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家息怒。”
童贯劝道:“官家巡幸亳州,当今许是想着亲征太原,胜负未为可知的原因?”
“你不用再劝朕,也不用再安慰朕了。说什么想着亲征太原,胜负未为可知,这种话拿来糊弄三岁的小孩子也就罢了。”
赵吉翔叹了一声道:“在你的眼里,朕还是大宋的官家,在他的眼里,朕已经不再是大宋的官家。”
当听童贯说到赵桓尊元祐皇后为隆祐太后,并请隆祐太后垂帘听政,皇后朱氏和皇长子赵谌监国的时候,赵吉翔就已经想明白了一切——
说赵桓想着亲征太原,胜负未为可知的原因是有的,但是赵桓的安排也已经说明了,哪怕是真的出了意外,继承皇位的也是皇长子赵谌。
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他赵桓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这个父皇!也从来没把自己这个上皇当回事儿!
“官家,既然金兵已退,当今又要亲征太原,咱们要不要回汴京?”
眼看着赵吉翔的脸色难看的跟吃了狗屎一般,童贯便又接着劝道:“当今毕竟年轻了些,虽然老奴也盼着他亲征能得胜而归,只是围困太原的乃是完颜宗瀚,非是完颜宗望可比,万一……
老奴说句不该说的,万一要是有什么不忍言之事,隆祐太后和当今皇后妇道人家,皇长子又年幼,这大宋还是得靠官家来主持局面不是?”
赵吉翔的脸色缓和了一些,嗯了一声之后问道:“郓王和康王呢?”
“回官家,当今命郓王和康王随军。按照日子推算,只怕现在早已经出发了。”
童贯道:“老奴听人说,当今此前曾因为各地奏疏送往亳州不送汴州的事情大发雷霆,若是官家要回汴京,还当早做打算才是?”
“嗯。高俅呢?”
赵吉翔开始盘算着手里的可用人手。
童贯不用说,现在手里有三千胜捷兵,而且忠心耿耿,不会出什么问题。
倒是高俅,自打上次跟童贯闹翻了之后,就带着三千禁卫去了泗上。
如果高俅依旧为自己所用,那三千禁卫控扼淮津,就是一股绝佳的助力,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
“回官家,高太尉还在泗上,随时等候着官家的旨意。”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童贯也顾不得自己跟高俅之间的私怨了。
官家能回到汴京主政,那自己的荣华富贵倒还能保得住,万一当今在太原得胜而归,只怕官家就再也没有还政的机会。
一旦到了那般局面,像自己和蔡京、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六贼”,估计没一个能活下来的。
没听那些无知愚夫愚妇们唱么:“打了桶,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这个菜是指的蔡京老匹夫,这桶指的可就是自己了!
当今刚刚登基不久,又刚刚大胜金兵,若是再想好好收买民心,说不得就会拿自己这伙儿“六贼”开刀。
跟命比起来,自己跟高俅之间的那点破事儿根本就不能算是个事儿好吗!
“派人快马传旨给蔡京,让他速来亳州。还有高俅,让他先往汴京,接管汴京城防。”
赵吉翔开始盘算着人手和方略:“既然金兵已经退了,那各地的勤王义军也没有必要再勤王了,让他们各回本地,不必再往汴京。”
想了想,赵吉翔还是觉得不太保险,干脆又接着吩咐道:“派人去汴京打探一番,现在朝堂上的情况,还有城防的情况,都要打探清楚了。”
“官家放心,老奴一定尽力!”
见赵吉翔已经动心,童贯连忙保证道:“当今不问青红皂白,便将敢于直言的孙御史和李相下了天牢,还把张劝等人活活打死,如今汴京诸公无不盼着官家回去主政。”
身为大宋的前任或者说唯一一任的“媪相”,童贯很清楚该怎么说才能打动赵吉翔。
但是赵吉翔却被活活打死这四个字吓了一跳:“什么?活活打死?”
赵吉翔知道张劝等人在金兵兵临城下的时候跑路,但是赵吉翔却不知道他们已经回到了汴京城,还被赵桓给活活打死了……
自己也是在金兵兵临城下之前跑的路!
“官家恕罪,是老奴失言了。”
童贯顿时也反应过来了——这官家的胆子就只有这么大,为之奈何?
“是张劝、卫仲达等人挂印而去后又回了朝堂,当今说要惩戒一番,就命人打三十大板,事后流放岭南,只是没曾想,张劝等人没能熬过去。”
“嗯。”
赵吉翔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却又将话头转到了太原的城防上面:“朕记得,太原副都总管是王禀?这个人怎么样?”
“回官家,王禀乃是唐昭宗时良相王抟的七世孙,东晋丞相王导的二十七世孙,行伍出身。
宣和元年,王禀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次年,改统制。曾与臣一起平叛逆贼方腊。”
赵吉翔大概也就明白了。
微不可察的叹了一声,赵吉翔开口道:“官家毕竟还是年幼了些,若是他兵至太原之前,太原已失,只怕……”
“官家三思!”
童贯顿时被吓了一跳:“太原乃是汴京门户,太原若失,汴京无险可守,到时金兵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只怕再也拦不住了!”
尽管赵吉翔说的隐晦,但是童贯好歹也是带兵二十年的“媪相”,又怎么可能听不出来——
赵吉翔分明就是打算跟金人媾和,或者是让王禀直接开城投降!
跟金人媾和没什么,多花点儿钱也没什么,就算自己当初还花钱让金兵打仗,后来不一样官至太师之位,更因收复全燕之地得封广阳郡王?
但是直接卖了太原,以后金兵三天两头的来汴京城下逛一圈,要钱倒还好说,万一要命呢?却又该如何是好?
再说了,王禀是自己当年的老部下没错,但是王禀会不会听自己的?
还有太原守将张孝纯,那匹夫曾经当着自己的面指责自己,现在又怎么可能会听自己的吩咐?
PS:5。21了啊,真想好好陪皇后一天啊~~~要不然今天还是一更如何?
第19章 朕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金人所求,无非钱财,而我大宋富有四海,给他些赏赐也就是了。”
赵吉翔毕竟也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心里自然清楚的很,跟皇位比起来,钱财算什么东西,有皇位还担心没钱?
“倒是那个逆子,竟然敢在朝堂上公然喊出朕也配姓赵这般大逆不道之言,由此足见其心性之劣。可是,他却忘了,这皇位,毕竟还是朕给他的。”
童贯还是想再劝一劝赵吉翔:“官家,太原副都总管王禀和太原守将张孝纯两人都是死脑筋,如今跟金兵交战日久,伤亡也重,只怕不会……”
“你使唤不动他们?还是跟他们有过节?”
赵吉翔瞥了童贯一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根结:“如果不能使唤他们那就换了他们。”
童贯还是有些迟疑不定:“现在完颜宗瀚正兵围太原,就算是想换,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换的吧?更何况,依老奴之见,只怕金人所图非小……”
“金人不图钱财,难道还会图朕的江山社稷?”
赵吉翔道:“他们懂得如何治理这天下么!还是说,连你也打算忤逆朕的旨意了?”
“老奴不敢!”
话被赵吉翔说到这个份上,童贯也不敢再劝了:“老奴这就去安排!”
“慢着!”
赵吉翔喝住了童贯,又接着吩咐道:“先拟一道旨意,放出李邦彦等人,看看京中的反应如何。”
“官家圣明!”
……
大宋的士大夫们都是一向都是浪惯了的。
比如那个曾经灌水浮球的文彦博,其先祖本姓敬,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之讳而改姓文,后晋亡后复姓敬,至北宋立为国时,为避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姓文。
当然,三次改姓也没什么,就连“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忆佞臣”也没有什么,毕竟都是玩政治的,心不黑才不正常。
但是这位文相公有句名言:“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除了这位文相公,还有一位吕相公说过话则是更加操蛋:
熙宁二年六月戊申,命司马光都大提举修二股工役。吕公著言:“朝廷遣光相视董役,非所以褒崇近职、待遇儒臣也。”乃罢光行。——《宋史》
大意就是,熙宁二年六月,皇帝想要派砸缸的那个司马光去负责提举工投,吕公著就说这事儿特么是儒臣干的?你丫的赵家皇帝怎么就欺负儒臣呢?然后赵家皇帝就怂了,不敢让司马光去。
当然,后世的那些沙雕网络写手们不学无术,很多人错把司马缸的事儿安在文彦博的身上,让文彦博喊出“此非儒臣待遇”以证明大宋士大夫的操蛋。
尽管大宋的士大夫们确实很操蛋。
子瞻通判钱塘,尝权领州事。新太守将至,营妓陈状,以年老乞出籍从良,公即判曰:“五日京兆,判状不难;九尾野狐,从良任便。”有周生者,色艺为一州之最,闻之,亦陈状乞嫁。惜其去,判云:“慕《周南》之化,此意虽可嘉;空冀北之群,所请宜不允。”
《渑水燕谈录》卷十记载的这则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因为是儒臣,所以大可嘲弄他人。那别人一辈子的命运开玩笑。你长的漂亮,歌舞好,嫁什么老实人?等你人老珠黄的时候,自然“从良任便”。
“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宦于四方者,宣力之余,亦欲取乐,此人之至情也。若凋弊太甚,厨传萧然,则似危邦之陋风,恐非太平之盛观。陛下诚虑及此,必不肯为。”
《东坡全集》卷五十一·上皇帝书:因为是儒臣,所以就应该享受足够好的待遇。就该公款吃喝,就该驱使仆佣,哪怕这笔钱对国家是个很大的负担,也不该削减,这是“人之至情”也。
还有啊,如果你皇帝要大家节俭,那这大宋还是大宋?不是跟那些穷逼蛮夷们一个样儿了?你还有脸叫盛世?得啦,咱话就说这么多,你赵姓的自己好好掂量掂量。
是不是很毁三观?继灌水浮球的文彦博形象崩塌,靠着脑补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司马缸形象崩塌之后,苏东坡的形象是不是也崩了?
包括被赵桓扔到天牢里等死的李邦彦,这位自号李浪子的浪子宰相就是一个“无所建明,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的士大夫。
《大宋宣和遗事》:惜朝廷群憸用事,李邦彦辈持讲和之说,以图偷安目前,正如寝于厝火积薪之上,火未及然,自谓之安;迨其势焰薰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
就这种货色,跟滋油美利奸的川建国同志倒真算得上是一时瑜亮。
(抱歉,这么说好像有点儿污辱孔明先生和周郎的意思。)
操蛋的是,整个大宋的朝堂上几乎全是这种货色,像李纲和李若冰这种的,基本上都属于稀有濒危物种,像宗泽和岳飞、狄青那种水平的,干脆就被赵家皇帝弄成了灭绝物种。
更操蛋的是,赵桓在汴京的时候还能靠着滔天凶威镇住这些比沙雕书友还浪的士大夫,可是当赵桓带着马仔去了太原之后,这些浪货们就开始原形毕露了。
就比如现在,朝堂上已经为了要不要迎回上皇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有人打算按照上皇的旨意放出被关在天牢的李邦彦和侍御史孙觌以及前兵部尚书李梲。
没错,就是那个一进金兵大营就直接跪倒,擅自议和的李梲。
李纲和李若冰等主战派身为赵桓一系,自然觉得这个问题没什么好争论的,甚至不愿意去鸟所谓的上皇——
官家都说他赵吉翔不配姓赵了,还上什么上,皇什么皇?老老实实的在亳州养老得了!
但是对于原先依附李邦彦和白时中等人的议和派来说,上皇就是上皇,难道说当今官家的旨意是旨意,上皇的旨意就不是旨意了?
别忘了,当今官家的皇位还是上皇禅让的,而且当今官家出征,如果能请上皇还京主政,自然也是极好的……
偏偏李纲等人对于这种沙雕言论还无可奈何——
是不是迎回上皇,主战派的李纲、李若冰等人说了不算,议和派的那些沙雕们说了也不算,唯一能做主的就是官家,官家不在京城,能做主的就只有垂帘听政的孟太后。
无可奈何之下,李纲只得恭恭敬敬的向着龙椅后的珠帘拜了一拜:“请太后定夺!”
“哀家这里有道旨意,是官家出征之前留下来的,李卿直接拿去照办吧。”
珠帘后面的孟太后也终于开口说话了,而且一口开就颇有些石破天惊的意味在里面:“大宋列祖列宗心心念念的就是收回燕云,甚至破例许收复燕云者封王爵。
可是,直到今时今日,哀家没在先帝的身上看着收复燕云,却在官家的身上看到了收复燕云的希望。
所以,哀家也直接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谁敢在这个时候扯官家的后腿,就别怪哀家手里的龙头拐杖不讲情面!
对了,忘了告诉卿等了,这龙头拐杖乃是官家所给,许哀家持此拐杖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尔等若是不信,也大可一试!”
“臣等知罪!”
一听孟太后手里有赵桓留下的旨意和龙头拐杖,李纲等主战派顿时心中大定,接着便带头向孟太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对,臣等有错,不该在朝堂上争吵,所以议和派的那些沙雕们也有错,他们也得跟着请罪!
反正请罪不可怕,谁真错了谁尴尬!
“平身吧。”
孟太后的声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的状态,示意身边的内侍将圣旨送给李纲之后又接着说道:“官家旨意在此,李卿读给诸位臣工听一听。”
李纲躬身应了,又恭恭敬敬的向着手捧圣旨的内侍拜了一拜,这才接过圣旨,展开之后准备朗读。
然后李纲就一脸懵逼的瞧着这份与往常圣旨大不同相的旨意,又悄然打量了龙椅后的珠帘一眼,直到珠帘后传来了孟太后的声音:“李卿照着读便是。”
李纲这才清了清嗓子,高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少宰李邦彦未能尽人臣之责,当政之期无所建明,惟阿谀顺承谄媚充位而已,百姓呼之以浪子宰相,实有辱国体斯文,赐自尽。侍御史孙觌、原吏部尚书李棁媚外欺上,赐绞。
钦此。”
李纲的声音回荡在紫宸殿里,震得整个紫宸殿里无论是议和派还是主战派都是一脸懵逼——
大宋朝的圣旨从来就没有奉天承运这种开头!更没有过这种狗屁不通的圣旨!从来没有!
赐大臣自尽和赐绞则更是无稽之谈!
这还是那个不杀士大夫的大宋?
行,就算是太祖皇帝杀过士大夫,可是自打文相公说了那句著名的“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之后,这大宋可就是真的没再杀过士大夫,充其量也不过是流放而已。
就连官家当初说要把李邦彦下狱等秋后问斩,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也不过是当成一个缓兵之计而已,谁曾想现在官家居然连秋后都不等,甚至都不打算走一走流程,就要直接杀人?
PS:感谢古语有鱼的万赏,感谢初话、懒猫lazy、账号老被封、忘情的爱呢、奎尔萨拉斯逐光者的千赏,感谢赫赫有鳴、帝玉兮、书友20180212160457934、帅绝苍穹、林家叔叔、孤独睡觉、蓝色溺爱、读者1533296848328111、洛_17、缺德道家、牵红绳的鬼、真风林火山王、杨致远14、宋慈5165651155、书友130109223910490、极速光羽的打赏!
第20章 达则给老子炸
赵桓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行为不仅把议和派的抽晕了,就连主战派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