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怎敢不为陛下效死力?”
接着张浚全家在众目睽睽之下面向皇宫跪下谢恩,把政治姿态摆的足足的,然后才在与张浚志同道合或者敬仰他的主战派人士的簇拥之下,一起进入了这座豪华宅邸。
当天中午,张浚就在大客厅内举办了宴会,招待与会的主战派人士。
他们或者年迈,或者年轻,对于主战和北伐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是此时此刻,就完颜亮侮辱南宋、威胁要攻打南宋的当口,他们的意见都是一致的。
坚决反击,捍卫大宋和所有仁人志士的尊严,让金主完颜亮知道,大宋群臣不是孬种!
有了张浚的带领,仁人志士们觉得自己仿佛走上了人生巅峰,与会者中有文采飞扬者当场挥毫泼墨写下诗篇,称赞此番主战派的盛会将是大宋国运走上辉煌之路的转折点。
张浚非常高兴,哈哈大笑,喝了不少酒,最后烂醉如泥。
相关的消息送到皇宫里,赵构知道了之后,只是笑了笑,并不以为意。
而相关的消息送到其他朝廷机构里,当然也是一派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
枢密院内,叶义问和周麟之就对此颇有点酸酸的。
“因为罪过降职,左迁十数年,刚一回朝没多久就直接担任参知政事,位列宰辅,陛下对张浚的宠幸未免也太过了。”
叶义问一边批阅上报到枢密院的文书,一边对此表态,言辞之中满是酸酸的味道。
周麟之也好不到哪里去。
“参知政事估计还不是最后的结果,咱们都知道官家希望张相公能带兵打仗,指不定还要给他一个更高的职位,退一步说,执掌枢密院怕也不是不可能的,到时候咱们三人怕不是要退位让贤咯!”
这话说的阴阳怪气,任谁也能嗅出里头的柠檬味。
这两人一人一句酸言酸语说个不停,但是正儿八经的知枢密院事王纶却没有什么表态,只是一副出神的样子,叫另外两人很是意外。
“枢相?”
“枢相?”
叶义问和周麟之奇怪地看着王伦,出身询问。
王纶这才回过神来。
“啊?怎么了?”
“枢相,张浚备受恩宠,一日之间一步登天,那可真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您就不担心吗?官家喊张浚回来是为了打仗的事情,吾等三人不习兵事,怕不是要退位让贤啊!”
周麟之一脸不爽的看着王纶,大有一种【你家都要被偷了你还不在乎】的架势。
可是他没想到王纶的反应却非常的淡薄,只是微微点点头,叹息了一句【雷霆雨露具是天恩】,就埋头继续处理枢密院的事情了。
搞得叶义问和周麟之一脸疑惑,不明所以。
第511章 他们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接下来几天,一切都像是顺着叶义问和周麟之的猜测在走。
赵构除了正常的朝会之外,还多次召见张浚,有时一日一两次,有些时候一个上午就要召见两次,甚至还要和张浚谈到深夜,还拉着张浚不让他离开。
这就让有些人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整个人都像是泡在柠檬水里一样,浑身上下都是酸味儿。
张浚也是春风得意的模样,整个人都年轻了好几岁,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刚刚从东华门外唱名获得功名的新科“好男儿”呢。
根据朝廷里流传的消息,赵构询问了张浚很多整理军备需要做的事情,询问了张浚该如何应对金军的进犯,询问张浚金军的弱点,以及宋军取胜的关键之所在。
赵构俨然是把张浚当做了自己唯一的顾问,冷落了其他所有的臣子,专宠张浚一人。
三日一小赏,五日一大赏,赏钱赏物,要不是看张浚年龄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怕是女人也不会少赏。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张浚感到不满,其中不乏同为主战派的人士,他们都觉得张浚有点过了。
他们都觉得张浚有点过了,就更别说汤思退、沈该这一群和张浚非常不对付的人了。
所以当张浚在大朝会上提出整理军备、备战金军南侵的一系列建议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人唱反调。
张浚舌战群儒,每一天都要和自己的对手们爆发激烈的争吵,双方吵的不亦乐乎。
深知内情的王纶冷眼旁观这一切,觉得一切都在按照赵构的剧本往下走,张浚逃不出皇帝的五指山,逃不出这张正在编制的大网。
或许他现在春风得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已经不可能完成的时候,他又该作何想法呢?
赵构的天罗地网,把整个南宋的群臣都给网罗其中,谁也逃脱不了他为南宋设下的上限,他为此感到十分得意。
可是,他所能做主的地方,也仅仅只是南宋实际掌控的这一片土地。
而在此之外,就不是他可以影响的了。
他自以为自己的权术精妙绝伦,可以主导天下走势,却不曾想到北方大地上正风起云涌,局势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他再怎么阴险毒辣,终究只能影响南宋这一隅之地,只要超脱于其外,自力更生,摆脱他的影响,那么赵构就什么也不是。
正如在苏咏霖的眼里,赵构只是一个丑陋的人而已。
二月底,正当南宋群臣还在为了张浚提出的全面整顿三大战区军事战备的建议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正当绍兴三十年科举考试阅卷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从淮北传来了惊人的消息。
金主完颜亮身死,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光复军取得全胜。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一瞬间就把南宋朝堂上的全部争论终结了,连赵构看着满朝文武百官争论不休时脸上那抹得意的笑容也瞬间凝固。
什么?
完颜亮死了?
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了?
达成这一壮举的是那支造反起事的光复军?
开什么玩笑?
南宋君臣在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就全部愣住了,然后发自内心亦或是发自本能的要求皇帝严查、严惩传出这一消息的消息源。
就连正在等待科举考试第二场成绩放榜的文人士子们也发自内心的不相信这个消息,纷纷向“消息灵通人士”寻求更加可靠的消息来源。
他们不相信,不相信北方那支造反起家的光复军可以打败完颜亮和他的五十万大军,他们不相信一群造反的反贼可以做到连大宋帝国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不相信。
如果这是真的,不就意味着威压大宋三十年、夺走大宋半壁江山的金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吗?
不就意味着那支让大宋军队束手无策的铁骑彻底消失了吗?
而做到这一切的,居然是一群反贼?
他们不信。
这一点,南宋倒是从上至下的贯彻落实了。
赵构前所未有的积极出面要求枢密院等重要军事机构立刻全面安排人员北上查探消息,务必要把准确无误的消息带回临安,若有丝毫缺漏差异,定斩不饶。
皇帝一句话,臣子跑断腿,整个南宋的对外情报搜索机构被逼着结束了咸鱼摆烂的环节,被逼无奈地向北前进,积极地向北探查重要的情报消息。
他们必须要知道完颜亮到底怎么样了,金国到底怎么样了,以及光复军……到底怎么样了。
一系列的行动吩咐下去之后,赵构再次召集了自己的最高执政团队,把宰相们和枢密院的大佬们全部召集过来,跟他们一起开了个会。
首先被问询的就是张浚。
因为赵构之前询问张浚关于光复军的事情时,张浚言之凿凿的认为光复军十有八九扛不过去,会被完颜亮撕碎了吃掉,然后完颜亮携大胜之威南下攻宋,大宋需要进行战备。
赵构打那时候就开始做心理建设了,觉得无论如何要保住自己的皇位。
结果这一家伙给赵构整不会了,感觉所有的心理建设都白费了。
别说赵构了,连群臣都感觉他们这一个多月以来的争吵和内心的折磨都白费了,变得毫无意义。
他们的一切争论都来自于金国,都起源于金国的南侵,金国南侵,才有他们的争论,金国要是完蛋了,他们争论来争论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很多人的矛头就一起指向了定言【金宋之间必有一战】的张浚。
“德远,你说说吧,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赵构面色不善地看着张浚。
张浚其实也非常尴尬,或者说,他尴尬癌都要犯了,可是他也觉得自己很冤枉。
谁能想到完颜亮居然那么浪?
五十万大军进攻光复军居然能给人翻盘?
虽然说眼下这只是传言,还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但是万一呢?
万一是真的呢?
感受着皇帝和身边同僚们满满的恶意,张浚尴尬地轻咳了一声。
“陛下,此事尚且还不能确定真假,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复军为了迷惑金人乃至于大宋而散布的假消息,事情还需要继续调查才能确定到底是真是假,所以眼下还是稍安勿躁。”
确实,这个消息眼下还不知道真假,现在就定言张浚说的有问题那是不合适的。
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北往南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光复军真的打了打胜仗,金军真的被干碎了。
但是南宋朝廷和民间还是不太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朝廷就不说了,民间的节奏特别热烈,那些刚刚参加完科举考试等着放榜的士子们正好闲得无聊,就在临安的酒楼、茶馆里热烈讨论这些事情。
这些闲得无聊的士子可谓是带节奏的高手,士子之中很有名气的赵彦逾、王质等人精通历史,于是从金兀术讲到完颜亮,从金国从辽东起兵讲到他们横渡长江,反正就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事情大概率是假的。
一群金国反贼怎么可能把金国大军击溃呢?
只有少数人认为这可能是真的,认为无风不起浪,没理由这样的消息传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但是在大多数人的节奏风暴压迫之下,他们的声音发不出来。
然而节奏风暴抵不过真刀真枪,三月中下旬,南京路沿边各州军不约而同的送来了令南宋朝廷和民间都傻眼的消息。
金南京路沿边各州之邓州、唐州、蔡州、颍州、寿州、宿州、泗州全面改旗易帜,占领者打出旗号,曰【光复军】。
第512章 金国那么强大,怎么会被消灭呢?
根据沿边各州军政长官的说法,这一变故来的非常突然。
数日之间,邓州、唐州、蔡州、颍州、寿州、宿州、泗州都发生激烈战事,战后,这些地区全部归属光复军。
光复军接管原先属于金军的防区和防务,全面建立起了新的防线,向南持防御态势,并未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南宋沿边各州军的军政主官对此惶恐不安,向朝廷请求该如何应对此事。
然而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南宋朝廷也是陷入了极度的震撼之中,对于这一突发状况完全不能理解,一时间说什么的人都有。
有人说光复军被金军打败了,这是金军用光复军的旗号来欺骗宋军,是进攻大宋的前兆,让皇帝千万小心。
有人说光复军被金军打败了,从山东河北一路流窜到宋金边境,是来投靠南宋的。
还有人干脆说光复军投降了金军,打着光复军的旗号来和金军唱双簧,是要引诱宋军进入南京路好一举歼灭。
总而言之各种说法都有,甭管多古怪多稀奇,都有人可以提出来,都有人想得到。
唯独没人说光复军打败了金军以后又进军南京路,将南京路的金军全部驱逐了,金军是逃跑跑走的。
倒也不是说没人这样说,应该是说有人这样想,但是不敢这样说,也不愿这样说。
可是不管怎么讲,事实就是如此,除了早就和南宋接壤的山东南边几个州之外,金国南京路沿边七个州也是光复军占据,和南宋再次接壤。
南宋朝廷不能无视这样的情况发生,赵构立刻召开御前扩大会议,把临安城内四品以上官员全部召集入皇宫,与他一起商议这件事情。
这是非常正式的大朝会了。
此时此刻,张浚就更加尴尬了。
很多人都面色怪异地看着他,想着他不断撺掇赵构和金国决战的事情,顿时感觉这件事情充满了黑色幽默。
这一搞,金国可别没了啊……
“德远,现在这个情况,你且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构一脸不善地看着张浚。
群臣也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看着这个主战派的灵魂人物。
一片寂静之中,张浚又觉得自己的尴尬癌要犯了。
“陛下,老臣……老臣对淮北局势了解不足,估计不足,眼下淮北可能出现了之前大宋从未想过的事情,老臣以为,必须要谨慎对待。”
赵构心里一紧,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微微发抖。
“你的意思是……金主真的死了,金国大军真的覆灭了?”
“老臣不敢断言,但是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光复军不可能在没有击溃金军主力的情况下分兵进攻南京路,更不可能在流窜的情况下夺取沿边七州,所以老臣以为……以为……”
张浚实在是不敢也不太愿意把那个推断说出口。
可是就眼下的情况来分析,符合逻辑的唯一可能就是光复军对金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光复军击溃了金军的五十万大军,否则不可能分兵进取南京路。
他的话久久不能说出口,赵构却怀着莫名的情绪开口问道:“你以为光复军击溃了五十万金军,已经取得了胜利?”
赵构的话问出口,整个大殿上顿时安静的连掉下一根针的声音都听得到。
张浚无言,群臣无言。
良久,还是汤思退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陛下,老臣实在是困惑,光复军名号虽然响亮,可究其根本,也不过是一群起事不过二载的金国反贼,就算声势浩大吧,面对金国些许偏师取得优势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是,进攻他们的是金国的主力啊,五十万主力啊,其中至少有战兵十数万,甚至接近二十万,那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普天之下谁敢说一定可以抗衡?
这样一支军队不说横扫天下,也是威震四方,寻常人甚至不敢与之正视,如此威势之下,光复军群贼到底有什么能耐能击溃之?诸位同僚,陛下,老臣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汤思退的话可以说是切中了殿中所有臣子的想法,切中了他们所有的疑虑和不解。
他们就是觉得起事不过两年的光复军不可能打败金国五十万大军,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就是不可能。
虽然现实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他们的想法可能是错的,但是除非完颜亮的人头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否则,他们是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的。
宋国和金国在本质上虽然是敌国,可是绍兴男儿们一通操作,搞得本该彻骨痛恨金国的宋国和金国居然不清不楚。
暧昧中带着仇恨,仇恨中带着暧昧,搞得就和三流狗血言情剧中的男女主角一样,三观不正,狗血至极。
于是对于金国,很多南宋官员的态度都相当模糊。
一方面看他们不爽,气他们蔑视大宋和自己,一方面对于他们的强大又心存畏惧,生怕他们带兵南下索取更多的好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一部分宋人已经渐渐接受了金国的存在,接受了金国作为他们的“上国”的存在,发自内心的渐渐的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人往往只会把自己懂事以来就知道的事情当做理所应当。
所以随着宋金对峙时间日久,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宋人只会觉得中原就是金国的土地,中原汉人就是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