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583章

启明1158-第583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州居住。
  等他们一家几口人抵达中都之后,苏咏霖亲切的接待了他们,向他们嘘寒问暖,将南宋方面交给明国的部分岳飞遗物交还给他们。
  赵昚虽然给岳飞平反,但是因为内忧外患,平反工作一直都在搁置当中,现在全部被明国接受。
  和岳飞家眷交谈的时候,苏咏霖向他们吐露了一些为岳飞平反的工作的难处。
  “我很想为岳将军和岳家军的抗金事宜做一番总的记述和评论,将他们多年征战历程整理出来,一起放在岳将军纪念祠中供后人瞻仰学习,不过江南国方面告诉我,问题还挺大的。
  岳将军冤死之后,秦桧等人掌控了国史部门,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消除岳将军的功绩,并且污名化岳将军,他们江岳家军征战的很多资料纪实都给摧毁了,剩下来的也篡改了很多,能够直接利用的非常少。
  因为这个情况,我也挺无奈的,只能安排官员组成一支队伍前往江南鄂州地区找寻岳将军的旧部老卒,向他们询问岳家军的征战纪实,另外我也命令赵构把他知道的消息如实写下来,他正在奋笔疾书,想来应该会有一些成果。”
  李娃和岳飞的三个儿子听到苏咏霖所说的内容,一开始还挺伤感的,之后听到苏咏霖说让赵构来写他所知道的事情。
  嗯,有点奇怪好像……
  让太上皇赵构负责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这……
  “觉得让赵构做这个事情奇怪吗?”
  苏咏霖笑了笑,摇头道:“冤枉你的人比你自己更清楚你是被冤枉的,当初赵构为了自己的私心一力要求处死岳将军,现在让他亲自为岳将军平反,效果更好。”
  母子四人这才有些理解苏咏霖的所作所为。
  “你们想见见赵构吗?”
  苏咏霖看出了这母子四人的所思所想,笑着询问他们。
  母子四人互相看了看,最后母亲李娃摇了摇头。
  “多谢陛下好意,只是先夫已逝,二十多年过去了,再见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有意义,他是加害者,你们是受害者,二十多年含冤受苦,全是因为赵构的卑劣无耻,让他向你们谢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母子四人露出惶恐之色。
  “陛下好意,我们母子心领了,但是他终究曾是君上,我们……我们……”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和身份无关,他做了错事,现在让他给你们道歉,天经地义。”
  苏咏霖安抚他们,让他们不要担心,他会在一边看着。
  然后他命人把赵构喊来。
  赵构来到这里之后,见到一个苍老的妇人和三个面容沧桑的男子,不知道苏咏霖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岳飞的遗孀,李氏,这是他尚在人间的三个儿子,岳霖、岳震、岳霆。”
  苏咏霖指着母子四人,将他们的身份告诉了赵构。
  赵构顿时面色大变。
  “我……”
  “做了错事,向受害者家属道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吧?赵构,跪下,向他们道歉。”
  “我……这……”
  赵构的视线在苏咏霖和母子四人面前换来换去。
  母子四人惶恐不安,忙向苏咏霖请求不必如此。
  “他今天必须跪下向你们道歉,面对杀夫仇人、杀父仇人,你们应该挺直腰杆,理所当然的接受,不要怕!”
  苏咏霖就盯着赵构。
  赵构终于承受不住压力,怀着满满的惶恐和不安,向母子四人跪了下来,向母子四人表示歉意。
  “当年的事情,是我的错,我……我向你们道歉……”
  说老实话,一直到赵构灰溜溜的离开,母子四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
  或许赵构的下跪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具有冲击力了。
  但同时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苏咏霖特意安排了一位正在进行华夏纪元研究工作的史官在这里将这一幕记录下来,作为宫廷档案存起来,让这个故事永远的流传下去。
  赵构向岳飞的家人跪下认错的事情,将会被广泛宣传出去。
  犯了错,就要道歉,就要赎罪,管你是谁。
  稍晚些时候,苏咏霖请母子四人吃饭,并且和他们商量起了为岳飞立碑作传恢复声誉并且广泛称颂的计划,另外还询问了岳霖岳震和岳霆三人之后想要做些什么工作,以及是否有意从军之类的。
  最后只有二十八岁的岳霆提出了愿意从军征战的想法,岳霖和岳震都因为年过三十而放弃从军,表示只要苏咏霖能给他们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就可以。
  他们并不想靠着父亲的遗泽获得什么,苏咏霖作为大明皇帝,也没有任何安排他们的责任,能为他们的父亲平反并且让他们回到家乡,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他们不敢再有任何奢求。
  对此,李娃表示赞同。
  看起来,这位坚强的母亲到底没有让这三个儿子坠了岳飞的名声。
  苏咏霖对他们提出了表扬,并且称赞了岳霆愿意参军的想法。
  “岳将军不仅是南宋的英雄和功臣,也是我们全体汉人的英雄和功臣,所以我将追封他为明国的烈士,岳氏将按照烈士的待遇在汤阴县获得土地,也能享受烈士家属所能享受的全部福利政策,你们若是愿意务农,愿意耕读传家,我全力支持。”
  母子四人一起向苏咏霖行礼道谢。
  “多谢陛下恩泽。”
  母子四人三天之后便启程离开中都向汤阴县而去,返回他们从未回到过的家乡,去找寻他们的父亲幼时的印记。
  他们离开之后,苏咏霖针对岳飞冤案的一系列布置也差不多结束了。
  前前后后,苏咏霖为了这件事情也支出了不少钱,还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还原岳家军波澜壮阔的征战史。
  这看起来是毫无收益的一件事情,但是在苏咏霖看来,这件事情的益处并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他希望英雄的血不要白流,也希望从此以后华夏的英雄不会流血又流泪。


第1169章 林景春南下泉州
  对于苏咏霖的历史情怀和人文主义情怀,作为财政负责人,林景春提出了一些属于财政人员的看法。
  “岳飞固然英雄,但是也用不着咱们这么大动干戈的帮他操办后事吧?他到底也是个忠诚于封建帝王的将军,虽然品德真的不错,但是我并不觉得他可以被咱们这样大规模的宣传起来,说到底,他也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有污点。”
  苏咏霖叹了口气,对着林景春笑了笑,解释了一下自己这样做的缘由。
  “战士纵然有缺点,做过错事,终究是个战士,苍蝇再怎么完美,也终究是一只苍蝇,评价一个人,总不能脱离时代背景。
  更何况,咱们表彰宣传的并不单单是岳飞这个人,而是他身上那种一往无前永不言败的对抗外敌的英雄气,这种英雄气就和我表彰咱们的人民英雄是一样的,但是岳飞身上的悲剧色彩使得我更要大张旗鼓。
  咱们的英雄都是战死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死,而岳飞死在了自己人手上,死在了自己想要保护的人的手上,这是一种很让人觉得窝囊、憋屈的情绪。
  这种情绪如果只是用简单的平反和追封,是不能宣泄掉的,不追究主谋,只处罚从犯,也不能彻底将这件事情终结。
  它所产生的遗毒将长久的毒害我们的后代,使得外忍内残这种恶质不能彻底根除。我这样做,我把赵构彻底批倒批臭,是要彻底宣泄掉这种憋屈的情绪。
  我要告诉所有人,如果你背叛人民的意志,管你是谁,天王老子也要给我跪下认罪,并且为此付出代价。”
  苏咏霖捏紧拳头,沉声道:“必须要把岳飞高高捧起,并且把赵构一脚踩到泥土里让他声名狼藉遗臭万年,让他成为最耻辱最肮脏的代表,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如此,这场冤案才算是真正的清算完毕。”
  林景春开始有些理解苏咏霖的做法了。
  “这对于子孙后代很有意义吗?”
  “非常有意义,我们必须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在前线为了百姓福祉流血牺牲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让他们流一滴眼泪。”
  苏咏霖的眼神变得无比寒冷:“谁敢在英雄背后捅刀子,我就让谁万劫不复,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我说的!”
  这种恶质基因,永远不该留存于华夏的基因之中,必须要全部剔除,一点不剩。
  赵构,他造成的因,他结的果,所以,也必须要从他身上将这一切终结掉。
  林景春认真的想了想,似乎明白了,似乎又没有太明白。
  他还是更愿意搞钱,办什么事情都要钱,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所以他只能摇了摇头,把这一切放在了脑袋后面。
  “主席,接下来我要去一趟泉州,之后再去一趟广州,那边刚刚稳住,现在有不少事情需要我解决,我得直接过去,还要去临安找沈该……事情挺多的。”
  “需要帮手吗?”
  苏咏霖收起情绪,开口道:“如果有必要的话,我提前安排三司设置分部在泉州和广州,先把大明律贯彻下去。”
  “很有必要,而且官府和复兴会分部组织也应该同步进驻,把这两个地方的行政和司法全面抓起来,立起来,管起来,这样才能把当地彻底管束起来。”
  林景春开口道:“您说的没错,那些商人真的都是些无法无天刀口舔血的主,之前都出现过敢于对抗大明水师的人,现在被杀了一批人,暂时老实下来了,不过现在泉州和广州的状态都挺紧张的。”
  “紧张是必须的,和和气气的对他们办事只会让他们蹬鼻子上脸,要让他们怕,才会老老实实做生意,给咱们缴税。”
  苏咏霖冷笑道:“参谋部到时候会给你一道手令,泉州和广州的水师驻军会全力与你合作,过一阵子我再调一队火枪手派过去,要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记着,别担心他们会记恨咱们,商人的恨毫无意义,商人把持的国家的恨才有意义,不把他们打怕了,他们就永远也不会老老实实做生意。”
  “我知道了。”
  林景春笑了笑:“我虽然没上过战场,但是我发现过的贪官可不少,想从我这里捞好处,那就必须要老老实实按照咱们的规则来玩,之前咱们被南宋的市舶司整的很难受,这一次,我要连本带利,全都给收回来。”
  出发之前,苏咏霖还给林景春安排了一个泉州、广州市舶司处置使的职务。
  除了财政部之外,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市舶司也全部都交给林景春处理,为了方便他办事,苏咏霖也把很关键的权力交给了他。
  林景春这一走带走了差不多四分之一还要多的财政部官吏,堪称是一次上规模的经济进军。
  林景春行动的同时,苏咏霖又安排朝廷吏部和复兴会组织部选派司法官员、行政官员和复兴会干部组织队伍,准备全面进驻泉州和广州行使权力。
  他们会将明国的一切行政司法规则复制到泉州和广州,对泉州和广州进行一系列的改造,使得泉州和广州这个两个“国际大都会”染上明国的色彩。
  工作要是搞得好,泉州和广州也会成为明国对外宣传乃至于输出价值观的重要口岸,成为向外开拓进取的排头兵。
  此时是洪武六年的二月底,距离威海水师登陆、军管泉州和广州已经过去了快三个月。
  三个月间,苏咏霖也抽时间将明军在江南的驻军问题整理了一下。
  除了游奕军三万人驻守在临安附近的皋亭山,另外还有五百名精锐明军士兵驻守在临安城内的明国办事处。
  接着就是泉州和广州,因为这两地都是成熟的港口,所以苏咏霖安排威海水师和平海水师各分出一般的兵力驻守在当地。
  泉州交给威海水师驻守,广州交给平海水师驻守,暂时将明军水师的两大驻地变成四大驻地。
  且驻军同时,威海水师和平海水师的正规军也担负起了临时管控泉州和广州的任务,对两地实行军管,尤其是对港口实行封闭政策,暂时不开港口,等一切问题处理完了之后再开放。
  在明军雪亮钢刀和黑洞洞的火炮的威慑之下,两个港口都没有什么异议,主城内的人也没什么异议。
  有异议的都被处理掉了,没被处理掉的自然不敢有异议。
  其州内各县县城都被明军接管防务,还在各交通要道设下路卡,对泉州和广州实现了全面管控。
  这种严格的管控一直持续到了洪武六年的二月初。
  因为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和江南商人请求明军方面网开一面,希望他们开放港口和路卡,恢复自由流通,所以实际控制泉州和广州的威海水师向中都提出了请示。
  苏咏霖则抓紧时间料理明宋二次战争之后的诸多事宜,在料理的差不多之后,则着手开始应付泉州和广州的问题。


第1170章 《洪武政论》在泉州
  因为封闭日久,不管是外国商人还是江南本地商人都损失严重。
  其实货物本身还好,这年头的海贸商品本身就不是讲究保质期的存在,生活必要物资的转运也在明军的控制下逐渐恢复,主要是明军的封锁、有限通行政策让商人们因为时间原因损失惨重。
  原本预定要在什么时间发船的货物因为明军封锁港口而不能按时发船,这就是惨重的损失,搞不好还要破产。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最关键的问题所在是这批外国商人和本地商人大部分都对明国怀有恐惧,恐惧的原因也非常好解释。
  《洪武政论》在南宋传的就和大水漫灌一样,自然也传播到了泉州港口。
  而且很特别的是,因为这是明国皇帝苏咏霖亲自书写的作品,所以不单单是江南本地商人对这本书怀有浓厚的兴趣,连外国商人也因为那个日益影响力巨大的明国的存在而对这本书怀有兴趣。
  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直接接触过明国,只是因为明国军力强大极为善战而知道明国的存在。
  至于和明国的直接接触,只有少数人经历过,但是因为南宋市舶司官员的威胁,有意和明国达成商业合作的几个外商被迫放弃了合作的想法。
  南宋当然不想让明国分他们的肉吃。
  原本这些都是南宋朝廷和权贵们掌控的利益,明国硬是要插一脚进来,谁愿意呢?
  狗大户就那么多,多一个人分一杯羹,其他人就要少吃不少,没谁是傻子。
  市舶司和海贸规则掌握在手,南宋官方自然可以轻松排挤明国的那些皮毛制品、中草药成品、骨制品、保质期很长的奶制品、风干肉等十分具有中原、辽东、草原地域特色的商品。
  这些是南宋拿不出来的,眼看着某些国家的商人对于这些商品也很感兴趣,似乎有达成合作的想法,立刻就不爽了。
  就算他们拿不出来这些东西,他们也不愿意让明国赚取利益,直接通过市舶司渠道威胁那些外商,逼迫他们放弃了和明国做交易的想法。
  还威胁他们说要是敢去和明国直接做生意,就会被南宋市舶司永久撤销准入许可,从此都不准和南宋做生意了,丝绸瓷器茶叶一点也别想买到。
  谁敢和被撤销许可的人做二道贩子生意,只要被查到,一样会被撤销准入许可。
  如此一来,就算对明国商品很有兴趣,外商也不敢直接和明国人做生意了,生怕被市舶司查到他们的“不法”行为,从而被驱逐。
  所以大部分外商几乎没有和明国正面接触过,也不太了解明国。
  也因此,作为了解明国的窗口之作,《洪武政论》传播到泉州的时候,他们被激起了极大的兴趣。
  泉州港内生活着数量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