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12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2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官无能,没能带着大伙,多打胜仗,没法带着大伙,升官发财。”
  人群沉默,这些年张成守成有余,进攻不足,的确没打什么胜仗。
  “但大伙以后不用担心了,新任代防守官丁毅,年轻有为,能谋善战,以少敌众,两战砍首十四级鞑子首级,十九岁就实授副千户,充防守官。”
  “大伙跟丁大人,以后定然百战百胜,战无不克。”
  人群哗然,大部份军士都没不知道这消息。
  十九岁的副千户?防守官?很多人不敢相信。
  “推上来。”就在这时,宋飞厉声大喝。
  赵大山和魏继业推着一个板车,上面堆金字塔似的堆着十四个首级。
  鞑子狰狞的表情,细长的辩子,瞬息引起全场轰动。
  “让开让开,让后面的看看。”赵大山哈哈大笑,推着板车往人群里挤,让众军士人人看清。
  现场一片轰动,很多人当兵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真实的鞑子人头。
  “赵百户身上这是白甲兵的铁甲吧。”群众演员李忠义在人群里惊叫。
  “那是,一个白甲兵,凶猛的不得了,可还是死了,哈哈哈,谁让他遇到俺丁大人。”赵大山摇摇身躯,身上的铁甲哗哗做响,军士们看的双眼发光,羡慕不已。
  “听说那鞑子白甲兵,像魔鬼一样,战场上能以一敌百。”
  “那又怎么样,还不是被丁大人砍杀了,俺听说是丁大人亲自一刀砍下他的头。”
  “丁大人真是威猛。”
  “鞑子也不外如此,有什么了不起的。”
  “姓赵的以前只是个小兵,跟着丁大人后,连连大胜,一个月不到,升为百户了。”
  “这么快。”
  “能打胜仗,当然升官发财。”
  人群里肖永秋,姚新汉几个群众演员,议论纷纷,身边的军士们听的一惊一乍。
  这么听听,这新来的丁大人,很是靠普,打仗很有本事啊。
  人群轰动,众军士神色各异,胆大的还敢去摸摸人头,感受着鞑子的气息,眼中的战意也是越来越明显。
  再加上赵大山身上那耀眼的铁甲,看的军士们一个个双眼圆瞪,狠不能抢过来自己穿着才好。
  张成见火候差不多,轻轻咳了几声,挥挥手,现场很快安静下来。
  “丁大人能打胜仗,本官也决定全权由丁大人指挥。”
  “然……”张成声音突然变的严厉起来:“堡中有人还想勾结敌寇,投降卖国……”
  “砰”张成重重的拍了下身上的板木,表情激动。
  现场瞬息噤声。
  这下就能有看出张成在军中很有威严,大伙也都敬重害怕他。
  “副千户周勇,百户王朝,韩斗等人,贪生怕死,卖国求荣,更称本官病危,逼我带堡投降鞑子。”
  张成厉声道:“投降鞑子的下场大伙都看到了。”
  “上午鞑子来攻,以降兵和百姓推楯车在前,背泥石冲阵,被大伙射杀无数。”
  “他周勇副千户过去能当个大官,兄弟们过去就当人肉盾牌吗?”
  “把兄弟当他升官发财的垫脚石吗?”
  “你们………愿意吗?”张成最后大声道。
  “特娘的周勇,干死他。”严雄在人群里怒吼。
  “他官大投降过去还能当官,咱们就当替死鬼。”何良武怒叱。
  “宁死不降。”李忠义举手。
  “血战到底。”姚新汉大叫。
  人群里诸多群众演员先叫,接着大伙纷纷附和,越来越多的人大叫起来。
  “宁死不降。”
  “血战到底。”
  “宁死不降。
  “血战到底。”
  场面越来越激动,几乎所有人都在叫。
  少数一些没叫的,害怕的,想降的,也都惊恐的看着向四周。
  却不知赵大山等人,正在四下观望,还有谁,没在叫。
  “来人。”张成再叫。
  “诺。”杨永应声。
  “把周勇等人,全部砍了,有什么过错,本官来承担。”张成厉声道。
  “诺。”杨永转身而去。
  “砍了。”李忠义在人群里大叫。
  “砍了。”人群里越来越多的人附合。
  丁毅神色复杂的看向张成。
  张成当众担下了所有责任,从现在起,周勇等人,是张成叫砍的,和他丁毅无关。
  这也是张成为丁毅做的最后一件事。
  大伙正叫的欢。
  “扑哧”张成突然一口鲜血狂喷。
  他伤势本重,刚才多次用力,厉声喝叫,终于崩了。
  “义父。”
  “张大人。”现场瞬息安静下来,无数人跪倒在地。
  “丁毅。”张成紧紧握着丁毅的手,又拉起阮文龙的手,接着又拉过张经的手,把三人的手放在一起。
  三人皆泪流满面,丁毅第一次动情的大哭。
  “你们三人,当………同心协………力”
  三人重重点头。
  “本官死后,不用………厚……葬………,以火化…………骨灰………撒于堡后海中……………本官…………的好多兄弟,都死在海里………本官要与他们团聚…………”
  张成的眼睛越来越小,声音也越来越低,此时的他,脑海里阵阵混乱,隐隐约约的闪过无数的画面,但有一张年轻果毅的脸,不时的出现在他的眼前,他颤颤巍巍伸出手,努力想摸向这张脸:“俺………………俺好像看到立儿了…………俺的立儿…………是大明…………好男儿…………”
  三人泣不起声,纷纷点头。
  张成微笑,垂头,气绝当场。
  “呜”现场无数军士痛哭失声。


第25章 战前准备
  下午,众人便按张成的遗愿,火化之后,将骨灰撒入海中。
  丁毅让堡中工匠做了个长生牌位,表示将来要年年拜祭,阮文龙看在眼里,暗暗赞赏。
  此时已接近下午六点,天气渐暗。
  丁毅不敢怠慢,立马带着众人回到堡中,开始安排。
  堡中现有战兵360左右,暂分成六队。
  第一队由副千户徐威统领,宋飞为副,兵员六十,三十名长枪兵,三十兵刀盾手。
  即时起开始训练,长枪兵六人一组,三人一排,两排并起,左右各刀盾手护卫。
  训练方式就一个字:“捅捅捅”
  “砍砍砍”
  徐威看的莫名奇妙,但是看到肖永秋一出手,嗖,扔出一个石灰包时,满脸黑线。
  我大明打仗,还要用这么下作的手段?
  第二队由百户杜如海为首,肖永秋为副,兵员六十,和第一队配置一样。
  第三队由百户钟镇奴为首,陈有富为副,兵员配置和上同。
  第四队由百户张经为首,许必成为副,同上。
  第五队由百户赵大山为首,马跃为副,兵员六十。
  其中挑选会用铳的三十人,会用箭的三十人。
  徐大堡正面左侧,和西面右侧各有一个墩台,高十五米,比城墙还高。
  丁毅带人先到正面左侧看了看,示意三十名铳手全在这个墩台上面。
  命人用泥土加沙袋制成沙包,把墩台围绕一圈,留枪孔十个。
  沙包中间再夹层木板,上面覆棉被,以水浸湿再铺营中牛皮,再夹木板,这样几乎把上面全部遮挡,用来防箭抛射。
  这么高的墩台,后金军在下面只有抛射,到时铳手们只要靠近沙包,以枪孔对外射,抛多少箭也射不到他们。
  赵大山看的大喜,这样真是安全,那枪孔留的不大,也就足球大小,但深达半米多,可防炸膛和箭射。
  丁毅告诫赵大山,训练铳手时,不要直线对着枪孔,可偏些,那样就算下面想从枪孔中射进来,也几乎不可能。
  “十个枪孔,俺三十个铳手,怕是不够。”赵大山咧着嘴笑道。
  “不用三十个。”丁毅缓缓道:“这墩台就这么大,你挑选五个射的最好的,本官给你五十杆铳,可射十轮。”
  “其余的人,在后面装火药,把所有的铳都给你,五个射手,轮流射,保证铳射不断。”
  “还有这种打法?”随行的徐威等人听着,霍然开朗。
  他们堡里有近七十杆铳,每次开战,七十个铳手对着外面齐哗嗡一阵齐射,声势惊人,但打不到几个人。
  尤其鞑子总是先让明人百姓和明军降兵冲锋在前,消耗他们的弹药。
  一铳打完,大伙再装火药弹药都要好一会,等他们装好,鞑子已经冲近,几轮抛射过来。
  现场总是一片惨叫,铳手死伤无算。
  现在他们铳多,就是因为铳手死的多,好多铳都没人用。
  丁毅现在只用五个铳手,其他人负责装弹药,这几乎能保证这五枝铳能源源不断的打出去。
  加上这墩台的改造,几乎不可能出现伤亡。
  丁大人这脑袋,果然与众不同,好多人佩服无比。
  只有钟镇奴不解:“会不会太远,鞑子都有甲,太远了,怕打不死。”
  钟镇奴也善用火器,这墩台还在城墙后面,距离前面更远。
  “不远,本官要把鞑子放进来打。”丁毅沉声道:“他们进入城墙之后,距离这墩台也就十几步,射箭更是伤不到墩台里的人,正好在被打击的范围内。”
  “什么?”众人大惊。
  “俺们上次就是放进来打的,打的他们落花流水,丁大人说这叫………”赵大山扰着头想不起来。
  “这叫巷战。”宋飞一拍他脑袋:“鞑子善野战,但不善巷战。”
  “对,叫巷战。”赵大山哈哈一笑。
  众人脸色各异,没想到丁毅胆大包天,要把鞑子放进来巷战。
  徐威回头看看堡中:“俺们这堡里,没巷子啊。”
  丁毅轻笑:“没有巷子,那就替鞑子创造巷子。”
  众人疑惑不解。
  第五队里,有伤的马跃带队,三十名弓箭手上房。
  徐大堡面积三万多平方米,堡中有大量的房屋,各种建筑,每个建筑上面都要上去一个弓箭手。
  先选比较高的建筑,难以攀爬的建筑,弓箭手随身还带着石灰。
  丁毅对马跃的要求就是让他训练弓手:有鞑子经过他们所在的建筑下面,先扔石灰,然后优先射对方有箭的。
  弓手在房顶,意味着鞑子基本第一时间是不可能上去斩杀他们,也无法爬上去,只要防备着下面鞑子的箭手。
  三十个建筑三十个弓手,交错在全堡的各处,几乎就是火力交叉,到处都是攻击。
  大伙选着靠自己近的敌方箭手先射。
  然后再再射敌方的白甲头目等强者。
  听着丁毅徐徐道来,原堡中的军官们一个个瞪着眼睛,不敢相信。
  明军和后金打了多少年仗,每次都是惨败,那见过这么打仗的。
  一想到鞑子冲进来后,房顶上到处是箭,四面八方都有人射过来,想想都觉的害怕。
  关键鞑子在下面又打不到上面,而且赵大山的铳手是优先射杀对方弓手的。
  如果鞑子弓手被团灭了,几乎只能在下面挨打。
  你有盾牌也没有用,防的一面,防不了四面八方。
  杜如海大喜:“堡里建筑不只三十个啊,多派点弓手上去。”
  徐大堡的建筑加起来有八十多个,营房就有好多,但丁毅摇头:“有的建筑太矮,有的建筑不用梯子能爬上去,三十个足以,嗯,可再选胆大的百姓,上房顶扔石灰。”
  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徐大堡并不多,好在鞑子进来之后,距离很近,大部份十几米,几米的距离,这个距离就算没练过射箭的明军,拿张弓都能轻易射中。
  第六队由丁毅亲自带领,魏继业任副,兵员六十人。
  其中十五人拿的是鲁密铳。其余的五十三杆三眼铳,鸟铳全归赵大山那队人。
  赵大山那队人只挑选打的最好的五人负责射击,其他人负责装弹,这样有五十多杆铳轮流的话可以射十轮,再有人专门装弹,只要铳不炸,几乎可以连绵不断的射下去。
  第六队将城墙上的四门千斤佛朗机拿下三门,移到堡中。
  包括大碗铳也移到堡中。
  一部份负责操弄这些武器,一部份人拿鲁密铳,还有几人拿箭,带着火油,随时待命。
  六组人分好,丁毅发动防守工程建设,巨大的工程开始了。


第26章 深挖沟,广筑墙
  动员老弱妇孺一百多人,在城墙里面沿墙挖一条两米宽,两米深的濠沟。
  濠沟沿着城墙里面,共有一百多米长,但每人挖的都是单独的一截,中间有少许距离,等于有一百多个两米宽,两米深的濠沟连成一条线。
  接着空出三十公分,再挖一条同样长的。
  正面城墙也就一百多米,差不多每人挖一米长,挖两条。
  挖出来的填土,开始在堡内筑墙。
  配合堡中的各种板木,桌床,垃圾等杂物,总之能用的皆用,堆叠在一起,把整个堡堆出四条巷子。
  怕大伙听不懂,丁毅拿纸,用木炭为笔,在板子上画了一画,大伙看清楚完工后的堡中,俱是倒吸一口冷气。
  整个工程完成后,堡正前方空出四十多米的纵深,(不包括那两条濠沟。)
  鞑子攻进堡中,先要越过两条濠沟,这时正面墩台上的铳手们,可以连绵不断的对他们进行打击。
  鞑子用箭又射不到墩台上的人,到时现场肯定惨不忍睹。
  就算鞑子用人命填过濠沟,冲进来后,会惊恐的发现,整个堡中的空间都被泥土和杂物堵塞,只有四条巷子四条路可以走。
  堡中正面原本有很多房子,房子与房子之间有十几条可走的路,还有中间的大道,大量的空间。
  现在丁毅用泥土杂物把房子和房子之间的空隙全部填起,并筑成高墙。
  鞑子无路可走,只能选择丁毅为他们准备好的四条小道。
  这四条小道最宽的不到五米,最窄的才三米多,也就四五个人同时并肩走,真正进入巷战的状态。
  小道两边都是房子的墙壁,上面有弓手,空隙的地方被泥土和杂物筑成的高墙堵住,进来之后,只能往前走,左右两边都无路可走。
  这样的四条路不长,也就四十多米。
  必竟丁毅的时间和人手有限,挖出来的泥土和堡中的杂物也只能填充这些地方。
  但这四十米将是鞑子的恶梦。
  在四条路的尽头,丁毅又挖了濠沟,上面铺跳板,到时明军从跳板上撤,然后再拿掉跳板。
  最后丁毅道:“假设鞑子一下子冲进来四百人。”
  “原本咱们要正面对抗四百人,肯定是打不过的。”
  “现在他们只看到四条路,头顶又有弓箭和火铳打他们,他们没时间推墙,只能沿着这四条路冲进来。”
  “这样每条路,就只有一百个鞑子。”
  “但这路很狭窄,正面也就只能站四五个人。”
  “那咱们在出口处每队有六十人,可以轮流上阵,对付他们四五个人。”
  大伙顿时都看懂了。
  无论鞑子有多少兵马冲进来,经过丁毅这防守设施后,优势的兵力,都会变成弱势。
  大伙在狭窄的通道,都是四五人打四五人,而明军上面还有弓手相助。
  “这就是巷战的优势,无论对方兵力有多少,到了巷子里,大伙正面对抗的兵力是一样的。”
  “而且防守方,永远占优。”
  现场大伙目瞪口呆,脑袋里都想着这美好的画面,鞑子攻进来后,头顶是火铳弓箭,夹着满天的石灰,正面只有四条路,每条路只能四五个人并行,对面是铺天盖地的长枪,还有佛朗机炮等在旁边蹲守着。
  这那是打仗,这是屠杀啊。
  丁大人这脑袋,真不是一般的人脑袋。
  大伙齐齐都在想,以后这辈子打仗,千万别和丁毅对阵。
  巷战的关键就是要有巷。
  徐大堡原本没巷,丁毅最大的难点,就是要创造出四条巷子,而且要牢靠。
  好在徐大堡不是很大,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