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大量生番和熟番。
目前热兰遮城势力覆盖下,荷兰人,汉人加当地人,大概有三万多,这也是丁毅目前能管控到的人口,共计囤田有十四万亩。
当然,这是因为荷兰人兵少,覆盖地方少的原因。
大员的更深处,各山林深处,还有大量的原居民。
丁毅很快召集各原居民头人和汉人长老们,推翻以前和荷兰建立的各种协约,重新制定了规矩。
荷兰人在时,每甲田(约合十一亩)年收租为上田十八石,中田十五石六斗,下田十二石二斗。
丁毅小改了下,每甲田,无论上中下田,收租为四成。
消息一出,众人哗然,激动万分。
因为荷兰人收的多啊,而且不合理。
你种田也不是百分之百能高产的,有时天灾人祸的,可能一亩田一石都收不到,而荷兰人要求固定交粮数,在他们看来很不合理。
而且荷兰人收租数,大概相当于每亩田要上交5…6成,甚至更高。
丁毅收成不核数,实在深得人心。
无论是当地熟番还是移民们,纷纷称颂。
丁毅当然也是大赚,他在东江,登州等地都是收两成。
关键这里一来就有十四万亩田,都是别人耕好的,简直就是白拣。
而且这边产量高,眼下十四万亩田,若没天灾,每年提成收税等于能为丁毅提供最少十五万石以上的粮。
丁毅还鼓励各族百姓再囤新田,从现在开始,所囤新田,每亩收租第一年两成,第二年三成,第三年以后定为四成不变。
如果在囤田中遇到当地生番和熟番骚扰,由丁毅派兵马解决。
耕牛由丁毅想办法,低价借给他们用,于是百姓们更加热情高涨。
在先后稳住了荷兰和附近百姓后,丁毅马上开始他善长的大建设,大移民。
他于去年6月和郑芝龙翻脸,郑给了他两年时间,眼下已然过去近一年半。
所以丁毅拼命开始建设,加固防线。
首先,热兰遮城改名为台南城,普罗岷西亚城改为新港城,并着重扩建新港城。
原普罗岷西亚城是为了防护普罗岷西亚市镇(赤崁街,只是一个小小的棱堡,驻军一百多人,最多有两三百人呆在里面就挤满了。
历史上郑成功攻台,兵分三路,其中一路就是在这边上游的禾寮港登陆打过来的。
丁毅要扩建为大城,占地五千亩以上,将来驻军五千人,人口达三万人以上。
这种城在旅顺,他一年内能盖起来,但估计以大员现有的人力物力,最少在两到三年,所以他分几期,先在海岸线建大型炮台,防止船只在这边登陆。
但这边炮台的炮不用大,只需要多就行。
因为这边登陆水道很浅,只能小船过来。
历史上郑成功也是来了一百多小型船只。
所以大炮没什么用,要炮多。
丁毅打算沿海岸线选建炮台,再用城墙连城一线,然后把城墙围起来,连接原普罗岷西亚城棱堡,再把普罗岷西亚市镇包裹在里面,这样就形成城市的稚形,再一步步完善里面。
另在可以登陆的禾寮港口沿线,设大量小型炮台。
这边只要设三十个炮台,准备三十门24磅和32磅炮,基本各种型号的船是不可能登陆。
在炮台后面建棱堡,守住通向约翰老爹农庄的路,这边是登陆后步兵必经之地,原郑成功的兵马就从这里上岸。
假设炮台挡不住,步兵上来的话,只要丁毅的兵守住棱堡,这条路就过不去。
丁毅还在在台南城以东设商场,用来交易,一是和当地原居民交易,命他们砍伐大树,将来用来造船,同时卖盐,布,铁器等他们需要的物资与他们。
提供的商品,还能回收发出的军饷,提高当地百姓生活质量。
丁毅初步的规划,前五年就要经营后世台南到到高雄这片区域,五年后往中部发展,再五年往北。
当然,如果他的人口数提升的够快,也能适当提前。
就现在他大概评估了下,主要的问题,还是人口太少,劳动人不足。
他现在夺了荷兰人的所有地盘,人口才三万四千左右。
这些人即要种田,又要制糖,还要建热兰遮城,实在不够用。
但丁毅来后,可以有效规划,最大化利用好人手。
第493章 我要产量翻倍
11月19日上午,赵大山拿着丁毅的亲笔信,和几件礼物,带一条船前往泉州面见郑芝龙。
当天丁毅把大员的重要人员都叫到场,先参观了一下制糖,再开了次大会,分配任务。
从皮鲁特口里得知,大员现在年产砂糖为5000多担,这时的一担为120斤,大概60多万斤。
主要是卖往日本和波斯(伊朗)。
卖往日本的,都是大明商人为多,比如丁毅这样的。
卖往波斯的,基本都是其他国家的商船。
丁毅带着东江诸将,先参观了制糖过程和车间。
这边制糖的地方叫糖廍,由压榨甘蔗的棚屋和煮糖的熬糖屋所构成。
其所产的糖为赤糖,即黑糖,这些糖有部分会再经由“糖间”,利用泥土过滤掉杂质,就加工成了纯度更高的白糖。一个糖廍,就是一个小型的制糖加工厂。
制作黑糖比较简单,大伙专门看了制作白糖。
工人们用黏土和纸过滤黑糖,时间有点慢。
这边负责制糖的人叫段高林,原本是泉州人,最早一批移民到这里,来了已经有十一年。
段高林四十多岁,一脸和气,还能说流利的荷兰话。
据他介绍,他专门负责制糖,卖由荷兰人来。
他手下的工人大部份都是妇女,还有12岁以上的小孩,有少量中年男了。
成年的壮年男子,要么种田,要么建堡,有时也会来帮忙。
丁毅等人转了几圈,发现他手下很多人,但效率很不好。
很多小孩子没事干的时候都在玩,妇女们也在聊天。
比如一个糖廍里面,熬糖时只需要四五个人,却围了十几个。
大部人都在聊天,等着。
非常没有效率。
段高林还是当地的长老,以前做为长老的福利,他家的田,每年每甲少交五石。
看完后,丁毅先问段高林:“你手下现在一共多少人,只算妇女,有成年人。所有15岁以下都不能算。”
段高林犹豫着:“大概,好像,六七千人吧。”
他马上又道:“但大伙并不是全在这,有时家里会忙,有时其他地方也需要人手。”
总之就是不固定的,他每月就是保证有五万斤糖出产就好。
丁毅觉的这糖产量还能大幅提升。
“妇人们有工钱吗?”
“没有,给口吃的。”
“从下个月开始,我要每月产量十万斤。”丁毅道。
“怎么可能。”段高林瞪着眼睛:“大人你杀了我们也没有啊。”
每月十万斤,每天才三千多斤,你手上五六千人,随便弄弄都有的。
丁毅觉的十万斤都少。
马上又加句:“十万斤最少。”
“没这么多甘蔗呀。”段高林叫道。
丁毅这才想起,但他也不急,又陆续看了种甘蔗的地方。
回来之后,他叫来制糖的负责人段高林,二十几个小头目。
“我看了下甘蔗,没什么大问题,有些种的比较远,你们都不派人去拿,全部就近。”
段高林脸色通红,小头目们也不出声。
不过他还嘴硬:“全拿回来,还是达不到要求。”
“加大种植,改良种植方法。”丁毅虽然不记得郑成功在台时期,才输入了新的蔗苗,改良了技术,让产量提升了很多,但是他知道,万事只要肯想办法,总可以解决的。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出声。
丁毅又道:“明天我会公示各地,并派人宣读。”这是防止有人不识字。
大伙看丁毅,不知道他要公示什么。
“挑选种植甘蔗技术优秀的人,为管理人员。”
“我要成立制糖局”
“局长一名,副局长五名,不管来台多少年,不论在当地有多高声望,只要种甘蔗技术过硬,能改良制糖技术,都可以担任。”
段高林等人脸色更难看了。
“局长每月十两银子,副局长每月五两银子,每甲田只需交两成。”
啊,众人皆惊,相互看来看去,很多人眼光热切起来,两成税还是挺诱人的。
段高林眼珠子溜溜转个不停。
“凡能改良技术,能增加产量者,贡献较大者,视产量增加多少,赏赐良田十亩到百亩,赏银十两到千两不等。”
众人又叫,纷纷震动。
丁毅又道:“这个月暂停制糖,新建糖廍,我看了下,糖廍太少,很多工人都在休闲。”
“以后制粮局核定五千名工人,每天都要来上班。”
“上午七点到十一点(这里不用古代时间,省点百度时间。)下午十二点到五点,夏天到六点。”
“每七天,可以请假休息一天,轮流休息。”
丁毅把旅顺的工人制度改了改,侃侃而谈,并说会以公告形式,面向所有人招工人。
段高林苦着脸:“天天这么干,怕招不到人呀,有时农忙,大伙也要回家帮忙的。”
丁毅不管他,继续道:“每个工人,每月五钱银,加供午饭。”
“以后每干一年,加一钱。”
嘶,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冷气。
这下怕是全岛妇人们要抢着来了。
以前只供口吃的,还很简单,丁大人这么大手笔,还发银,大伙还不抢着来?
段高林手下可是有七八千人的,这意味着好多人没资格进来。
“以后每个糖廍多少工人,运甘蔗多少工人,制白糖多少工人,制黑糖多少人,每个产房多少工人,全部都要标准起来,不能多,也不能少。”
“拿了我的工钱,就不能偷懒,抓到一个,立马开除,情节恶劣要严惩。”
“具体相关的制度,我会公告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
“段高林你现在告诉我,什么时候,月产能到十万斤。”最后丁毅厉声道。
段高林脸通红,憋了会后,咬牙道:“二月。”
眼下十一月,还要三个月。
丁毅也没逼他,点头:“好,我等着。”
丁毅接着继续交待。
从旅顺带来的匠头徐治负责各城和棱堡的建设,他在旅顺和皮岛参与多个堡的建设,经验非常丰富。
这次随船,丁毅带的工匠不多,主要是沿路在松江等收的工匠都带了过来,加上旅顺带出来的,共有三百多人。
徐治为大员匠作局局长,另选几人为副局长,按大员规矩,每人先分一甲田再说,只需上交两成。
大伙都高兴的不得了。
第494章 以货易货
丁毅要根据旅顺模式,匠作局常年要保持一千人以上的工人,这些工人是每月都要发饷的。
旅顺那边是五钱银,五斗米。
大员原来负责建城建保的人,也是震惊,因为以前他们也没钱,只有口吃的。
另外根据工程难度,适当招人。
比如要新建新港城,至少需要一万人,每人每天一分钱,也供吃。
每干满十天,多给五分。
这样如果干满一个月,能得四钱五分银。
这些人相当于零工,因为有些人还要种田,农忙时要回家帮忙。
所以按天来计算工钱。
公告出来后,大伙都很高兴。
因为以前都是没钱的,甚至男人们还要自己带吃的。
如今丁毅发钱又供吃,将来肯定又是很多人会抢着去。
丁毅还规定,农忙时尽量不会征用大家,但一但征用,不能拒绝。
在场的人都在想,你给钱的,谁会拒绝。
匠作局任务很重,徐治和几个副局长,有的会打铳,有的会造炮,有的会做船,有的会建堡。
前期是建堡为主,然后铳厂,炮厂,船厂,各分部都要成立。
以后大员也要能做到和旅顺一样,自产自供自已也会修。
当然,目前火炮和铳还是以修为主,然后囤结物资,矿产,为将来自造准备。
徐治一一答应,说,只要丁大人给他足够的人手和支持,五年之后,不会比旅顺差。
丁毅想想也是。
当年他刚到旅顺,起步比现在差多了,手上才七八百人,十几个工匠工人。
如今一到大员,手下战兵加水师就七千多人,百姓三万四,工匠工人三百多。
还有赚钱的产业。
这起点只要不浪,没人来攻,五年后绝对旅顺还要好。
丁毅又让原居民长老阿拉赫专门帮他们负责砍树。
大员这边南部和中部有大量硬树,做船和制炭都是一流。
他要阿拉赫组织族人,建仓库,砍树,囤集,同时配合匠作局做船厂。
对在原居民上面,丁毅不打算给钱,他们要银也没什么用,盐和布还有药材,比银子更有效。
丁毅让阿拉赫召集各族长,头人,越多越好,前来会谈。
阿拉赫想了想,道,很多族长和头人对外人有敌对心态,之前荷兰人和他们打了几次仗。
丁毅道,我和荷兰人不同,我会用盐,草药,铁器,布料等,来换取他们的支持。
阿拉赫点头:“那我尽力试试。”
丁毅单独又见了阿拉赫,承诺会给他的族人,大量的盐和布,草药和铁料,阿拉赫也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他要为丁毅去游说附近各原居民各部落。
天朝上邦大明朝,来了一个仁义的丁毅丁将军,他很有诚信,又比较仁义和文明,与野蛮的荷兰人截然不同。
……………
赵大山到了泉州后,打听到郑芝龙不在,鉴于施永的恶劣行径,他也不敢登门,带两个亲兵先住下。
一直等到11月23号,也没回来,他采购了一批东西,又回大员。
到了11月26日再去泉州。
这时泉州已经知道有人占了荷兰人的热兰遮城的消息,郑芝龙的战船多次过来巡逻,试探想登陆。
丁毅的炮台不客气的弄了几炮。
郑芝龙的船也没敢上。
赵大山好在带着白虎旗,也没人拦他。
期间有大明商人到大员,要购糖。
基本上现在来采购的都是黑糖为主,白糖为辅,这时大明松江白糖每斤在4分到5分钱左右,算是比较贵的,黑糖每斤1分,比较偏宜,普通百姓吃黑糖,有钱人和官员吃白糖多。
荷兰人以前也卖白糖5分一斤,价格更贵,但这边产量多,质量也比松江好,所以现在大明商人都喜欢往这边跑。
丁毅现在自己可以往日本卖(日本人口感偏甜,很喜欢吃白糖,是消费白糖的主力),而且利润相当高,普通商人卖日本的价钱在五倍左右,丁毅卖幕府和各大名,可以卖到七………十倍左右。
所以他想了想后决定,以后商人们要糖可以,我不要银子。
产量十万斤糖一个月,如果在大员卖才五千两,勉强够丁毅发出去的工资,但卖日本能卖五万。
可丁毅也不缺这五千两。
所以他要求,以后要糖,以货易货,布,茶,药材,牛,甚至人口,或者狗都可以,而且他把白糖定价定的高,每斤1。5钱,翻了3倍。
没错,丁毅连狗都要,这让大伙很奇怪,很多商人有点不理解。
丁毅要的东西很好弄,但他的价钱让大明各地的商人不高兴了,以前荷兰人才卖5分,你直接翻三倍?我们吃什么?我们到日本原价卖?
丁毅说不慌,我给你们带个东西,指定你们去卖的地方,那边三钱收,你们利润不变。
而且你们有其他东西,也可以稍微卖点给他们,利润也会高一点。
丁毅帮他们定价,相当以丁毅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