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占肤施县之后,姜良平所部四散而出攻城略地,将当地金军设下的军寨、军镇全部攻取。
七月初,姜良平攻入绥德州,击破绥德州三千余金军守军,破灭全部的军寨、军镇,将金军沿边军事防御设施全部占据,改旗易帜,宣布此处为光复军占据。
于是,几乎是同时的,姜良平和苏海生两路军队都扫清了各自负责区域的金军边军,占领了边境的军事设施,正式代表光复军与西夏接壤。
苏咏霖决定光复军进军的时候并未告知西夏,因为他决定自己独立收拾关中金军,以展现光复军的赫赫武功,用以震慑南宋和西夏。
所以直到光复军派人告知西夏边军这件事情的时候,西夏方面才知道光复军已经攻入关中,并且即将席卷关中了。
西夏的实际统治者任得敬比皇帝李仁孝更早知道这件事情,因为这方面的军事情报系统被他把持,直接向他负责,李仁孝想要知道什么,都要经过他的渠道,得到他的允许。
李仁孝所知道的天下事都是被任得敬筛选之后的天下事,他被封锁在深宫里,就像个无助的吉祥物,吃喝不愁。
第582章 南联宋国
要任得敬来说,他也觉得李仁孝宽仁有余,手腕和胆魄严重不足。
当了那么多年皇帝,愣是没有培养出自己的亲信,也没有拉一派打一派的政治技巧。
他年轻的时候皇族重臣李察哥掌握兵权,李仁孝没有兵权,眼睁睁看着李察哥耀武扬威,嚣张跋扈,一直也都没有与他对抗。
于是任得敬借着讨好李察哥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一步一步进入西夏中央,掌握重权。
好不容易熬死了李察哥,李仁孝刚准备喘口气,任得敬后来居上,接过了李察哥的权势,还更进一步,掌握了实际政权,把李仁孝手中的权力一点一点的抢了过去。
期间,也不是没有党项人臣子试图对抗任得敬,保护李仁孝的权力,李仁孝也有意纵容。
但是当任得敬稍微展露一下自己的军事威势给李仁孝看的时候,李仁孝立刻就软了。
他罢免了试图帮他说话的臣子,试图换取任得敬的理解,然而这只是让愿意帮他的人不再敢帮他,生怕被他卖掉。
他对任得敬处处忍让,处处优容,加官进爵到了楚王的地步,也并没有让任得敬有什么改变,只是让他更加看穿了李仁孝懦弱怕事的本质。
于是任得敬就彻底架空了李仁孝,留给李仁孝的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宣称权力和外交权力。
殿前太尉任得聪是任得敬的弟弟,掌握宫廷禁卫。
首都兴庆府的府尹任得恭也是他的弟弟,控制整个兴庆府的行政和兵权。
族弟任得仁为南院宣徽使,掌管宦官、内侍及所有进出宫廷事宜。
侄子任纯忠为枢密副都承旨,代表任得敬控制军事机构枢密院的上传下达。
这只是任得敬任人唯亲的一小部分具体表现。
朝堂上的实权职位清一色都是任得敬的人,掌握主要军事权力和后勤权力的也都是任得敬的人,任得敬几乎等于西夏国的“站皇帝”。
李仁孝呢?
缩在内宫里,能做的也只有派人趁着外交使节团抵达中都的时候向苏咏霖求助,请求苏咏霖帮他收拾任得敬,就和当初辽国帮着他爹李乾顺收拾小梁太后一样。
无能至此。
现在就连李仁孝身边的伺候宦官都是任得敬的人,全天候无死角监视李仁孝的一举一动,让他永远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日子过的不比汉献帝轻松到哪里去。
任得敬堂而皇之的以楚王的身份处理国家军政大事,光复军消灭边境金军、从关中地区和西夏接壤的事情也是任得敬最先知道的。
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任得敬正在兴庆府处理日常国政,刚处理完向边境地区运送粮秣以支持演武行动的事情,他就得到了光复军的照会。
关中金军被光复军打的兵败如山倒,眼看着就要失去关中。
而光复军将会席卷关中,占据关中。
光复军方面知会西夏方面,感谢他们的边境演武行动,现在演武可以结束了,不需要继续耗费钱粮了。
任得敬叹了口气,下令把之前的命令截回,又重新写命令让边境军队撤回到原先驻地,不需要继续演武了。
护送消息给他知道的是他的弟弟,兴庆府尹任得恭,见任得敬的一系列行动,任得恭很是惊讶。
“兄长,关中难道已经被光复军拿下了?”
任得敬点了点头。
“差不远了,光复军六月初出兵,眼下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攻破了潼关和大庆关,席卷半个关中,延安府和庆阳府都被拿下,金军残部兵败如山倒,若我所料不差,再有两个月,关中必然易主。”
任得恭倒吸一口冷气。
“据说光复军起事至今不过三载,哪来那么强的战力?金军何其能打?在光复军面前怎么就和纸糊的一样?”
任得敬倒是冷静的多。
“当年神宗皇帝时,宋国的西军一样能把夏人打到惨败,开疆拓土,那个时候西军是何等威势?然后呢?西军在金人面前不也跟纸糊的一样,有区别吗?”
任得恭听他这样一说,倒也觉得有道理,便不再纠结这个事情。
“兄长,现在关中局势已变,光复军席卷中原取代金国已经是注定的,不可能发生什么变动,咱们是不是要做点准备?”
任得敬看了任得恭一眼。
“上位者最讨厌的就是以下犯上,苏咏霖虽然出身造反贼军,但越是如此,恐怕越是反感以下犯上者。”
任得恭一愣,疑惑道:“兄长,之前他不是收下了咱们给他的礼物了吗?那么明显的暗示,苏咏霖看不出来?”
“不怕他看不出来,就怕他看出来了,却什么也不表示,那不就等于变相的拒绝吗?”
“可他不是收了咱们的东西吗?”
“那是见面礼,一国之归属,难道几万只牲畜就决定了?”
任得敬翻了个白眼:“他是中原霸主,难道会因为几万只牲畜就允许以下犯上之事?换做是你,你会吗?”
任得恭不说话了。
良久,任得恭又小声道:“那兄长打算怎么办?继续这样下去,怕是不妙,若是没有合适的名目,咱们很难一直把持朝政,迟则生变,朝中,还是有不少心向皇帝的人。”
“我知道,我这不是在想办法吗?”
任得敬闭上眼睛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少顷,他低声道:“事到如今,也只能以我们同为汉人这一理由去说动苏咏霖,一个汉人属国,总比一个夷狄属国要看得舒服吧?
苏咏霖起事,打着【驱逐胡虏,光复中华】的旗号,可见其人还是在乎中华正统的,夏国疆土本属中华正统,如今为党项人把持,苏咏霖的心里未必痛快,但是换做咱们,就不一样了。”
任得恭想了想,感觉任得敬说的有道理。
“妙啊,以中华名分向苏咏霖称臣纳贡,说不定就能换取苏咏霖的接纳了,这样一来……等一下,兄长,光复军席卷关中势头那么猛烈,他们会不会对咱们有……”
任得恭的意思,任得敬是明白的。
“不能说没有,如果说没有,我也不相信,但是我以为,光复军大抵会和金国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且不说咱们,南面还有宋国,金国当初何等威势?席卷天下势不可挡,最后不还是划江而治了?”
任得恭点了点头。
“话是这样说,但是兄长,防人之心不可无,谁也不知道他苏咏霖到底怀着什么想法,咱们总要有两手准备。”
“有道理,你想怎么办?”
“南联宋国吧,金国亡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宋国不会不明白。”
“宋国……”
任得敬沉默了一阵子,缓缓开口道:“如果不是没有选择,我是不太想和宋国联手的。”
“兄长,宋国虽然军力不强,好歹是大国,光复军有此掣肘,咱们的安全就多一份保障,同时,如果光复军图谋我们,宋国也一定会做出反应,不是吗?”
任得恭的劝说让任得敬仔细的思考了一阵子,然后他得出了合理的结论。
他们决定等关中彻底平定之后,就组织商队以南下四川向宋人购买蜀锦为理由,暗中和宋国商讨联盟之事。
他们可以瞒着光复军,达成一个域外联盟,一旦光复军对一方动手,另一方必然出兵相助。
唇亡齿寒,光复军军力强盛,若是苏咏霖野心膨胀不可控制,西夏和南宋都不至于因为没有协助而被各个击破。
任得敬于是秘密组织可靠人手开始进行条约内容的拟定,准备等关中一平定就开始行动。
如果苏咏霖只是打算再建一个金国,当然万事大吉。
可如果苏咏霖并不仅仅只是打算再建一个金国,那么,他的准备也不是毫无意义。
第583章 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
任得敬为自己的未来筹谋划策的时候,关中方面,光复军高歌猛进,行动迅速,不断击破金军地方守备部队,不断获得胜利。
而金军方面则是进退失据,不能抵抗,面对光复军的迅猛进击,曾经无敌于天下的女真正兵兵败如山倒,就如同刚出生的羔羊一般脆弱无力。
北路,苏海生统领大军在攻克庆阳府和延安府之后直接向镇戎州进军,准备和镇戎州聚集的两万金军展开最终决战。
单纯的军事问题只需要单纯的军事手段来解决,而论及暴力——对不起,光复军表示,在这个时代,你们都是垃圾。
在这个时代,光复军就是东亚大陆上最强的军队,没有之一。
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南路倒是有些麻烦。
但是主要问题不是在光复军自己身上,而是出在张中彦和他统领的四万军队的身上。
张中彦亮相长安城外加速了城内金军的崩溃,也算是为攻克长安城立下了功劳,所以张越景一开始还挺感谢张中彦的。
但是光复军攻克长安之后没几天,城外突然出现了数量很大的流民,几乎等于是尾随着张中彦的军队而来,全都向长安城聚集。
他们拖家带口,衣衫褴褛,饥肠辘辘,张口就问长安城的光复军要粮食吃,搞得张越景和光复军诸将一脸懵逼。
这是什么情况?
一番打听之后他们才搞清楚,原来张中彦的军队在进军长安城的途中充分发挥了传统封建军队的优良传统,打砸抢烧一样不落下,把沿途村落、防御不及时的村镇抢掠一空。
不仅抢,还杀人,还劫掠妇女,还放火焚烧村落,还毁坏田地,无恶不作,完美的贯彻了【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这句话。
对于老百姓来说,兵和官比土匪要可怕得多。
这些失去生计的流民聚集在当地,试图向当地县城寻求帮助,但是完好的城池全部关闭城门,不愿意让流民们进入。
流民们被拒之门外,不得进入,心里也有火气,地方官为了避免发生武装冲突,就觉得张中彦惹出来的事情让张中彦解决,就告诉他们长安有粮食吃,让他们去长安。
反正张中彦往长安去了。
这样一来,愿意去长安的就可以去长安,不愿意去长安、死活都要赖在当地的就派兵攻击他们,把他们驱赶向长安。
流民们饥肠辘辘,也没有武装,不成规模的话也不是地方小股武装部队的对手,只能被逼着往长安城的方向前进。
于是数量庞大的流民队伍拖家带口踉踉跄跄的往长安行进,一路上已经累死、饿死、病死了不少人,活着抵达长安的一个个面黄肌瘦,瘦弱的一阵风就能吹倒似的。
他们的模样实在是太凄惨了,于是光复军士兵们自发的拿出自己的口粮给他们煮粥喝,让他们好歹填填肚子,不要继续出现饿死的情况。
张越景得到部下的汇报之后怒火中烧,差点就没拔刀去把张中彦给砍了。
但是作为全军主将,张越景强行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他忍住了要去找张中彦算账的冲动,想着眼下不能和张中彦翻脸,于是只能召集部下将领和书记官们,一起商量如何应对这件事情。
“难民数量初步统计就有五六万之数,数量不小,嗷嗷待哺,且精神状态普遍不好,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民变。
据他们所说,沿途县府都不想承担责任,把他们往长安城驱赶,现在他们好不容易抵达长安,那是无论如何都不想离开了,而且咱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
陷阵军书记官苏佳年把自己掌握的具体情况在会议上作了通报,一脸无奈。
会场陷入了一阵沉默。
少顷,周至狠狠一拍桌子,怒道:“凭咱们自己也能收拾关中,就不该接受张中彦的投降!此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司令,只要你下令,我今天晚上就把张中彦的脑袋摘下来给你。”
周至杀气腾腾,一脸要把张中彦给做掉的凶悍表情。
老战友陈乔山赶快站出来舒缓他的情绪。
“接纳张中彦是中都做出的决定,是苏帅决定的,执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咱们不可违背苏帅的命令!而且张中彦的确帮了我们不少忙,他直接动摇了长安守军的决心,若不是他,咱们还要花更多天,耗费更多兵力才能打下长安城,这也是事实。”
“但是现在他所做的事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关中局势!”
周至大声道:“他的军队一路烧杀抢掠,严重影响了各州府的局势,严重影响了咱们日后对关中的治理!相比于他的用处,害处明显更大!这件事情触犯到咱们光复军的底线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就此放过他!司令,还请上表苏帅,除掉张中彦!以安民心!”
破敌军书记官严星海闻言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若是一早就不接纳他,除了也就除了,现在已经接纳了他,再除掉他,就叫做过河拆桥,极易引起关中已经投降的金国文武官员的恐惧,会促使他们再起反叛,于我稳定关中局势的需求极为不利,不能这样做。”
“这……这都算什么事啊!”
周至气冲冲的坐了下来。
他倒也知道大局重要,所以不敢乱来。
一直没说话的张越景看着周至气冲冲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道:“发生这样的事情,并非我们所愿意看到,但是苏帅接受张中彦,本就是要利用张中彦的名声,促使关中文武速降,方便咱们更快的占领关中。”
张越景指着背后的关中地形图,开口道:“关中不是中原,四面高地夹着关中平原,除了关中平原之外,四面都是险要地势,且接壤夏国、宋国,若是战事拖延日久,不知道会生出什么变数。
苏帅最担心的就是沿边地势险要的各州府会因为咱们的赶尽杀绝而投降夏国、宋国,届时把夏国和宋国拉入关中大局,情况更加不好处理,所以苏帅想着,接纳一个张中彦,可以让关中本地文武速降于我,而不去考虑宋国、夏国。”
“咱们需要怕他们吗?”
周至不满道:“宋国和夏国若敢犯境,咱们绝对不需要手软!大军进击,宋国和夏国难道能阻挡吗?”
“话是这样说,但现在不是时候,关中不稳,又和宋国、夏国为敌,平白增添诸多变数,敌军据守险要地势与我为敌,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张越景这样一说,周至想了想,话到嘴边,到底也没有说出来。
看着周至不说话了,张越景缓声道:“虽然现在有些问题,但是张中彦能让咱们快速占据沿边重要军事据点,完成对宋国和夏国的军事防御,把关中彻底吃进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