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和光复军对抗的资本呢?
他整顿全军,发现手上只剩下一万五千人左右的正规军,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之前的混乱之中混在长安人群里一起逃到了城外。
他只能收拢城中签军,也只得两万余人,加在一起三万五千余人的防御力量,看似很强,但是作为一支孤军,已经没有希望了。
长安城再坚固,抵抗的再久,也不能挽回潼关失守带来的战略劣势。
潼关失守,则大庆关失守也就是时间问题,光复军两路进军成功,大军进入关中平原肆意妄为,金国在关中最后的统治行将崩溃。
没希望了,完了,这一仗开战才一个多月,就输了。
他当初可是预计至少能在潼关与大庆关阻挡光复军三个月的。
到时候光复军师老兵疲,说不定无力再战只能撤退,他就又能苟下来,争取新的希望。
可现在一切都终结了,全完了……
徒单合喜捂住了自己的脸,几近崩溃。
可是忽然间,他想起来了一个人。
张中彦!
他在凤翔统领刚刚招募的汉人签军,那是除了徒单合喜手中正规军之外规模最大的军队,人数超过四万,有一定的武器装备。
徒单合喜是觉得所有军队都被集中了,地方没有应急兵力是不行的,于是委托张中彦签发汉人当兵,并且给与一定程度的训练。
现在,就算训练不足,可是那支军队已经成为了长安城惟一的希望。
只要张中彦领兵来援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徒单合喜也是病急乱投医,立刻下令派出三队传令兵前往凤翔,勒令张中彦火速带兵来支援长安,以解长安之围。
下达这个命令之后,徒单合喜感觉自己又看到了希望,于是重新振奋了起来,准备做点什么挽回局势。
此时此刻,光复军先锋距离长安城只有不到半天的距离,城中十分混乱,很多人试图离开长安城,并且正在冲击军队设下的防线。
部下接二连三的向他告急,说城中一片混乱,而没有得到他的命令的情况下,军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以至于现在已经有人通过城门离开长安,继续往西奔逃了。
徒单合喜大为恼火,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扒出了腰间佩刀,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援军近在眼前,坚守长安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传我命令,关闭城门,不准任何人离开,所有人全部回到住所内不得私自外出,如有违令者,杀无赦!”
第573章 城里兵丁开始杀人了!
徒单合喜下达命令的时候满面冰霜。
部下们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迟疑。
“试图离开长安城的,也有高官显贵,难道……”
杀无赦的话,自然也包括那些很有地位的官僚权贵了,要是杀了他们的话,那影响岂不是非常的可怕吗?到时候朝廷追究起来……
啊,朝廷……已经没了不是吗?
很多人直到现在才意识到一直压在他们头上让他们规规矩矩办事的朝廷已经不在了,那个朝廷已经没了,被光复军一锅端,全部消灭了。
大金国在事实上只剩下关中这一块土地还能维持统治了,那岂不就是说……他们就是朝廷?
“大金国都没了,哪来的高官显贵!不服从命令者,杀无赦!!”
徒单合喜大吼一声,解开了军队的最后的束缚。
他麾下的军事人员都意识到,尽管现在关中局势危如累卵,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才是真正的天,他们才是真正的统治者,而那些往日的权贵们屁都不是。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安城内那些原本肆无忌惮冲击城门想要离开的权贵富豪们就遭到了军队的无情杀戮。
军队在有束缚的时候甚至可以显得有些软弱可欺,他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完全不可怕,看不出一丁点的威胁。
但是千万不要因此以为军队就真的软弱可欺,军队是彻底的暴力机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直接体现,在统治阶级的命令之下,军队会爆发出极为可怕的破坏力。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军队,最可怕的军队,是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将原有的统治阶级干碎掉,成为完全体的可怕的军政权。
如此的军队,就是说一不二的可怕存在,也是五代十国以来所有朝廷都试图遏制的军队。
徒单合喜最初还打算用正常的统治模式和长安城内的人们来往,但是换来的却是混乱和无序。
既然如此,他不装了,他摊牌了,他就要做那个独一无二的统治者。
尽管做出这个决断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
而此时此刻,那些正在冲击金军设下的城门防线的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他们还不知道徒单合喜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汉人富商王全友就是其中一员。
他正带着自家的护院家丁们保护着三辆马车一起行动,准备冲出长安城回乡下老家避难。
三辆马车中,一辆是家人,两辆是家中储蓄和值钱的东西。
几天前,传说中恐怖的光复军已经攻克潼关了,正朝着长安而来,所以他收拾了全部的家产,想着回老家避风头,避免成为兵灾的受害者。
可是跟他一样想的人很多,大家一起涌上街道要离开长安城,反而被堵住了,一条街道塞的满满当当,寸步难行。
而且城中官府也有命令,说大战期间不准擅自离开长安城,必须要得到官府的允许才能离开。
但是去申请许可的人实在太多,很多人根本来不及拿到许可,而光复军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前面传来消息,说不断有人闯过城门,已经顺利大逃亡,这样的消息刺激着前后的人们不断奋勇向前冲击封锁线。
但是队伍还是那么臃肿,那么缓慢。
王全友急的大汗淋漓,但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让家丁继续在外面护着车队,自己钻进了家人的那辆车里。
车里是他的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
一见他进来,妻子李氏就着急的询问道:“怎么样了?离城门还有多远?”
“邪门了,一早就看到城门了,也在不停地往前走,折腾到现在愣是还没到,前头人山人海,就是看不到尽头。”
王全友拿过妻子递来的汗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看着睡着在妻子腿上的一双儿女,叹了口气:“苦了你们了,跟我一起跑,早知道就不该把你们一起带来,留在乡下老家也比现在好。”
李氏摇了摇头。
“你事务繁忙,我不跟在你身边照顾你就不放心,这也不是你的问题。”
王全友握着妻子的手,缓缓点了点头。
“总之,你们就待在车子里别下来,外面现在人多眼杂,乱的很,车子里还安全些,车子外头就不好说了。”
“嗯,我知道了。”
李氏看着王全有疲惫的模样,心疼道:“稍微歇一下吧,看这样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离开的。”
“算了,我还是在外面盯着吧,不然我不放心,出城门搞不好还要给那些兵头子打点一二,不然他们肯定不放人,这些事情还得我来操持,你别担心了。”
王全友拍了拍李氏的手背,转身下了车。
李氏也只能叹了口气,默默地看着王全友离开了车子,然后轻轻抚摸着已然睡着的一双儿女的脸蛋,心下多少有些感叹。
他们生在了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里,可的确不算是什么好命人。
虽然家里富裕,不缺钱花,自幼也不曾挨饿受冻,若是遭逢盛世,自然很好。
可偏偏却遭遇乱世。
乱世中,王朝崩灭,兵荒马乱,人人自危,难以自保,钱根本不好使,甚至是厄运的根源,这种情况下,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安然度过这一切呢?
如果不能安然度过,一家子在乱世之中遭遇可怕的事情,孩子们又该怎么办呢?
李氏这样想着,想着,渐渐觉得困倦,眼睛一闭,往后一靠,也就那么睡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尖叫声使她惊醒。
听着耳畔男男女女的尖叫声,李氏非常惊恐,她颤抖着手掀起车帘一角,就那么一瞥,瞥到了外头好多人在向着与她相反的方向奔逃。
她还没反应过来,车门被打开,面如土色的王全友钻了进来。
“走!快走!快跟我走!!车子里别待着了,出来!”
他一把拉过了还没醒过来的女儿,把女儿抱在怀里,就往车外面跑。
李氏很害怕,便抱着女儿跟着王全友一起下车,到了车外头,她才看到外面的局势简直就是大混乱。
好多人惊恐的尖叫着往回跑,而不是往城门的方向跑,就像是城门那里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正在追逐着他们一样。
“快走!!”
王全友双手抱着女儿,让还没反应过来的李氏跟着他一起跟着人流跑。
“咱们去哪儿啊?”
李氏一边跑一边大声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啊?”
“杀人了!杀人了!城里兵丁开始杀人了!快跑!回家!!”
王全友不能说更多,只是不停催促着李氏一起往家的方向跑,什么东西都不要了,只要一双儿女还在就好。
也算是老天垂怜,一家四口人很顺利地跑回了城里的家中,用力的拍着家门,留守家中的老仆很惊异的打开了家门,把一家四口放了进来。
家门一关,惊魂未定的夫妻两个才喘了口气,瘫坐在了地上。
一双儿女年纪小,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哭,只是愣愣地看着惊慌失措的父母。
“阿郎,怎么了?”
老仆满脸惊讶地询问王全友。
方才开始他就听到外面不对劲,好大的喧哗声,吵闹不休,似乎城中出事了。
王全友抱紧了怀里不明所以的小女儿,低声道:“城里兵丁不知道怎么回事开始杀人了,好些冲到前面去的人都被杀了,不管是谁,好像连女真人都有被杀的。”
“啊?”
老仆大惊失色。
李氏也吓得不轻。
“怎么会这样?”
“不知道,但是既然这帮混蛋下杀手了,接下来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要躲起来,必须要躲起来!”
第574章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守住长安还有什么意义呢?
王全友对朝廷兵丁的行事风格有着充分的了解。
他常年在外经商,对这群穿着朝廷军装的土匪非常熟悉,这群人既然下了杀手撕破了脸皮,接下来搞不好就是更加残酷的对待。
绝对不会那么轻易的就停下来放过城里的人。
接下来必然会有更加恐怖的事情会发生,所以必须要想方设法躲藏起来,不能被发现。
家里的细软和值钱的东西都丢在外头了,家丁们也在混乱中失散了,他们没有了保障,只能选择藏在家里。
“咱们不能出去,哪里都不能去,也不能正大光明住在家里,必须要藏起来,我看看……地窖!对!就是藏酒的地窖!老王,跟我来,搭把手,咱们弄点吃的喝的送到地窖里!”
“哦!”
老王头是王全友多年的老仆,条件反射般的接受了王全有的命令。
王全友又看向了李氏。
“先把孩子们送到地窖里,再弄些铺盖和衣物一起丢进去,有什么过日子要用的东西也一并丢进去,还有蜡烛,蜡烛也要多丢一些进去,然后就进去等我们,要快!”
说着,王全友就带着老王头一起去搬运食物和水。
好在家里细软带走了,但是基本生活物资还在,老王头还正好刚刚烙了不少大饼、蒸了不少馒头准备当干粮吃,王全友大喜过望,和老王头联手把这些食物搬到了地窖里。
接着厨房里还有些什么吃的也都往里搬,不管熟的生的全都往里般,两人还联手搬了两缸子食水送到了地窖里——总不能全靠喝酒度日吧?
万事俱备,王全友把藏着酒窖的柴房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也跟着躲进了酒窖里。
王家一家人就那么躲进了地窖里不敢出来,吃喝拉撒都在酒窖里,好在酒窖地方够大,够宽敞,也有隐蔽的透气孔,危险的时候当做临时避难所并非不可以。
王全友也算是留了个心眼儿,早年家里挖地窖的时候就觉得可以用作临时避难所,作为商人的危机直觉让他做了在当时看来挺多此一举的事情。
可偏偏是这【多此一举】,给现在的王家带来了生存下去的契机。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同王全友这样有危机嗅觉,并且善于进行危机管理,大部分人要么没条件,要么没想到,还是按部就班的过日子,直到他们遇到了这场长安危机。
在徒单合喜不惜一切的命令下,长安守军一部对冲击城门的女真显贵、汉人显贵进行了无差别杀戮,血染城门,大量往日里耀武扬威的显贵们遭到了军队的杀戮。
他们或者被枭首,或者被劈成两段,或者被捅穿了身体。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才意识到,人类最根本的统治力来源,是武力。
城内的军兵算得上是“扬眉吐气”了,终于不用继续受这些鸟气了。
他们的怨念得到了发泄。
长安城内的秩序在武力的压制下很快稳定下来,所有人都按照军队的要求回到了自家住宅里不敢乱跑,每个人都吓得满脸发白,瑟瑟发抖,很快,整个长安城安静的就和鬼城一样。
但是这一切并未结束,长安城内的权贵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军队里的基层士兵本身就是被军官们压迫和剥削的存在,军队里严酷的生存环境让他们的怨念极为庞大,一经发泄,就根本刹不住车。
徒单合喜也没想着刹车,他借着军队不能控制怨气的发泄行动进一步发布命令,要求签发全城男子参与守城,集中全城所有物资进行守城。
他要把全城所有人力物力集中在一起,所以任何人都不得私藏任何对守城有帮助的东西,包括所有可以吃的东西。
在光复军距离长安城还有两个时辰距离的时候,徒单合喜一声令下,女真正兵们呼啸着进入了长安城内的家家户户,对他们进行彻底的掠夺,把所有可以用的上的物资全部“集中”。
尤其是粮食和钱财,全部集中。
而其他的,到底有没有用,那就全看军队个人的“判断”了。
这让军队特别的兴奋。
虽然没有徒单合喜的命令他们也已经开始了不同规模的抢掠和杀戮,但是徒单合喜的命令无疑是让这种行为变得合理。
徒单合喜帮他们背锅。
这种好事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到还不拼了命的发泄与抢掠?
而更让他们兴奋的是,徒单合喜没有不允许他们去掠夺那些往日里的权贵们和富豪们,那些人富得流油,往日里兵丁们只能看着流口水,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于是这群人成为了大兵们重点掠夺的对象。
被掳掠签发而来的签军们在加固城防,正兵们在呼啸抢掠。
城内居民们惨遭抢掠,哭天喊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在短短的时间内被剥夺殆尽。
这还不算,某些士兵看中了部分姿色上乘的女眷,硬是说她们也是“守城物资”,于是扛着这些女眷大笑着跑走了,无视家人们的阻碍和女眷的哭嚎。
徒单合喜的部将张秀实在看不下去了,冒死求见徒单合喜,要求徒单合喜约束士兵的行为,不要过于放纵士兵,否则极易引发城内内乱。
徒单合喜深吸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光复军即将抵达长安城,所有人都在恐惧,一般人在恐惧,士兵就不会恐惧吗?我没有其他可以安抚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