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466章

启明1158-第466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消息传到南昌之后,赵玉成皱起了眉头,感觉到这不是一场好打的战斗。
  事实上也是如此,赵玉成尝试派兵袭扰吴拱所部,皆被吴拱周密的安排所击退,多次袭扰没有战果,正面对决恐实力不济,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抵达南昌城北安营扎寨,准备攻城。
  因为无法利用水军攻击南昌城,枢密院计划中的水军、步军联合作战的立体攻城作战暂时无法执行,只能依靠步军的进攻。
  但是这也不要紧,吴拱比较擅长使用步骑作战,对于水战反而相对生疏,对方能给他发挥的机会,他也很愿意接受挑战。
  戚方在不断犯蠢、一步一步落入徐通的陷阱当中时,吴拱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也不在乎短短一段距离的坚壁清野,按部就班的开始了对南昌城的坚决进攻。
  各式攻城武器、各支攻城部队齐上阵,汹涌澎败的进攻不断撼动着南昌城的防御。
  赵玉成坐镇南昌城,镇定的指挥军队守城,用各种守城兵器对城外的宋军进行坚决抵抗。
  他知道自己的兵力占据优势,而宋军的兵力少了他差不多一半,虽然战力不占优势,但是他坚信自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做好周全的准备。
  比如他还在城西侧的梅岭上埋伏了一支部队,准备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宋军也很疲劳的时候突然杀出,打吴拱一个措手不及。
  奈何吴拱麾下的宋军实在不弱,进退都很有章法,一时间赵玉成也找不到侧击获胜的可能。
  双方围绕着南昌城大战七八天之后,赵玉成才发现宋军显露出了疲惫之态,回师军营的时候没有严密的阵型。
  这样一个机会被赵玉成捕捉到之后,他立刻下令城中朝天放响箭,梅岭上的突击部队得到讯号,便如猛虎下山一般迅猛杀出,快速奔袭这支宋军。
  也是吴拱的疏忽,一路进军,一路都有赵玉成派出来的部队袭扰,以至于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城池中,忽略了梅岭,草草探查之后就集中精力攻城,力求速胜,没成想被摆了一道。
  农民军的迅猛出击给了宋军不小的打击,一些宋军士兵慌乱之中居然丢下武器逃跑,农民军直接杀了过去,一个照面就给宋军带去了不小的杀伤。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朝着赵玉成希望的方向发生什么转变。
  本以为精疲力尽的宋军回师部队必然被农民军养精蓄锐的突击队打垮,接下来溃兵一定会冲击宋军大营,农民军趁势掩杀,就能获得大胜。
  因为做好了准备,赵玉成都打算出城夹攻了,结果没想到宋军居然扛住了农民军这波突袭,居然没有溃乱。
  负责突袭的三千农民军当然不弱,装备也可以,然而宋军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就被没有动摇的吴拱用隆隆鼓声稳住了。
  经过精心训练的军队和半路出家的军队是不一样的,双方有很大的区别。
  宋军慌乱时被农民军迅猛的冲击冲的人仰马翻,但是前军溃败,可后军在吴拱部将赵奇的率领下扛住了农民军的冲击。
  他们死死顶住农民军的冲击,那边吴拱立刻调集亲卫骑兵冲击农民军突袭部队,农民军遭到了阻碍和牵制,没能快速完成任务,失了先机。
  于是溃散的宋军被职业军官重新收拢,重新恢复了队列和战斗力,掉过头来杀了过去。
  突袭部队立刻落入危险的境地,眼看就有被全歼的风险。
  不得已,赵玉成立刻派麾下猛将高猛率领城内精兵出城接应。


第925章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
  眼看城内出兵,吴拱是很高兴的。
  他认为野战方面他比较有优势,攻城战反而要带来更大的伤亡。
  他的令旗一挥,一支军队立刻上前和城内出击的农民军高猛所部展开激战。
  双方兵对兵将对将,军阵撞在了一起,你捅我一刀,我刺你一枪,打的有来有回。
  然而这不是赵玉成所追求的。
  高猛若是杀不穿宋军防线,宋军就会彻底占据上风,届时三千突袭部队就凶多吉少了。
  事实上他们已经凶多吉少,在宋军凶狠的反攻之下,逐渐不能支撑。
  这是赵玉成亲自统领的第一师下辖一个加强旅级队伍,统兵者是跟着赵玉成一起南下的一百多人当中一人,叫做林寻。
  眼看战局不利而援军遭到阻挡迟迟不能来接应,林寻暗道不妙,感觉问题很严重。
  此时天上渐渐飘起了小雨,一阵一阵的寒风刮着,很不好受,林寻觉得不能继续下去,于是决定自己带着部队殿后,给更多的人逃生的机会,向西面转移。
  那里没有敌人。
  于是林寻下达了命令,让自己的副将带着更多的后军先撤,自己亲自顶在前面断后。
  副将不愿,被林寻下了死命令,不得已而领兵从西面撤退,逐渐脱离战场。
  吴拱试图追击,但是被林寻亲自带领士兵发起反冲锋,一时间居然不能奈何林寻。
  大怒之下他下令投入更多的亲卫骑兵,直冲林寻所在之处,把林寻的亲卫冲的一塌糊涂。
  林寻猝不及防之下被吴拱的亲兵团团围住,力战不得脱。
  精疲力尽之际,他最后望了南昌城的方向一眼,便发起最后的进攻。
  他挥刀砍断一匹马的腿,让马上宋兵摔在地上摔死,再一个回身,被紧随其后的一名骑兵一锤子砸在了脑袋上,壮烈战死。
  林寻战死之后,部下悲愤至极,纷纷横刀力战。
  殿后农民军千余人在随后的力战之中被宋军围歼,全部战死,没有一人投降。
  但是靠着他们的死战,另外一部分农民军得以逃脱,向西面的筠州方向撤退。
  赵玉成站在城墙上眼睁睁看着林寻所部的覆灭,咬牙切齿,双手握拳,指甲几乎刺到肉里。
  但他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鸣金收兵,下令不能突破宋军封锁线的高猛撤退,承认了农民军战斗力不足的事实,战术失败。
  而随着时间推移,这场小雨有向中雨发展的趋势,眼看士兵们纷纷被雨淋湿,吴拱也没有强行下令追击,见好就收,下令收兵,顺便派人前往占领梅岭,以为策应之用。
  一战之后,农民军损兵折将,损失上千,士气低落。
  赵玉成无奈的偃旗息鼓,关闭城门,准备打守城战,再也不轻易出城。
  吴拱经过这一战占据了上风,也试探出了农民军的野战能力不足,于是更加有底气打赢这一战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样发展。
  这一战已经是洪武三年十一月的中下旬,随着这场雨的来临,南昌一带气温骤降,寒风骤起,颇有一点【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的趋势。
  这又是风又是雨的,打仗自然很不好打。
  但要仅仅只打仗不好打也就算了,可问题在于,吴拱的问题不仅仅是打仗不方便的问题。
  一个晚上过去,大量士兵感冒发烧,躺在床铺上起不来。
  又一个晚上过去,更多士兵感冒发烧,躺在床铺上起不来。
  吴拱亲自前往视察伤病员的情况,发现感冒发烧以至于无力作战的士兵人数激增,伤兵营都快住不下了。
  吴拱找到军医,要求军医给个解释,军医无奈说气温骤降,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昨日军兵还多数淋了雨,而军中缺少驱寒的生姜用以煮水,所以才有军兵大量生病倒下。
  “为什么没有足够的生姜?战前没有准确点数吗?!”
  吴拱找到军需官,对着他们一顿狂喷。
  军需官满脸委屈。
  “出发时带来的就不多,后方的仓库说之后会补过来,到现在也没见到,事情跟您说了,但是您急着出兵,就没在意。”
  吴拱想了想,顿时哑口无言。
  因为这个事情他还真的记得,军需官在出兵前跟他说除了粮食之外,很多军需用品都没有配齐。
  吴拱当时按照枢密院的命令急着出兵,就让军需官安排鄂州和沿途仓储在后面运输过来的物资中补上,然后就不在意了。
  “到现在为止都没有送来?”
  “是的,到现在为止,除了粮食还够,其他的都不够,根本不够给所有士兵使用,我们已经竭尽全力提供姜汤了。”
  军需官的回答让吴拱很生气,于是立刻写下命令,让后方仓储立刻调拨足够的生姜和治疗感冒发热的药材过来支援军队。
  然而从命令下达到物品到位,是需要时间的,在南宋这批官僚的操持之下,这个时间可能会无限延长。
  吴拱也知道需要等待,只能让士兵换上提前准备好的冬装用以御寒,以此对抗越发下降的气温。
  但是随后几日,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大量士兵因为寒冷而感冒、发烧,生病者越来越多,以至于吴拱不得不中止作战计划,把很多兵营用来充当临时的伤兵营。
  然而宋军中缺少军医,两万多人的大军只有二十七名军医,忙吐了都管不过来。
  吴拱一边焦急地派人回去催生姜和药品,一边亲自调查士兵们为什么病了那么多人,难道是瘟疫?
  不应该啊,如果是瘟疫的话应该早就死人了,且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跑不掉。
  可为什么同住一个军营的人还有完好无损活蹦乱跳的呢?
  吴拱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某天吴拱巡视军营到了某处,眼见一名穿着冬衣的士兵嘲笑另外三名穿着冬衣的士兵怕冷、没用。
  看着那个士兵趾高气昂的样子,还有其他三人缩着脑袋的一脸怂样,他灵光一闪,一个健步冲上前去把这四人的身上的冬衣全都撕破一个口子,一看之下,顿时恍然大悟。


第926章 官僚凶猛
  原来,那个嘲笑人的士兵所穿的冬衣内的填充物是实在的粗麻和绵絮,量大,保暖。
  如此,他自然不会觉得冷。
  而另外三人身上的冬衣内的填充物居然是些许芦絮,一些破布,一些破旧纸张,还有被碾碎的芦苇杆子。
  就这样在外面缝上一层布,使之看起来饱满,与良品冬衣没什么两样,实则这样的劣质品完全不能起到御寒的效果。
  吴拱和距离他最近的亲兵们穿的都是自己带来的厚实袄子,不仅有绵衣,还有裤子,靴子,帽子,甚至是手套,配备十分齐全,所以感觉不到寒冷。
  但是其他士兵们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穿着这样劣质冬衣的士兵。
  一阵带着水汽的冷风刮过来,能把他们吹走半条命,身上就跟有蚂蚁在咬一样,生疼,若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上几个时辰,那真是整条命都没了,魂都能给吹出来。
  吴拱意识到问题所在,便立刻来到军营仓库看了看还没有发下去的冬衣。
  他下令亲兵们把这些冬衣挑一百件出来,撕开外面的那层布,看里头的填充物到底是什么。
  最后发现其中九十四件都是劣质品,里头充斥着没有什么保暖作用的芦苇杆子和破布,只有六件能起到御寒的效果,是良品冬衣。
  吴拱顿时就意识到他被后方管理后勤的官僚们给坑了。
  这些军装一般都是枢密院根据军队人数确定要多少,然后下订单订购,由官办工坊织造或者民间的纺织工坊承包,枢密院再派人去验货,然后收货塞入仓库里。
  没有官面上的关系,没有官府的认可,一般作坊绝对拿不到给军队制作冬衣的订单。
  别以为这很有保障,这恰恰很没有保障。
  吴拱自幼长在军中,也曾参与过军队后勤的管理,深切的知道这里头水有多深,油水有多丰厚,多少人盯着一块肥肉眼睛都红了。
  没有点官面上的关系或者本身就是官面上的人,压根儿别想伸手,可要是真的伸了手,那就绝对是大赚特赚,赚麻了都。
  朝廷给军队订购冬衣的钱本来就一定会被层层盘剥,各级官吏都要从中拿一点来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然后才能下发到下一级别,等最后落到织造方手上,也剩不了几个子儿。
  但是就是剩下的那几个子儿,也绝对是要被薅走大半。
  只剩下最后可怜的一点点的钱才会用来织造冬衣,勉强用来应付差事,由此生产的冬衣是个什么德行,也就一清二楚了。
  没有谁比吴拱更了解南宋那帮官僚的德行了。
  这些官僚一定是从中吃拿卡要,把织造冬衣的钱给贪掉了,就拿一批残次品来应付检查。
  外面看当然看不出异样,但是一穿上就知道差别在什么地方了。
  吴拱怒火冲天,一边把这件事情捅到临安枢密院让史浩知道,一边要求后方再送更多的御寒衣物过来。
  别逼我带兵回去要!
  真要因为你们的事情使得战斗失利,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然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立竿见影,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这段时间内吴拱就算把两件劣质冬衣发给士兵穿在身上御寒,效果也很差。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宋军中的伤病员越来越多,但是后方的药品和生姜迟迟未至,以至于开始出现士兵病死的情况。
  从一天几个到一天几十个,非战斗减员人数越来越多。
  而另一边的城内,农民军倒是穿上了厚实的绵衣,带着厚实的帽子,穿着厚实的靴子,甚至还给配备了手套,每天都有姜汤可以喝,所以只有极少数生病的案例。
  从那天战败之后,赵玉成就做好了艰苦作战的准备,一边积极备战,一边要求军队里的指导员们全部下到基层和士兵们相处,给他们做好思想工作。
  指导员们需要让士兵们知道一时的失败并不是永久的失败,他们一定会迎来最终的胜利,哪怕时间会很长。
  而且他们不能失败,不能后退,否则,他们身后的亲人就要遭殃了。
  宋军残忍,对待他们的亲人绝对不会留手,这一点,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动员,军中的颓丧氛围减少了不少,军中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为了身后的亲人,绝对不能后退。
  但是军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人认为南昌城终究难以守住,双方战斗力差距较大,还是需要审时度势,做好撤退的准备。
  赵玉成知道以后,召集全体军官开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城中兵力足够,存粮足够,就算再坚持三个月也不会出问题,而对面的宋军则未必,所以一定要坚持下去。
  虽然这样说,赵玉成也知道失败对士气的打击有多大,所以一直在积极寻找打胜仗的机会。
  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赵玉成发现宋军进攻城池的频率大大降低了,且出动的兵马人数也降低了,到后面,居然出现了连续三天没有攻城的情况,仿佛后继无力了似的。
  他们……要在战场上冬眠?
  赵玉成想着谁家打仗都希望尽快结束战斗,否则对国民经济是个巨大的打击,以南宋多次发起战争失败的情况,他们的后勤绝对不可能宽裕到能让他们在战场上冬眠的地步。
  所以,他们怎么了?
  赵玉成思来想去觉得不对味儿,觉得这里头有点问题,于是决定派兵出城主动挑战,试探一下宋军的具体情况。
  高猛自从之前没能取胜之后,一直都在自责,得知赵玉成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他摩拳擦掌,决定一雪前耻。
  “宋军击溃我军,本来应该乘胜追击,巩固战果,应该愈发攻城急切,压着我军打,而不是停下来,给我军喘息之机,我觉得里头有问题,宋军内部可能有什么突发状况,你且带兵主动挑战,我在后面为你压阵。”
  赵玉成拨给高猛一个旅,让他带着这两千人的军队主动挑战,而他本身则带着三个旅的军队在后头给高猛压阵。
  一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