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551章

启明1158-第551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细细想来,第一批同志被腐蚀,不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吗?
  苏咏霖自己都提前预料到了。
  因为和上等人的纠缠不清,最后导致了黄河案的集中爆发,牵连数个行省的贪腐大案引爆了明国内部的矛盾。
  这场贪腐案的大爆发最终促使苏咏霖决定提前和上等人决裂,彻底扫除上等人的威胁,将明国内部的旧官僚旧士绅一扫而空。
  从结果上来看,这的确大大净化了明国的吏治,也让复兴会内部出现的问题得到了遏制。
  但是就眼下所正在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复兴会内部的肃清可能还没有到可以停止的时候。
  张越景认为这和之前死掉的那批旧官僚士绅对复兴会会员的腐蚀遗毒脱不开关系,他们虽然死了,但是遭到他们腐蚀的某些人偷偷存活下来,并且继续存在于复兴会内部,不太好发现。
  苏咏霖可能也发现了之前和上等人共存的策略是不好的,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才决定提前决裂,尽管如此,这遗毒未免太大,以至于苏咏霖还要不断地对复兴会进行内部整顿,每次都要处理掉不少人。
  所以在当前复兴会的一些组织中,存在着一种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正是因为建立明国,追求稳定,所以才选择了妥协,而正是因为妥协,才导致了复兴会的部分变质,现在虽然停止了这种行为,可是妥协遗毒不止,复兴会内部的问题依然存在,很不好处理。
  为了建立明国,为了这份稳定的基业,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付出了那么多同志的堕落,这一切到底是不是必须的?
  如果一直战斗下去,一直用战斗代替妥协,是不是可以一直维持大家的高度热情呢?
  洪武五年六月,张越景在襄阳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他一边思考,一边等到了参谋总部传达来的朝廷对于下一个阶段战事的安排,并且得到了四万援军的指挥权。
  洪武五年六月底,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明军重新进入最佳战斗状态,然后开始攻略南宋之京西南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击破南宋京湖战区。
  参战兵力为河南兵团七万人、神机营五千人、燕云兵团三万人和虎贲禁卫军一万人,加上农民军八万人,总兵力接近二十万。
  这是明国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下一次,估计就是灭宋的军事行动了。
  张越景做出了十分妥善的安排。
  他下令战力最强的河南兵团陷阵军三万人、虎贲禁卫军一万人和神机营五千人合并为机动作战军,以此最强战力前往归州地区,和南宋战力最强的川蜀大军展开对决,并且消灭这支川蜀大军。
  接下来,整个京西南路交给河南兵团破敌军三万人和兵团直属骑兵队一万人共计四万人来攻略。
  燕云兵团踏白军三万人和农民军第二师徐通所部两万人共五万人负责南下进攻荆湖南路。
  农民军第一师和第四师共四万人在赵玉成的率领下负责对荆湖北路发起攻略战争。
  留守江南西路的农民军第三师卢成仁所部巩固现有战果,防范南宋朝廷可能发起的垂死挣扎式的作战——当然,这种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当前这种局势下,明军其实已经进入了万兵驱驰的状态之中,南宋中部地区四个路已经没有成建制军队可以威胁明军的进攻,就算据城而守,也几乎不能有坚持三天以上的城池。
  这四个路被彻底占据其实也就是时间问题。
  而张越景则盯上了目前南宋唯一一支还在机动的野战精锐,他亲自带领机动作战军前往归州地区,接替农民军之前取得的战果,对南宋川蜀军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之血战一场,彻底覆灭之。
  这支南宋川蜀大军的援军是姚仲率领的,姚仲奉皇帝命令进入四川调兵,希望得到吴璘的配合,吴璘犹豫良久,还是没有违背皇帝的命令,和四川宣抚使一起整顿了三万军队交给姚仲。
  这是川蜀地区能拿出来的最后一支机动野战军。
  吴璘明确的告诉姚仲,他已经不可能拿出更多的兵力了,当前这种状况,他必须要保证川北防线有足够的兵力防止关中明军南下,他这边担心襄樊不保,吴璘却要防范关中十万明军。
  “襄樊固然重要,可川蜀一旦有失,明军就仿佛当年想要消灭东吴的王濬,楼船下益州,大宋国就真的危险了,这种事情我不敢让金国得逞,也不敢让明国得逞,这三万兵力实属极限,还望你一定要将他们尽快带回。”
  吴璘所说句句都是恳切之言,说的姚仲也是心有惴惴。
  “我自然清楚个中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襄樊必须要救,襄樊也有咱们四万兵马,若是不救,不等于自断臂膀吗?”
  吴璘长叹。
  “国运艰难到了这个地步,也是我没有想到的,昔年状况再怎么艰难,也不至于要川川蜀大军出川作战的地步……”
  “明军不仅战力强,人数也很多,明国财政似乎非常充裕,就目前所知,明国军队便有六个兵团之多。”
  姚仲掰着手指头苦涩道:“燕云、河北、齐鲁、河西、辽东、河南,六个兵团,一个兵团满编十万人,这便是足足六十万兵马,明国全国又有多少人口?如此多的兵马,怎一个穷兵黩武了得?不仅苦了中原百姓,到头来,终究也是为难了大宋。”


第1101章 明国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六个兵团,六十万主力,极为庞大且骇人的武力。
  这就是立国不过五年的明帝国所拥有的军事力量。
  这份过于强悍的军事力量让吴璘皱眉叹息。
  金国在时,也没有如此强大的压迫力和威慑力,且金国好歹还有北边草原和西北的西夏作为牵制,尚且不能以全力应对南宋。
  可是明国吞并西夏,降服草原,北方已经基本上安稳,没有可以牵制他们的敌人,现在所有的力量都可以向南宋进行投送。
  可他们才建国五年哪来那么强大的战略储备?
  江北真的被金国折腾的民不聊生吗?
  吴璘十分疑惑。
  “都说江北残破,国用不足,江南富庶,鱼米之乡,百姓殷富,说起来,大宋的兵马应该比明国还要多才是,可大宋兵马最多也就四十万,没有更多了,明国以残破之江北,拥兵六十万,难道真的是穷兵黩武吗?”
  姚仲摇头。
  “不然呢?除了穷兵黩武,还有其他的可能?没有穷兵黩武,以江北之残破,最多能养四十万兵,可明国却有足足六十万。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当年季汉国小民弱,到灭亡时以九十四万口众养十万兵,四万官吏,何其可怕?明国比起季汉,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显然,姚仲并不知道诸葛亮是怎样打造并且给季汉留下了一套可以极大限度压制豪强、动员民力的军政体制。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南宋以六千多万的人口数量,却只能拥有四十万军队,即使这样朝臣还每每哭穷,说养兵费用太高,国家财政困难之类的。
  武将不懂这些,也不需要懂这些,当然,最好也根本不要想着去懂这些,否则赵宋家法可不是开玩笑的。
  面对姚仲的疑惑,吴璘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
  “除此之外倒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对黎民百姓掌控极强,能够做到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你看过《洪武政论》吗?就是苏咏霖所写的那本书,现在已经刊行两卷了。”
  “您还看这个?”
  姚仲惊讶道:“我听说临安方面已经下令把这本书打为禁书,说苏咏霖妖言惑众,谁敢看就要处死,处置的相当严格。
  之前临安有个四品官的儿子看了这本书,还公开宣称苏咏霖说的是对的,结果被砍了脑袋,脑袋还悬在城门上示众,您作为国朝大将,可要小心谨慎啊。”
  “我知道,身为国朝大将,我本不该说这些话,但是我总觉得这样做不对。”
  吴璘叹息道:“这两卷书我都看了,不得不说的确有妖言惑众的地方,能够看出苏咏霖之残暴不仁,但是其他方面,尤其苏咏霖的施政,是真的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宋去学习的,比如在税收方面的创举,我建议你有空也看一看。
  都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明国可以覆灭金国,可以成功称霸中原,乃至于多次击败大宋,足以证明明国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如果因为他与我们为敌就把他说的一无是处,未免太过于偏颇了。
  我认为大宋的很多困境或许都可以从中获取解决的办法,既然苏咏霖成功了,说明大宋也是可以稍微进行一些变通的,你说呢?”
  说着,吴璘就把自己得到的两卷《洪武政论》都赠送给了姚仲。
  姚仲犹豫片刻,便接过这两卷书,收了起来。
  “若是成功解除襄樊之围、击退明军,我自然会看,若是无法解除襄樊之围,反而损兵折将,大宋估计也没有未来了,这书也就没有看的必要了,吾辈大将,难道还有颜面投降明国吗?”
  吴璘愣了愣,随后便是满脸苦笑。
  “言之有理,大宋不存,作为国朝大将,岂有苟且求生的道理呢?若是此战不胜,川蜀必然不保,但是在此之前,我必然死战到底,绝不苟且求生,坏我吴氏满门忠烈之名。”
  “如此,便这样吧。”
  姚仲怀着些许悲壮的情绪点兵点将,然后便在四川宣抚使的粮草支援下率军前往奉节地区。
  他在回到川蜀的时候,就已经面临着京湖战区宋军大溃败的局面,以至于当时的江南西路农民军都占领了夷陵的状况,他依靠熟悉山路的优势绕开了农民军的优势,顺利返回川蜀调兵,然后准备杀个回马枪。
  当他率军杀回来的时候,得知归州也被农民军占领,农民军以秭归作为驻军点四处布防,显然是在防着川蜀军队顺着长江水道前往江汉一带威胁明军和农民军的大后方。
  姚仲对此倒也不觉得多么奇怪,那么些时候过去,归州被占领了也不算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只是在进入江汉平原之前还要打一场仗,这让姚仲觉得焦急不安。
  他不知道襄樊地区的自己的旧部们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王彦是不是足够给力,他很担心自己的部下们,希望他们可以支撑到自己率军回援。
  明军固然强大,但是农民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在姚仲的眼里,就算他们打败了京湖战区的两支宋军,姚仲依然看不起他们。
  因为姚仲同样看不起九江大军和鄂州大军,那是两支彻头彻尾的新军,战斗力甚至还不如田师中麾下的鄂州大军,那支军队好歹还有些老兵,新军则是清一色新手,完全不敢说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力。
  打败他们有什么了不起?
  怀着对川蜀精锐的绝对自信,姚仲统兵出奉节,水陆并进,向归州前进,然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巴东县。
  巴东县驻守的军队一看到他来了就撤退了,根本没有抵抗,姚仲很高兴,立刻进驻巴东县。
  虽然巴东县居民已经被全部带走,只留下一座空城,但是姚仲也没有当回事,只觉得胜利就在眼前,敌军正在狼狈溃逃。
  不过当先锋哨骑告诉他在前方的秭归县一带看到了打着明军战旗的步军和水军,规模还挺大的。
  “明军战旗?虽然说之前就有传闻说江南西路贼军和明国有勾结,但是明目张胆打出明军战旗……不会吧?”
  姚仲心里一惊,立刻想到了一种可能。
  襄樊已经丢了,他来晚了,大宋已经要完了。
  但是此时才六月,距离襄樊开战甚至还不到三个月,以襄樊二城的坚固,根本不可能三个月不到就陷落。
  他赶回川蜀整顿军队照理来说是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的,他紧赶慢赶昼夜兼程,把军队都给折腾的疲劳了,这才把时间控制住了,他率军来援其实已经算是非常快的了。
  明军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襄樊拿下。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姚仲不愿意相信这个离谱的答案,那么接下来的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
  要么是农民军得知他大军压境,打出明军战旗迷惑他,要么是明军在进攻襄樊的档口抽调一支人马南下协同农民军作战,力图挡住川蜀军队出川搅局。
  好险恶的用心!
  姚仲冷笑,便下令军队缓缓向前。
  通过哨探的报告,他得知那支疑似明军的军队有着较为严密的防御,步军扼守陆上要冲,水军扼守水路通道,摆出一副此路不通的架势,上去挺唬人的。
  “虚张声势罢了,我军是水流而下,彼等逆流而上,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彼等固然扼守要冲,但是只要我军水军冲破了彼等水军,便能在彼等后方登陆,直接击破彼等陆上防御,彼等还能怎么办?”
  姚仲知道此时此刻他的优势所在。
  以上游冲击下游,以高位冲击下位。
  优势在我!
  于是姚仲决定主动进攻,以水军冲破明军水上防御,然后直接在他们大后方登陆,将这支明军或者是农民军的部队一口气全部吃掉!


第1102章 姚仲的终末
  姚仲在军事情报的获取上是比较滞后的。
  在这一点上,宋军和明军始终有着相当明显的差距,明军把情报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宋军对情报固然重视,但是收集情报的水平实在是被明军吊起来打。
  要说也算是姚仲运气不好。
  李显忠玩命派出来想要告知姚仲关于明军战斗情报的一队骑兵在荆门一带遭到了农民军的追击与合围。
  尽管他们拼命作战,却还是没有逃过去,被农民军围歼,全部战死,没能进入川蜀,将明军的作战消息和李显忠战败的消息告诉姚仲。
  所以姚仲不仅不知道襄樊之战已经打完、李显忠援军和襄樊宋军全军覆没,也不知道明军装备有最新式的火器,更不知道他面前这支农民军其实是货真价实的明军,还是特别精锐的那种。
  所有消息可以传递的渠道都已经被农民军封锁了,川蜀宋军很难在近期内得到有效的情报,除非他们自己过来看一看,那就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所以说,这一切注定是一场悲剧。
  张越景正想着有空欣赏一下川蜀之地长江两岸的风景名胜,感受一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和【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洒脱,顺便好好思考一下赵玉成所说的事情,结果得知宋军来了。
  他还有些意外。
  “那么快?照理来说怎么也要到八月吧?最快也该是七月,姚仲未免有点太快了,南宋也有那么高效的运转效率吗?”
  “快便快,早一点打完也好,省的拖延到后面还要浪费一些钱粮。”
  陷阵军书记官苏佳年笑着说道:“就是不知道姚仲是否已经得知襄樊之战的事情。”
  “大概是不知道的,要是知道,估计也就不会来了。”
  陷阵军副将裴乐笑道:“司令,这仗我来指挥吧?”
  “行啊,看你指挥的如何。”
  张越景点了点头:“姚仲此人据称是南宋大将,但想来也是和王彦是一路人,就不要留了,能杀掉就杀掉,未来的江南大地上,不再需要这些上等人了。”
  裴乐和苏佳年立刻明白了张越景的意思。
  “明白了。”
  两人立刻前往准备这一次的作战,等待着姚仲大军的到来。
  姚仲丝毫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一场残酷的战斗,连哨探告诉他看到了明军装备有一些黑黑的铁管子一样的新式武器这种事情也没有在意,不觉得那是什么要命的东西。
  在这样的情况下,姚仲和明军开始交战了。
  然而这场战斗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