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个弟兄死了,死于你们的不称职!这是战场!战场上,军阵就是步军的命!你们之所以是军官,就是要你们在战场上管束好部下!不然,我要军官何用?”
军官们被苏咏霖训斥的连头都抬不起来,接连取胜的喜悦消失的无影无踪。
“现在咱们面对的还不是金贼的正规军,只是稍微难缠一点,你们就能乱了阵型,这要是遇到真正精锐的金军,这仗还要不要打下去了?干脆就和当年的宋军一样一溃千里好了。”
苏咏霖伸手指向了南方:“可他们有长江,他们还有半壁江山,当年还有岳飞,还有韩世忠,还有敢战者挺身而出!我们有什么?黄河改道了,咱们面前没有黄河了,金贼南下,一路畅通无阻!
我们不能失败的,金贼可以失败无数次,因为他们家大业大,死个一两百人就和挠痒痒一样,而我们连一次都输不起,一次都输不起!输一次,咱们就完了!所以咱们只能不停的赢!”
话说到这里,苏咏霖重重的喘了几口气。
小小的天地之间一片寂静,军官们连呼吸都不敢大声。
少顷,苏咏霖平静下来,自己也盘腿坐了下来。
“当然,我也有错,我是最高指挥官,如果我能更及时的给你们传达指令,也许你们可以更快的反应过来,战场上出现问题,首先要追究责任的,肯定是最高指挥官,我向你们所有人认错。”
苏咏霖低下头,深吸一口气,把头抬了起来,看着火光映照下那一双双闪着光的眸子。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的反应不及时,造成了你们的反应不及时,进而使得全军阵型乱了,这就是这场战斗我们所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军阵,不能乱。”
“喏。”
年轻的军官们目光灼灼的看着苏咏霖。
“咱们的任务只是扫荡村寨,眼下,咱们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剩下的四个村寨,其他弟兄想拿下来应该不难,所以就要看赵大统领能否及时拿下费县县城了。
县城一旦拿下了,整个沂州的金贼势力就被咱们消灭干净了,接下来,就要准备下一步该怎么走了,而在此之前,最重要的肯定是征兵,扩充实力。
我让你们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分发土地,让农民心向我军,也就是为了征兵做准备,等局势稍稍安定,咱们就要面向村庄征收更多的兵员,你们都要做好带更多兵的准备。”
“喏!”
军官们高兴起来,齐声回复。
晚上休息前,磨盘村农会会长王大虎带着一群村民准备了一些热馒头和热汤送到苏咏霖这里请他和义军士兵吃,并且邀请苏咏霖和义军士兵到村子里居住,他们可以腾出一些屋子。
“不用了,金贼的村寨虽然被破坏不少,但也是能住人的,吃的东西……我们就收下了。”
苏咏霖笑着收下了吃的东西,至于到村子里住下这样的事情,苏咏霖回绝了。
他对军队的军纪要求非常严格,没有允许不得前往老百姓生活区,更不准擅自进入房屋、收受礼物,一旦发现,按照军法严惩。
这让磨盘村的人们产生了很好的观感。
王大虎笑呵呵的把三个馒头一碗汤端给苏咏霖。
“苏郎把土地分给我们,还给我们那么多东西,我们这心里也是在是有点过意不去。”
苏咏霖笑着摇了摇头。
“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土地本来就该是你们的,只是给金人抢走了而已,现在义军来了,你们就分好土地,组织好村民自卫队,把自己保护好,好好过日子,至于今后税收之类的事情,等局势安定下来再说。”
“哎!”
王大虎点了点头,少顷,又有些忧虑的询问道:“大军会离开吗?”
“你是问我们之后会去什么地方?”
“是的,不知道大军打败这里的金贼之后,会去什么地方打金贼呢?”
“暂时还是整顿一阵子军队,接着应该是要继续北上讨伐金贼的,咱们的目标,是把金贼赶出中原。”
“哦,这样的话……咱们一定会赢的,对吧?”
看着王大虎闪烁的眼神,苏咏霖还是笑着。
他们当然会担心了。
杀死金人,他们也有份,脑袋一热就把金人的脑袋砍了,这要是金人兴师问罪来了,他们和义军一样,讨不到好,要想继续活下去,只能期待义军大获全胜。
当然,只是期待可不顶用。
“与其担惊受怕,何不行动起来,加入义军一起战斗呢?多一份力量,义军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守住好不容易得到的土地,义军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军,义军,是咱们农民自己的军队。”
苏咏霖还是第一次对外提起这样的概念。
之前,他还真的没想到这个关键点。
但是农民们出于对自身利益的担忧,自然而然的向苏咏霖寻求心理安慰,他们可能是希望苏咏霖给他们提供保护的。
可是啊,义军不能帮你们包办一切啊。
你们自己的东西,是要靠自己守护的。
苏咏霖顿时想到了扩充军队强化根基的关键点。
“农民自己的军队?”
王大虎眨巴眨巴自己的眼睛,眼睛里满是迷茫,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语一样,反应不过来。
军队什么时候成了农民的军队了?
那官兵不都是跟土匪一样肆意欺辱、抢掠农民的恶鬼吗?
还能有咱们自己的官兵?
给咱们撑腰做主的那种?
可能吗?
王大虎觉得不能理解。
苏咏霖高兴起来,伸手拍了拍王大虎的肩膀。
“对,咱们农民自己的军队,农民加入,农民组成,为了咱们农民的土地,为了咱们农民能吃一口饱饭而战斗的军队,除了正常田税,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咱们的军队就是为此而战!”
王大虎彻底迷糊了。
他的迷糊不要紧,苏咏霖却想到了宣传的关键点。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他和他的义军总归是要和农民站在一起的。
农民就是他起义造反的根基,是他掀翻金帝国的唯一依仗。
他要得到农民的支持,把农民组织起来,汇聚成庞大的力量,砸碎这陈旧腐败的世界。
第41章 不要等待清官,不要期待清官
第二天凌晨时分,苏咏霖得知费县县城已经被攻取,赵开山正在整顿城池,让苏咏霖暂时驻守村庄等他的命令。
不久之后,苏咏霖又得到了赵玉成传回来的消息,说他奋战不停,已经成功的攻破了那四座金人村寨,把金人全部杀死了。
但是他自身损失也不小,战死了将近一百人,受伤的也不少。
赵玉成现在正驻军在磨盘村东北方向上的老庄村,他询问苏咏霖下一步该怎么办。
下一步怎么办?
苏咏霖下令让赵玉成率军回到磨盘村向他靠拢。
然后他会派出工作组去被赵玉成解救的村庄之中进行工作,分土地,建立农会,组织农民等等,要做的工作很多。
县城他可以暂时不要,农村,他一定要占据。
命令传出去之后,苏咏霖再次召集身边所有军官,开了一场工作会,他在会议上交代,要把苏家义军定义为农民的军队。
底下一群军官差异的看着苏咏霖。
苏勇举起了手。
“阿郎,农民的军队……这是什么意思啊?”
“咱们到北边来干什么来了?”
苏咏霖提问。
“掀翻金国,抢回中原,再调头收拾南宋,拉一把那些穷苦人。”
苏勇老老实实的回答。
“所以,咱们北上的目的就是为了农民的日子不要过得那么苦,既然如此,咱们当然就是农民的军队,和农民站在一起。”
“所以呢?要怎么做?”
苏勇进一步询问。
“很简单,阿勇,你应该还记得,咱们在南宋看到的那些官兵,个个都是张牙舞爪欺负农民的,对农民是肆意掠夺,对不对?”
“对。”
“所以,我们要做农民的军队,为农民说话,给农民撑腰,有人伤害农民,想要抢他们的地、抢他们的粮食,咱们就要站出来,保护农民,这就是农民的军队。”
苏勇眨了眨眼睛,老半天没反应过来。
倒是田珪子第一个反应过来,举起手询问道:“阿郎,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咱们现在把那些地分给农户耕种了,要是有人想要抢他们的地,把他们变成佃户,咱们就要站出来阻止这种事情?”
“对!”
苏咏霖指了指田珪子:“就是这样,我们每打下一个村庄,就要告诉他们,我们,是农民的军队,保护农民,给农民撑腰,帮农民说话,谁欺负农民,我们绝对不能坐视不理。”
苏咏霖伸手指了指南边。
“咱们还在南宋的时候,心里何尝没有过期望,期望咱们被欺负的时候,有人能站出来给咱们主持公道,但是很可惜,没有,自始至终,都没有官面上的人站出来,帮我们主持公道。
于是,你们和我一样,都被逼着离开土地,离开家乡,在海上贩私盐,做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发生这种事情,究其根本是什么,是咱们被欺负的时候,没有人为咱们主持公道。
那好,上等人不给咱们主持公道,咱们自己给自己主持公道,他们为什么能欺负咱们?因为有刀,有枪,有弓弩,他们能杀了咱们,而咱们打不过他们。
现在不一样了,咱们也有刀,有枪,有弓弩,咱们也能杀了他们,谁再敢欺负咱们,咱们已经可以用刀枪保护自己,给自己主持公道了!不仅如此,咱们还要给其他农民一起主持公道!”
这样一说,军官们茅塞顿开。
他们纷纷点头,想起自己之所以沦为私盐贩子又跟着苏咏霖北上造反的原因。
不就是被抢走土地无法生存吗?
被欺负的时候只能忍气吞声,指望有青天大老爷能主持公道,但是却始终等不来青天大老爷,最后只能无奈的流亡,不然就要饿死了。
他们曾经很疑惑,他们都听过清官惩治贪官的传说,可为什么轮到自己却怎么等都等不来清官呢?
清官在什么地方?
无穷无尽的等待之中,苏咏霖告诉他们,不要等了,没有意义的,没有那么多“清官”能给你们主持公道。
若想不受欺负,就要联合起来,自己给自己主持公道。
咱们有刀枪,有军队,有武力,咱们可以给自己主持公道,并且帮其他弱者主持公道。
不要等待清官,不要期待清官。
“昨天晚上,这个磨盘村的农会会长王大虎问我,金贼打回来了怎么办,他们该怎么做才好?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吗?因为他在怕,在担心。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已经杀了金贼,已经没有回头路了,面前只有一条路,他们只能选择和咱们站在一起,而咱们不也是只有一条路吗?咱们不也是只能和他们站在一起吗?
否则咱们还能和谁站在一起?南宋的读书人老爷们?那些抢了你们的土地还要你们的命的地主乡绅们?亦或是金国的皇帝?还是金国的其他什么人?没有,全都没有!
既然如此,那就和农民站在一起,融为一体,紧紧结合,互帮互助,永不背弃,咱们就是农民,农民就是咱们!咱们是农家子弟兵!为农民做主、给农民撑腰的农家子弟兵!”
苏咏霖握紧拳头,做出如此宣誓。
军官们看着苏咏霖,全都兴奋起来了。
他们终于意识到,手握刀枪杀金人的他们已经有了给自己主持公道、甚至是帮别人主持公道的能力。
曾经哭天喊地盼着青天大老爷来给自己主持公道的他们,已经不再需要那样的妄想了。
他们可以杀死迫害他们的人,用英勇的战斗换取宝贵的自由。
用咱们手里的刀枪,给自己、给农民主持公道!
咱们要靠自己!
苏咏霖再次下令。
“迅速把这件事情通知全军,把我说的全部都给弟兄们说一遍,让兄弟们牢记心中,然后重申军规军法,不准掳掠,不准抢夺,不准侵犯,有犯者,杀无赦!
不仅如此,在得到我的进兵命令之前,除了日常训练队列军阵之外,抽出时间帮村中农民耕种土地,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咱们现在部分口粮靠他们提供,所以不能白吃白喝。
既然决定为他们做主,和他们站在一起,就不要忘记自己也是农民的一份子,咱们的双手除了可以用来杀敌,一样可以用来生产,记住,咱们都是农家子弟兵!”
“喏!”
军官们齐声领命。
第42章 那么我们造反又是为了什么
既然要做农家子弟兵,要和那些传统的旧军队做出区分,自然就要做一些和过去完全不同的事情。
于是苏咏霖吩咐部下们帮助老农们的时候所需要做的一些事情。
嘴要甜,要面带笑容,说话语气要礼貌,不准臭着一张脸粗里粗气的说话,要尽全力让老农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能帮上忙的事情都要帮,耕田种地也好,打扫卫生也好,搬运货物也好,建造房屋也好,总而言之,在训练之余,能帮上忙的就去帮。
“记住,我们就是他们,他们就是我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苏咏霖做了最后的总结。
“喏!”
一群人四散而出,他们去贯彻落实苏咏霖的意志,带着自己部下的士兵去帮助农民们干活儿了。
农民们似乎有些惶恐不安,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他们天然对拿着刀枪的军队感到恐惧。
尽管这不是官军,而是义军。
但是在他们看来,不管是官军还是义军,但凡是拿着刀枪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宋朝崇文抑武的风气严重的割裂了人民和军队,使得本就不得人心的封建军队的形象更加负面,百姓眼中但凡是拿着刀枪的都和土匪没什么区别。
硬是要说有区别,大概就是一个穿着制服一个不穿制服。
干的事情是差不多的,甚至穿着制服的更凶残,因为他们背后有赵官家,有大义名分。
但是这支军队却不一样。
打金人,不欺负他们,给他们分土地,还要来帮他们做事……
这真的是当兵的?
不是什么圣人组织?
农民们最初是惶恐不安的。
他们连连推却说不用不用,但是士兵们还是要求这样做,有些硬生生把活儿抢过来自己做,以此显示自己的真心诚意。
渐渐地,农户们发现这些拿着刀枪的义军士兵是真的在干活儿。
干得还不错,挺熟练的,就和之前也是农民一样。
而且干完了就老老实实把东西放回原位,然后打声招呼转身离开,也没索要什么东西,比如钱和粮食之类的。
大户人家雇工做活儿都要象征性的给点工钱或者管口饭之类的。
他们就真的帮着咱们什么也不要了?
农民们的心里满是惊奇。
还真有愿意帮着咱们干活的兵?
多少年的习俗带来的惯性思维,一时半会儿是扭转不了的,但是苏咏霖愿意相信,只要他们去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体现自己的真心诚意,这种误解是一定可以扭转的。
当然,这支军队要始终如一,不能变质。
于是苏咏霖自己也上前,帮着农家从水井里挑水送到各家的水缸里,身体力行,给所有士兵做榜样。
整个村子的氛围渐渐的发生了变化,农户们渐渐不再对士兵主动帮着干活儿感到惊奇和不适应。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稍晚些时候,赵玉成率军与苏咏霖会师,看到苏咏霖正带着军队帮村中农户干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