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主将吴超的命令下,宋军水师战船开始了冲锋。
可是明军水师的火器储备量很大,这才哪儿到哪儿?
我有你没有,当然要想方设法的尽量使用火器远程打击,才不会一开始就和你近身接战,于是周满城下令一线船队加大大火箭的发射量,一艘战船可以同时发射五支大火箭。
尽管能击中南宋战船的数量不多,但是南宋战船中招的不少,被炸死炸伤的人很多。
他们倒也不是没有反击,他们也有床子弩等远程攻击武器,但是没有明军那么强力的火药,只是单纯的床弩射击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对明军的杀伤实在是非常有限。
而他们也没有成熟的大火箭发射战术,本身具备的火器需要接近到一定的范围内才能投掷使用,现在明军火力凶猛,他们难以靠近,更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转瞬之间半个时辰过去了,吴超派出的第一波敢死队基本上都偃旗息鼓了,要么灰溜溜往回跑,要么着火燃烧等着沉没,要么孤零零停在江面上不动弹。
更倒霉的是那些落水了但是还没有死掉的水兵,抱着木板的还有求生的机会,啥都没有的转瞬之间就被江水吞没了,水兵死伤惨重。
吴超心急如焚,开战之前万万没料到明军有那么强大的火器,还有这样的射程,他的大脑飞速旋转,可思来想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传林更多的船只发起冲锋。
不要团成一团冲锋,而要分成几个团队从不同的方向冲锋,而且速度一定要快,速度只要够快,他们的火器就追不上。
全速前进,全力冲刺,抓住一切机会和明军展开接舷战、跳帮战!
命令通过战鼓号角和旗语传递了出去,很快,训练有素的南宋水师就又组织起了一波冲锋,这一次是三个队伍的冲锋,三支船队分别展开冲锋,每一支船队都全速前进,一点拖拉都没有。
明军火器精度不够的劣势在宋军全速前进的战斗船只面前显露出来,命中率大大下降,尽管也有一些不错的命中和爆炸,但是比起方才那一波成功的阻敌,效果是差太多了。
周满城得知情况之后,意识到远程打击也就到此为止了,火器还不是海战的主流,要想真正的消灭南宋水师,还是要硬碰硬。
大明水师数量大,训练也不差,难道会怕了南宋水师不成?
周满城立刻传令,下令明军水师发挥数量上的优势,组织了三个反冲锋船队,正面迎击南宋的进攻船队,在竭力把火器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之后,双方的船队终于展开了传统的接舷战、跳帮战。
双方互相使用弓弩、石块、火器投掷对方的船只,宋军使用他们的火器震天雷,而明军则使用威力更大的雷神炮,双方都遭到了对方的火器攻击。
而到这个时候宋军才发现,明军火器威力最大的不是那些射程很远的大火箭,而是这个和震天雷“师出同门”的雷神炮。
轰隆一声巨响,雷神炮轰然爆炸,带来的杀伤力和冲击力是大火箭的数倍,一颗雷神炮但凡扔到了船上,轰隆一声爆炸就能让差不多半艘船的宋军水兵失去战斗力,也间接失去了动力。
而他们的震天雷并不能起到相对应的效果。
有一艘宋军战船更惨,被一颗雷神炮击中了存放火药的药室,引发了更加惨烈的爆炸,直接一口气把这艘战船炸成了两截,直接沉没,船上所有的水兵都喂了长江里的鱼和微生物。
明军这边也不是没有类似的风险,也有明军战船被宋军火器击中,波及到了存放火药的地方,引起了惨烈的爆炸,明军士兵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总体来看,明军的雷神炮威力远大于宋军的震天雷,无论是爆炸声响还是爆炸威力。
而真的到了两艘船距离太近已经可以撞在一起的时候,双方也会展开传统的接舷战,比如相互撞击,相互拍打。
除了远程打击的火器之外,这个时代比较常见的水战武器就是拍杆。
这种武器其实就是在大桅顶端绑上巨石,预先用绳子系在高处,等接近敌舰时将大桅忽然放下来,借用石头的力量将敌舰砸坏——“其制如大桅,上置巨石,下作辘钻,绳贯其颠,施于大舰上,每迎战敌船,逼则发拍杆击之,当者立碎”。
规模较大的大战船所拥有的拍杆可以一口气将体量较小的敌船拍碎。
当初隋军南下进行对陈朝的统一战争的时候,就使用了一种名为五牙的战船,上面装备六具拍杆,一艘五牙发起进攻,就能连续击毁十几艘陈军战船,陈军战船对此毫无办法。
甚至还有更离谱的战例。
隋军围攻一座水边城池的时候,恰逢暴雨,河水猛涨,隋军战船可以直接开到城墙边上,正好当时攻城艰难,于是隋军统帅就下令战船开到城边上,利用战船上的拍杆拍打城头上的守军。
陈军守军哪里见过这种架势?被巨大的拍杆拍的屁滚尿流连连溃逃,于是隋军主力很快就攻克了这座城池。
水军攻破城池,战场奇观了属于是。
宋军和明军战船都有装备大型拍杆的近战大船,非常高大,船身非常结实,拍杆也是威力十足,这要是一般小船碰上了,分分钟被拍碎。
大船硬生生吃上一记拍杆也绝对不是好受的,除非战船真的非常结实——这种战斗其实也是比拼双方的战船质量如何。
明军战船都是实打实的木料,实打实的工程,所有造船工匠用料十足,精心打造。
至于宋军战船是否如此,明军当然也不清楚。
两军战船短兵相接之时,当即就有十多艘宋军和明军战船撞在了一起。
或是宋军战船靠着坚固锋锐的船首装备插入了明军战船的船身,亦或是明军战船以牙还牙式的刺穿了宋军战船的船身,然后双方立刻展开了跳帮白刃战。
宋军陆军的战斗确实废拉不堪,但是水军的跳帮战倒是非常勇猛,一点也不怯战,面对素来有勇猛善战之名的明军,宋军水兵毫不畏惧。
宋军水兵们挥着武器呼啸而至,和战船上的明军水兵展开了激烈的搏杀,刀对刀,枪对枪,明军水兵也是训练有素,战力强劲,双方厮杀起来,战况非常激烈。
弓弩对射,巨石乱飞,火器接连爆炸,声若震雷。
另一边,双方的拍杆船队也展开了近身肉搏,巨大的拍杆轰然落下,直接拍到对方战船的身上,猛烈地拍击让船身受到重创,把船上的水兵纷纷震倒。
这就非常讲究谁先手谁后手了,先手是绝对优势,后手搞不好都没有出手的机会,双方谁也不甘落后,一时间你拍我我拍你,拍杆不停地举起落下,举起落下,碎木屑到处乱飞。
火器爆炸的声音,士兵厮杀的声音,船只碰撞的声音,长江水面上战况激烈异常。
如此激烈的战况,考验的不仅仅是双方水军的训练度和攻击力,考验的也是战场主将的临阵指挥和心理素质。
此时此刻,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战场局势的转变。
第690章 一代名将,就此凋零
这场激烈的水上战斗进行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宋军显露出了颓势。
宋军水兵或许在技术上略胜一筹,但是在体力上弱于明军水兵。
明军士兵一天三顿饭,顿顿都能吃饱饭,所以身强力壮,气力十足,打起仗来持久度也比较高。
而比起明军来,宋军的体力就没有那么充足,在激烈的搏杀之中渐渐落于下风。
正午时分,明军通过接舷战、跳帮战已经成功夺取了二十多艘宋军战船,又击沉了宋军二十多艘战船,并且利用这些宋军战船对其余的宋军战船展开了冲锋,击溃了宋军第二次的进攻。
宋军损失惨重,而明军的损失还不到宋军的三分之一。
然后,明军的反攻开始了。
明军以大量战船压上,先用大火箭攻击,稍微近点又用雷神炮、石块、弩箭、火油发起攻击,宋军尽快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同样使用震天雷、石块和火油反击明军。
尽管如此,宋军在战船数量上和攻击频率上的落后使得他们渐渐处于下风,不能和明军高频率高烈度的攻击相抗衡,以至于战船受损严重,且为明军犀利火器所震慑,开始溃退。
一开始,这只是几只战船溃逃,并没有影响其他战船的奋勇抗击,其他战船依然在奋勇抵抗,没有放弃。
但是很快,瓜洲水师主将吴超看着自己只剩下不到五十艘战船,而明军水师越战越勇,大量战船包围过来,俨然一副要把他全军给一口气吃掉的架势,非常惊恐。
惊恐之下,吴超很快失去了战斗意志,不能再坚持刘錡【不惜一切代价死保瓜洲渡】的命令。
他看了看江北岸的黑烟,想了想抱着一身病依然坚持战斗的刘錡,心中一阵羞惭。
而就在他做心理斗争的时候,一支明军战舰发射的大火箭击中了旗舰的右舷,轰隆一声巨响,他被震倒在地,慌忙爬起来之后,他心中的挣扎已经不存在了,什么刘錡,什么往日的恩情,在生命危险的威胁之下已经被他全部忽略掉了。
吴超最终做了逃将,下令旗舰立刻向南岸港口处转移、逃跑,不再坚持作战,然后下令水师撤退。
旗舰带头逃跑,瓜洲水师其余战舰看到了,也不打了,赶快跟着一起逃跑,原本咬牙坚持的战舰也失去了战斗意志,只想着逃跑。
因为吴超只顾着自己尽快逃跑,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却没有指挥有序撤退,以至于整个宋军水师变的混乱起来。
宋军水师为了撤退而变得混乱,可明军水师依然保持着进攻姿态,于是宋军战船不能应对明军船只的配合,被纷纷击沉、夺取。
周满城很快确定南宋水师正在仓皇逃跑,他大喜过望,意识到这一战他获胜了,瓜洲渡即将被明军彻底控制,他立刻下令,率领全军挥军压上,战船全部出击,进入总攻状态。
瓜洲水师残余的船只不能抗衡,撤退很快变成了溃逃,而明军水师一直追击,一直追到了瓜洲渡江南港口处,将瓜洲水师基本上全部歼灭了。
瓜洲水师剩余的战船不是被明军炸毁就是被明军撞沉、拍碎,还有一些船只被包围之后主动投降了,免于被击沉。
吴超放弃战斗之后逃跑的速度超快,仓皇丢弃旗舰南下逃跑,很多水军也试图一起跟着跑,但是纷纷在港口处被明军火器击杀。
周满城随后派兵抢滩登陆,一边喊着【大明胜利了】【刘錡已败】等等震慑人心的口号,一边击溃了南宋的港口守军。
两炷香的时间之后,周满城麾下水兵就成功夺取了江南港口,成功控制了瓜洲渡南北航线,完成了明军南下的第一阶段目标。
周满城控制港口之后立刻派人回到江北通知周至,向周至请求援兵,以便完成登陆,更进一步向镇江府发起进攻。
差不多一个白天的时间,周满城指挥明军水师顺利击败了南宋水师,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果。
明军水师一战击沉击毁宋军战船七十余艘,俘获宋军战船三十余艘,歼灭宋水兵千余人,生擒五百余人。
而明军水师在这一战之中被击毁击沉船只二十一艘,损失了近四百名水兵,损失也不能算小,但是战果是真的很大,并且确实达到了战前的开战要求。
即水师夺取瓜洲渡,切断江南江北的宋军之联系,为大军主力成功渡过长江奠定基础,保驾护航。
水师已经圆满的完成了这一任务。
当天傍晚,周至得知这件事情以后大喜过望,立刻安排部分军队前往瓜洲渡,准备在水师的保护下大规模渡江,踏上江南地,为后续大部队的抵达创造一些条件,巩固水师的战果。
当天晚上一些士兵不眠不休,利用两岸灯火帮助近两千名明军骑兵渡江,天亮之后又加大了渡江力度,到辰时末,已经有四千余名明军士兵渡江成功了。
率先渡江的游奕军第三师师帅袁献认为尽快发起进攻、不让宋军重新组织防御才是最符合明军利益的决策,与师书记官秦刚商议之后,他当机立断,果断率领四千余名明军士兵向镇江发起了进攻,没有耽误更多的时间。
然而当他率军抵达镇江城的时候,赫然发现城中已经没有抵抗的军队了,传说中的镇江守军奇怪的消失乐,就好像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
他率军轻而易举的占据了镇江城,兵不血刃就得到了一座江南重镇,获取了大量还没有来得及运走和被夺取的宋军粮秣物资,还有很多用来犒军的钱,以及军械、军用生活物资等等。
他稍微算了算,发现这座城里储存的军用物资足够明军参加此战的六万三千人的部队使用一个月还有些多余,差不多能用三十五六天的样子。
南宋老铁友情赞助南下明军作战军需了属于是。
可是我是进攻方,你是防守方,你友情赞助我的军需,这到底是什么路子?
袁献看着巨大的收获一脸懵逼。
他根本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能攻取镇江府,他还想着来一招瞒天过海,营造巨大的假象以此胁迫镇江守军投降,但是没想到镇江守军直接跑了,根本不给他使用计谋的机会。
这就是南宋的军队吗?
这一瞬间,袁献感觉自己差不多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初北宋有百万禁军,却还是被十几万金兵打的屁滚尿流并且干脆彻底的丢了半壁江山。
有这样的军队,想不败都难啊。
他印象里的军队,应该是像明军这样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夕都不放弃的铁军,彼此之间对对方怀有绝对的信任,在战场上相互扶持,互不放弃,绝不抛弃。
所以尽管战前军书记官周志学在进行战前动员的时候让大家不要对宋军抱有太大的敬意,应该充分考虑到宋军和经过解放之后的明军的不同,认识到宋军的主体是不识字未得到解放的麻木的底层民众,并没有广泛的坚强的战斗意志。
但是到这个时候,袁献还是觉得自己高估了宋军,错误的认为所有宋军都会和之前困守露筋镇的宋军一样坚持战斗。
他这里只有四千人,而来之前的军事情报说镇江还有刘錡留下的一万守军,如果镇江守军闭城死守,他必然不可能拿下镇江。
结果镇江守军全跑了,留下一座没有防备的城池给他,让他轻而易举的占领了镇江。
到这里为止,明军已经踏上江南地,站稳脚跟,占尽优势。
周至在半天之后得知了这件事情,已经没有那么惊喜了,因为接二连三的喜事让他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敌人实在是太拉垮了。
那么拉胯的敌人,冲淡了他对于打胜仗的喜悦。
别说那些不知名的军将,就算是名将刘錡也没有发挥的多好,他觉得刘錡一点也没有当年和金军大战的时候的那种勇猛好顽强。
他感觉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宋军精锐,这一战不用打了,他已经赢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局面到了这个地步,扬州还是没有拿下,扬州城还在刘錡的据守之下没有投降,依然准备坚守,周至感觉自己需要尽快南下,不能把主力军队放在这里。
于是他召开军事会议,大家一起想了一个办法。
他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动员全军士兵和一部分民夫,集合了七万人的人力,利用运河的河水,反过来挖了一个更大更宽的护城河沟,又导入运河水,反过来利用这个河沟把扬州城内外交通物理隔绝了。
然后在河沟边上架设拒马、床子弩,派弓弩手进行戒备,于是攻守之势瞬间转换,扬州城内的人若要出来,反而要面对明军挖出来的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