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主要是幕府和幕府亲信的各大名,然后才是日本其余大名藩主。”
“有什么需要强力的人手,可和尚可喜联系,从军中先抽调。”
“但也要在当地发展日奸。”
三人表情凝重,都感受到丁大人的重视。
不约而同,三人同时心里想,这过几年后,丁大人肯定还是要打日本的。
不打日本,调查这么清楚干什么?
三人不理解丁毅为什么这么做。
但想想这次抢了个长崎,仅银子就价值百万,物货估计也有几十万,果然打仗是能发大财的。
当然,目前日本国内能抢的,也就长崎,平户,江户这几个地方了。
其他大名地盘,怕抢不到这么多财富。
11月8日,丁毅带着一百万两银子(岳父松蒲为报答他出兵又痛快给了十万),战船商船八十二艘,大量的矿石物资,八千多人马回到皮岛。
刚回到皮岛,就收到郑芝龙的来信。
郑芝龙使者于前些天派人来信,一是谢谢丁毅之前说要帮忙出兵的事,二是告诉丁毅,十月份,他与荷兰和刘香联军海上血战,取得大胜,更在料罗湾海战中,打沉了刘香五十艘船,眼下正在追杀刘香。
至此,海上已然是郑芝龙独霸天下,还让丁毅以后可以放心跑商,不会再有海盗去劫他的船。
诸将观信,俱面面相觑。
他们刚刚在日本海战大胜,但和郑芝龙一比,似乎还差了点。
丁毅不动声色,先回信一封,等阮思青去松江江南进购生丝等物时带去,祝贺郑大哥大获全胜,小弟实在为你高兴呐,过段时间,当去拜访。
回来后他马不停蹄跑了很多地方,皮岛旅顺两地都跑,还去了长生岛和复州金州,眼下复州金州他自信能守住,但是两州中间十几二十万亩良田不敢耕种。
一旦种了,后金兵就可能过来。
同样,后金那边现在也重新占据了盖州,但盖州以南,靠近复州的田地,都空着那。
双方都知道对方是卑鄙无耻的小人,不敢种粮。
原历史上,明年后金兵又会入关,但丁毅感觉皇太极可能会提前。
因为这次的历史上,被丁毅占了复州和金州,让他们少了很多田。
10号,丁毅在旅顺召集各部开会,登州的王卫忠和杜如海也回来参加。
登州的王与杜先汇报了情况,如今登州一万多降兵已经完成十四万亩田的耕种。
因为田原先都有的,只是战乱而荒芜,他们边建堡,边种田,今年秋播小麦都种下了。
另外这几个月,陆陆续续从外省进来好多流民,按丁毅要求,登州那边接受了有五千多,眼下也在建堡和囤田。
丁毅一听几个月才收到五千多,就知道眼下农民军还不够大。
但他实在记不得农民军几几年才闹到最大,流民最多的。
也只能先等了,而且每件事开头都是最难的,现在引流流民的事,其实才开始。
接着照例匠作局汇报,眼下工匠和技术工人又多了,接近了五千人。
目前匠作局每月常规产铳达到三千。
每月产铁甲500具,棉甲900副。
每月产12磅铜炮18门,24磅铁炮12门,每月造佛朗机炮35门。
目前丁毅三万多兵马里,一半是铳兵一半是枪盾兵,铳兵已经全员配铳,还有的多。
匠作局已经储存了一万根。
丁毅听后,示意下个月开始,把鲁密铳产量减少到一千根,然后再做两千杆比原来差的,准备出口日本。
丁毅要求铳壁要薄,连续打铳十次左右要炸,不连续的话,可以打二十铳左右,射程要在八十步之内,有效杀伤距离最好在五十步内,相关零件要有改造等等。
李忠义表示没有问题,多试几次就可以了,而且用料还少,特别用钢材比较少。
这样的铳,成本最多四两到五两,但丁毅卖给日本是二十两。一个月卖两千,那是四万两。
当然,丁毅不会只卖幕府,他和幕府的合同是每年卖两千,而他打算每月最少卖两千,必然要卖给其他大名。
火炮同样如此,他和幕府签了合同一年要卖一百门。
丁毅要求匠儿局做铁制的12磅炮,炮壁同样消薄,连发十炮必炸膛。
这种炮成本一百多两,卖给日本是五百两,少造佛朗机,每月卖20门,也是两万两。
这样仅卖军火,每月最少可得六万两左右,除掉成本,和运输,四万两净利润最少。
水师将分两部三部,一部阮思青,每次去趟日本,先去江南福广等地进货,卖到日本,再从日本运当地的特产回来。
丁毅大概算过,由于和幕府签了固定进货协议和价格,一年阮思青可以跑两到三趟,除掉开支大概能赢利70万……90万左右。
另一支由宋飞和佛朗带队,专路日本和皮岛,每两月一次,带两个月的火铳和火炮还和部分毛皮特产去,回来时只带石山银山的各种矿石物资,这一年下来,除掉开支,大概也能赚六七十万。
这两部做生意的水师,能为丁毅一年赚一百五六十万,这已经是相当不错,完全可以开支养兵。
当然比郑芝龙还差好多,几年之后,郑芝龙年入可有达千万以上,但对现在的丁毅来说,已经算是很有成就。
这全是这次伐日带来的好处。
另外丁毅还有登州和旅顺的盐利,眼下登州之乱平定,盐路又恢复正常,加上登州商场开业,每年可为丁毅带来三十万左右收入。(另外济南和青州的盐利还没完全铺开,必竟刚刚接手,正在前期铺路,未来这块,魏继业估计不会低于登旅两地,全年最少有三十万。)
还有他自己回收军饷工资这块,每年现在已经有十万左右收入,并逐年提高。
这样丁毅东江镇的年收入,不算朝廷发饷,就接近两百万两。
现场的心腹们听到,一个个目瞪口呆。
眼下大明上下,也只有郑芝龙赚的钱比丁毅多。
丁毅能赚大钱了,自然先给在座各位加薪,按官职大小,每人年薪先加了几十两到上百两不同,各将和文官们都是大喜。
当然了,他们基本都在旅顺和皮岛,能用钱的地方不多,但有钱加还是挺开心的,证明丁大人没忘了大伙。
丁毅又语重心长的道,眼下是赚钱了,但不代表咱们能一直赚下去,所以还要省着用,而且,这钱也不是我丁毅一个人的,要用来养兵造炮,扩大咱们的地盘和军力,这才是大伙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众将当然明白,打了日本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打仗也是能赚钱的。
第358章 开支百万
跟丁毅久了,东江诸将现在都能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在这个世界很好的活下去,没有兵马和大炮是不行的。
阮文龙接着又说了下东江兵的开支。
目前开支又省了许多,因为以前的铁矿,铜矿,硝石等都要从外面买回来,这可是大头,要知道东江现在一年所用的铁料和铜矿不知要多少万斤。
现在占了石见银山,这块钱就完全省了,只要水师去拖拉就行。
大头还是军费。
现在东江兵马是三万四(王卫忠登州两千兵,和石见银山三千兵都在内,征日损失一千,但补了一千降兵,兵马总数未变。)另有守备兵6千,总计四万。
每月饷银加上在座军官文职的,就要接近五万。
所有工匠和工人已经达到五千,每月工资也是两万多。
粮米还没算,三十万人吃的口粮都没算。
口粮方面,一是朝廷有支援部份,二是朝鲜目前还能支持部份,三是丁毅自己囤田十几万亩,所以仅这上面,一年省了十几万两银,要不然,早就破产。
另外丁毅的旅顺和皮岛都在大建设,动不动征辽民干活,如果征到兵士家属,还要付钱,这方向一年大概要支出两万左右。
至于囤田时买的物具,牛,种子等物,和其他开支基本保持在三万一年以上。
所以眼下整个东江一年开支在100万两以上。
这还没有算其他军用物资的开支,包括兵甲制作的棉布丝等物。(金属矿现在有日本这条钱,算是不要钱了,又少了一大笔,不然开支更大。)
所以阮文龙说,杂七杂八所有加起来,现在要养三十多万军民,一年开支当在110万左右。
众将听到一年开支110万,瞬息就感觉丁大人的不容易了。
再想想粮米和金属矿物等都已经不用花钱,还要110万。
那以前丁毅能带着大伙熬到现在,真是不容易。
赵大山张经等人更是目瞪口呆,咱们以前怎么活下来的?
丁大人一年开支都要一百万了?咱们以前怎么活下来的?
阮文龙笑道,主要是军费开支是大头,还好兵马扩张都是最近的事情。
更亏的丁大人的回收军饷之块,能让丁大人有钱支撑。
眼下他们近四万兵马,每人每月只要消费一钱,就能回收四千,全年就能回收五万两。
丁毅几次增兵,都是海外赚了大钱,包括最后在登州之乱后大抢了一笔,才有银子增兵。
大伙这下是明白了,丁大人增兵不是看有多少人,是看有多少钱。
丁毅这时又道:“这次若不去日本打本仗,咱们四万多兵马,一年之后,我发军饷就要发到破产。”
“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去打日本了。”
众将恍然大悟。
丁毅正是因为暴兵暴多了,逼不得已才伐日的,这仗要不打赢了,以后不用后金来攻他,他就会因为养不起这么多人而破产。
日本商路一打通,他全盘就活了,还省了铁矿硝石等的开支,一举多得。
阮文龙最后又道,大伙带头消费,多鼓励部下去消费,要把饷银收回一些。
东江军现在加上皮岛兵马,每年要发六十万工资,而且后面肯定会更多。
旅顺的那边的回收饷银的手段比较多,皮岛刚建好没多久,如果能达到旅顺的规模。
每年也可回收五万左右。
将来两地加起来,争取一年回收五分之一军饷,就算成功,若能回收一半军饷,丁毅在工资上的压力会大大减少。
事实上丁毅这要求不难,东江镇最低的新兵一年能拿十二两银子,人在东江又没处去,肯定只能消费,每年消费三两银子,绝对没难度。
丁毅刚建服务中心,澡堂,戏台等各种建筑的时候,大伙都觉的奇怪,也不理解。
眼下这两年下来,所有人都五体投地。
军士和家属们拿到工资,也无处消费,只能到服务中心,澡堂,戏院,酒店等消费,这为丁毅一年回收了近两成以上发出的工资,也是早期缓减丁毅银钱压力的关键。
现在的服务中心,好东西越来越多,日本等地进口的东西,本地高档丝织品,养生保健的高档品,也在卖,为丁毅源源不断回收军官们用不完的银两。
最后丁毅开始说话,下面一是赚钱,二是拉人口,三是增兵,四是加大囤田。
四项并进,才能提升东江的实力。
但最重要的,永远是赚钱,因为没有钱,就无法增兵。
大伙深以为然,个个点头。
鉴于原历史上,1633年到1634年初,后金和明国都没什么战事,丁毅大概还有半年时间可以稳定发展。
他不怕后金来打自己,却怕后金打打大明,一旦打大明,朝廷现在很可能要征召自己。
所以,丁毅首先是扩军,重组。
因为他船多了,并且在伐日之战中损失了水师兵马,所以要水师扩充到五千人。
东江全镇现在有三万五精壮,还有降兵,从中挑选三千多,补充到水师,水师分为三营。
阮思青为水师一营主官,对外称水师千总。
他带十五艘船,一千人(包含水师炮兵和水手),以商船为主,战船为辅,主要跑皮岛到江南福广再到日本再到皮岛,一年看季节风向,大概可以跑两到三次,以赚钱为主,顺路在各地收寻工匠读书人。(旅顺现在有五千工匠工人,基本全靠这样一点点拉回来的。)
宋飞为水师二营主官,对外称水师守备,葡萄牙人佛朗为副,带船十五艘,以商船为主,战船为辅一千人,主要跑皮岛和石见银山,负责卖火炮火铳给日本,带回银山的各种矿石。
西劳经为水师三营主官,对外称水师守备,许尔显为副(以前尚可喜副手。)带船五十多艘,三千人,主要负责训练东江水师,这部份基本是战船为主,少量商船改的战船,用来海战。
另组建新的炮兵营。
由葡萄牙人方斯谷任炮兵营主官,抽调一百名经过两年训练的老炮兵,带一千新兵。
炮兵营就要就是训练炮兵,练完一千新兵后,会补充到以后新成立的部队,或补充战场损耗。然后再接着训练新兵。
眼下丁毅的炮越来越多,炮兵也有点不够,特别是船上也需要大量的炮手。
第359章 四万精兵
另外,旅顺那边:1营马跃征新兵一千,全营为三千人,新兵以铳兵和炮兵为主。这样一营达到8个局,每个局6门炮,全营48门炮。大概400左右的炮兵,900多长枪兵1700铳兵。依然守南关口。
3营毛信兵力不变,还是五千,守望海堡,归服堡,红嘴堡,复海堡,南信口堡,加金州。
因为各堡加起来还有2500精壮,负责囤田,加上金州5000辽民,他手上实际有12500人,且大部份都是精壮。
12营向怀来征兵一千,全营为三千人,配置与马跃一样,守北信口和长生岛。
16营许必成征兵一千,全营为五千人,配置同上,守复州。复州也有五千辽民,他手上也有10000人。
张经还是领骑兵1营主管,领三千骑兵驻守复州,与许必成一起,他也是复州防线的最高负责人。
旅顺内部守备军2000不变。
这样整个旅顺战兵达到19000人。(守备兵不算)
皮岛这边。
肖永秋7营,征兵一千,全营三千人,配置同上,守铁山一线。
何良武19营征兵一千,全营三千人,在肖永秋7营南面,铁山左下。
徐威8营和陈有时21营皆一样,各征兵一千,一个驻皮岛西侧,一个驻皮岛东侧。
西可以支援旅顺,东可支援铁山。
沈世魁23营三千人,增兵一千,共四千人,仍分守各岛,但沈太爷大部份时间都在皮岛必竟他算是丁毅的岳父,皮岛的条件要好点。
皮岛另有两千守备兵,驻守巷口,仓库,诸将各住府等要地。
皮岛战兵达16000人。(守备兵不算)
这样的话,丁毅回来后等于大增兵,水陆共征兵近一万人。
守备兵不算,登州兵不算,两地战兵再加上日本的三千,水师5000。
他的东江镇眼下共有战兵43000人。
这也因为今年财政和粮米状况比较好,丁毅敢大规模征兵的原因。
虽然每月饷银可能要多发一两万,但在皮岛服务中心等各设施建立,未来可以回收更多的饷银。
会上诸将听到自家已经有4万多兵马,一个个欣喜若狂。
从徐大堡跑出来才四年,丁大人已然发展到这个地步了,而且肯定会越来越强。
而且丁毅征兵比较容易,他前期发展有序,形成了从百姓到训练有素的精壮,从精壮再到守备兵,守备兵再到战兵的进阶过程,一句话说出来,下面自有各部合理运转,然后征兵训练,几个月后,就是一波波的精兵(至少比其他明军强)出来,再拉出去打几仗,一年后,就全是精锐了。
现在他的问题是,银子暂时能发工资,也够运转,粮米是勉强够。
目前东江镇的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