁源义家的兄弟,比起四代栋梁源义忠的兄弟源义国之流更显疏远,自然是无法与德川氏相提并论了。

    当初,小笠原氏初代当主、“弓马四天王”之一的小笠原长清作为镰仓幕府军的一员参与平定“承久之乱”,战后代替战败的佐佐木一族,被任命为新的阿波守护。不久,他便将守护之职让给长子小笠原长经回归信浓,后长经又将职位让给长子小笠原长忠,自己返回了信浓。没过多久,长忠竟又将职位让给了弟弟小笠原长房,这个长房与长经关系不睦,长清却是宠爱有加,竟然将自己的孙子收为养子,这着实让人一头雾水,难怪有人会说是长清暗中施压,迫使长忠交出阿波守护之职。

    时过境迁,南北朝时期,阿波小笠原氏属于南朝,南北统一后自是失去了守护职,成为了新任守护阿波细川氏的家臣,随后逐渐衰落分裂,直到分家三好氏崛起,才再次站上了历史的舞台。可“日本副王”“十国太守”三好长庆却也只是昙花一现,随着织田信长的崛起,很快便湮没在战国乱世之中。

    是否要借助三好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秀保陷入了两难境地。他只好将当前的想法告诉藤堂高虎,希望他替自己出谋划策。

    藤堂高虎对秀保的想法表示认可,可具体如何操作,他并未立即告诉秀保,而是请秀保给他些时日,定会有个满意的结果。

    约莫十天后,藤堂高虎带着小笠原忠清返回了大坂。

    如今的小笠原忠清已经正式继任府中小笠原氏、即小笠原宗家的当主,坐拥信浓(松本)十八万石,完成了祖上复兴小笠原氏的夙愿。此番与藤堂高虎一同觐见秀保,随身还携带了重新修撰的《小笠原家记》和《小笠原系谱》。

    对于他的来意,秀保并不知晓,直到查阅他递上的《小笠原家记》后方才明白,进而故作吃惊地问道:“长清、长房公祖孙间竟有此事?!”

    小笠原忠清微微颔首,郑重地回答道:“实不相瞒,长房公非长经公之子一事,已在小笠原家中流传了数百年,长清、长经两公虽未明说,但经过家父与臣的调查考证,长房公的确是佐佐木高兼之子。”

    佐佐木高兼乃是佐佐木经高的次子,后者曾是源赖朝麾下重臣,因功成为淡路、阿波、土佐三国守护。这位镰仓幕府的红人,却在源赖朝、赖家相继去世后,于承久之乱中站到了後鳥羽上皇一方,成为了倒幕军的一员,最后与长子佐佐木高重一同战死。随后镰仓幕府任命小笠原长清为阿波守护,进入阿波扫荡佐佐木残余势力,就在这时,佐佐木高兼以保证佐佐木一族家臣和百姓安全为条件,折弓自尽,避免了阿波陷入战火。

    “历代家记都对长房公幼年之事模糊不清,却是承久之乱后的经历较为详细,这是其一;家记中还记载长经与长房公素来不睦,遂由长清公收为养子,生父尚在却成为祖父的养子,着实匪夷所思,这是其二;后来,长经公将阿波守护之职让给长子长忠后不久,竟然被长清公要求将此职位交给次子长房,这是其三,也更加坐实了之前流传的‘对佐佐木氏的承诺’。”

    “那是什么?”秀保问道。

    “据传,当年长清公为佐佐木高兼的大义所感动,曾握着高兼的手说,‘公之高义,在下实不能比,阿波守护之职我小笠原氏受之有愧,请公放心,这阿波终究还会是你们佐佐木家的’。加上后来臣所做的调查,确信长房公身世已然无疑。”


………………………………

第四四一章 源氏长者

    “所以你的意思是,长房公是高兼之子?这阿波小笠原氏乃是源自宇多源氏佐佐木流?”

    “并不是,”藤堂高虎接话道,“长房公虽是佐佐木高兼之子,但佐佐木高兼却非佐佐木经高之子。”

    “这又是何原因?”到此刻,秀保算是猜出藤堂高虎和小笠原忠请此番前来的用意了,那就是帮三好氏“正本清源”,但对于究竟厘清怎样一个脉络,还是有些好奇。

    “主公可知道‘源大夫判官’源义忠?”藤堂高虎问道。

    “并不是太清楚,”秀保摇了摇头道:“只知道他是河内源氏四代栋梁,死于源义光的暗杀,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没错,就是这位河内源氏四代栋梁,他的儿子叫源经国,别称河内源太;孙子叫源盛经,别称稲沢小源太;曾孙叫源盛国,别称稲沢孙太郎。从这祖孙前三代人通称可知其源氏正统地位。其中源经国出生时,源义家为他取名‘源太’,正是对他寄予成为五代栋梁的重望。”藤堂高虎说道。

    “这个河内源太我还是听过的,”秀保说道:“他的母亲是伊势平氏三代栋梁平正盛之女,平治之乱中名动天下的平清盛和源义朝分别是他的表弟和侄子。为替亡父报仇,他愤然辞官职东下,讨取了杀父仇人源义光并砍伤了他的儿子。后世都认为此人恩怨分明、重情重义,堪称一代豪杰。可惜源义忠死时他尚且年幼,源氏栋梁便被他的堂兄源为义继承。之后随着源平合战后平氏一族的衰落,作为平氏姻亲的源经国一脉也凋零没落了。”

    “可主公不知道,源经国之孙盛国在坛之浦合战败北后逃往阿波国避难吧?”藤堂高虎说到这,朝小笠原忠清使了个眼神,后者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便在向秀保道别后退了出去。

    随后,藤堂高虎拿出一本不厚不薄的书递给秀保。

    “《平冈家记》?”秀保一头雾水。

    “这本平冈氏的家记,详细记载了佐佐木经高的家臣平冈利清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其中清楚地写到,佐佐木高兼乃是源盛国蛰伏阿波时与当地妇人所生之子,源盛国被源赖朝赦免返回关东后,此子便留在阿波由佐佐木经高抚养,这人便是佐佐木高兼。当年高兼以死保全阿波一国平安,也是为了报答佐佐木经高抚育之恩。这个平冈利清也是佐佐木高兼临死前留在他身边的少数几名家臣之一,如今经高一脉断绝,他的话应该是最可信的。”

    “你是如何找到这本书的?”秀保很是好奇。

    “臣发现平冈利清的后裔乃是臣领内的一名落魄武士,这本书便是他家世代记载传承至今。”

    “确是如此么?”

    “确是如此。”藤堂高虎回答道,“经高一脉五百多年前便断绝了,此人的话应该是最可信的。”

    “即便如此,单凭这些,怕是堵不住悠悠之口。”秀保心中有些担忧。

    “家格这东西,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实力不足,即便出自名门也无人在乎;力量足够,管你说什么,都没人敢说个不字。远的不说,就说信长公,其祖上一直自认藤原氏之后,到他这代,起初也是这么对外宣称的,可随着后来织田氏逐渐做大,有了谋取天下的野心,加之历来有‘源平交代’的传闻,故开始矫称祖上是平氏的私生子。纵然有人不信,还考究出其甚至不是藤原氏,而是忌部氏,可这种杂音在当时又能对信长公有何影响呢?相比织田氏的信口矫称,今天主公所见的‘证据’难道还不够说服力么?说句实话,比起德川氏那套说辞都要硬气不少呢!”

    见秀保踌躇不已,藤堂高虎一板正经地继续说道,“您也知道,当年太阁也曾动过承袭武家名门的心思,可时机不对,加之后来又换了心思,最终便只好选择成为关白这条路。主公如今有此机遇,万万不可错过。”

    “太阁当年想的是‘公武合体’,我若是认下这个身份,怕不是走了回头路……”到这时,秀保心中有些矛盾,照这么一来,自己虽说可以成为武家栋梁,权威得以加强,可今后恐怕要走上历史上德川家康的老路,开创幕府还是继续贯彻“公武合体”,这是之前没有深入想过的问题。

    “臣此前也料到主公会有此顾虑,”藤堂高虎劝说道,“不如这样,认下这身份,但是不改本姓、苗字,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以丰臣氏的身份担任武家领袖?”秀保有些吃惊。

    “有何不可?没有谁规定丰臣氏不能担任征夷大将军,况且您是以河内源氏四代栋梁嫡系的身份担纲大任,之前五摄家之一的一条氏况且能以公家大名身份称雄土佐,镰仓幕府时更是有亲王担任征夷大将军,比起他们,您这也是名正言顺的。至于苗字,乃是太阁所赐,不改也恰好表达态度,容易获得天下大名的认可。”

    “既然如此,就按你说的来吧。我本意只是想借此提升威信,今后不至于过于依赖宗家而四处受限,若改了本姓,难免会和宗家疏远,今后施政怕是多有不便。今天你这么一说,倒是豁然开朗不少,想想我大和丰臣氏担任‘源氏长者’统领武家,宗家作为关白统领公卿,公武皆唯丰臣氏马首是瞻,今后不论宗家还是本家,指挥这些大名都能名正言顺不少吧。”

    如此一来,秀保便认定了自己父系并非出自河内源氏义光流之庶流小笠原氏,而是河内源氏义忠流嫡流稲沢氏。

    至于具体谱系,便是:源义忠——源(河内)经国——源(稲沢)盛经——源(稲沢)盛国——佐佐木高兼——小笠原长房(阿波小笠原氏)——三好氏——三好吉房——丰臣(羽柴)秀保。

    如此一来,往上追溯,三好氏祖上乃是河内源氏四代栋梁源义忠之嫡子河内经国,其与新田氏、足利氏之祖(河内源氏三代栋梁源义家庶子源义国之子)乃是堂兄弟,家格远高于作为新田氏庶流的得川氏的庶流世良田氏末裔之后的德川氏,更别说出自河内源氏义光(河内源氏三代栋梁源义家之弟)流的武田、小笠原之流了,以此身份担任源氏长者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