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321章

启明1158-第321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咏霖冷冷笑道:“比如我可以制定并且颁布一条律法,土地所有者从租种土地的佃户耕种收获的粮食中抽取的粮食不得超过佃户所收获粮食总量的四成。”
  众人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齐愣住。
  苏咏霖想要推行这个政策也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没有任何准备就行动的。
  早些时候,他还没有北上造反的时候,就派遣苏隐到山东与河北等地考察当地民俗情况。
  当时除了一些关于金军的军事情报之外,苏咏霖还得到了很多苏隐本人的见闻,让苏咏霖深入了解了一些地方民俗。
  比如当时在山东西部的一些地方,苏隐看到了因为佃租过高以至于引起佃户集体向地主抗议的事件,闹得很大,甚至出现流血冲突,引发官府介入。
  一开始他不知道佃租到底是多高,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居然是七三分。
  地主七,佃户三。
  据说是因为当时黄河部分地方发大水,淹了河南的一些地方,引起当地难民一起向山东地方逃难、求食。
  人一多,就有了工作需求和吃饭需求,官府对此不管不顾,大有看着他们自生自灭的架势,流民们得不到官府的帮助,又不敢造反,只能自寻出路。
  于是,山东地方就出现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
  需要佃户的地主少,而需要土地的佃户多。
  于是原先五五分成的约定就被打破了。
  因为劳动力大量增加,精明的地主嗅到了机遇的味道,旋即要求提高自己的抽成比例,将佃租从五五提高到到四六,还有到到三七的,甚至还有丧尽天良的地主要求二八分成的。
  流民们为了得到土地耕种混口饭吃也开始不断的内卷内卷,内卷到头,完全丧失了议价权,自己的权益被压到了极致。
  最终那些坚持佃租的佃户被地主赶走,接受了不公待遇的流民们取而代之。
  一部分流民被以极低的分配比签订了佃户协定,从此沦为地主的农奴,地主们大赚其钱,趴在他们身上大口大口的吸血。
  这样固然解得了一时吃饭的问题,让他们暂时得以生存,但是长久看来对佃户们大为不利。
  很快这些新佃户们就发现他们支撑不了那么高的抽成,每天累死累活到头来只得到少的可怜的口粮,甚至难以果腹,养不活家人,还有人活活饿死也得不到救济,非常凄惨。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公要是还不作美,就真的会大规模饿死人了。
  于是引起了抗议。
  地主们一边在嘴里喊着【眼睛一睁几百人几千人等着我伺候】【落到我嘴里的能有几口】【地主家也没余粮啊】,一边躲在家里大快朵颐,吃的肥头大耳面色红润,小老婆娶了一房又一房。
  与之相比,瘦骨嶙峋面有菜色的农户们实在是太凄惨了。
  这种现象吸引了苏隐,苏隐做了一些深入的调查,把山东多地佃租的情况记录下来,什么四六分三七分二八分之类的,作为不那么重要的情报告诉了苏咏霖。
  所以苏咏霖非常清楚这些地主是如何盘剥佃户、把他们盘剥的连一丝血肉都不剩的。
  “丰年,地租往往比较合理,没什么人逃难,没什么人饿死,地主方面也不会故意提高佃租刁难佃户,佃户也能稍微多吃几口粮食,但是一旦什么地方出现了灾荒,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旦某些地方出了灾荒,粮价必然随之上涨,距离较近的地主嗅到商机,就开始囤积居奇大发其财,他们就会需要更多的粮食,会因此抬高佃租,从佃户手上剥削更多的粮食。
  更恶劣的情况是一旦有难民逃荒到某地,一些丧尽天良的地主就会威胁自家佃户,如果不愿意抬高佃租,那么就收回他们的土地,把他们的土地转租给那些逃难而来的难民。
  那些难民正饿的眼睛发绿,哪管那么多有的没的?有土地可以耕种,有一碗饭吃,那比什么都重要,才不会在意什么佃租之类的,于是高佃租的佃户赶走了低佃租的佃户。
  这种情况用一句大家都能明白的话来说,类似于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土地在地主手上,佃户属于绝对的弱势,基本没有议价之权,吃得饱吃不饱全看地主的良心,而有良心的地主,实在是太少了。
  至此,某些地方佃租越来越高,佃户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吃饱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而土地兼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地主和佃户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尖锐。”
  苏咏霖叹了口气,开口道:“而此时此刻,我们将颁布这样一条法律,打破这种无限向下的负面循环,这必将引起全国范围内的震动。”


第636章 我作为皇帝的权力是无限大的
  苏咏霖一番讲解,与会众人纷纷陷入沉思,并且随着他的讲解缓缓点头,了解了其中的道理。
  复兴会监察部主任孔茂捷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所以主席的意思就是国家制定法律,强行规定不论是荒年还是丰年,不管是什么情况,地主绝对不能抽取四成以上的粮食,把这条线划死,可低不可高,以此维护佃户的利益?”
  苏咏霖点了点头。
  “对,就是这个意思,佃户没有议价权,甚至本身都不在朝廷户籍统计范围之内,无法得到朝廷的保护,这种情况无限类似于古时候的【隐户】,这样的情况本身就是咱们所不能接受的。”
  苏咏霖接着说道:“用这样一条法律,可以维护佃户的利益,让佃户即使在荒年也不会因为失去议价之权而饿死,限制地主之胡作非为、囤积居奇,我以为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情。
  我们需要知道,地主剥削的越多,产生流民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一旦产生流民,需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就是官府了,地主们把这一部分代价强行甩给官府,自己吃的脑满肠肥,哪有这样的好事?”
  复兴会庶务部司长周翀听完苏咏霖的话,皱起了眉头。
  “主席,这样做自然是好事,我们都知道,但是,这真的能执行到位吗?且不说朝中必然有人抗议,就算朝廷通过了这一法令,真的能在地方上予以落实吗?
  若要落实此策,必然要判定粮食总产量,若要保证公正,必须要官方介入进行称重,需要官府派人介入地主和佃户之间,而这样一来,地主们能答应吗?您也说了,这会引起全国范围内的震动。”
  很多人附和周翀的意见,认为这样的政策好归好,但是执行起来必然很难,肯定有很多人阳奉阴违,政令推进困难重重。
  这种事情想都不要想,几乎是必然的,很多古代著名的改革策略都是推进起来困难重重,有些甚至要花费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缓缓推进,比如张居正任内开始全面推行的一条鞭法。
  尽管如此,也会面临人亡政息的危险。
  对此,组织部长江育也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就算朝廷强行推进,强行派人介入地主和佃户之间,那么地方上的那些地主为了挽回自己的损失,很有可能会清退一批佃户,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劳动力。
  土地是他们的,官府不能强夺,这样一来,不用等到灾年,地方上准会出现大量影响稳定的流民,如此,岂不为大明之忧患?”
  对,这也是一个问题。
  不少与会会员赞同江育的看法,觉得这条法律一旦推行,必然引起重重困难,更严重的是效果还没见到,首先就会出现影响社会安定的大批流民。
  地主群体是否会进行武装抗议也未可知,这非常麻烦。
  而与之相对的是另外一群复兴会会员。
  他们认为苏咏霖这样做是对的,对于这种不公平的剥削压迫的现象就要与之奋勇斗争,领导佃户们推翻那些丧尽天良的混蛋们。
  田珪子代表这些复兴会员作了发言。
  “佃户辛苦劳作,地主坐拥大量土地,什么也不做,不用下地劳作就能坐享其成,还能强制从佃户手里夺取超过一半的劳动果实,佃户饿的脸色发青,地主却面色红润。
  在座的诸位也有不少都是出身佃户之家,难道不知道佃户的辛苦与凄惨吗?改变这一切,不就是复兴会建立的初衷吗?如果为此畏首畏尾不顾佃户死活,复兴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田珪子作了发言之后,会场沉默了一阵子。
  田珪子的部下、庶务部民政司的负责人陶永光随后也做了发言。
  “我以为,田总理说的是对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主席也说过,不能因为有问题就不去解决问题,不能因为担心会出问题就畏首畏尾不去解决,如果这样的话,复兴会和那些腐朽的官府有什么区别?”
  以田珪子和陶永光为首,这批复兴会员坚决支持苏咏霖的想法,强力要求推进这一政策。
  以周翀和江育为首的这批会员倒也不是反对苏咏霖。
  周翀站起来发言。
  “我们只是考虑的更多,只是觉得这样做在大明刚刚建立的此时此刻会引发巨大的震动,使得国家不稳定,大明尚未统一神州,周边还有很多政权。
  西边的夏国,南边的宋国,东边的高丽,北边的草原骑兵,这些都是我们潜在的威胁,如果我们自己出了乱子,他们难道不会趁火打劫吗?”
  陶永光对此坚决反对,站起来予以反驳。
  “国家的稳定始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稳定,局部地区或者领域出现震动是正常的,我们出现问题,这些国家内部未必就没有问题。
  我听闻夏国内斗严重,夏国国王李仁孝与国相任得敬之间明争暗斗,内部十分分裂,他们难道有余力干涉大明?
  宋国也是如此,农民起事此起彼伏,宋国疲于镇压内部,根本不可能威胁到大明的安全,至于高丽……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进犯大明。
  且这样的做法符合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必然可以得到多数支持,没必要畏惧那些剥削者,就和当年光复军不曾畏惧金军一样。”
  陶永光的反驳让周翀和江育无话可说,对此持反对意见的会员们也无话可说了,只能把视线投向了苏咏霖。
  田珪子和陶永光也看向了苏咏霖。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孔茂捷也看向了苏咏霖。
  苏咏霖听着他们的讨论,一直没说话,现在他们吵完了,苏咏霖才缓缓点头。
  “你们的担忧我也知道,外部的问题正如陶司长所说,我完全不担心,夏国,宋国,还有高丽国,都是冢中枯骨,北方草原虽然骑兵剽悍,尚且没有统一话事人,不足以为威胁。
  所以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只是内部问题,只是地主们对这件事情的反抗态度,他们可能会作乱,但是,那不是正好吗?”
  苏咏霖这句话引起了大多数人的疑问。
  愣了好一会儿,一直没说话的孔茂捷率先反应过来。
  “我明白了!主席的意思就是这些人一旦阳奉阴违,就等于触犯了法律,而司法三司皆在复兴会控制之下,到时候办他们就是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任何反对的人,都可以扣上造反的帽子,以此震慑宵小!”
  “对了!”
  苏咏霖笑道:“这件事情的关键不在于期望他们执行到位,而是在中央层面进行通过,使之成为一条真正的法律,立法成功之后,依据这条法律,阳奉阴违的,都会是犯罪者,办他们就名正言顺。
  且司法三司都在复兴会控制之下,未来地方上的司法部门也是复兴会员主导,届时利用这条法律,可以充分打击阳奉阴违者,夺取他们的土地,解放他们的佃户,顺理成章夺取乡村政权。
  至于那之前他们清退佃户,试图制造流民以影响地方稳定,以此向我施压,那也是我能预料到的,但是我不担心,我有足够的土地可以让他们耕种,我有足够的粮食和人力可以护送他们到有土地的地方。
  他们清退不要的人口,我要,他们不要的劳动力,我要,他们平白无故把大量劳动力送给我,送给大明,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诸位,你们难道觉得这是坏事?
  他们让我做皇帝,可以,我做,但是让我做皇帝,就要给我皇权,作为皇帝,我的权力是无限大的,他们若不遵守,就是造反,我就能正大光明的对付他们,因为我是皇帝。”
  这也是一种用魔法对抗魔法的方式。
  让他做皇帝,就要给他皇权,皇权在原则上是无限大的,只要苏咏霖有足够的支持,就能为所欲为。
  他有没有足够的支持呢?
  当然是有的。
  会员们略一思考,就发现这其中的确大有可为。
  只要苏咏霖真的掌握足够的人力物力还有土地可以应对这些被清退的佃户,就可以将他们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苏咏霖有吗?
  当然有。
  有钱,有人,甚至还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分配。
  且苏咏霖是真的舍得花钱,真的拥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真的拥有极强的执行能力,这一切都是可以超乎那些地主劣绅们的想象能力的。
  他们若反抗,苏咏霖坚决打击,立刻收获一批土地和人口。
  若阳奉阴违,苏咏霖也能用地方上的司法力量予以打击,也能收获土地和人口。
  他们若假意遵守,实则为了造成地方上的混乱,那么他们抛出来多少劳动力,苏咏霖就能吃下多少劳动力。
  他们抛出来的量是有限的,苏咏霖的胃口却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
  所以这场博弈一旦开始,苏咏霖是真的有信心可以取胜,有信心可以取得优势。
  他有信心可以通过这场博弈,为复兴会扩充地方上的势力开拓新的途径,在全面发起清算行动之前,为复兴会奠定胜局的基础。


第637章 你图什么呢?
  地主阶级是有其短视和妥协性的,他们渴望苏咏霖的妥协,但是他们自己未必不会妥协。
  地主阶级的残暴和贪婪是十分显著的,但是越是残暴贪婪,自身的软弱和局限性也就越明显,当遇到无法反抗成功的强权的时候,他们的道德底线就和孔家人一样,非常灵活,身段非常柔软。
  说到底,有人反抗,那么苏咏霖动动手指,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少等上菜,吃过菜之后,一切就都迎刃而解。
  而且,都四成了,也不算多么为难他们,只是过去吃的多,现在吃的少而已,他们还是可以剥削佃户的劳动所得,他们还是可以坐享其成。
  只是收入比之前少了那么一些,而且要在官方的监督之下进行。
  或许对他们来说,增加了一个官方审核粮食产量的环节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会产生反感,觉得自己的权益被侵犯了。
  所以他们会抗议,会反对,进一步发起对抗。
  然而苏咏霖确定,这群短视和容易妥协的人经过最初的反抗失败之后,意识到事不可违之后,还是会妥协的,并不会引起超出苏咏霖应对极限的大规模反抗浪潮。
  就和山东系臣子对科举考试改革的反应一样。
  经过苏咏霖的讲解,复兴会员们算是了解了苏咏霖所思所想,觉得这的确是一条不至于触犯游戏规则的基础、不会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反叛、也能够起到重要效果的策略。
  复兴会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找不到正当的借口扩充势力,而苏咏霖却不担心。
  当一个国家愿意为底层人民当家做主的时候,总有既得利益者会跳出来,给国家提供无数找他们麻烦的借口。
  一者法律,二者决心,三者动员,三者齐备,就足以改变局势。
  苏咏霖手握大权,手握正统,通过法律,塑造无人可以反抗的大义名分,给苏咏霖找麻烦,就是天然的劣势。
  一旦双方开始博弈,复兴会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