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得鞒孟袷撬堑母腹怯卸影锉鹑舜蚋盖椎模荒芙璐
后来皇太极立国建大清,要朝鲜出劝进书,李倧又没肯,这才惹的后金第二次征朝鲜。
此时在场群臣都在观信。
上面第一句就是:“东江镇与朝鲜,一衣带水,唇亡齿寒,尤如亲兄弟啊。”
有人立马看了大怒,亲兄弟你还占我江华岛?
但看着看着,大伙都生不了气了。
丁毅信中也就把自己的经历说一遍,徐大堡打后金,旅顺打金州,金州守卫战,两夺复州,打盖州。
全是与后金一场场的硬仗。
眼下已经夺回复州和金州,拓地数十里。
我丁毅,是敢和后金,也是能和后金打的明将。
咱们两家又隔江相望,一衣带水。
如果能相互帮忙,你给粮我出兵,保证打的后金不敢过鸭绿江。
以前那毛文龙,有点出工不出力,当年后金胖揍你们时,没发挥作用。
但是你相信俺,俺和你说句心里话,只要你给粮,以后后金敢来,俺保证帮你胖揍他。
丁毅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朝鲜以后供粮,供工匠,我丁毅帮你守朝鲜。
大明朝答应你们每年三千年硝石和三千斤硫磺,我每年各给你们五千斤。
后金只要来攻,你们守好汉城,其他的,交给我。
但是你们若不答应,我自己提精兵三万,自己来拿粮。
我不怕你们告诉大明皇朝,我敢提兵过来拿粮,就没把这当回事。
但是你们考虑清楚了,大伙都有共同的敌人,后金建奴。
诸臣传完丁毅的信,大部份面面相觑。
有人还不知道明朝最近出了个这么猛的猛将。
马上就有人问:“明将丁毅,真这么厉害?”
金尚宪点头:“东江镇眼下已重新占了复州和金州,这是确实,咱们去皮岛的商人,还去金州复州看过。”
“占了多久?”又有人问。
“一两年了吧。”金尚宪道:“后金一直没去打回来,据那边的明人说,皇太极屡败于丁毅,可能不敢擅自开战了。”
“此言当真?”又有人问。
“丁毅在金州复州都在卖商铺,咱们有商人在那边呢。”金尚宪道。
群臣默然。
“诸位怎么看?”李倧这时问:“丁毅要粮,助我们守城,能信吗?”
“无法无天,他能代表大明朝廷?”有人破口大骂:“其心可诛,目无父国。”
洪翼汉无语看着这人,心想,咱们现在也是后金与大明两边讨好,那还有父国之说。
第379章 兵临城下,说话才会有道理
群臣很快变成三种意见。
一是可以考虑和丁毅合作,因为丁毅的战绩的确强,比毛文龙当年强多了。
二是认为丁毅是土匪,即然合作,为什么不直接找到汉城,却先打下江华岛,而且他是大明
朝臣,明显居心不良,应该报大明朝,让大明皇帝治他罪。
还有一批人居然叫集合全国兵马,夺回江华岛,好好教训丁毅。
前两派人数差不多,争论不休。
金尚宪看了会便大怒,突然叫道:“都别吵了,我就问你们一件事,若后金来攻?”
“是大明朝会派兵来助咱们,还是丁毅会来?”
众人无语,皆沉默。
金尚宪又道:“江华岛二十余万石粮米,现在都在丁毅手上,不答应又如何?”
向大明皇帝报告,指望他治罪丁毅?
你们在开玩笑,祖大寿临阵逃回辽东,大明皇帝数次征召,都视而不见,皇帝奈他何?
丁毅只要在东江不走,手握雄兵,谁能治他罪?
众臣继续无语。
至于集合全国兵马来攻,打赢了还好,打输了怎么办?
许久后,有人小声道:“丁毅欺人太堪,为何要先攻江华岛?”
国主李倧终于长叹开口:“兵临城下,说的话才有道理啊。”
众人又是无语。
丁毅好好的派使者来谈,恐怕这些朝臣,第一个想法是先抓起来,然后送到大明京城。
如今和李倧所说,兵临城下了,他丁毅说什么都有道理啊。
但战争才是政治的延续。
朝鲜好歹也算一个国家,后金带兵十万,人口百万,他们也看不起这些野蛮人,最后被攻破江华岛,围住南汉山城,各路援军全被击败后,才投降的。
群臣在讨论的同时,汉城内外,朝鲜附近各路大军正在集合,准备夺回江华岛,好好教训下丁毅。
当天并没有说出什么结果,李倧和诸臣的意思,也是先和丁毅打下看看,到底他的兵马有多强。
若是连我朝鲜的兵马都打不过,你还怎么帮我守朝鲜?
更何况,丁毅开口要五十万石,以后每年还要三十万石,朝鲜当然不肯。
散会后,金尚宪回到府上已经是晚上七点多。
他悄悄来到书房,就见书房正有人坐在那里喝茶,不是路超是谁。
“我王意志未定,可能要与你们打一场再看。”金尚宪长叹,用明语道:“我尽力了。”
路超哈哈大笑:“何必自寻苦吃,损失折将,何苦来哉。”
金尚宪脸上露出不悦:“谁胜谁负,可也未必。”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你们君臣不能明白?”路超道:“我都知道,后金是曹操,咱们是东吴和蜀国。”
“只要咱们联手,必能抵挡后金,若彼此相斗,岂不是让后金各个击破。”
“那你们为何占我江华岛,抢我粮米。”金尚宪怒道。
“哎”路超长叹,学着丁毅的口气道:“朝鲜那群人啊,视大明为父国。”
“你要好好的和他们谈,多半不把我们当回事。”
“所以要和他们谈道理,一定要带着大炮和铁骑去。”
……………
3日上午。
仁川花水码头,一艘艘东江船停靠在岸。
东江兵马络绎不绝的从船上下来,然后往东集合。
此时已正式登陆到朝鲜国土,往东就是广域县,那边可以过汉江,就能前往汉城。
但丁毅估计,朝鲜兵马会自己过汉江,寻找明军决战。
他选择的地方就是仁川,以逸待劳。
此时,经过水师三次运输,丁毅的一万六千兵马都已经到了朝鲜。
其中江华岛守军是阮思青水师一营1千人,和西劳经水师三千,步营常建刚两千人,共六千人。
其余各部一万人,现在都在轮流下船集合。
因为人多还有马,用了两次才从江华岛运到花水码头。
3日丁毅把战场选在新岭山附近,并根据这山的大小,带了九千步兵。
新岭山下面左侧是后世的仁川大公园,右侧是爱宝博物馆,眼下两边都是树林,后世也是公园,植被无数。
丁毅的兵马往半山腰驻扎。
朝鲜军来攻,需仰攻上山。
有军将问,为何不与朝鲜野战?
上次在日本也是守,这次又是守?
丁毅道,朝鲜人还不如日本人,如果野战,一波打败他们前锋,可能朝鲜就全军撤退逃跑了。
原历史上后金征伐朝鲜也是,后金围住南汉山城,和打大凌河一样,围点打援,朝鲜兵来一波被打跑一波,后面就干脆不来了。
后金其实没杀伤多少朝鲜兵。
丁毅这次打算重创朝鲜,尽快逼朝鲜坐上谈判桌,只有和打日本的招数一样,引他们来攻,然后重创他们的大军。
若只是小小的打败,朝鲜人一败就跑,没有伤筋动骨,丁毅很快就会陷入漫长的追击战中。
一旦深陷朝鲜战场,那就完全违背了丁毅打仗的目的。
他决定再守新岭山,朝鲜人必然会和日本一样,聚集更多的兵马来攻。
到时一战定鼎,重创朝军,丁毅能在最短时间,结束征朝之战。
众将听完,俱感觉有道理。
于是丁毅下令全军每人带了十天口粮,前往新岭山。
若朝鲜军不来决战,或只围不攻,他们就撤向花水码头和江华岛,引诱朝鲜军来攻。
这边距离花水码头才十二公里,距离江华岛才十四公里,跑步的话,几小时就到了。
新岭山高七十多米,山顶有水塘,是个低山长方形形状。
水塘边还有个小庙,他们兵马上去后,发现这庙里有个老和尚还讲汉语。
丁毅占了他的庙当指挥部,给了老和尚十两银,送他们下山。
他还是老套路,所部九千步兵守山上,张经带一千骑马在山下,藏于仁川大公园里的森林中。
因为感觉朝鲜比后金军好打,丁毅也没死命做工事,也怕做完工事,朝鲜军不来攻就浪费了。
稍微让人装了点沙包,挖几条沟,上面覆盖木板(或砍下的树)和沙包,人就躲在沟里,防炮击和弓箭。
这种工事比较简单,先挖沟,再在沟上覆木板,再盖沙包。
就是山上比较难挖,但总比没有工事好。
7日,朝鲜经过君臣共商,正式决定和明军开战。
经过动员,他们结集了多达六万大军准备越汉江,来寻明军决战。
李倧其实也不想和东江兵打,他心中是想和丁毅合作的,但架不住那些主战派的叫嚣。
而且丁毅先占了江华岛,又要求大量的粮,实在是羞辱人,李倧也没办法,心想打一仗后,对臣民们,也有交代了,也让丁毅,不敢小瞧咱们朝鲜人。
此次集兵,有平安使兵司柳琳15000人,江原监司赵延虎15000人,左兵使徐完30000人。
三部兵马皆是朝鲜精税,其中柳琳是朝鲜名将,装备了大量的鸟铳,号称朝鲜最强的火器部队。
三部兵马,由名将柳琳指挥。
8日,六万大军渡过汉江,忠清水使姜晋昕想带部下水师到江华岛寻东江兵水师决战。
柳琳断然否决,说:“只要咱们陆路打败明军,他们水师自然会不战而退。”
其实他怕姜晋昕会不敌明军水师,损失船只。
姜晋昕的忠清水师也就一百出头的船,且大船不多,听说明军有近百艘,火炮无数,一次齐射就夷平了江华岛的岸防,柳琳不想让他去白白牺牲。
第380章 速战速决
对于怎么打明军,柳琳和赵延虎,徐完三人好好商量过。
按照稳妥的打法,把明军围住,让明军无粮,明军自然就会退。
但李倧要他们打出朝鲜的国威,不能让一个皮岛的总兵给震住,这逼使他们,不得不主动寻明军决战。
事实上历史上朝鲜这批军将打仗真不行。
他们通常就两种打法,要么死守城池不出去,等敌人来攻,要么冒冒然冲出去,寻敌人决战。
他们很少用设伏,围困等计谋来与敌军巧战。
原历史上他们也是主动找后金军决战,一战即败,所谓的名将柳琳也战死在阵中。
朝鲜山多,地形复杂,用来设伏,围困都很适合。
结果三位朝鲜领军商量半天,还是决定主动找明军决战。
因为他们兵多。
四月9日,朝鲜的哨骑发现明军主力所在,新岭山上。
柳琳第一个念头就是,明军等咱们去攻呢。
攻不攻?
三人很快达成一致,当然攻。
听说明军只有一万多人,咱们六万兵马,还怕个屁。
明军若守城还好,现在是只是在山上,当然没必要害怕。
当日下午,朝鲜先锋五千骑兵赶到新岭山下,没发现明军哨骑,沿着新岭山转了一圈,很快找到了主力进攻的位置,新岭山西侧。
西侧是退向花水码头的方向,他们决定把大营驻在这,拦住明军撤退的路线。
9日上午,朝鲜主力达到新岭山西,拦住了明军归路,连营十几里,火炮几百门,声势浩大。
…………
丁毅站在山头,用望远镜看了看山下,然后缓缓道:“咱们这两年扩军太快,新兵很多。”
“所以只有不停的打仗,才能让新兵成长成老兵。”
“当今世上,后金兵最强,明军其次。”
“咱们不能一上来就带着新兵打后金兵,因为一旦败了,会损失士气。”
“所以,咱们只能先和日本打,和朝鲜打,让士兵经历火雨的洗礼,快速的成长,用大胜,来提升士气,增加经验。”
众将皆点头。
这是练兵的最好方法,没有什么比用打胜仗练兵更好了。
许尔显想了想,突然问:“大人,朝鲜人会来攻吗?”
众将皆看向丁毅。
大伙现在就怕朝鲜人不攻,然后开始在山下挖坑围困什么的,还堵住了他们退向花水码头的路。(其实朝鲜人根本不会挖坑这种战术,主要丁毅的部队经常这么干,所以一旦看到被人包围,总会害怕别人也这么干。)
丁毅想了想,用很有信服力的语气缓缓道:“李倧这人,其实不想和咱们打。”
“但朝鲜有很多主战的大臣,加上咱们打了江华岛,抢了他的粮,他骑虎难下,所以才只能和咱们打。”
“即然不想打,当然是速战速决的好。”
丁毅又问:“这里四周的地形,你们都看清楚了?”
“我都看了两天了,天天看,记在脑子里。”许尔显笑道。
沈世愧,向怀来等人很少说话,皆是微笑。
何小车,肖永秋等将也是傻笑。
丁毅再次举起望远镜:“大伙都看看,朝鲜军怎么布阵的。”
诸将很快都学着看起来。
朝鲜主力刚到,正在扎营。
很快,他们就看清楚了。
全军分四股,一股最多的(徐完部三万)正对新岭山西侧。
另一股在新岭山北侧,一股在新岭南侧,这两股都是步兵,各有一万多。
还有一股五千骑兵在新岭山东侧,并在四周巡查,也不扎营。
“朝鲜主将还可以。”沈世魁看了看道。
几乎把新岭山全围了,四面八方都有人,而且那股骑兵正在四周寻找。
“张经的骑兵他们应该不知道啊。”肖永秋道。
“就怕被他们找到。”有人小声道。
丁毅点头,咱们有骑兵过河,总有朝鲜百姓能看到,朝鲜主将肯定知道的。
他们这次是想和朝鲜合作,不能见到百姓就杀,只能抓起来的,有的躲藏好,也未必抓的到,所以可能会泻露骑兵的秘密。
但眼下大伙在山上猜测毫无意义,也帮不了张经,丁毅命令军士们继续休整,准备迎接进攻。
丁毅带着沈世魁,向怀来到四周转转。
山上到处都是兵马,大部份坑已经挖好,上面还有木板(其实都是直接砍的树,就这么架上去,然后在上面盖沙包。)
看起来简陋,防炮和防弓效果不要太好。
丁毅还专门找了条坑道进去,发现这坑道宽约四十公分,深一米,每两棵树中间留一个射击孔。
很多军士无聊都坐在里面,聊着天。
看到丁毅进来,纷纷想起身,但这里太矮,站不起来,所以看起来很尴尬。
“别站别站,坐着。”丁毅左右看看:“这是谁的兵马?”
“大人,是俺的。”身后千总何小车道。
“何小车你的铳法打的很准,挖的坑不行,四十公分,不挤吗?咱们标准不是六十到八十?”丁毅回头问。
“他娘的。”何小车脸通红,骂道:“这些混蛋新兵,在偷懒。”
“是新兵的问题的吗?”丁毅问。
“是俺错了。”何小车马上哭丧着脸。
众军士纷纷低头,的确大伙都在偷懒。
“这么挤的坑,要有人受伤或倒下了,都能堵住通道信不信?”丁毅问。
众兵头更低了。
“马上再挖。”何小车道。
“现在挖个屁,以后记住。”丁毅板着脸:“何小车这个月工资全扣了。”
刷,何小车脸通红,一阵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