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348章

启明1158-第348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瓜洲渡从很早之前开始就是沟通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重要地区,国家政局稳定时期,此处商贸繁荣,大量商船通过此处沟通南北商贸,时至今日,虽然瓜洲渡不复曾经的繁荣,却依然是长江重要的渡口。
  瓜洲渡之地约在晋代时期露出水面,成为中心凸出四面环水的江心洲。
  之后随着时间推移,约唐代中期,瓜洲岛北面与江北岸陆地相连,就此成为江北地区重要的渡口、江边商贸中心,逐渐出现人类聚落、小城镇。
  到北宋时,瓜洲渡已经成为江边贸易巨镇,发展出了很大的规模,江南江北贸易频繁,多从此处过。
  只是随着金宋战争和黄河改道,瓜洲渡的商业地位逐渐下降,尽管如此,瓜洲渡也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商贸中心。
  当然,此时此刻的瓜洲渡想必已经不是这样的情况了。
  随着明宋战争的开打,能走的人都会逃走,逃不走的也会躲起来,再头铁的人也不敢在两军交战中心做生意,除非他急着想要转世重生、人生重来。
  此时此刻,刘錡控制的水师就在瓜洲渡驻扎,责任是保护从扬州到镇江府的路线畅通,确保刘錡能去的了扬州,也能回得来镇江。
  根据事前的侦查情报,此处约有战船一百余艘,水军一千余人,数量上和兵力上都远不如明军水师。
  如果操作得当,明军水师的赢面很大。
  尽管如此,周满城也没有任何的放松。
  他小心翼翼的率领水军跟着步军的步伐一起前进,跟着步军越过了露筋镇,一路南下抵达了扬州城以北,此时此刻,是四月初九日。
  明军先锋已经在四月初八上午抵达了扬州城外,进行了一番侦查,然后为大军搭建营垒踩点,选择合适的地点,同时向周至汇报了扬州城的宋军军事防御状况。
  根据情报显示,宋军在扬州城进行了非常干脆的坚壁清野,扬州附近的人口都被迁移一空,且官道被破坏了一部分。
  扬州城的护城河得到了拓宽,城墙被加高加固,城头上装备了大量守城器械,城头上旌旗飞扬,满满当当都是守城宋军,看上去防备相当犀利,想要攻克绝非易事。
  周至率领军队观察了扬州城防之后,也对扬州城防颇为忌惮,觉得强行攻击的话一定会带来很大的损伤,颇为此感到烦恼。
  但是周至不知道,明军数日之间歼灭宋军两万、兵锋直达扬州的战斗态势已经让扬州守军感到恐惧了。
  就算是数十年征战心如铁石的刘錡,也不免为此产生剧烈的震撼和强烈的担忧。
  根据侥幸讨回来的败兵的汇报,宋军指挥层基本上已经确认明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非常强。
  他们的骑兵和步兵训练有素,盔甲鲜明,武器坚韧,战斗起来仿佛是不知道疲劳的机器,尽管宋军在将军们的带领下奋勇抗争,但是依然逃不了覆灭的下场。
  刘錡自认派出去救援王刚的军队是他麾下仅仅次于亲兵的精锐军队,是敢于战斗的野战军,但是面对明军的围剿,一样全军覆没。
  这太惨了。
  所以就在明军先锋抵达扬州城之前,已经有城中守军试图离开扬州城逃生了。
  这给宋军的士气造成了进一步的打击。
  所幸刘錡快速派遣自己的儿子带着亲兵追捕了逃兵,然后当众处决,还把头颅悬挂在城楼之上示众,以此警戒诸军。
  这样的行为才堪堪制止了宋军进一步的逃兵现象,但是宋军的士气始终难以挽回。
  当明军先锋抵达扬州城外造成城中震动的时候,刘錡临阵撒了一波钱,给城内守军丰厚的赏钱,这才堪堪制止了城内军队的动摇。
  但是没想到这才是个开始。
  明军先锋抵达之后,立刻将劝降书送入城中,附带三颗人头。
  刘汜的人头,魏友的人头和王刚的人头。
  劝降书中写到明军主将周至对抗金老前辈刘錡的尊重和向往,但是现在既然大家各为其主,刀剑相对也是难免,只是他不希望刘錡这样的英雄明珠暗投,为腐朽的宋廷卖命,他说大明皇帝陛下求贤若渴,以刘錡的资历,如果愿意投降,一定会得到妥善的安排。
  这是他个人的希望,当然,如果刘錡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三颗人头就是他的下场。
  一封信写的又是尊敬又是嚣张,一般人还真不容易看出周至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到底是崇拜刘錡还是贬低刘錡。
  但是这并不重要,因为刘錡看了信之后又看了那三颗人头,勃然大怒,本就有病在身的他气急攻心,一口血呕出,顿时昏迷过去不省人事。
  城中于是更加混乱,刘錡的副将王方紧急接替城防重任,吩咐众将整顿军队,否则——大家都要死在这里!


第688章 为何我感觉自己在孤军奋战呢?
  对于刘錡呕血昏迷这件事情,留守众将虽然惊恐,但是为了活命,不得不出力气整顿军队。
  于是按照王方的要求,宋军众将勉勉强强安抚住了军心,让士兵继续留守扬州,布置防务。
  但是这远远不够。
  刘汜战死了,魏友战死了,王刚战死了,两万军队全军覆没。
  战斗刚刚开打,战局不甚明朗,结果刘錡就痛失两名勇将和侄子以及两万算是不错的军队,这给宋军的士气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
  而且刘錡自己也呕血晕倒,病情陡然加重,扬州城防更加不妙。
  所幸刘錡之前的布置还算是妥当,扬州已经成为了相当不错的战争堡垒,明军就算想要强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明军先锋没有头铁攻城,很快退走了。
  第二天正午时分,刘錡悠悠转醒,卫兵立刻把消息告诉了王方,王方大喜过望,立刻前来看望刘錡,打算向他讲述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
  王方抵达刘錡病房的时候,刘錡正在病榻上流泪,王方见了叹息不已,就安慰刘錡,让他不要为了刘汜的事情过多的伤感。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吾辈参军之人,马革裹尸还本就是命数。”
  刘錡连连点头。
  “对,将军百战死,我知道,所以我不是为刘汜哭,人上了战场,就要做好马革裹尸还的准备,我是在为大军哭,为大宋哭,也为自己哭。
  因为我的指挥失误,使得两万大军覆灭,大宋惨遭战败,人心浮动,扬州危急,镇江危急,一旦让明军通过瓜洲渡直抵江南,我……我有何颜面去见陛下?
  陛下因为信任我,朝廷因为信任我,所以才把镇江府那么重要的前线之地和军队交给我来统领,但是我却给他们回报了一些什么呢?”
  刘錡继续流泪,满脸愧疚。
  王方听了,默然无语。
  少顷,刘錡叹了口气,招了招手,让王方坐在他的病榻边上。
  “现在我身边只有你一人可堪大用,你要严守扬州,绝不可让扬州失守,扬州一旦失守,江北必然沦陷,镇江府也难保,单单只靠水师,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啊……”
  王方立刻表示自己会竭尽全力守城,绝不让扬州失守。
  刘錡点了点头,又叹息道:“我现在不仅担心扬州,也担心瓜洲镇,更担心瓜洲水师,瓜洲镇不保,则扬州就成了孤城,镇江危急。
  而水师若是不能击败明军水师,扬州成为孤城,一样无法保住镇江,镇江一旦失守,则江南危险,明军就能长驱直入……临安援军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
  之前就有确切消息传来说赵构给镇江府批了两万援军,都是精锐的三衙禁军,刘錡还为此感到高兴,觉得镇江府有了两万援军的话就一定可以守住。
  结果到现在也没有看到援军的身影。
  援军呢?
  “三天前说的是还有三天路程,但是昨天又说还有三天路程,也不知道今天又是什么说辞,说不定他们早就到了,但是不想来!将军,我看那些临安禁军就是怯战,就是不敢来对抗明军!”
  王方非常生气地说道:“明明说好了来支援,若是两万禁军抵达了镇江府,咱们也不用如此捉襟见肘,只用一万兵守扬州,只用一万兵支援王刚将军,那些混账的禁军,这次要是能活下来,我非要找他们去算账不可!”
  “不要冲动!只要粮食足够,一万兵足以保住扬州,可问题不在于此。”
  刘錡缓缓道:“咱们这里一旦落入颓势,则扬州孤城难守,镇江府也保不住,镇江府一旦出了问题,下游的建康府也非常危险,而且我对王权丝毫没有信心。
  王权那种人,你说,一旦我战败的消息传过去,他难道敢于带兵来救我吗?我早就派人去请求他的支援,他到现在可有发一兵一卒来救我?
  我与他分明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他难道连这样一点问题都看不出来吗?我是真的不相信,那他为什么不来呢?呵呵,说来可笑,明明大宋还有那么多军队,为何我却感觉自己在孤军奋战呢?”
  王方对此深感悲愤,却无可奈何。
  刘錡接着又说道:“明军战力太强,我根本没想到,王刚的一万兵和刘汜的一万兵都算是精锐了吧?野战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居然被他们全部歼灭,可见明军野战能力之强,绝不亚于三十年前的金贼,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与之野战。”
  “属下明白了。”
  王方点了点头。
  “那就够了。”
  刘錡长叹一口气,幽幽道:“可惜我已是风烛残年,若是三十年前……不,哪怕十年前,就算会战死沙场,我也要真刀真枪的与明军战一场,可是现在,我老迈无力,怕是要辜负陛下的托付了……”
  “只要属下一息尚存,绝不让明军过扬州城一步,还请将军放心休养身体,一切交给属下!”
  王方承担起了扬州城防的责任,调兵遣将安排防务,设置一线守城部队和预备队,派人训练城中壮丁以备不时之需,竭尽全力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
  而与此同时,明军方面没有选择开始攻打扬州城,而是包围了扬州城。
  周至判断扬州城太坚固,强攻很难拿下,所以决定另辟蹊径,主力包围扬州城,然后派兵直接南下,夺取了瓜洲镇。
  瓜洲镇是瓜洲渡江北渡口所在地,宋军守军数量不多,轻而易举就被明军夺取。
  接着明军又很快攻克了港口,在港口架设投石机和床子弩,抛射雷神炮、发射大火箭攻击港口内宋军水师战船,取得了一些战果,逼的港口内的宋军水师全部离开了港口。
  接下来,就到了周满城该出场的时候了。
  四月初十上午,周满城率领明军内河水师与刘錡麾下的瓜洲水师正面相对。
  明军以数量的优势对抗更加熟悉水文且操船经验更加丰富的宋军水师,双方在长江沿岸展开了一场非常激烈的对决。
  战斗一开始,宋军水师就试图使用切割包围的战术,试图利用他们更加丰富的水战经验接近明军船只,将明军船只分割开来,以实现局部的以多打少,用撞击、拍杆和跳帮战术逐渐击垮明军水师。
  而明军水师的应对策略也非常明确。
  等宋军水师接近到了一个差不多的范围之后,明军水师集体发射大火箭。
  水战用床子弩发射粗大且装药量大大提升的大火箭向宋军船只呼啸而去。
  因为发射量大,射击面并不宽广,单位区域内宋军战船的数量比较大,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的大火箭纷纷击中了宋军战船,只有少量落水未能成功击中宋军船只。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串连环爆炸。
  正在奋勇向前的宋军水兵们本以为这只是惯例的床子弩带大箭,没什么特殊的。
  等大火箭击中战船了他们才发现好像有点不对劲,怎么在冒烟,然后就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借助床子弩,明军在拥有火炮之前就提前拥有了可以实现火药武器相当距离远程攻击的手段,虽然说精准度不怎么样,威力也不可能强到足以远距离摧毁南宋水师的地步,但是多多少少是一种威慑。
  火药的爆炸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响声,还有相当的破坏力,首当其中的一些南宋水师战船已经被炸的开了好几个口子,甲板上全是破碎的木板和受伤、战死的水兵。
  南宋水师对于明军新式火药武器的出现毫无心理层面和实际层面的准备。


第689章 决战瓜洲水师
  爆炸造成的是战船的受损和士兵的死伤。
  爆炸的时候,会把南宋的水兵们炸死炸伤,炸的血肉横飞,运气好点的也会被爆炸产生的气浪掀飞出去,运气好点的落在甲板上没死,运气差点的就直接掉到水里去了。
  有些大火箭运气爆棚,还能击中船只的桅杆,轰隆一声,桅杆应声而断裂,这只船就很难说还能不能继续战斗了。
  面对明军的频繁射击和连环爆炸,南宋水师着实乱了一阵子,没有继续向前进,反而有些靠前的战船试图往回走,躲避可怕的爆炸。
  这种情况下甚至还有几艘指挥官不行的舰船撞在了一起。
  还没有被敌人击沉呢,自己先把自己给撞沉了。
  好家伙。
  这个时候,指挥水师作战的将领吴超意识到如果任由局面继续下去,南宋水师将提前溃败,到时候明军水师一旦追上来,南宋水师将面临覆灭的危险。
  而且明军的火器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威力那么大?
  爆炸除了声响还能带来那么大的伤害吗?
  吴超搞不明白,只能强行无视这个问题,立刻下令擂鼓、挥舞指挥令旗,命令水师士兵们使用船上的掩体保护好自己,水手们全力起航,竭尽全力接近明军水师。
  只要贴近明军水师,可以使用肉搏战和跳帮战的时候,就能抵消明军水师在火器和远程武器上的优势。
  这就是孤注一掷的冲刺,寄希望于明军火器的威力不足和发射速度的限制,竭尽全力用最快的速度接近明军水师,与之展开肉搏战和跳帮战,把明军水师拉回正常的水战状态之中,以此发挥南宋水师的优势。
  南宋水师到底还是训练有素且技术精巧的,在吴超的命令下,很快就有一支轮船舰队组织起来,顶着明军的狂轰滥炸,开足马力向明军水师冲刺而去。
  明军水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瞭望台上的信号兵很快就把消息传到了旗舰,让指挥官周满城知道宋军水师开始冲锋了,速度还挺快。
  而这一情况并没有出乎周满城的预料。
  面对远程优势,当然要想办法与敌人纠缠在一起近身肉搏,这样才能抵消远程优势,换他,他也会这样做。
  但是这还不到时候,明军的火器还没有更加尽情的发挥呢。
  大火箭继续发射,一支一支的击中那些正在冲刺的南宋战船,连环爆炸声轰隆隆的响起,南宋水兵们纷纷被炸死炸伤,还有被炸得掉入水中的,死伤较为严重。
  但是依然有舰船在冲锋,体现出了相当强大的勇气。
  但是这些冲锋的船也会成为靶子,被明军大火箭发射小组重点照顾,一艘冲在最前面的船被四五只大火箭击中,轰隆隆一阵连环爆炸,这艘船渐渐地就没有继续往前了,也不知道是船体受损无法前进,还是里头的水兵和水手们伤亡殆尽无法继续前进。
  倒是一时半会儿还没沉没。
  南宋水师显然非常英勇,一段混乱之后也发现了明军的火器虽然非常强力,倒也不至于能够直接结束这场对决,击中战船的概率不高,很多都是直接坠入水中,所以他们认为只要贴身近战,一定还有扭转战局的机会。
  所以在主将吴超的命令下,宋军水师战船开始了冲锋。
  可是明军水师的火器储备量很大,这才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