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好如实禀告崇祯。
但他真的是拿钱办事的好人。
他汇报说,后金几千蒙汉军去金州附近,与到丁毅的兵马,有个小小的冲突,双方各死伤几百人。
这样即没扩大丁毅的功劳,也没显的丁毅不能打。
崇祯听后,觉的怎么没砍到后金鞑子的首及?心里很不爽,但还是勉励了一番丁毅,着朝庭验首及后按规定赏,也没升丁毅的官,只是升了几个旅顺的中层军官,包括阮思青也终于升把总了。
估计崇祯心里,也怕丁毅在杀良冒功。
丁毅不按实报功,一是他真的没杀到多少后金兵,也不愿意报上。
二是他不想过早显的自己实力很强。
让崇祯知道你丁毅都能野战上万后金军了,那还不赶紧去宁远锦州?
那他还怎么苟?
眼下这情况,你说崇祯要突然调他去宁远锦州,他走还是不走?
走的话就失去根基,一切化为乌有,旅顺的所有,成为别人的东西。
不走的话,等于抗旨,马上就变成第二个毛文龙,搞不好明庭都要派兵来打他。
所以丁毅眼下只能苟,苟在旅顺拼命发展。
8月10,丁毅又召集大伙开会。
前世他很讨厌开会,单位和学校都是动不动开会,有时一天要开几个会。
所以到了大明朝后,他尽量少开会。
平时他与诸将在一起,能单独说的,都会单独说掉。
但有很多事,还是免不了要开会解决。
尤其是战后开会,这是旅顺营的传统。
打过一仗后,丁毅就会召集诸将,甚至百户,把总以上的中层军官一起来。(以前兵少的时候,叫过总旗,小旗。)
大伙坐在一起,讨论此战的得失,有什么要改进的。
1营和3营这次对战的是汉军,而且出乎意外,汉军比蒙军打的还好。
毛信率先道:“汉军的打法,有点克咱们。”
“他们用马来挡铳,还有人知道趴下,如果将来后金军都学会,在我们打铳的时候趴下,那效果,就要大大折扣。”
“抵近之后,与咱们铳兵对射,是对我们这次伤亡最大的地方。”
“还好他们不是蒙古人,射术不精,不然我们伤亡还要大。”
“而且这次我们提前选好战场,提前做了准备,还在地上挖了坑。”
“以后,随时在野外决战,战场也是随机选定,那敌兵攻进我们身前的时间和机会,将更大,伤亡也将更大。”
众诸都点头。
尽量他们看不起明人降将,但不得不承认,当天后金军中,李率泰那部,打的最好,也给他们最重的伤亡。
丁毅笑道:“这个暂且还不是问题,以后咱们是要配野战炮的。”
“有了野战炮,几里之外就可以开始攻击。”
“按我的想法,像今天这样的大战,五千人以上的规模,我军,最少要配一百门炮。”
“远程用野战炮实心弹,近了用霰弹,再近用铳。”
“三轮打下来,能冲到我们面前的后金军也不多了。”
“而且我们要造车,可以拖炮带粮。”
“临战围车阵,一样和坑似的,能起到阻止敌兵上前的效果。”
众人听完,皆是大喜,若真如丁大人所说那样,旅顺兵马,真的很难打的。
会上大伙纷纷畅所欲言,分析此战得失,总体来说,明军打的不错,汉军也不错,但他们不能骄傲,因为这次最强的后金兵并没有上。
丁毅估计自己上次和阿济格说的话扎心了,这家伙想保存实力。
会后丁毅决定,从皮岛接人过来。
眼下旅顺人口压力挺大,养活四万人不容易。
但丁毅需要更多的人口。
南关口一线的防线守住,短期内后金不可能打过来。
他可以再接受一万人。
原本他与徐敷奏说好,明年再收,因为明年他的囤田能产粮了,不用花钱去购粮。
可后金兵突然打过来,给了他强烈的危机感。
必须要马上添加人口,马上暴兵。
明年的这个时候,必须要有一万战兵。
只要有一万战兵,五千辅兵,丁毅就敢占金州。
占了金州,他的地盘就大了两倍有余,能容纳更多的辽民,囤更多的田。
有更纵深的防御。
为了占金州,并能守住金州。
他要求,匠作局要加快火炮的制造,以前他没重视佛朗机,这次战后发现,等敌军近后,用佛朗机打一通,效果将更佳。
佛朗机的有效距离在两三百米,这个距离正好是火炮与铳的空隙。
所以丁毅要求匠作局不但要造野战炮,还要造佛朗机。
眼下鲁密铳的制造速度可以稍微慢下来一点,调配相关人手去造佛朗机。
李忠义没有犹豫,重重点头,但他现在没说一个月能造多少。
建设司和后勤司又要运作起来,为接收一万辽民准备。
盖房子,囤田,都是未来几个月的大事。
散会后,各部就要从旅顺现有的人里,挑选四千精壮,开始训练新兵。
为防后金再来,这次丁毅没敢出海,只能在旅顺等着。
反正旅顺现在事也多,每天在各工地跑着也不会没事干。
8月底皮岛第一批一千民到旅顺,接着陆续来了几批人,到9月底时,旅顺新增人口五千人。
眼下丁毅手中有四万五千人,加四千多降兵降民。(这四千多人专门干重活用)。
接近五万人口,粮食消耗巨大,好在丁毅船多,经常出去购粮。
11月初,新的秋粮上市,丁毅这边旅顺囤田中有大概一万亩是秋种的,还有九千亩刚囤好,没来的及赶上秋种。
这样他得到大概两万石新粮,他原本保持存粮两万石,现在有了四万石。
他一石也不卖,继续囤着,同时到登州市面上购粮。
11月中旬阮思青和阮文燕的船队也回来了。
原本他们可以提前回来,但因为郑芝龙帮丁毅做了近一年的新船要做好了,所以在福建多等了半个月。
随他们回来的,也有丁毅的新船,两千料大商船,‘复州号’。
这是一条全新的商船,由郑芝龙的船厂,耗时一年完成。
满载容量可装六七十万斤货。
郑芝龙随船还送了十门佛朗机炮,非常够意思。
阮思青来回三个月,沿路经过各地都在寻找工匠,卖日本货。
终于把两万多的日本刀全卖了,几乎都是卖给各大商人,以批发价卖掉。
每把刀卖8…10两,国内的商人可以卖14…18两,大伙都有赚。
加上其他的日本货,丁毅手上又多了二十四万两白银。
原本他有33万,加上现在24万,又有了50多万两。
阮思青随船带回了硝和硫磺等物资,但没有以前多,大概只有五分之一,以前郑芝龙都是一船船的和丁毅换货。
这次说是有朝庭剿灭农民军,官方用量很大,货就少了,所以他用银子换了阮思青带去的货。
丁毅闻言,若有所思。
他想了想后,便问:“你们见到我郑大哥了?”
“郑将军不在,好像去更远的南方,是一个叫施永的人接待我们的。”
“哦。”丁毅意味深长的哦了声。
第226章 船分两路
知道丁毅最重工匠,阮思青和阮文燕一路过去,尽量到各海岸城市去找,用重金收买,在南京,福建等地,都寻求造船工匠,但大部份人不想离家背井,必竟沿海城市没有战乱,都过的很好。
最后随船回来的,共十一人,加家属有二十人左右。
其中有铁木匠三人,会造玻璃的工匠三人,会修船的工匠五人。
但这五人当年都是修理工,不是很会造。
总体来说,阮思青这趟出去,不是很成功,但也不算失败。
丁毅当即就让建设司配合匠作局,赶紧在旅顺东边,往皮岛方向,建船厂。
工匠虽少,船厂也要新建起来,以后皮岛运来的大木,可往旅顺运,不再往猪岛去了。
猪岛那现在存了差不多一万根大木,等干燥后,可用来造大船。(最少要五年以上才能用,越久越好,干燥之前还要泡水里几个月,用来去掉多余的树脂。)
而旅顺这边的新木,用来造小船,主要是培养船匠的能力和技艺,这种小船造出来也用不了多久,纯属点技能用的。
丁毅问:“有找到厉害的造船工匠没?”
“有,南京有,听说祖上是造郑和宝船的。”阮思青道:“他们世代为匠籍,眼下为南京工部负责造船的匠头,家境不错,不肯来这里。”
“他和他兄弟都是南京工部的匠头,手下还有十几个徒弟,小日子红火的很,不肯来。”
有就行,丁毅忘了教阮思青了,这世上没有谈不成的交易。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只要是人,就能谈价。
如果谈不拢,那只是你付出的代价,不足以打动对方而已。
看来,还是要我出去一趟。
这次阮思青回来后,丁毅让他好好休息了一番。
大概到十一月底,寒冬到来之前,南关口的炮台已经修建了两个,各项防御措施也加强了很多。
丁毅思索之后,想着上次写给皇太极的信,估计短时间后金不会打过来,决定再度出海,这次,他们要兵分两路。
临行前,他让阮文龙依然处理旅顺内所有大小民务事务,包括建设,后勤等。
赵大山,徐威负责兵士训练,备战,张经负责骑兵训练,眼下他的骑兵已经扩建到一千骑。
若有后金来袭,全军由赵大山统领,张经,毛信,徐威等为副。
赵大山智商在诸将中最高,也最喜欢学习丁毅,虽然一直在情报司,但丁毅相信他能指挥好。
而且他平时自己指挥,基本也就战前说一下打法和防守手段,具体打起来,仍然是各司各局自己打,下面的将领都完成的很好。
这是丁毅煅练下属独自领兵能力的方式。
他统筹全局,打仗让他们自己打。
首先是要守住南关口,必竟丁毅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若实在守不住,就退往旅顺。
眼下丁毅这点兵马,守旅顺绝对没问题的。
另外在冬季来临前,再收皮岛辽民一万,用来为南关口赶工。
今年的首要任务是弄好南关口的防御,连囤田也可以先慢下来。
必竟南关口守住,他可以增加好几万亩良田,一旦守不住,失去战略纵深不说,还要失去大量的良田。
吩附完后,丁毅带战艘四艘(目前他仅有四艘),商船十艘,共十四艘船,与阮思青,阮文燕,佛朗,安尼,向怀来,前往登州。
到登州后,阮思青与佛朗,安尼三人,带战艘三艘,商船七艘(大的商船都给了他),然后带着丁毅的四十万多银子再次南下。
此次沿路继续在松江,南京,浙江等地收购生丝,绸棉,并卖掉皮岛收来的毛皮,珍珠,人参等物(都是朝鲜商人卖到皮岛的。)
沿路每经过一个城镇都要收寻各种工匠等艺人。
然后去台湾(大员),收购砂糖,福建收购闽铁,接着回来,除了铁自用外,其余东西,卖到日本,然后尽可能从日本带工匠回来。
这趟要去的地方很多,又要买又要卖,还要去台湾,再去日本,丁毅估计来回要半年左右。
特别台湾那边,丁毅和荷兰海军上校皮鲁特上次交易成功,又娶了平户蕃主之女濑香,给对方留下极好的印象,还约定了以后的交易。
阮思青上次和丁毅一起去日本,也认识了他,可以打开台湾的商路,进购荷兰人的砂糖与鹿皮。
而荷兰人很喜欢收购明国的棉绸布料,生丝。
丁毅的生丝想卖到日本,利润高,但棉绸布料可以卖给荷兰人,大概有一倍的利润,虽然小,但是顺路可以收购,卖掉后,回头又可以收购,还是挺不错的。
阮思青随行带了两百海军,也算是一次远征,丁毅让他多看,多学,他认真记着,两人很快在登州分手。
到了登州后,丁毅和以往一样,先拜访登莱总兵张可大。
去年张可大大破白莲教,然后去勤王,守西直门,因功积升都督同知。
丁毅去的时候,居然还遇到秦楠在张可大家。
原来秦楠用了丁毅的麻将之后,先和张可大小妾陈氏,现知府刘元夫人袁氏等搭上关系,然后又借机认识了登州很多官太太,大伙儿组成了牌友团,三天两天打麻。
秦楠也很聪明,基本对上各位官太太,都是输多赢少,很得官太太们的喜欢。
这陈氏,经常把秦楠叫到家里来打。
丁毅到了后,先拜见张可大,送上书籍水果等物,和张可大聊了会,便告辞。
张可大还亲自送到门口,以示礼遇。
他进去的时候是一个人,出来的时候带着秦楠。
秦楠刚到门外,就看到路边的一队马上,有个俏丽的脸蛋,正骑坐在马背上。
“秦姐姐。”阮文燕喜道,赶紧下马。
秦楠微微愣了下,阮文燕骑在马上,英姿飒爽,倒是和丁将军很般配。
她已然知道丁毅和阮文燕成亲,心中却是有点酸酸的。
但她也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加上原本和阮文燕关系也不错,马上露出笑脸:“文燕,你也来啦。”
阮文燕现在也变聪明了,上前握住她的手,喜滋滋道:“我们经过登州,丁大哥说想念你,一定要来看看你。”
“文燕。”秦楠羞涩低下头,不管真假,心中还是很欢喜。
“先回家吧。”丁毅哈哈一笑,带着两女,回到他的登州大卖场。
登州大卖场现在生意不错,卖的东西多又精,加上还有彩票,每月除掉开支后,有进帐五六千两,算是相当成功。
而且这不不包括,秦楠帮他囤粮。
每个月,秦楠都要收购五百石粮石囤积起来,等登州有船过来,就运到旅顺,虽然是蚂蚁搬家,但不露痕迹,每年能帮丁毅囤六千石。
这次丁毅过来后,要求她以后每月收购一千石,加上囤积量,秦楠自然没有犹豫的点头答应。
第227章 就怕他们不喜欢钱
在大卖场后面有几块连绵的屋子,眼下都被秦楠买了下来,做为平时的住所。
丁毅回来没多久,登州的魏继业和路超先后前来拜见。
魏继业眼下为盐务巡检,主要负责这边的精盐销售,平时和刘元知府家人合作,一起赚登莱几个地方州府的盐利。
这块每月能为丁毅提供一万多两利润,也相当于可观。
所有的钱,都存在秦楠这边,丁毅要用时,才会派人来拿。
魏继业先向丁毅报告,眼下好像很多地方在闹农民军,陕甘地方盐价高升,粮价高升,目前粗盐已经卖到一两五一担。
最近好多商人到登州来,想买盐运到陕甘等地。
登州当地的盐引基本都是熟商熟人在做,上次丁毅砍了一批,但余下的大部份现在都在合作。
丁毅可以把旅顺自产的精盐卖给他们。
但这批商人只要粗盐,觉的精盐太贵。
这就简单了,丁毅可以要求旅顺那边少一道加工程序,就是粗盐,而且质量还比市场上的好。
丁毅想了想,他的旅顺其实可以晒盐煮盐的地方还挺多,但是怕产量高了,卖不出去。
“你以后专门收集外地盐商的信息,全部登记注册,然后告诉他们。”
“若能保证不在登州卖,我的价格还能优惠,他们一次性买的越多,我优惠越多。”
魏继业必竟算是当地巡检,负责当地的盐业生产和销售,或是大量优质低价盐销往登州本地,会影响官方盐田的销售,也会让与他们合作的当地盐商纷纷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