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107章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07章

小说: 明末之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宝船厂已经不在,龙江船厂的规模也下了许多,丁毅他们到后,很快就看到有船匠的生活区域。
  据他们之前打听的消息,眼下龙江船厂有工匠一百人左右,工人上千人,大部份工匠都是混混日子,必竟这边每年造船数量有限。
  比如当年福建水师与郑芝龙打仗,一战被打沉了好多战船,他们这边就会开始造船。
  眼下双方不打仗了,国内其他地方也没啥需求,几乎就是造造停停,磨洋工。
  向怀来先带人进去,很快带出来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
  这人叫李织,祖上造过郑和宝船,眼下是这里的三大匠头之一。
  上次阮思青找过他,他一口拒绝。
  李织兄弟都是能工巧匠,手里还有十几个徒弟是工匠。
  徒弟们平时也很孝顺,他们偶而借官家的船厂,帮商家做商船,接点私活,赚到的钱,和官员分掉,所以不愁吃喝,家境也算不错。


第239章 建船厂
  看到丁毅,李织喃喃道:“你们要买啥船?”
  “先声明,咱这里,只能做四百料以下的商船和战船,定金为船价五分之一,先付定金,才帮做。”
  他以为丁毅是来买船的,丁毅也是用买船的名义把他约出来。
  丁毅想了想:“你这样私造一艘船,能拿到多少银子?”
  “干嘛,你是谁?”李织很快警惕起来,仔细打量丁毅,这才发现他身后的人,有点像军兵,他表情也开始不安。
  “我东江镇的,想开船厂,重金请船匠。”丁毅直接道。
  李织眼珠转转,估计是上次那批人,他摇头道:“我说了不干,我祖辈都在这,不可能走的。”
  “不如我回去帮你们问问,有没人愿意走?”
  他转身想走,被向怀来拦住。
  “将军,别为难我了,我全家老小,都在这呢。”李织苦着脸。
  “你这么干太危险。”丁毅道:“动用官办船厂私造私卖,万一被人发现举报,抄家灭门的大罪,你全家老小就全完了。”
  “。。”李织无语的看着他,你这,算不算威胁?
  “你去旅顺帮我造,要啥我给你啥,又没风险,鞑子要打进来,我安排你们坐船走,你怕什么?”
  “。。”李织还是不说话。
  “你说你在这一年能赚多少银子吧。”丁毅问。
  李织想了想,必须吓走他:“我在这船厂,一年能赚一百两呢。”
  他也是胡说八道,故意想吓退丁毅。
  他在这造一艘船是能赚上千两,但是船厂的官员要分,工人要分,工匠要分,上面的上司要分,最后落到他手上,能有五十两算是不错。
  一年能造一艘,就算运气好。
  有时两年也接不到私活,有时一年接两艘,但只能造到一艘。
  所以他平均下来,每年也就五十两左右。
  现在他报一百两,故意想吓退丁毅。
  “两百。”丁毅直接道:“两百两每年,你全家老小跟我去旅顺。”
  “你能带一个工匠出来,我再给你十两,有多少都给。”
  “工人也要,带一个工人出来,给你五两。”
  李织愣在场中,许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他嘴角微微一抽:“将军所言当真?”
  丁毅看了眼向怀来,向怀来立马递上一张银票:“多退少补,你先拿着。”
  李织低头一看,五百两的,嘶,脸色就变了。
  向怀来看在眼里,心想,大人果然说的没错,这世上,每个人都有价钱,有时谈不拢,只是因为你出价没有让对方满意。
  李织内心纠结着,他拿着银票想了想:“很多工匠和工人,都有家属的。”
  “我都收,工匠每月二十两,工人每月五两,所有家属每人每月一两,不管大小见人就给。”
  这真是天价了,至少是他们以前的五倍甚至十倍收入。
  李织用力扰扰头:“一下子带走这么多人,怎么交代啊?”
  “有啥好交代的。”丁毅淡淡的道:“船厂失火,工人工匠损失惨重,死伤无数。”
  “家属们不要朝庭的抚恤,朝庭岂不是挺高兴的。”
  “。。”李织。
  向怀来柔声道:“放心,放火的事,不用你来。”
  “。。”李织。
  丁毅不着痕迹看了眼向怀来,自从赵大山娶了向楚楚,向怀来进步很大啊。
  说来也巧,十二月二十一日,南京打了几个冬雷。
  然后南京兵仗局和龙江船厂都起大火,烧毁了很多地方,据说工匠死伤好几个。
  南京兵仗局是大明第一批会造佛朗机炮的机构,经过这次大火后,少了好几个工匠和好多工人。
  龙江船厂更离普,据说起火当天大伙害怕,很多人都跑了,怕朝庭追究,还有人烧的尸骨也找不到,家属闹了两天,也不了了之。
  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丁毅带着几条船,载着沿路收集来的四十多名各类工匠,两百多工人,浩浩荡荡的回家。
  十二月二十六日到登州,他陪了秦楠几日,向怀来带人回旅顺。
  一月初一,进入到崇祯四年,丁毅回旅顺。
  也就在当月,孙承宗挂帅关外事务,开始巡视松山、锦州等地,并上书崇祯他对关内关外的各项建议,崇祯全部采纳,加孙承宗为太傅。
  因当年高第尽撤宁锦防线,导致右屯、大凌河等城被后金军毁掉,明军为建筑防线,在袁崇焕时代就两次抢修大凌河,但皇太极每将都派兵来打,不给他修完。
  孙承宗巡视了松山和锦州防线后,觉的这大凌河还是要修起来。
  开始安排第三次修筑大凌河的军务。
  ……………
  丁毅风尘仆仆的回来后,也立马开始巡视和安排。
  因为他知道原本今年又要发生几件大事,后金与大明朝的大凌河之战,还有孔有德他们的叛乱。
  大凌河之战估计会照样开打,但丁毅到了旅顺,改变了部分历史,孔有德还会不会反就不一定。
  可为了自己和旅顺的利益,他要保证自己不能被派去支援大凌河,并在相应的事情上,捞到足够的好处,壮大自己的实力。
  一二月份比较冷,旅顺这边主要是练兵和建房子,修南关口等为主,特别是盖造船厂,修船石,蓬厂,帆厂,打鱼囤田煮盐之类基本全停。
  按李织的建议,像旅顺这样在船厂上面白手起家的方式,第一年建船厂,造小船,培养熟练的船工,水手,炮手,会修船。
  第2、3年能建起四百料左右的中型船。
  第4年可以开始试着建大船。
  他还说,战船最好做广船,需用铁力木,而造福船和商船可用松杉。
  旅顺最多的松杉,没有铁力木,这意味着丁毅所囤的木头,只适合做福船和商船。
  当年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也说过:“广船与福船相撞,福船必粉碎,因为福船用的松杉。”
  王在晋也说过:“广船视福船尤大,其坚致亦远过之,盖铁力木所造………铁力木坚,蝵虫纵食之亦难坏也。”
  丁毅又问,那有铁力木。
  李织说,云南和岭南是主产地,广东广西也有,但量少,大明朝造广船的都在广东沿海岸。
  铁力木号称硬木之王,比重是杉木的四倍。
  而且造船的木柴需要先浸再阴干,阴士的水份蒸发的比较均匀,不易产生裂纹,但比较慢,最底要求是三四年以上的,最好是十年以上。
  丁毅又问,有没有办法加快干燥。
  李织说可以,建干燥窑,如果大人想快点,现在就要建了。
  选合适的地方建窑,木材堆积装满,最好竖放,两头抹清漆,如果横着放,下面要垫木,开关窑门也要注意,然后预热,保持温度。
  这个预热比较难,温度太高不好,太低也不好,需要有经验的木匠看守着,这种干燲窑出来的木头,大概一两年能用,但是后期易开裂,时间用的不长,适用于前期想快速建船。
  真正要想做百年海军,必须得阴干。
  历史上,据说有个国家用柚木做战船,从19世纪阴到20世纪,00根柚木阴干用了一百年,真正的百年海军。
  看丁毅在思考,李织便道:“大人可两边准备。”
  “铁力木能到广东去买,而且是现成阴干的,价格稍贵,但大人有两千料大船,装满一船回来的材,可造两艘五百料船。”
  “当然,铁力木量少,想装满一船,也要看运气和机遇。”
  “咱们的松杉木可以先阴着。”
  “咱们一年造小船,三到四年才能造到大船,到时,阴干的松杉木也差不多能用了。”
  丁毅又问,就眼下这些的船匠,三四年之后,每年能造多少料船?
  李织想了想:“大人每年都会培养出新的工匠工人,按眼下这些人力,三四年后,每年能造三到五艘,可修二十艘以上,若想造更多的船,就必须要更多的人和工匠,还有新的船厂。”
  丁毅听了,还是比较满意,三四年后和现在郑芝龙的船厂差不多了,当然,三四年后,郑芝龙肯定会更强。
  “就这么干。”丁毅最后一锤定音。


第240章 扩军再扩军
  3月,天气回暖,旅顺开始继续囤田,此时南关口炮台已经全部建好。
  南关口两棱堡加城墙和炮台,共放置了30门新建的24磅铁炮,距离丁毅要求60门还有一半目标。
  另外守在这里的徐威八营,已经配置12磅青铜野战炮15门。张经一营配置12磅青铜野战炮15门。
  丁毅真正拥有了野战炮兵。
  目前旅顺共有六千左右的俘虏(包括后金军人和百姓),全部分在各地干活。
  其中有三千人在南关口这边继续加大防御,在城墙段后面,包括挖坑,再建墙,建巷子等。
  丁毅另有人口六万,其中六千多战兵,四千预备役,另五万辽民中,精壮男子还有八千左右。
  此时南关口第一道防线基本建好,丁毅也有信心能守住南关口。
  这样丁毅可以多了近十万亩良田,防御纵深多了五十里左右。
  特别南关口到旅顺这段路比较窄,理论上,只要他想防守,还可以继续建墙建堡,简直可以建到牢不可破,到时后金全军来攻也未必打的下来。
  但他的目的不是守,还是要攻出去,抢占更多的地盘,只有更多地盘,才能给他足够的粮田,才能养足够的人。
  他不能老买粮来养全军,眼下五六万人还可以,以后五六十万人怎么办?
  所以他是要攻出去的。
  南关口能守住后,他就可以在南关口这带囤田,暴兵。
  今年给后勤司的任务是,再囤十万亩以上的田。
  听起很多,五万辽民除掉老弱和其他工人等等,大概还有四万,每人囤两三亩就能达成目标,所以今年的任务没以前重。
  那明年,他可以拥有十二万亩田。
  今年的盐田也要翻番,达到二十块左右,因为魏继业那边已经打通了其他地方的销售渠道,以极低价格卖出,采取薄利多销原则,如果卖的顺利,明年的这块,至少能给他带来二十万两左右的收入。
  加上登州官办盐场的盐利分红和秦楠那边的利润,每年加起来也有十五万左右。
  这样他明年固定收入,能达到三十五万两,养一万兵马是没什么问题了。
  四月初,丁毅扩军,旅顺兵员达到一万多。(曲海波守卫营不算)
  另从精壮男子八千中,再抽四千为预备役,这些人不需要囤田,专注训练,体能,识字。
  丁毅第一次抽四千人为辅兵半训半农时,用了很多天,好多辽民不想当兵。
  这次要抽四千人,大伙抢着报名。
  因为大伙都知道,旅顺百战百胜,而且待遇很好,丁大人对辽民很好。
  说实话,丁毅的兵民比例达到六比一,压力很大,要不是他有海运这块,而且他自己也能赚钱,一般人根本养不起。
  你让毛文龙和徐敷奏,或者任何一个大明总兵这么搞,都要破产。
  五月中旬,阮思青的船队从日本回来,带回了好消息还有坏消息。
  好消息是赚钱了,也在丁毅丈人松蒲隆信的帮忙下,带回来二十多个日本船匠一百多工人及家属。
  坏消息是松蒲濑香没怀孕,似乎想丁毅再过去播个种,这让丁毅感觉自己像种猪。
  更坏的消息是,他们回来时遇到海盗。
  还好佛朗带着海军和战船跟着,双方在海上打了半天,这边带了新铸的两门青铜炮,加上从荷兰人那买来的炮,终于打赢,把海盗给逼跑。
  但他们一艘装了大量铁料的四百料商船被打击,人员伤亡十几个,死了六个。
  阮思青在沉船前抢救回了部份物资,还是损失了近五万多斤。
  丁毅听了长叹,轻轻拍拍他,只要大伙能安全回来就好。
  铁料还好,旅顺眼下囤货就有十几万斤,够用好久的。
  就是被人打了感觉很不爽。
  旅顺上下都觉的不爽,从来都是旅顺打别人,还没有被别人这么打过。
  关键那伙海盗还跑了。
  这趟阮思青前后跑了半年,用丁毅的四十万资金跑遍大明朝,还去了台湾,日本。
  前后连病带伤,损失九个船员,五万斤铁料,一艘船。
  回来后,带回来五十五万银子,十万斤硝,三十万斤铜矿,十万斤硫磺,两万斤燧石,五万多斤铁料,还有一船药材和其他物资,包括蚬木。
  一百多日本工匠和工人及家属,一百多大明的工匠及家属和十几个医士及家属。
  另有一万把日本刀和一船日本工艺品。
  总体来说,阮思青带四十万两银子出去,半年后回来,大概赚到七十万左右,才翻一倍多,不算太好。
  而且这赚的钱大部份全换成物资给丁毅囤起来了。
  丁毅亏了一艘船,值万两左右。
  这次遇海盗的事,让丁毅更加坚定要打造海军,建造战船的信念。
  接着丁毅让人把日本刀和工艺品运到登州交给秦楠去卖,也不再跑远海,让阮思青好好休息一下。
  五月六日,丁毅开会并重组兵马。
  曲海波守备营不变,还是一千人马守旅顺各处,称旅顺守卫营。
  原1、3、6、7、8、10六营兵马都扩充了,建制不变。
  1营张经,骑兵已经有1千,另步兵扩至1千,步兵仍以300多人为一局,每局铳枪盾兵各一百二十人,余下皆是炮兵。(丁毅的炮兵以6人带一门炮,每局配炮6门,另有20人轮换兼驾车,运输。)
  以一个主力局来看,全员大概330……350不等。
  铳枪兵各120,就是240,6门炮各配6人为36人,另有20人左右轮换,这些人也负责炮兵的车队,炮弹的运输。
  因为明年开始,丁毅要给炮兵配车,每局10辆大车,遇骑兵时,可结车阵。这样算下来,兵员大概有316人左右,另外的人就是各级军官。
  三局仍为一司,张经下面,自己任一司千总负责骑兵司,步兵1司由马跃任千总。
  3营毛信,原1千人三个局扩到2千六个局,也是两司。
  步兵3司毛信自己兼任,步兵4司由许必成任千总。
  6营还是王卫忠,扩为两千人,两个司六个局。王卫忠任步兵6司千总,周有根任步兵7司千总。


第241章 堆积如山的物资
  7营还是肖永秋,扩为两千人,两个司六个局,肖永秋任步兵8司千总,何良武为9司千总。
  8营还是徐威,扩为两千人,两个司六个局,徐威任步兵11司千总,严雄任步兵12司千总。
  10营还是西劳经,原1千人,有五百海军,五百炮兵。
  眼下炮兵都分到各步兵司了,新抽五百新兵再训,半年训完后再分配到各司。
  另外再增加五百海军新兵。
  所以10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