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晾着他们还是为了极限施压,从当前来说最富有的他们的身上榨取最多的好处,不仅是钱,更想弄到一些土地人口,继续扩大自己的基本盘。
于是当秘书沈格告诉苏咏霖孔拯已经到了的时候,刚刚吃完饭正在消食的苏咏霖便点了点头,让孔拯进来见他。
时隔很久再次见到苏咏霖,孔拯发现苏咏霖的身上已经看不到当年的那种狂傲之气,或者更直接一点说就是——匪气。
当年苏咏霖持刀横在他脖子上逼着他做官的时候,他是真的觉得苏咏霖像个纯粹的土匪,一点不讲道理,纯粹的暴力压制。
当然,这种纯粹的暴力压制也给孔拯留下了至今为止都不能忘怀的心理阴影。
可是现在看上去,苏咏霖简直是个面如冠玉的贵公子,能用【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来形容,和当初的样子天差地别。
一开始孔拯还有些奇怪,但是稍微想想也就明白了——
他本身就相貌堂堂,现在地位高了,不用自己亲自上阵搏杀,举手投足间多了几分贵气,少了几分煞气,有如此观感,也是自然。
而且他这个时候忽然想起来,苏咏霖目前也就二十三岁。
天上人啊,简直是天神下凡来收拾金国人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
于是孔拯收起全部的心思,集中精神应对这一场并不轻松的会面。
“元济,好久不见了。”
苏咏霖端坐在桌案之前,看起来并没有站起来的打算。
“将军才是,许久未见,将军英姿勃发,神采飞扬,真乃天上人也!”
孔拯站在苏咏霖面前,深深一礼。
苏咏霖哈哈一笑。
“免礼免礼,不必如此,请坐,看茶。”
“多谢将军。”
孔拯走向左边第一个位置缓缓坐下,姿态正规,目不斜视。
方才通报的秘书沈格端着一杯茶送到了孔拯面前,孔拯谢过。
沈格离开之后,苏咏霖端起自己的茶碗稍稍饮了一口。
“听说元济已经在中都住了一个多月了?”
“是。”
“哟,那可真是我的不对了,我太忙了,一直没想起见你,对不住啊。”
“不不不,是在下不通事理,一别经年,许久未见将军,只知将军奔波劳碌,不知将军身体可还好,所以带了很多滋补食材和珍贵药材前来拜见将军,不曾想耽误了将军办理正事,在下有罪,有罪!”
孔拯诚惶诚恐的模样让苏咏霖没来由的感到一阵舒爽,同时也意识到孔氏作为历代政坛不倒翁,除了名头响亮之外,也是有点真本事的。
比如说话的艺术就掌握的很好,能让听到的人很舒服。
可惜这个技能苏咏霖始终掌握不好,他最擅长的还是阴阳怪气和直接怼人,要是做官,肯定没办法和同僚相处愉快,所以注定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官僚。
说白了,他就是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没有孔拯这种家学渊源之下学到的柔软身段。
唉!技不如人啊!
怀着微微的遗憾和强烈的愉悦,苏咏霖咧嘴笑了笑。
“元济何罪之有呢?元济还能记得我,就很好咯,孔氏这偌大的名头,我越是往中都走,就感受越深,等我进了完颜亮的皇宫,才恍然惊觉,当年我的行为是何等的失礼啊!”
苏咏霖这样说着,满脸都是遗憾:“元济啊,我得向你陪个不是啊。”
孔拯微微一愣,然后脸上堆满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哪里哪里,若没有当年将军的果断,孔氏怕也没有如今能与将军见面的从容了。”
“呵呵呵,那倒也是。”
苏咏霖脸上的遗憾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于是孔拯更加尴尬了——说是陪个不是,没有动作也没有表情,这语气怎么听怎么像是在嘲讽人。
他要不是光复军真正的主人,要不是五十万大军的领导者,要不是未来的皇帝,孔拯是真的很想一巴掌甩他脸上的。
可惜,孔拯打不过他,所以不敢,只能唾面自干,任由他阴阳怪气。
苏咏霖看着孔拯的表情,就很开心。
他也别喜欢看到这种看他不爽却又干不掉他的表情。
尤其对方还是身段柔软家学渊源的孔氏,这就说明他阴阳怪气的本领更上一层楼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苏某人的性格也是相当恶劣。
第506章 大型凡尔赛现场
就苏咏霖这种阴阳怪气的说话方式,他要不是光复军首脑,早就被人三句话打死十八次了。
但是很可惜,他是光复军的实际掌握者,光复军占领区的实际统治者、最高权力掌握者。
所以轮不到别人打他,只有他打别人。
他三句话,就能把敌人干掉十八万。
深谙个中精髓,被冒犯的孔拯毫不介意,面对苏咏霖的阴阳怪气选择了笑脸相迎。
“一切都过去了,孔氏能如此安稳的延续到如今,也是全赖将军的信任和提拔,孔某不胜感激!”
孔拯又是一个大礼,结束了这尴尬的对话,将尴尬的氛围一扫而空。
要不怎么说人家身段柔软家学渊源呢。
苏咏霖哈哈大笑,然后站起身子走到了孔拯的面前,握住了孔拯的手,把他扶了起来。
“感激什么呢?现在不仅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啊,你看看,我现在管着这偌大的中都,还有五十万大军,已经分身乏术,困苦不堪,手上实在是缺乏可用的人才,就等着元济来帮我咯!”
听到这句话,孔拯稍微一愣,接着便是一阵狂喜袭上心头,心中全部的不爽在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甚至还有点感激起了苏咏霖。
“将军……这……”
“你也知道,我起兵至今不过两年多,我本以为要花个十几年功夫才能把金国灭掉,那个时候我手下大概也有不少可用之才了,可谁曾想这金国人就是纸糊的老虎,太不经打,这才两年功夫,就完了。
我都还没有使上什么力气,他自己就倒下了,皇帝死了,将军死了,大军完蛋了,把这个烂摊子丢给我,弄得我现在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一穷二白,无奈得很啊。”
苏咏霖捏着孔拯的手,稍微用上了些力气。
孔拯的笑容又变的有些尴尬了。
好家伙,这大型凡尔赛现场还真让孔拯赶上了。
什么叫本来以为要花十几年功夫结果才用两年就成功了?
别说你,我们谁又能料到你那么凶,金国人那么废?
说好的天下霸主第一强国,结果就打出这么个战绩,一下子把花了三十年功夫营造出来的不败金身敲得粉碎,现在所有人都傻眼了,所有人都没有准备好。
还能怎么说?
这世上妖孽太多,可是如同苏咏霖这样的……也难怪那么多人都对苏咏霖的政策和做派颇有微词,但是一个个的还是不敢和他正面冲突。
太诡异了,太妖孽了,把天下霸主打的跟孙子一样,太吓人了。
谁受得了?
就是太快了,所以大家都没有准备,所以才要腆着一张脸来中都求田问舍啊!
孔拯现在一点都不恨苏咏霖,就恨完颜亮,就恨金国。
一群废物,两年都扛不住,一点准备的时间都不给我们,就跟赶着投胎一样,亡国亡的那么快,孔拯都感觉完颜亮和赵恒是孪生兄弟了。
可事已至此,又能怎么办呢?
孔拯只能腆着脸吹捧苏咏霖是天上人,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救苦救难的,是来帮助中原汉人推翻金国残暴统治的。
然后话锋一转,就提到了苏咏霖需要的“帮手”上。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话虽如此,但治理大国也需谨小慎微,一步错,则步步错,步步错,则国家危亡,这是金国之所以覆亡的原因,而将军反其道而行之,自然能够取而代之。”
“嗯,说得好!继续。”
苏咏霖点点头,看起来很满意,心里却在骂孔拯你跟我隔这儿搁这儿呢?
说重点!
于是孔拯就开始说重点了。
“将军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古人也遇到过,古人为选拔人才,也是费尽心思,想方设法从万民之中选择有才之人,所以先有察举,又有科举,皆为朝廷取士。
到如今,无论是曾经治理中原的宋国,还是后来治理中原的金国,都以科举取士来选拔人才,治理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择精通经典之儒士,以儒术治国,方能长治久安。”
苏咏霖点了点头。
“元济的意思,是要我开科举取士?”
孔拯一阵激动。
“正是,中都已下,金国已亡,将军何不顺应天意,建国称帝,并开科举,昭示天下,以为新朝天威浩荡?”
苏咏霖看着孔拯眨巴眨巴眼睛,沉默了一会儿。
“你说得很好,但是我没打算现在称帝啊。”
“啊?”
孔拯张大了嘴巴,一愣。
“现在称帝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吗?刚刚灭了金国,西边还有关中没拿下,东边还有辽东没拿下,还有夏国,还有宋国,都在虎视眈眈。
我不做皇帝,各方还会有所忌惮,不会立刻出兵与我为敌,我要是现在做了皇帝,不就是四面临敌吗?元济,这个局面,难道你看不懂?”
苏咏霖一脸惊讶地看着孔拯,摆出一副嫌弃的姿态。
孔拯悚然一惊,心想着不能让苏咏霖怀疑他的能力,于是立刻补救。
“看得懂!看得懂!只是……只是在吾辈心中,将军之伟业,无人可比,当为天下第一人!”
苏咏霖连连摇头。
“别这样说了,元济,我跟你说实话,当前这个情况下,我什么都缺,根本没有底气做皇帝,更别说开科举了,我就算开了科举,到时候没人来参加,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孔拯很想告诉他你这样装逼实在是有点过分,但是他接受过的教育让他没有说出这样的话。
“那将军以为,何时举办科举比较合适呢?”
他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重要使命的答案。
苏咏霖知道这是士大夫们的核心利益,必然不可能相让,便开口道:“等我平定中原、彻底消灭金国之后吧,那个时候,应该我也能让天下人都认同我的功绩了。”
孔拯听后,松了口气,总算是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
虽然眼下不得科举,但是苏咏霖总归是这样想的,那就好。
但是他的使命还没有就此完结。
科举一时举办不起来,那就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抢占资源,避免被先来者把所有的政治资源都抢光了,连口汤都喝不上。
官场上论资排辈抱团取暖的现象十分严重,若不能抢占先机,一步慢,步步慢,届时就算做了官,也要给人家端茶递水卑躬屈膝不得抬头,那么山东士大夫们的处境堪忧。
想了想苏咏霖方才的表态,孔拯决定主动出击。
“将军之前说缺乏治理地方的人才,若将军不弃,孔某愿为将军举荐一二,为将军分忧。”
“太好了,我现在正缺少人手为我打理事务,若能得到元济举荐,一定是大才!”
孔拯笑道:“大才不敢说,但是为将军分忧之心天地可鉴,还请将军明察。”
一阵交谈之后,孔拯推荐了十二三个“为将军分忧之才”给苏咏霖,苏咏霖也“笑纳”,表示让他们尽快来中都,他好安排他们做事,为他“分忧”。
第507章 我将誓死追随
孔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非常高兴,离开皇宫之后就派人返回山东老家,安排人北上。
同时,也让被举荐的家族把各自的“心意”送到中都来。
苏咏霖可是说得很清楚了。
他“没钱”。
没钱两个字需要掰开来细细品读,到底是什么层面上的没钱,然后针对这个真正的含义给出苏咏霖需要的到的利益,才能让苏咏霖“有钱”,苏咏霖“有钱”了,当然不会吝啬官位。
孔拯离开之后,一直藏在苏咏霖身后屏风内侧的田珪子绕了出来,走到了苏咏霖身边。
“阿郎,真就这样便宜了孔拯?”
苏咏霖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当然,我需要人办事,需要很多很多很多人来办事,而且朝廷里政治势力越多,对于我们而言好处越大。”
“您的意思是?”
“中原汉人一直都瞧不起燕云汉人,觉得他们身上胡风重,不是华夏苗裔,而燕云汉人则瞧不起中原汉人,觉得他们懦弱,是被征服者,而他们又一起瞧不上契丹人、奚人、渤海人等族群。
另外还有新晋官僚和原先金国的旧官僚之间也会存在争端,我只要稍微一挑拨,就能让他们彼此不对付,互相争斗,他们争得激烈,就能把水搅浑,这中都的水越浑,咱们才能浑水摸鱼,从中得利。”
苏咏霖眯着眼睛看着孔拯远去的背影,开口道:“他们都不是咱们的一路人,但是为了稳定,为了建国,少不得他们的加入和出力,咱们自己还是根基太浅了,珪子,咱们要夯实基础啊。”
田珪子抿抿嘴,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但是苏咏霖把话敞开了讲,一点也没有保留,让他感觉到情况的确如此。
大战获胜之后,苏咏霖就在济南召开过复兴会中央会议,在会议上作了报告,说了他对现在和未来形势的判断,其中就提到了未来建立国家少不得这些上等人的加入。
没有他们的加入,光复军根基浅薄,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稳固的政权,必然陷入混乱之中。
到时候等金国缓过劲儿来,南宋和西夏方面也看出了光复军政权的实质,他们必然面对重重危机,这对于新生的光复军政权来说危险太大。
所以苏咏霖提出了这个建议,让复兴会总部讨论。
不过该说不说,当时反对的人不少,很多人都觉得这样做非常危险。
他们觉得既然要和上等人作斗争,就应该斗争到底,而不需要和上等人虚与委蛇,否则斗争还有什么意义呢?
苏咏霖和这些持有反对意见的人进行辩论,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和数据表明了光复军政权目前浅薄的根基和面对的实际危险,认为现在发起决战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大乱。
届时内外敌人一起发力,组织大军进攻,光复军将面临极其严重的危险,甚至是倾覆之忧。
不要觉得光复军现在屡战屡胜就所向披靡,两线作战从来都是兵家大忌,苏咏霖再怎么善于指挥,在两线作战的问题上也非常谨慎。
更不要说大战之后光复军人数扩充,大量原来的金兵投靠了光复军,十几万的精锐主力一下子扩充到了近五十万,各支军队鱼龙混杂,战力不一。
苏咏霖提出整军计划为的就是整肃军队,各兵团未必要满编,在整军过程之中把不合格的人淘汰掉,留下合格的士兵,这才是最主要的。
如果不进行一波严肃的整顿,军队数量上升和战斗力下滑就是必然的,这样的军队如何应付内外敌人的合力进攻?
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粮食,缺少粮食。
本来燕云、河北与山东就因为战乱影响了春耕,燕云土地几近荒废,如果不能及时恢复稳定与生产,来年,很有可能会爆发严重的饥荒,会死很多人。
饿肚子的人可不管什么上等人和牛马,他们要吃饭,想的就是两个字,就是要吃饭。
况且现在很多加入光复军的士兵最根本的原因一是金国完蛋了,二就是为了吃饱饭,吃不饱饭,届时更有可能爆发民间和军队中的双重叛乱,到那个时候,光复军该怎么办?
苏咏霖用严峻的事实告诉所有人,在实现理想之前,要先生存下来。
最后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