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662章

启明1158-第662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看来,真正想要实现理想社会的儒生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王莽,一个是蔡京,只有他们两个不仅仅是在说,也真正上手去做了,然后呢?他们的下场呢?
  收起你的道貌岸然高高在上吧,不要试图批判我,也不要试图批判敬夫,因为你不配,你没有那个资格,一个剥削者,居然想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抨击一个革命者,何其可笑!”
  张栻更加激动了,双手紧握成拳,用力地点头,而后指着沈该怒斥。
  “若要实现大同社会,非暴烈革命不可,尔等虫豸、硕鼠,皆可杀!不杀,则革命不能成功!天下大同也终将是泡影!沈该,我与你之间的些许情谊,到今日为止便结束了,从今往后,我选择革命,你,随意!”
  事已至此,便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沈该目瞪口呆,感觉自己最后时刻打算用生命去完成的离间之计好像并没有很好的作用。
  不需要忠诚于他个人?
  这苏咏霖的脑袋是不是有点毛病?
  哪有皇帝不在意别人的忠诚的?
  沈该搞不清楚,多少有点郁闷。
  当然了,他也不用搞清楚,没人在意他是否能搞清楚,等待沈该的将是完整的严格的审判。
  而等待革命者的,还有非常多的艰巨任务。


第1338章 自我之后,大明就不会有皇帝了
  苏咏霖带来杭州的不单单是军队,还有非常完善且实力强大的司法团队。
  他们将在杭州城公开审判被张栻一网打尽的杭州朝廷的达官贵人们,将他们的罪行公诸于众,然后给予他们应有的惩罚。
  用大明国的法律对杭州朝廷的这群官员展开诛心式的审判,用最为合理合规的方式将他们打入无底深渊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文明对落后的降维打击。
  文明的是大明,落后的是南宋。
  趁着司法团队忙活的时候,苏咏霖还去视察了一下被东海水师截下来的属于这些达官贵人们的赃物,全都是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数百艘船才勉强装得下,就这些还都不是全部。
  苏咏霖去看的时候,堆积如山的财物正在紧张的清点之中。
  最基础的黄金白银还有绫罗绸缎,堆积如山的高档蜀锦丝织品,各类珍贵瓷器、陶器、青铜器,文物古玩,名人书画,珠宝翡翠,珍稀玉石,但凡人类思维能够想到的宝物,这里都有。
  苏咏霖对金银珠玉之类的没什么兴趣。
  这些纯粹的财物会直接进入大明国库,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化作大明国家财政预算。
  再然后,这些财政预算会通过二十年的基础建设投资的方式进入民间,回到民众手里,再进入流通领域,盘活国民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正是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一个可持续性繁荣的循环,而不是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在这堆财物之中,苏咏霖比较在意那些被权贵官僚们搜刮的文物古玩、名人字画,还有一些珍稀古籍。
  不知年份的青铜器,不知年份的陶器、漆器,还有存世量极少、在未来世界里价值连城的官窑精美皇家瓷器等等,这些都拥有远超自身成本的绝高价值。
  苏咏霖从中还发现了王羲之的真迹,还有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的真迹,也有李白杜甫的真迹,更有蔡京、米芾、黄庭坚等人的真迹。
  着实是群星璀璨。
  这些名人真迹在当下已经具有不菲的价值,随着时间流逝,将成为真正的稀世珍宝。
  这些物件现在的价值或许不如被官僚权贵们搜刮的民脂民膏,但是这些物件带有文物的属性,年代越久远,价值越不可估量,是国家、民族和历史的珍宝,应该属于全体华夏子民。
  这要是给这群混蛋带走了,带到高丽或者日本去,着实是让人感到十分恼火的一件事情。
  幸好都被截下来了。
  苏咏霖决定把这些文物古物全部纳入正在筹划建立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内,将来正式开放以后供全体子民观赏学习。
  小心翼翼地欣赏了一份李白的真迹之后,苏咏霖把这份真迹再小心翼翼地放回乘装的盒子内,吩咐收纳官员们小心保管,悉心保存,绝不能让这些文物受到半分损害。
  欣赏过文物之后,苏咏霖又走到了财物堆那边,望着堆积如山的金银珠玉,忍不住想起了当年在中都城内要求金国君臣交出他们搜刮的民脂民膏的时候。
  那个时候也是,堆积如山的金银珠玉,足够那些人花天酒地奢靡度日十多辈子,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知疲倦的搜刮敛财,仿佛一只貔貅,贪念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无底洞。
  杭州朝廷的这群权贵官僚们所拥有的财富总量大概是不如苏咏霖在中都获得的那么多的,可原因不是他们更加清廉、有良知,而是之前两次明宋战争之后,明国已经从他们手里刮了两次油水。
  尽管如此,这最后一次,还是榨出了堆积如山的金银珠玉和稀世珍宝。
  这些财物化作财政预算之后,能够给明国二十年基建投资计划带来多大的帮助,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了,林景春要是在这里,估计已经高兴的开始跳舞了。
  都一样啊。
  宋也好,金也好,都一样啊。
  都是一群虫豸、硕鼠。
  指望他们会因为汉人与否而对普通百姓多么温柔吗?
  他们眼里可没什么民族大义。
  期待上等人老爷们讲究民族大义,还不如期待老母猪爬上参天大树。
  说到底,民族主义压根都没有诞生,上等人甚至还没学会以此来煽动底层人民,顺便以此将他们伪装成和底层人民一样的姿态。
  所以,他们是敌人,彻底的敌人,尽管将他们全部剿杀吧,剿杀的干净彻底,一个不剩。
  从庆典现场离开的路上,一直跟随在苏咏霖身边的张栻似乎有点心中不安,多次想要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却又没有继续说。
  苏咏霖知道他想说什么。
  “敬夫,你不必在意沈该所说的话,你是为了理想而加入了复兴会,并不是为了我,你只需要坚持你的理想,至于我个人,你不用很在意,我说的是真的。”
  张栻有些发愣,他很快回过神来,低着头,显然不太相信苏咏霖所说的。
  “您虽然这样说,我却不能这样认定,您是大明的皇帝,而我是大明的官员,这是很明确的事实。”
  “那如果我说我很不喜欢当皇帝,我决定在未来的某天从皇位上退下来,你又会怎么想呢?”
  苏咏霖看着张栻。
  张栻似乎并不觉得奇怪,而是笑得更加苦涩了。
  “您就算退位成为太上皇,也是这个国家不可动摇的主导者,继任者也会唯您马首是瞻,这是毋庸置疑的。”
  “并不会啊,因为自我之后,大明就不会有皇帝了。”
  苏咏霖这番话着实让张栻愣了好一会儿。
  他一开始有点疑惑,没想通苏咏霖这话是什么意思,思来想去觉得不对劲,而后恍然大悟,接着是大吃一惊。
  “啊?!”
  他大喊一声,把不远处跟着的苏勇都给吓了一跳。
  苏咏霖抠了抠自己的耳朵。
  “别那么大声啊,我都给你吓一跳。”
  “臣有罪,臣不该,臣……不对啊,主席,没有皇帝是什么意思?我……我不懂。”
  张栻愣愣地看着苏咏霖。
  苏咏霖转过头认真的看着张栻。
  “我没有开玩笑,八年前我准备做皇帝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了,我不希望让大明变成一家一姓之国,大明是民主之国,是民众之国,而不是什么帝国、王国,为此,大明不该有皇帝,往后,华夏大地上也不该有皇帝。”
  张栻有些难以理解。
  “可是……可是皇帝已经存在千百年了……”
  “所以我才做了皇帝,没有直接取消皇帝的存在,世人需要一个过渡期,我会在之后的岁月里逐步让皇帝的影响力和存在感降到最低,用其他的存在取而代之,且不能世袭。”
  苏咏霖长叹一声,笑道:“能让大明避免成为一家一姓之国,在我看来就算是我的功绩了,前人努力了千百年,让官员不再世袭,不再有累世公卿、四世三公,那么皇帝也该如此。
  说到底,我奉万民称帝,是天下认同的,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有足够的功绩与威望,我能压服天下人,但是我的儿子凭什么呢?
  除非他能在我还活着的时候也创下无人可比的重大功绩,但是我认为这种可能实在是太小了,如果他不能,我还要强推他上位,那么我就不得不为他准备好很多东西。
  我要为他铲除掉所有的威胁,将所有不愿意效忠他的权力者铲除掉,并且从头打造一个忠于他的团体,为他铺平今后的道路……
  如此算来,我差不多就能把我所创造的一切毁掉一大半,朝廷,复兴会,军队,我呕心沥血打造的一切,就会被毁掉了。
  这不是我能做出来的事情,我爱这个国家胜过一切,这个国家凝聚了太多人的生命和愿望,若要我为了一己之私而毁掉这个国家的根基,那么我宁愿被毁掉的是我自己。”


第1339章 始皇帝与终皇帝
  张栻愣愣地看着苏咏霖,一时间感觉不太能接受苏咏霖所说的这些内容。
  他不做皇帝什么的,实在是有点太过于惊悚。
  苏咏霖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跨度有点大,张栻一时半会儿还无法接受。
  于是他拍了拍张栻的肩膀,笑了笑。
  “一切都需要时间,时间可以带来一切,也能带走一切,最早,先秦时期,连做官都是世袭的,后来秦汉变革,到底弄出来一个察举制度,让士族取代先秦血脉贵族,得以成为官员。
  再往后,隋唐有了科举,至宋开国之后,才终于让庶人有了名正言顺的进身之阶,不问出身,也能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然后做官,虽然一样对家产有些要求吧,总归是不可能世袭做官了。
  这段路走了很久很久,才终于让官员不能世袭,既然官员可以不世袭,那么就要让人深思,皇帝为什么不可以呢?”
  苏咏霖看着张栻。
  而张栻显然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他想了一会儿,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
  “或许是为了稳定?一家一姓之嫡长子,总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一切就能稳定下来了。”
  “对,王朝传承需要稳定,任何国家的权力传承也都需要稳定,没人喜欢战乱不休,但是未必,只有这一种方式。”
  苏咏霖摇了摇头:“只要我能开创一种并不亚于血脉传承的稳定权力传承的方式,那么是否需要世袭制皇帝,也就不再是那么必须的事情了。”
  “这……”
  张栻面露犹豫之色,缓缓道:“臣实在是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
  “这个急不来,虽然我已经有了想法,也开始实践,但确实急不来。”
  苏咏霖叹了口气,朗声道:“皇帝,是先秦血脉贵族传承的覆灭者,也是士族时代的开创者,秦始皇得以为之,遂为千古一帝。
  而现在,我想把这个时代再变一变,我想让庶人时代也彻底来临,而且来得更加干脆彻底一点,不要那么磕磕绊绊,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
  自嬴政始,至我而终,万事既然有开始,就必然有结束,或许嬴政自己也没意识到,自他决定做始皇帝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终皇帝必然出现,既然没人愿意做,那就我来做。”
  “始皇帝……终皇帝……”
  张栻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缓缓道:“我从未想过您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这对于大明国而言,或许并不是好事,您以为呢?”
  “革命革命,能革别人的命,也要能革自己的命,不然不就是双标患者了吗?我最讨厌双标患者,下一步朝堂整风也要朝着这方面整顿,对满脑子双标思想的人进行彻底的整顿。”
  苏咏霖伸手指向北方:“所以,敬夫,你若暂时不能接受,倒也不是最重要的,这皇帝我还要做下去,你就一边走,一边看,看看到最后是我不做这皇帝好,还是我继续做这个皇帝好。
  到那个时候,只要你还坚持革命,坚持我们一路走过来的路,那么你一定会做出正确的符合你的心意的选择,这是我一直都相信的,不论过去还是未来。”
  苏咏霖的话给张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苏咏霖不该有不做皇帝的想法。
  因为他觉得皇帝是定海神针,苏咏霖做皇帝,才能让大明持续的、坚定的向前走。
  如果有朝一日苏咏霖不做皇帝了,那样的未来实在是让人难以设想。
  至少眼下,张栻觉得自己没有思考那种事情的勇气和必要性。
  可是苏咏霖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也不由得让他深思。
  先秦,官员都是世袭的,后来官员打破了世袭的规矩,只有皇帝是世袭的。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有世袭的皇帝呢?
  如果从此以后天下间再也没有了世袭的皇帝,再也没有了那种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存在,那么这个天下会变成什么模样?
  是会更好还是更糟糕?
  没人能够做出回答。
  苏咏霖返回杭州城之后,便开始着手安排军队的整编工作和杭州城的正常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军事管制,杭州百姓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是杭州城正常的生产生活也遭到了很大的影响。
  当然,自从苏咏霖正式进入杭州城之后,他带来的行政团队就开始接受杭州城的日常政务,着手开始恢复杭州城的生产和正常的生活秩序。
  明国对杭州城的掌控是全方位的,除了军事占领,还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控制,尤其是经济方面,明国掌握得更加彻底。
  杭州城内的丝织手工业、酒水贩卖、米粮贩卖、铁器贩卖、食盐贩卖等直接关系到民众日常生活方面的一些经济活动被苏咏霖下令优先回复,尽快让杭州城恢复秩序。
  既然恢复,那自然是按照明国的方式来恢复。
  首当其冲下手的就是盐价,明国的杭州官府直接下令把杭州盐价下调至明国中都水准,将超高盐价一拳打到底,直接惊呆了苦于杭州超高盐价的杭州百姓。
  他们一开始是不敢相信,但是真的有人用低廉的价格买到食盐并且带走之后,一股疯狂的抢购食盐热潮在杭州爆发了。
  或许他们不熟悉明国的官府,担心着只是明国官府安抚人心的临时举措,所以只是暂时的低价,将来还要恢复原价,所以整个杭州城内都出现了极为热烈的抢购食盐狂潮,其规模甚至比购买米粮的队伍还要庞大、疯狂。
  而对于这样的情况,苏咏霖的应对方式是调动更多食盐进入杭州市场,彻底满足杭州百姓抢购食盐的欲望,让他们不得不相信明国的低盐价不是计策,而是一贯以来的方针。
  盐,真的就是这个价,杭州朝廷也掌握着极高的食盐储量,只是它就是卖那么贵,它需要食盐来赚钱,而大明不需要。
  虽然大明建国以来真的一直都在用两国的食盐差价大量赚取利润,南宋的铜钱荒愈演愈烈的背后原因之一,就是明国的私盐贩售。
  但是洪武八年年初,苏咏霖就下令要求财政部盐司结束对江南地区贩卖私盐赚取高额利润的行动。
  他将盐司相关部门官员调回,且将十支食盐贩售队伍抽调出来,结束贩私盐赚钱的任务,派往泉州、广州两地,专人专用,以其丰富的商业贸易经验协助十分缺乏人手的林景春布局大明的海外贸易策略。
  盐司执行了朝廷命令,其下属队伍全部召回,结束了某种意义上盐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