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代军魂 >

第97章

一代军魂-第97章

小说: 一代军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息工程大学的三人,会在下午第一个出场。
  午饭草草的吃过后,曲森三个急急忙忙回到房间,开始对三架无人机做最后的检查和功能测试。等第n次检查了无人机和作为控制器的笔记本,功能正常、电量充足,运行良好后,离下午展示开始,也只有一个小时多点儿的时间了。
  三人又拿出三款无人机的文案介绍,一人一份做练习。
  评选中参选作品的文案介绍,是需要参选小组的组员,在无人机展示时,同步当众读的。
  周莉还为三款作品分别作了精致的ppt,可举办方只准备了一套投影设备,用于向所有人展示,拥有可视化操作界面无人机的工作画面,所以文字介绍只能上去“干读”。
  曲森原本准备只做无人机操控工作,完全没有打算站上讲台去读什么文案。可周莉认为这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坚持让三人每人负责一架无人机,轮番做操控展示和上台介绍设计理念以及技术参数。
  对于上台照着稿子读东西这件事,曲森是有点费劲的。倒不是怯场,而是读稿子上的文字和平时说话区别很大。
  如果曲森对着一大帮人,用“有声小说”的形式讲故事,那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可读稿子的时候就费劲了,语速、节奏,甚至换气都是有技巧的。前一天就试了两次,可因为调整不好呼吸,动不动一句话没说完,气就断了。
  这种情况要是在上台的时候出现,虽然不至于影响介绍内容本身,但确实是有点儿丢人。可解决起来又没别的办法,只有反复熟练。什么时候大概可以把稿子通篇背下来了,上台的时候也就差不多能说顺溜了。
  周莉和李莹上大学的时候,都有过讲演和上台参加辩论的经验,读个设计文案对俩人来说非常轻松。熟悉了两遍之后,开始一起帮曲森。
  眼瞅着时间就要到了,李莹想了个办法,就是在曲森稿子上,需要换气的地方做个标记。别说,这个办法还真挺好用,曲森试着读了一遍,果然顺溜了不少。
  周莉又在稿子上,标记了几个断句和节奏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时间也就差不多到了。三个人把自己负责操控的无人机和控制电脑装入拎箱,急匆匆的出门。


第二百零二章:双响炮

  下午两点,作品展示整点开始。总装主办方领导简单的做了一下上午展示的总结后,主持人宣布:“下面由,来自于信息工程大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他们的三款参选作品之一‘雨燕’。”
  主持人的话音落下,一片掌声中周莉起身,领着提箱不慌不忙的走到投影仪前,把笔记本和投影仪连接好后发现投影仪不支持宽屏分辨率,就自己动手将投影画面拉伸到合适的比例。
  李莹已经拿着稿子,站到了投影布旁边的发言位置,曲森留在座位上,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周围的学员们在议论周莉使用的新款ibm奔四宽屏笔记本。
  在坐的学员基本都来自工科和理科学校,专业决定着他们对先进的电子产品,有着强烈的兴趣。
  之前参选选手们的操控,就算用到笔记本电脑,要么是从学校借的军用笔记本要么是学生自己的私人电脑,基本在三千到五千的价格范围里。
  现在忽然看到一台,价值一万多的“奢侈品”,自然忍不住讨论了起来。
  “卧槽,不会是用学校批的经费买的吧?”有学员叨咕了一句。
  “拉倒把,一万两千多买个遥控器,学校领导知道了还不得疯了!”一个哥们接了一句。
  “也许人家学校有钱呢。”
  “别说了,看无人机!”
  在学员们低声讨论的时候,周莉完成了投影仪的画面调整,从箱子里取出“雨燕”,放到了发射位置上,开始连接展开后有两米多高的外接天线。
  发射位置算是一个小展台,方便学员和评委们看清参选无人机的外形。
  “雨燕”一被放上去,学员们的注意力就全被吸引了,因为小型无人机的参选作品,大多只有学员们收工制作的简易外壳。有的甚至连外壳都没有,完全是螺旋桨带着内部结构,在天上“果奔”。
  这会儿忽然出来一个外观,近乎于商业产品的家伙,自然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周莉启动笔记本打开操控界面后并没有急着起飞,而是等学员们和台上的几个评委的讨论劲头过去一些才启动“夜莺”。
  短暂的爬升后,为了让大家对机身看的更清楚,绕着评委席和观众席低空蛇形飞行了一圈,才控制着无人机向远处飞去。
  “雨燕”单从外观上看,像商业产品多过于像手工制品。学员们大多以为信息工程大学的三个人,是花钱买了个“玩具”,改装了一番后拿来参选。
  所以,虽然大家讨论的挺热闹,但都没怎么往心里去。毕竟在商品基础上改装的东西,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无法跟那些看似粗糙的纯手工制作品相比较。
  大家的讨论,始终在信息工程大学有钱这个焦点上。毕竟不管是无人机,还是那台ibm的笔记本,都不是便宜东西。
  不过,随着李莹开始介绍“雨燕”的参数性能以及制作工艺时,场面就逐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先是惊讶“雨燕”的操控半径和续航时间,后来听说上面搭载的镜头参数、电池数据和使用了特种3d打印技术打印的桨叶和外壳后,讨论声再次热烈起来。
  从投影画面中,眼瞅着“雨燕”飞出了营区的范围,到了外面的马路上。
  尾随着一辆三轮摩托,一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缀了将近三公里的距离,依然具有灵活的可操控性和保持着良好的画面传输。展示场中嗡嗡的讨论声,已经开始有点儿压不住了。
  所有人眼睛看着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耳朵里听着李莹的介绍才知道,这台精致的无人机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参选三人独立开发制作的。
  至于评委席上的评委们,因为事先就看过“夜莺”的综合数据和使用到的相关技术。所以从最开始,就投以了非常高的关注。
  周莉没有贪心的让“雨燕”飞到极限操控距离,见已经差不多征服了评委和观看学员们便开始返航。
  当学员们看着只用了两分多钟,就飞回来的“雨燕”有掌声开始响起,接着展示会场内所有人都开始鼓起了双掌。
  李莹在热烈的掌声中,帮助周莉收好天线和无人机,完成装箱后,两位俏生生的姑娘,冲评委席和观众敬礼后退场。
  “大家看的过瘾吗?”主持人压着掌声的尾巴开声问了一句。
  “过瘾~”台下观看的学员们热情的回应着。
  “那么请评委们,为信息工程大学参选小组的一号作品‘雨燕’打分。”主持人等应和声落下后,对评委席示意。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四组评委便把已经商量好的分数展示出来,95、98、98、97。
  “雨燕”毫无意外的以388的总分,顶掉了评分暂列第一的“胖子”。
  台下的曲森三人看着评委们的分数满脸是笑,不过坐在中间位置的周莉,却边笑边小声嘀咕:“为什么不是40分满分,这帮评委想什么呢!”
  “想什么呢,都撇了‘胖子’15分了,再说每个40分哪那么好得!”曲森脸上保持着笑容,嘴唇不动,从牙缝里小声挤出了一句。
  “下面,请信息工程大学的参选小组,为大家展示他们的二号作品‘夜莺’,大家欢迎!”主持人报完“雨燕”的总分后,伸手示意曲森三人坐着的方向。
  主持人的话音落下,李莹拎着装有“夜莺”的提箱起身走向投影仪,曲森跟在她后面起身,走到了投影布另一边的讲台上。
  “雨燕”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这回李莹拿出笔记本连接投影仪和外接天线的时候,观众席的学员们,没有再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价格昂贵的笔记本上。而是抱着期待的心情,准备好好看看‘夜莺’的真面目。
  曲森站到主讲台上,借着调整话筒和拿出文稿的动作,开始调整呼吸。
  老实说,坐在人堆里给大家“讲故事”和一个人站在发言席上面当着一堆观众读稿子,那完全是两种感受。连曲森自己都没想到,只抬头往观众席看了一眼,他的心脏就不由自主的狂跳了起来。
  这次不是激动,而是真的紧张了。
  还好台下绝大多数的目光都在李莹那面,曲森一边调整呼吸,一边在脑子里不断的对自己说:“没事儿,台下那帮人,一会儿都看投影画面,没人看你!”
  曲森这面不断的调整自己时,李莹那面已经完成了准备。当“夜莺”被拿出来的时候,台下好多学员下意识的屁股都离开了座位。
  被办法,跟直径超过四十厘米的“雨燕”比起来,直径只有十三厘米的“夜莺”实在是太小了。再加上四个旋翼采用了卧入式设计,隐藏在机身预留的孔洞中,高度也仅有三点九厘米。
  就算放在有展示作用的发射位置上,观众席上的学员们还是看不太清楚。
  不过大家的着急有些多余,很快“夜莺”在李莹的操控下起飞,为了让评委和学员们充分感受到它的低工作噪音,“夜莺”几乎贴着所有人的头皮飞了一圈儿。
  等大家充分感受到“夜莺”的低噪音后,曲森才开始介绍:“尊敬的评委和同学们,我们研发的这款名为‘夜莺’的小型无人机,主要应用思路,是配备给特战小队和侦查连队使用,相信大家刚才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静音性能……”
  当曲森介绍到夜莺的工作音量只有四十五分贝,离人超过一米半的距离后,除非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不然基本无法从声音上察觉时,别说在场的学员,就连台上的评委都止不住的发出惊讶声。
  不过让所有人惊讶的还在后面,当李莹操控着“夜莺”在曲森身后大约十三米的距离上,通过摄像头清晰的捕捉到放在讲台上文稿的内容时,所有人都下意识的噤声了。
  趁着大家暂时的失声,曲森按照之前的准备,轻轻的用笔敲打着讲台的台面,李莹那面的笔记本喇叭中马上反馈出几乎没有杂音的敲击声。
  台下的学员们开始时还没明白过来,当反应过来这是在展示“夜莺”的拾音功能后,讨论声“嗡”的一下就响了起来。


第二百零三章:碾压优势

  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曲森去做过多的介绍了,所以他干脆收起文稿,随着李莹的操作介绍起夜莺的其它参数,包括超轻薄的母版、扁平化工艺的燃料电池、重量、尺寸、续航时间、可操控范围……
  一圈介绍下来,曲森离了稿子说的轻松,下面观众席上的学员们也听的极其认真,毕竟电子产品做小要比做大难度要高的多的多,更别说“夜莺”也还具有极其夸张的性能参数。等李莹完成回收和曲森一起装箱的时候,大家还意犹未尽。
  曲森和李莹下场后,主持人略微有些激动的说了几句垫场的话后,请评委们打分。
  98、98、98、99,四组分组一亮出来,会场里就被嗡嗡的感叹声充满。
  493分,这个分数已经跟满分比没什么区别了。
  随后在主持人的介绍声中,曲森提着“秦弩”和周莉一起上台,曲森连接好笔记本和天线后,刚打开操作界面,投影仪上的画面就已经吸引了会场里所有人的注意。
  因为“秦弩”独特的双摄像头设计,让操控界面显得很复杂。界面上半部分,分为两个主显示区,左侧是为远程操控镜头的图像传输画面,右侧则是高速摄像头的图像显示区域。
  而操作界面整个下半部分,为一个细长的显示窗口,这片区域里将会显示,由系统自动拼接后的广角高清照片。
  操作界面复杂,也同样意味着“秦弩”操作起来也难度极高。曲森需要左手完成各种快速机动操作的同时,右手控制高速摄像头捕捉连续的战场画面。
  同时还要从下半部分的高清照片中,判断出可能存在的敌方狙击点。说起来“秦弩”更适合双人操作,可考虑到战场环境中双人操作有太多的局限性,便设计成了单人操控。
  不过在李莹读的设计报告中也阐明,后续开发中可以着重开发图像自动分析插件,争取做到捕捉敌方狙击点位置的工作,完全由电脑完成。
  尽管现在操控系统中,自动捕捉可疑目标的插件,识别率还不是很高。但捕捉图片中明显的人形态目标,还是比较轻松的。
  曲森控制着“秦弩”飞出会场后,一边围绕着会场外圈飞行,同时高速摄像头,在不断的完成对周围环境的拍照,很快照片中拍到的行人,被插件直接标为高亮提醒。
  几名评委和学员们看着如此智能的图像处理功能,感叹声完全超过了前面的“夜莺”。当周莉那面介绍到“秦弩”用到的,高精度陀螺仪和极其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时。
  很多人禁不住在怀疑:“这几个信息工程大学的学员,是不是也牛的太过分了一些。”
  直到周莉在介绍中专门感谢了五一一软件工程研究所时,这种怀疑才释然。
  果然,如此复杂的软件设计,就不是几个学生可以独立做出来的。
  尽管知道“秦弩”的制作中,信息工程大学的参选小组找了外援,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对曲森几个人的钦佩。毕竟,整机的构思和制作,还有绝大多数的软件部分,都是三人独立完成的。
  特别是在功能拓展介绍中,提到的携带烟雾弹和安装战斗部,通过遥控引爆的方式,直接攻击敌方狙击点的想法,更是引起了会场中激烈的讨论。
  几乎所有参选选手,在最初的设计思路中都考虑过给无人机加装武器部件,所以对这个想法实现起来的难度都非常明白。
  相比之下,曲森三人提出的,直接加装可爆战斗部和投掷烟雾弹的思路,实现起来再简单不过了,而且完全可以推断出,这个思路的有效性。
  把成本不高的小型无人机当成一种消耗品,去达到战术目的。这种损耗和可能减少的战损比起来,绝对是微不足道的。
  最终四组评委中,负责完整性和技术参数的两组评委都给出了99分,功能性和应用前景两组同时亮出了10分的满分。
  当主持人高声宣布“秦弩”获得了398分的高分时,全场掌声雷动!
  曲森、周莉和李莹三人的“大秀”表演完后,下午后面的几组参选作品,基本无法引起大家太高的兴趣。
  赛前被所有人十分看好的,那架被命名为“候鸟”的参选作品,因为在设计思路上跟“雨燕”雷同,可参数上实在相差太远,连参选小组的讲解员在介绍时,自己都觉得有些无味,整个过程显得有些兴意懒散。
  等所有参选小组演示完毕后,主持人宣布下午的赛程结束。晚上七点半,各小组开始夜航展示。
  与前两天不同,学员们没有在展示结束后就散开,而是不约而同的把曲森三人给围了。
  之前的几天里,因为作为理科男、工科男的学员们都有些腼腆,男生们聊天大多选择曲森,没几个好意思跟周莉和李莹搭茬,可这回谁也顾不上那些了。
  因为演示时就看明白了三人分别拎着的是哪架无人机,一散场就奔着各自感兴趣的机型而去。
  惊艳全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曲森三人也愿意让大家近距离的感受一下,三架无人机的各方面性能。面对大家的热情,毫不犹豫的打开提箱。
  没过一会儿,三架无人机相继再次升空。弄得主办方的领导和评为们也手痒不已,纷纷上前试着“玩”了一会儿。
  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就算性能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