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800章

启明1158-第800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洪武十年开始,明国的政治动向和军事动向,平清盛总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他感叹于明国强盛的武力,感叹于苏咏霖彰显权势的方式,也感叹于他的理想主义,内心十分倾慕这样一个绝世强者,但是却又对他保持着十足的忌惮。
  直到洪武十二年年末、十三年年初,苏咏霖推动民主共和改革和废弃皇帝体制的消息通过泉州商旅的方式传回了日本,传到了平清盛的耳朵里,使他大为震惊。
  他不知道苏咏霖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放弃皇帝的身份,废弃皇帝的体制,用了一种全新的叫做民主共和的体制。
  苏咏霖还废弃了旧年号,采用共和纪年的方式为大明纪年,表态要继承大明悠久的文化传统。
  他发现自己就算知道了全部,也无法理解苏咏霖,他开始感到莫名的恐慌,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劲的事情正在发生之中。
  苏咏霖放弃皇位之后处在什么地位上他不太了解,明国之后的政治动向也变得十分奇怪,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他把这些事情对外封锁,不允许消息传播,对内也只和自己信任的亲人、家臣与前南宋官员范利、张泽里等交流。
  他们的反应也是如出一辙的震惊。
  一群人交流来交流去,也不能得知苏咏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什么。
  但是不久以后,新的消息从广州传来了。
  占城国发生了革命,原先的统治者被推翻,死了,新的政权建立起来。
  占城民主共和国。
  这是新的占城的国名。
  大明的正式国号是大明民主共和国,占城现在也变成了民主共和国,也没有皇帝,没有贵族。
  同时,广州和泉州一带有着大量大明官方的船只出海,承载着大量据说是官方人员的人,隐约听说他们的目的地是南边大海上的国家,但是要去做什么,他们不知道。
  平清盛敏锐的政治嗅觉使得他立刻意识到危机的降临,或许其他人也意识到了。
  一个没有皇帝和贵族的国家,不是他们需要的国家,也不是他们能够生存的国家。
  平清盛开始要求泉州和广州的商人更加活跃的搜集和明国有关的消息,尽快通报给他,好让他能够有时间进行准备。
  但是从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共和二零一五年开始,广州和泉州的消息传播出了问题。
  几个经常为平氏政权搜集情报传播消息的日本商人被明国逮捕。
  逮捕理由是他们违法乱纪,违背了公平交易法案,用劣质货物坑害了大食国商人,被大食国商人告到了市舶司。
  市舶司派人验证之后认为日本商人犯法,于是通报泉州了司法局,泉州法卒上门,逮捕了这几个日本商人,把他们关进了监狱,判了五年刑期,没收全部财产。
  这几个商人被逮捕之后,其余日本商人非常惊恐,做事开始小心翼翼,不敢搞出什么大动作来探查情报,于是平清盛那边想要更加有时效性的得知明国情报就更加困难了。
  事实上,日本方面向明国方面搜集情报的事情一早就为苏咏霖所知,他派遣往日本的天网军密探已经先一步在日本站稳脚跟,构筑了一个情报组织。
  这个情报组织主要利用逃难至日本的南宋逃人家族发展成员,建立情报网络,将情报探查的触角伸到了日本统治阶层当中,甚至接近平清盛本人。
  这不是南宋逃人本身希望的事情。
  比如深受平清盛信赖和依仗的前南宋官员范利和张泽里,他们本身并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他们本身的意志无法影响到全部家族成员。
  天网军组织随着南宋逃人三次大规模向日本逃难的浪潮一起前往日本,或者利用经商贸易的机会进入日本,先在日本站稳脚跟,然后逐渐向南宋逃人群体发展密探。
  这个过程其实并不困难。


第1644章 一代人之后,他们就是我们自己人了
  不是每个南宋逃人都心甘情愿愿意离开家乡然后终老日本甚至成为一个日本国民的。
  他们内心依然有着强烈的故乡情结,只是为时事所迫,或者为家族族长所迫,不得不离开故乡来日本避难。
  天网军组织利用他们这种心思,成功在他们内部打开了局面,以事后允许他们回家乡过上正常人生活为条件,获得了一批南宋逃人内部的“内鬼”为他们传递消息。
  通过这层关系,他们打通了对日本国上层权贵阶级的讯息通道,得以了解到日本国的政治军事动向,和一些外人不能得知的秘辛。
  范利和张泽里的家族内部都有人愿意和天网军合作,他们不想背叛家族,但是他们很想在明国讨伐日本之后还能回到家乡。
  他们真的很思念自己的家乡。
  日本对明国的情报收集很成问题,毕竟泉州和广州距离中都太远太远,但是明国方面直接在国都平安京设下了情报组织,可以直接探查到关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大量消息。
  所以日本统治阶级是如何看待大明的,以及整个大明的革命行动,包括其内部是如何利用南宋逃人与反对大明的思潮巩固权势的事情,全都被天网军探查到,然后详细的汇总,送回了中都。
  苏咏霖此前忙于很多事务,对这些小事并不在意,放在一边不怎么重视。
  等胡玮的消息传来,使他意识到可以对日本发动讨伐的时候,他才找来找些情报观看,并且了解到了这些有趣的事情。
  他对平清盛所做的事情没有感到生气,也并不认为这些事情值得他生气,倒是对平清盛有比较不错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有点能耐的人。
  “平清盛有政治手腕,他充分利用了南宋和高丽的逃人,利用他们是无根浮萍的特性收服他们为己用,又利用他们的文化优势影响日本高层的人,成功分裂了日本高层势力,使得他们无法团结起来反对自己。
  此人现在在日本国内拥有毋庸置疑的最高实权,在中央占据优势,在地方上则控制日本几乎一半的令制国,不仅有政治优势,还有经济优势,要说日本国内其他势力,已经没有可以与之争锋的存在。”
  “其人到也算是有些能耐。”
  辛弃疾翻看了一些资料,缓缓道:“此番作战,若只是为了获取白银和黄金,无须十万大军出动,可如果我们的目标不仅仅于此,十万大军则是需要的,您如何看待?”
  “过去我讨伐日本国的想法多是为了黄金和白银,但现在不是了。”
  苏咏霖指着世界地图说道:“拿下日本国诸岛,首先可以获得日本国的人口,根据估计,他们至少有五百万人口,去掉剥削阶层,也有四百多万。
  其人在外貌上与我们相差不大,至于语言什么的,反正之后设置教育也是差不多的,辽东和大西北太需要人口,而我们内部又难以动员,这批日本人是最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当我们想要进一步开拓至海对岸大陆的航道的时候,就会轻松许多,航道会缩短很多,对于我们来说,将减少大量的消耗,不是吗?”
  “把他们的人口转移到辽东和大西北可行吗?不会是养虎为患吗?”
  辛弃疾看着苏咏霖,犹豫道:“到底不是咱们自己人,把本来就缺乏人口的地方给他们居住,恐有倾覆之忧患。”
  “长得像就行了,至于来历,也很好编造。”
  苏咏霖笑了笑:“当年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东渡蓬莱仙岛给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药,结果一去不复返,现在不也有些人认为徐福就是到了日本吗?
  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作为根据,给那些日本遗民教授过去,让他们确信他们就是秦人后裔,和我们同文同种,此番只是回归故土而已。
  反正他们基本上不识字,没有任何文化可言,谁先教育他们,就能取得他们的认同,对于这些人,不需要太多的功夫,一代人之后,他们就是我们自己人了。
  届时,大西北和辽东将增加四百多万吃苦耐劳的人口,开发程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以目前情况来看,这是非常有利的,绝对的利大于弊。”
  辛弃疾想了想,觉得苏咏霖说的有道理,对于一张白纸来说,谁在上面写写画画才是最重要的,白纸本身并不重要。
  把持住教育,就把持住了未来,一代人之后,没有日本人,只有大明国民。
  这个疑惑解除了,新的疑惑又诞生了。
  辛弃疾低头看着世界地图,眉头并未舒展。
  “海对岸新大陆的消息并不乐观,您就如此看重吗?而根据目前所知的情况来看,新大陆似乎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为了未知的事物而大动干戈,恐怕并不合适。”
  苏咏霖摇了摇头。
  “一个婴孩刚出生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他能做什么,我们需要有耐心,更何况,这是已经准备了五年的计划,无论是眼下的金银,还是未来的金银,大明都非常需要。”
  辛弃疾对此不置可否。
  之后在执行委员会的内部会议上,苏咏霖的建议没有遭到反对,就算是辛弃疾本人也没有明确反对,当然了,苏咏霖也承认,辛弃疾的忧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与南洋探险船队在流求大岛和吕宋群岛上所发现的数量庞大规模庞大的诸多矿脉不同,北洋探险船队算是命途多舛的。
  北洋探险船队的第一次航行历时一年,当他们回来之后,根据他们的诉说,大概是抵达了阿拉斯加地区,看到了一片荒芜的雪原。
  当时船队遭遇了两次规模较小的海上风暴,损失不小,且很多人生病,冻伤,船队士气低落,在当地建造了一个停靠基地之后,就返航了。
  有趣的是,他们带回来了一些被捕捉到的海豹和一头浑身纯白的北极熊,这被认为是此次探险航行的最大收获。
  虽然这大家伙抵达大明之后因为水土不服很快死掉,但是他纯白的熊皮被制成衣物或者手工艺品之后,会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往国外卖个好价钱。
  尽管如此,一张熊皮也不可能弥补这一次航行的损失,因为损失的确比较大,非议很多,若非是苏咏霖的支持,北洋探险船队可能就没有第二次航行了。
  第二次航行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准备,顺利抵达了阿拉斯加地区,这一次他们在这里发现了成群结队的因纽特人。
  船队成员惊讶地发现因纽特人的相貌与他们过于相似,一时之间还以为自己来到了亲戚家里,但是对方居住的地方距离华夏本土如此遥远,实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因纽特人也因为明国人与他们相貌类似,且没有敌对行为,所以没有与他们敌对,反而是尝试交流。
  双方连叫唤带比划的交流一阵,总算让这个因纽特人部落了解了明国人在这里设下居住基地没有恶意,只是为了停留,他们还要去更远的地方航行,在这里是休息。
  船队负责人、复兴会世界联络部航海司第一负责人陈震先带着船队部分成员拿着船队上的一些食物给因纽特人看。
  这是一些腌制肉类和腌菜,还有在船上专门种植的蔬菜与少量水果,还有大量豆芽菜,以及他们随身携带的茶叶等等。
  因纽特人对这些食物是从未见识过,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意识到这些是食物。
  他们谨慎的接受了部分明国人赠予他们的食物,并且挑选一些人食用了这些食物,观察他们的反应。
  等这些人惊喜的表示这些食物美味异常且完全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的时候,因纽特人才确定了明国人的友善。
  然后他们为了表示感谢和友好,也拿出了他们的食物赠送给明国人。
  时值冬季,天寒地冻,因纽特人赠送了各类鱼肉、海豹肉,还赠送了他们独特的美食腌海雀。
  陈震先知道其他的肉类,但是对于腌海雀这个东西有点好奇,因为这些东西散发着一股臭味儿。
  值得一提的是,陈震先的口味很重。
  他是江南人,家乡有制作腌制类食物的习惯,那种臭中带着香的美味是他所喜爱的,所以他不像其他人,第一时间就对这种黑黑的臭臭的食物退避三舍。
  他请教了当地人该怎么吃这种东西,当地人咧嘴一笑,拿着腌海雀对着屁股的地方一挤、一吸,然后满脸陶醉满足之色。
  陈震先后来表示当时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
  但是当那种诡异的汁液真正入口的时候,他还是感觉一股奇臭无比的味道直冲脑门,直接给他干翻在地呕吐不止。
  重口,实在是重口!
  当然因纽特人也不会认为不能吃这种美食就不是友人,他们自己内部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重口,吃这玩意儿吃吐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有些因纽特人会选择拔掉羽毛吃肉,而不是吃这身体里诡异的汁水。
  反而是明国人给他们带来的食物更加符合他们的口味,而最让他们惊喜的,还是明国人带来的食盐和充作燃料的蜂窝煤。


第1645章 美洲原住民
  陈震先也是后面才知道,原来因纽特人的生存环境太过于恶劣,所以很多在明国稀松平常的生活物资他们都是不具备的。
  比如他们不制盐,没有蔬菜和水果,粮食也几乎等于没有,生存艰难,全靠着食肉的生活习俗才能满足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
  尤其是食生肉。
  他们有着历史久远的吃生肉和动物肝脏的习惯,那极其重口的食物习惯让吃惯了大明军队伙食的陈震先非常震惊。
  陈震先带来白花花的盐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很是惊讶,对这种咸咸的调味料很感兴趣。
  因为极其缺少燃料,他们几乎不会把珍贵的燃料用来制作食物,烧烤之类的也是不太常吃的美味,燃料的缺少限制了他们的烹饪技术。
  除了生吃之外,吃不掉的东西,他们更习惯于腌制。
  所谓的腌制,主要是用动物尸体作为腌制食物的方式,比如大名鼎鼎的腌海雀,就是用海豹尸体来腌制。
  不仅如此,他们因为吃不到果蔬,所以对明国人带来的果蔬那是万分的好奇,品尝到甜味水果的时候更是惊异万分,那种爽脆甜蜜的口感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
  整体来看,陈震先觉得这群相貌上和明国人很相似的人群是一群古老史书上面记载的茹毛饮血式的原始人群。
  这让陈震先非常好奇和惊讶。
  汉人老祖宗在数千年之前就已经摆脱了这种状态,开始建造房屋和城池,走向了定居时代,并且发展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而这群和汉人相貌没什么太多不同的人类却显得如此的原始,这让陈震先想到或许他们可以作为研究老祖宗们的生活方式的活素材。
  陈震先进一步确认他们虽然有着较为强健的体魄和优秀的捕猎技能,但是除此之外,物质生活极其匮乏,文明也几乎等于没有。
  他们没有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物质条件,不具备这个可能性。
  但是他们掌握着大量肉类,有不错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经验,所以他们生存的地区完全可以作为前往海对岸新大陆的一个补给站。
  明国船队完全可以在这里完成一些物资上的补给,甚至还能从他们当中招募一些身强力壮的人做水手帮忙。
  反正大家经过一轮物资交换之后,彼此都挺友善的。
  因纽特人部落愿意使用他们捕猎到的新鲜肉类与明国人交换食盐、蜂窝煤、铁锅、米粮和一定的蔬果,对于明国人传授给他们的用铁锅煮肉食然后撒盐的方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甚至船队上的大厨还用他们提供的肉类爆炒了一顿炒菜请他们吃流水席,给他们吃的念念不忘,久久无法忘怀。
  但是因为他们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