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军魂-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有更让曲森三人傻眼的消息,四十九个参选小组里,居然有三十二组的作品是小型无人机。
总装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考虑到这个情况,还特意将这次评选分成了,中大型无人机和小型无人机两个部分。
没办法,中大型无人机牵扯的相关技术太多了,制作成本也高。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说,就算学员们有了很好的创意或思路,也没有制作的能力和条件。
可小型无人机就不同了,往最简单里说,花百十来块钱买个遥控直升机,拆了后改装一下就可以弄出个差不多的东西来。
总装和总参作为组织方都没有想到,原本是对中大型无人机的一次发展促进活动,可到最后却被小型无人机给抢了风头。
知道了自己将会有三十一个竞争对手,而且有超过一半的对手,都是来自于各大专业院校,曲森三人差点没疯了。住进招待所后马上开始闷头修改参选介绍。
之所以埋头于文案工作,是因为现在再想着提升三款无人机的性能已经明显来不及了。匆忙间去优化参数,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不如在文案介绍中再努努力,从三款无人机的功能拓展和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潜力上下功夫。
三人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个来小时,把能想到可以作为补充的地方都罗列出来,然后周莉和李莹凑到一起动手修改。
曲森最烦这种码字的事儿,平时连半年总结和年终总结都懒得弄。看了一阵后觉得气闷,便自己出去透气了。
在外面溜达了一会儿,看着有几个参选选手模样的学员,拎着个大箱子从招待所里出来。估摸着几个学员拎着的箱子里是参选的无人机,曲森便凑过去想打探点情报。
曲森没参加过类似的设计类比赛,唯一的经验就是新兵时参加的那次军区大比武。留下的印象就是参赛者,不知道是不是保密条例背多了。
一个赛一个的小里小气,不到正真开比的时候,全都藏着掖着,生怕被人窃取了自己的“军事机密”。
带着这样的心思,曲森打听起来也非常小心,先打了个招呼问了些食堂怎么走,比赛场地在哪里之类的话。
感觉聊的差不多了,才开始说到正题。结果说了几句才知道,原来已经到了的参选小组,现在差不多都在东面的装备测试场,显摆自己的参选作品呢。
曲森一听这情况,当然要过去“侦查”一下,跟几个来自于某海军工程大学的几个学员,边聊着参选的学校里,哪所技术水平高,边向东面走,五分钟都没用上,就到了装备测试场。
所谓的测试场,就是一片坑坑洼洼的大草地,虽然看不到测试设施之类的东西。但从上面满是大型车辆轮胎,或者履带压过的痕迹就知道,肯定不是专门为测试无人机准备的。
刚走到测试场边缘,曲森就看到天上有两架中型喷气式无人机急速略过。看架势应该是两组参选者,在私下里pk性能。
看着人家学校的学员连喷气式飞行器都能造得出来,曲森心头的压力不由得更大了。
跟着几个学员沿着场地的边缘走了一段,远远的看到三四十号人聚在前面,隐约的还能看到空中有大大小小的十来架小型无人机在天上飞着。
知道到地方了,曲森打起精神混在几个学员中间走了过去。
随着离“玩”无人机的人群越来越近,曲森看着在天上乱窜的“小东西们”有点迟疑。也不好大大咧咧的问什么,只能跟着几个海军工程大学的学员,混在人群里仔细听着大家的对话。
有几个不知道来自哪个学校的学员们,正在吹嘘着他们学校给小组特批了五万块的研发经费,引来了一阵羡慕的感叹声。
很快有人接话,说他们学校一共就给了三千块钱的经费,买完动机、遥感部件,钱就基本花光了,镜头只能从电脑市场买个摄像头应付一下。
大家说的正热闹呢,一架一看就是纯手工制作的,鞋盒大的三桨无人机,在半空中一个动机忽然发生故障,无人机失去平衡,斜着从空中滑落,因为基本不受控制差点撞到人。
曲森好容易找到一个看起来很像样的,拥有四个超大桨叶和抓钩样机身的无人机,凑到操控的学员身边小心地问:“哥们,你这大家伙看着挺有特点啊!”
“那是,这么设计的这款无人机,最大负重可达九点七公斤,爬升到二百三十米的高度。”操控的学员非常得意的介绍。
“哇,能飞那么高!,完全可以紧急投放一些特种物资了。”曲森虽然心里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还是配合的发出了一句感叹。
“给高空作业的工程人员送东西那都是小事儿,这款无人机最大的功能是排爆。”
“排爆?”
“是啊,你想如果在城市车流、人口密集区域发现了危险物品,眼瞅着就要爆了,又没办法快速的运送到安全地带怎么办?”
不等曲森答话,那哥们便给出了解决方案:“完全可以用无人机吊着走啊,可燃烧物品找个人工湖或者清空了的小广场之类的地方扔下去。
没有多少溅射的爆炸物,干脆给吊到高空让它响去呗。只要牵引绳留得长点儿,无人机一般没事儿。”
“厉害!”曲森夸人家创意的时候,一旁听着的其它学员也跟着开始附和,有脑子快的还提出了各种进一步完善的设想。
就在四十来号,来自于不同学校的学员们分成几个圈子,互相讨论着彼此的参选作品时,跟曲森一起来的那几个海军工程大学的学员,在一群人的催促中打开了拎来的大提箱。
很快一台算上四个桨叶差不多完全是正方形,只有简易外壳的无人机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几个学员完成了检查工作之后打开电源,无人机在操控员的控制下还算灵巧的升空。爬升到二十米左右后,很快向远处飞去。
一大堆脑袋凑在一台作为控制器的老式笔记本前面,看着无人机传输回来的图像。图像虽然有一些波纹干扰,但还算清晰。操作员一边控制着无人机飞行,一边跟大家介绍上面搭载的各种传感器。
这台被命名为“观测者”的无人机不但能够精确的测量温度、湿度、风力,还具备夜航能力。进行进一步升级后,还可以具备一定得反潜能力。而且在原始设计中,甚至可以进行战场通讯压制。
只是受技术和材料限制,后两项功能还只停留在设计层面上。
一通介绍下来,大家看出来这台无人机主要是针对海军的各种需求研发的。不过配置了这么多功能的小型无人机,大家也是第一次看到,不由的发出一阵一阵的感叹。
曲森把所有无人机都看过了一圈儿后,心里那叫一个美啊,强忍收着脸上的笑意,溜溜达达的回到招待所。
看到周莉和李莹还在跟文字介绍焦急,再也忍不住,哈哈笑着让俩人别瞎忙活了。然后在两人费解的目光中,介绍了刚才看到的竞争对手们。
俩姑娘对竞争对手们的参选作品居然那么“粗糙”,完全不敢相信。简单收拾了一下,跟着曲森去了装备测试场,打算亲自观察一下。
等三人到的时候,之前还非常热闹的空中已经比较消停了,大多数的无人机“嘚瑟”了这么长时间都没电了,只剩两三架还在空中盘旋着。
不过学员们倒没有很快散去,毕竟大家也没什么事儿,就凑在一起评说着在场作品的优劣,同时开始畅想着自己心中无人机该有的功能。
三个人听了一阵才意识到,参赛的小组们不是没有好的创意,只是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根本无法实现。那家给学员提供了五万元研发经费的学校,已经是难得的大方了。
其它的学校基本也就一两万,有的甚至才几千块。而秦弩上一颗高速摄像头就价值三千多元。跟别说其它用到的组件了。
倒也不是所有学校的参赛作品都比较粗糙,两所空军类学院的参选作品就非常精致,其中一架被命名为“候鸟”的无人机,跟雨燕的功能有些像,也同样配置夜视功能,可以在复杂地形下进行小区域的侦查。
另一架名叫“胖子”的无人机比较有特点,机身显得很笨重,不过稳定性和续航能力非常好,还可以使用燃料电池,主要功能是进行局部战场通信中继。
周莉看到人家的设计,那个后悔啊,悄悄的掐了曲森好几下。
俩人净跟移动式通信中继站过不去了,还在通信专业的学校上学,怎么就没想到做出一款类似功能的无人机呢。
现在倒好学校批下来的三十万研究经费,还剩下小十万呢,全都“浪费”了。
对与某位大小姐不思己过的指责,曲森能说什么,默默忍受呗。
第二百零一章:准备登场
从装备测试场回到招待所,虽然曲森的胳膊上多了几处掐痕,但三个人的心都彻底放下了。
那些个看起来非常粗糙的参选作品,多说也就是个测试机的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东西”,甚至连他们的测试机的水平都达不到。
毫不夸张的说,“雨燕”、“夜莺”、“秦弩”,三架无人机里随便拿出一架,就可完爆说有参选作品。
因为曲森三人带来的无人机,和别的参选作品比起来,根本就不是同一级别的东西。
就算航工院的那架功能与“雨燕”类似的“小玩意”,无论从制作的精良程度,还是从性能参数上来说,“雨燕”都是完胜的。
值得说一下的是,所有参赛小组中,只有曲森三人是以一个小组的名义,准备了多架参选作品。其它小组都是四五个人,甚至六七个人一起鼓捣出一架来。
转过天四月六号,所有参选小组都还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周莉和李莹早饭后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进一步的润色了参选文案后,三人再次溜溜达达的去了装备测试场。
这个时候三人的心态已经非常轻松了,也没有再过多的去关注到处乱飞的小型无人机们,而是去看那十七组中大型无人机的参选作品。
其中十一架以螺旋桨为动力的功能性无人机没什么看头,都是以侦查为主要功能的设计。毫无新意不说,功能上也没什么亮点。
倒也不能说全部都没什么亮点,有一款上部机壳完全由高效能太阳能充电板构成。日照充足的情况下,充电板能够为无人机电池组持续充电。
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超长时间续航,执行战场监控任务。
而且这款机型还带有程控巡航功能,设定好巡航区域后,无人机会这那片自己来回溜达。只有在发现情况之后,才需要手从操作调整侦查视角。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操控人员的工作强度。
三个人一天里,主要去看人家造的喷气式无人机。
喷气式这东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整出来的。不说搭载的功能,单说想飞起来,还能顺利的降落,就要经过数次风洞和动能实验。
其中应用到的技术,也不是非专业性学员能够接触到的。
尤其是一架叫“云隼”的流线型外观喷气式无人机,可以执行超高空侦查任务,外形设计和涂装材料还具有一定的隐形能力。
在不考虑续航时间的情况下,最高时速可以达到087马赫。如果有更好的发动机,完全有实力突破音障。
混了一天,四月七号的时候评选正式开始,简单的开幕仪式后,中大型无人机的各参赛小组逐一放飞参选作品,同时介绍自己作品的性能特点和可能的拓展功能。
二十多位来自军内各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会分组从作品完整性、功能性、技术参数、以及应用前景四个方面进行打分。
有夜航功能的作品会在晚上进行第二轮展示,再次由专家组打分,最后两轮得分相加为最终成绩。
拥有独到技术和创意的作品,还会有额外的技术加分。
上午第三个出场的“云隼”以377分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领先。等下午三点多,十七组参赛小组全部演示完毕后,基本已经锁定胜局。
晚上七点整,第二轮展示开始。九架有夜航设计的无人机再次轮番登场,“云隼”以优秀的夜航能力,得了95的高分,总分472分排序第一。
那架拥有太阳能充电以及程控区域巡航功能的无人机“军舰鸟”,以449的总得分获得第二名。
就在“云隼”的参赛小组已经开始击掌庆祝的时候,组委会宣布了技术加分,“云隼”因外形和涂装获得了二十分的附加分。
“军舰鸟”则因为高效能太阳充电板的应用、低功耗动机以及参选小组自己编写的程控区域巡航功能,得到了三十分的技术加分。
在一大群人的错愕和军舰鸟设计小组惊喜的尖叫声中,“军舰鸟”完成了逆袭,最终摘得中大型无人机分组的一等奖和十万元奖金。
“云隼”获得二等奖,拿到了五万元奖金。
另一架带小型多普勒分析仪,可以检测辐射源的设计,获得了三等奖。
四月八号开始,小型无人机的作品展示开始。因为参选作品较多,展示分两天进行,共会评选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共六个获奖名额。奖金与中大型无人机相同,分别十万、五万和一万元。
抽签排序时周莉抽了个二十七号,会排在第二天进行展示。三人到了这么久,一直憋着没把带来的无人机放出去嘚瑟,巴不得自己的三架飞机压轴出场呢,对在展示后期登场非常满意。
乐呵呵的看了一天的热闹,等晚上的夜航展示结束后“观测者”以46、5的总分暂列第一。
曲森这两天和几个海军工程大学的学员混的比较熟,在总分宣布后走过去恭喜了两句。
观测者的设计小组暂列第一,虽然高兴,但还没有忘形。因为这两天参选的无人机,基本都拿出来溜过,大家对彼此作品的性能都有了解。
“候鸟”和“胖子”都在明天才会登场,海军工程大学的参选小组非常清楚,那两款无人机都是“观测者”有力的竞争对手。
另外几个学员也早从参选作品名单中看到,曲森所在的信息工程大学参选小组,共有“雨燕”、“夜莺”、“秦弩”,三架参选无人机,可在之前的两天里,大家都还没有看到呢。
尽管被问到时,曲森说无人机的软件部分还在调整参数。可来参选的选手们哪有傻子,周大小姐和李莹同学俩人动不动就凑到一起,笑着小声嘀咕别人作品的行为,让所有人心里都明白,信息工程大学这次肯定有大招要放。
对于“观测者”的评分,“候鸟”和“胖子”的参选小组有没有压力,大家不知道,不过周大小姐却非常不满意。
理由是,她觉得评选的裁判们,打分实在是太随意了。随便一架半成品都算不上的“破玩应儿”,就打那么高的分。等着自己三架无人机登场的时候,分该怎么给?
就算全给满分,也显不出自己三人作品的巨大的优势啊。
对于周大小姐的抱怨,曲森和李莹只能笑着说她贪心。
转过天上午,小型无人机项目评选继续,“胖子”出场后得了373分。
在完整性、功能性、技术参数、应用前景这四项分数的总分上,超过了“观测者”06分。不过“胖子”在功能上,不需要夜航能力。最终能不能干过“观测者”,还要看最后的技术加分。
周莉抽到的二十七号,原本被排在上午最后一个出场,组委会考虑到他们有三架参选作品,照顾到演示的连贯性,把二十八号小组的展示,调整到了上午。
信息工程大学的三人,会在下午第一个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