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108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08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下炮兵都分到各步兵司了,新抽五百新兵再训,半年训完后再分配到各司。
  另外再增加五百海军新兵。
  所以10营实际上,只多了五百人,全员是1500人。
  这样的话,丁毅麾下的总兵马是,骑兵一千,海军一千,步兵9千,共一万一千人。
  另有一千守卫兵马和五百在训练的炮兵没算,加上的话,达到12500人。
  绝对是一方总镇的规模。
  朝庭要知道了,绝对大丢眼镜。
  丁毅在内部用的都是旅顺自己的番号称号,外人根本不知道他有多少兵马。
  而且旅顺进来查的很严,老百姓一百人编一甲,只进不出,就算有细作进来,想出去也不可能,老百姓更无法进入练兵的兵营,越是晚进旅顺的辽民,距离兵营越远。
  所以别说朝庭,就算距离不远的后金,也不知道丁毅到底有多少兵马。
  会上,阮文龙又汇报了旅顺各项数据。
  大伙都习惯听到大量大量的囤积,很多人以前不明白丁毅为什么这么喜欢囤物资,现在大伙都明白了,只有物资准备充足,想干什么都很容易。
  眼下旅顺粮米,炭,硝,铁,铜,硫磺等种种军用民用物资,都是以十万级别再囤积,像铜矿和铁矿都已经达到四十万斤。
  现在旅顺南中部两座山中间,全是各种仓库,丁毅明年可能要把守备部队也要扩军,不然都不够守的。
  听这些数字的时候好像很简单,但现场坐着的每个人都知道,丁大人为了这些,不知付出多少精力和心血,他们在旅顺两年多的成就,是毛文龙在皮岛二十年都不能达到的。
  毛文龙时代,皮岛上什么都缺。
  而他们旅顺,什么都在囤,而且每样都越囤越多。
  大伙都想不明白,丁毅那来这么多钱。
  但大伙都知道,丁大人不但会打仗,还很会赚钱。
  接着匠作局又汇报,眼下他们有十五台机床,(这次阮思青又带回来好多蚬木,半年后,他们的机床能达到二十五台。)
  匠作局(不包括船厂)目前共有工匠四百多人,学徒有五百多人,工人有一千多人,总计近
  两千多人,是去年同期一倍多。
  船厂另有工匠80多人,学徒100多人,工人300多,近500人。
  每月常规产铳达到一千五。(这是早八晚六上班制度的情况下,不包括加班加点)
  每月产铁甲300具,棉甲600副。
  另从上个月开始,因为铸炮技术日渐成熟,熟手工匠也越来越多,每月产12磅铜炮8门,24磅铁炮6门。
  因为这次带来了会造佛朗机炮的工匠,他们以后每月估计能造佛朗机炮20门。
  丁毅听完后,眉头紧锁,通过两年多的发展,他发现铸甲是最慢的。
  铳也好,炮也好,只要熟练了,工匠越来越多,产量很快能提升上去。
  但是他的铁甲和棉甲产量始终上不去。
  大伙正喜滋滋的听着成果,看到丁毅好像不高兴,都莫名奇妙,咱们都做的这么好?丁大人还有什么不满的?
  “我发现这两年发展下来,铸甲是最慢的。”丁毅缓缓道:“甲胄能保护咱们兄弟的性命,这个速度,不能提一提?”
  他眼下一万多兵马,两年多了,别说铁甲,棉甲还有一半没有。
  李忠义苦笑:“那铁甲很麻烦,要拼接,全靠手工,我们一千多工人,有一半在干这个。”
  “现在军中装备多少铁甲了?”丁毅问。
  “两千不到。”李忠义想了想:“我记得出产大概1800左右,但有损耗。”
  才五分之一兵马有铁甲。
  丁毅打仗基本前期靠守,必须要铁甲,后期兵多了,可以攻出去,就不用这么多铁甲了。
  前期要保证每仗打下来,他的兵要死的最少。
  后期若有几十万兵马,阵亡一部份也就没那么心痛了。
  “加快培养熟手工匠和工人。”丁毅道。
  “没地方了啊。”李忠义上次是叫苦工匠不够,如今这一两年丁毅拼命帮他弄工匠,现在叫地方不够了。
  旅顺就这么屁大的地方,现在住着六万多人,丁毅还喜欢囤物资,囤田。
  猪岛太小,早就不够放。
  眼下他们地方不够了。
  丁毅点头:“今年争取拿下金州,那就有大把的地方。”
  李忠义这么一提醒,丁毅也知道如今治下人口已经达到极至,旅顺快没地方放人了。
  金州拿下,再在四周筑堡,又可以围一片地方出来。
  他打算和下围棋一样,每打下一个城,在四周建新堡,圈一块地盘。
  这样他的地盘,就能越圈越大。
  今年必须把金州拿下。
  然后可以从皮岛再接收大量的辽民过来。
  相信这些辽民,都想回家乡的。
  “就这么定了,今年目标拿下金州,治下人口达到十万,囤田达到十二万亩。”丁毅最后定下了今年的目标。
  他与后勤司及阮文龙等商议过,也慎重考虑过。
  治下的人口和囤田,以后要按1:1以上同步发展。
  即十万人口,至少要十万亩囤田。
  二十万人口,至少要二十万以上囤田。
  保持这样的比例,他的粮食就能供应的上。
  加上他喜欢囤粮,那怕遇到灾年,也不会崩盘。
  他的囤粮方式和古代人不同,古代人建了个粮仓,可能放进去的余粮一两年甚至三四年都不动。
  丁毅是囤新粮,吃旧粮,包持永远囤着新粮。
  目标是定下了,但怎么完成目标是另一回事。
  首先,丁毅要确保今年不被卷入大凌河之战。
  “今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大伙想想,如何才能不被朝庭征发去辽东打仗?”丁毅这时开口道。
  现场你看我,我看你,徐威有点疑惑,咱们练兵,不就是为了打鞑子吗?
  他想了想,率先举手:“丁大人,咱们练这么多兵,不就是为了打鞑子吗?”
  丁毅不动声色,看向四周,大部份将领都奇怪的看向徐威,只有两三人好像隐约在点头。
  丁毅板着脸:“徐威你是不是觉的咱们旅顺的兵马已经天下无敌了?”
  “几个营一出去,就能灭了后金?”
  众人听的面面相觑。


第242章 打复州,占金州
  “没有没有,末将不是这个意思。”徐威感觉到丁毅不开心,赶紧认错。
  必竟一直以来,丁毅说的话,都很有道理,大伙深入人心。
  丁毅有什么打算,都好像也是对的,这是所有人都认同的。
  “后金现在有上百万人口,十万战兵,他们的铁匠铺,在盛京连绵十几里,工匠工人上万人。”
  “他们一年造的铁甲比咱们两年造的棉甲还多。”
  “他们现在也在造炮,半个大明,包括整个山西的商人都在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种物资。”
  “咱们小小旅顺,全靠自己。”
  “这次出去,还被海盗打沉了一艘船。”
  “后金可以输十次给我们,也不会伤筋动骨。”
  “咱们要是输一次,很可能一无所有。”
  “徐威,你这么喜欢和后金打,我给你五千人马,你去拿下复州?然后再打盖州?”
  丁毅说到后面,表情严厉,很是威严,明显表示很生气。
  他在旅顺的权威,和与鞑子决战的决心,是不能让人置疑的。
  赵大山淡淡的道:“徐守备你打下复盖州后,继续往盛京打,说不定把皇太极干了,陛下一开心,升你为总兵。”
  在场的人皆笑。
  徐威大惊失色,猛的推开凳子,扑通,叩拜在地:“丁大人,徐威错了。”
  丁毅起身,从身后挂在墙上的箭盒里拿出一枝箭。
  “你们看着。”
  叭,他用力一拧,折断了这枝箭。
  接着他又拿出十枝箭,递给徐威:“徐威,你把他们一起拧断。”
  徐威这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表情几乎要哭:“大人,俺真的知道错了,旅顺上下,当齐心协力,共同进退。”
  “就你废话多,大人怎么说,咱们怎么干。”赵大山骂骂咧咧:“今个晚上,老子要去你家喝酒,灌死你。”
  “灌死你。”张经也笑骂。
  徐威看大们这么说,也终于笑了。
  大伙,还是把他当兄弟的。
  “晚上一起去,灌他。”丁毅这时哈哈一笑,桌上的气氛又好了许多。
  他重新坐下,脸色也凝重起来,缓缓道:“我听说,孙承宗孙大人,又在修大凌河了。”
  众人都凝神听着。
  “当年袁督师就修了两次,皇太极很坏,不让他修,每次都派兵去打。”
  “这次孙大人要修,皇太极必然还要出兵。”
  “一旦又打起来,朝庭肯定要派兵过去支援。”
  “但那边明军的战力你们是知道的?”
  “咱们要过去,没人会帮我们,那帮明军,打仗不行,跑起来最快,咱们人去多了,朝庭怎么看我们?只给我们六千兵马啊?”
  “咱们人去少了,有用吗?被后金十万兵马一围,够他们杀的吗?”
  “咱们旅顺兵马善守,上次打的好,是先做了功课。”
  “现在突然到外面,你们真以为野战能干翻后金兵?”
  “野战炮没有大规模配齐之前,咱们野战,正面对战,未必打的过后金精锐。”
  “我可以这么说,咱们一个局对一个后金牛录,野战能完胜。”
  “一个司对一个甲喇,也能打打。”
  “要是一个营对一旗后金军,必输无疑。”
  “兵马越多,我们现在越难打。”
  “一是铳兵实战不够,硬战不够,鞑子都是百战精锐,咱们铳兵才打过几仗?”
  “顺风顺水的能打打,防守战能打打,野战真不行,没经验,容易崩。”
  “只有经过多次的实战,多练兵,多打局部的战斗,提升经验,提升士兵的信心,能力。”
  “等咱们也有十万二十万大军时,那差不多,可以和鞑子一决死战了。”
  大伙听完,都纷纷听头。
  连徐威也觉的有道理,眼下,是不能和后金硬拼,丁大人好不容易替大家积累了这些家底,可不能一仗打光了。
  阮文龙这时也道:“咱们旅顺能有今天不容易,全靠丁大人和诸位拼命打下来的。”
  “咱们不能败家啊,为了杀鞑子,一股脑冲出去,搞个全军覆没?”
  “兄弟们的家属怎么办?”
  “打鞑子,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咱们眼下还是安心发展,努力练兵才对。”
  众人又点头。
  毛信这时也道:“就算打赢了也不好,朝庭看我们能打,搞不好东调西调,万一调我们去过宁远守锦州怎么办?”
  “就是。”张经也道:“到时升丁大人为总兵,让去锦州,去不去?”
  “旅顺让别人来,咱们怎么办?家属怎么办?咱们囤的这么多物资怎么办?”
  “这几年四处收集来的几百工匠怎么办?”
  大伙你一言我一句,很快达成一致的想法。
  眼下旅顺盘小,经不起折腾,出去帮朝庭打,输赢都不好。
  只能窝在这里,自己小打小闹一下。
  “即然后金可能打过来,咱们可以提前打,小打一下,朝庭知道了,也就不会调咱们的兵了。”赵大山这时道。
  “关键不知道后金什么时候打啊。”有人喃喃。
  “要饷,要粮。”徐威突然道:“朝庭两个月没发粮饷了,大人可上奏,无粮无饷,有人兵变,这里很乱。”
  毛信道:“就说打复州,要饷收复复州,收复失地,陛下应该很高兴。”
  “咱们打上几个月就行了,以前毛帅就这么干过。”
  毛文龙以前也常上报,今天打金州,明天又打什么,斩首多少多少,朝庭当然不是很相信,但毛文龙证明他在干活,没白带的朝庭粮饷。
  众人都在出主意。
  最后讨论一番,丁毅决定。
  他心里大概记得后金与大明朝是七八月份打的,然后调孙元化的部队去支援。
  孔有德就在去的路上造的反。
  眼下旅顺兵能打,丁毅怕召自己的去,那整个历史就变了。
  “咱们下个月打,七月打复州,然后派人进金州,开始占金州。”
  “我们占了金州,打不下复州,也是复土之功。”
  “到时后金可能要要来攻金州,不给我修建金州的时间。”
  “那我们自然去不了大凌河了。”
  众人纷纷点头。
  于是会上决定,七月打复州,占金州。
  大凌河战打到年底,丁毅有几个月时间可以把金州占好,修建房屋,再配上大炮和佛朗机,与南关口一南一北呼应,后金打完大凌河,短时间肯定不会来攻。
  到了明年,基本就能守住了。


第243章 皇太极的决定
  1631年正月,因为皇太极破格取才,有汉人王天相和金世昌等经过多次试验,终于为后金造出第一门红夷大炮,皇太极大喜,命人重赏之。
  后金在炮身上铸‘天佑助威大将军’字样,并刻有工匠和督造官员名字,以后若制炮有不合格,斩其人。
  后金本来没有自制火器,至此以后,他们开始大量制造火炮,并在火炮技术上追赶上了明朝。
  皇太极现在也很重视旅顺南关口,自炮铸好后,就开始派哨骑前来南关口查探。
  其间多次与明军骑哨相遇,明军几乎一见就跑,也不与他们对战。
  二月份时,后金收集到了所有信息。
  明军从南关口一路修墙到西边海边,总长达十几里,但中间有河流山川,真正有墙的地方大概六七里,且很多地方不能行进大军。
  城墙高达五米,每一里有一座炮台,墙上面也放有大炮,还有驻军,初看下来,明军最少有几十门炮。
  后金兵爬山涉水,看了很多地方,找到六处可以行进大军,并进行攻击的地方。
  最宽最适合大军作战的,自然是上次阿济格兵败,和明军大战的南关口左前方。
  其次是南关口往西三里,有一条大路,大路两旁曾是田地,现在是荒芜,可由大军通行。
  但那大路尽头,明军直接用城墙堵住,没有门,路左边是个军堡(棱堡),右边是个炮台。
  皇太极和阿济格他们看完信息,也是倒吸一口冷气。
  明将丁毅真不是东西,所有能通行大军的地方都被堵住了,要么就是险要无比,要么就是有棱堡炮楼。
  阿济格事后,还带着扎巴和李率泰专门跑了所有能进攻的地方看。
  回来后一致觉的,还是南关口最好。
  “还是南关口?”皇太极很有意思的看向他们,是不是上次大金在那倒下去,你们就想在哪站起来?
  “回大汗。”李率泰道:“我们都现场看过了,实在是没法子。”
  “那丁毅太下作无耻,其他能通行的地方,要么在高处,要么路比较窄,要么靠近河边,都不利大股的兵马冲上去。”
  “他们炮很多,如果少量兵马轮番冲上,怕会死伤无数。”
  范文程有点不敢相信:“都说他修的城墙有六七里长,这么长的城墙,不能一起攻过去?”
  他的想法是,尽起大军从城墙上直接攻过去,六七里长的,明军防守的过来?
  阿济格摇头:“南关口西侧本来就地势不平,他都沿着崎岖的地方在修城墙,没几段好走的路。”
  “要这么打也行,前期要伐林,平山,填坑,堵河,不然真不好走。”
  “那需要好长时间的前期准备,兵马也不能集中在一起。”
  你想想,他六七里长的城墙又不是在一起的。
  比如南关口那边有三里是在一起的,但东边是河,西边有棱堡。
  三里过后有座山,那根本无法爬上去,能爬的在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