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直就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礼乐崩坏!
怒极之下,赵桓干脆拨转马头,冷哼一声道:“朕还有一个条件没说,就是让姓完的自裁于此,以祭黄河!”
说完之后,也不待吴孝民有什么反应,赵桓便直接向着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李纲和何灌、种师道等人挥了挥手——
早就已经得了赵桓吩咐的李纲、种师道等人直接擂响了战鼓,飘在天上的热气球上,竹筐里的孙万石等人也立即将已经绑好掌心雷的神臂弓瞄向了金兵。
何灌却是直接催动战马,离着吴孝民还有百十步的距离时便张弓搭箭,射向了吴孝民。
没错,赵桓早就暗中准备好了,如果来的是完颜宗望,赵桓就会用一大堆狗屁不通的议和条款来牵制住完颜宗望,然后由何灌趁机完成狙杀。
如果来的不是完颜宗望,赵桓就会想办法骗完颜宗望过来,骗过来的话就继续执行狙杀计划,骗不过来就直接把使者给宰了。
反正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完颜宗望这是典型的造反,属于反贼,不存在什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
结果就是吴孝民到死也没想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
自己真的是奉命前来议和的!不是想骗使者过去杀!
完颜宗望自然也远远的瞧见了吴孝民是如何被何灌射杀的,心中一阵庆幸之后,又忍不住勃然大怒——
这宋国的狗皇帝当真不是个东西!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都不讲!
但是再怎么生气也没有什么鸟用,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保住性命,如何带着剩下的这些正军去太原!
……
黄河还是那个黄河,依旧在静静的流淌着,静静的见证着岸边的厮杀。
刀子砍入人体的声音,伤口迸裂的声音,血液喷涌的声音,惨叫声,马嘶声,各种各样的声音在黄河岸边响起,除了掌心雷的爆炸声,其他的声音却被黄河的流水声所掩盖,残忍中透着一股子暴戾,暴戾之下又满是血腥。
无论是为了拿到金兵人头换钱封爵的宋军,还是为了想要活着回家的金兵,两方人马在黄河岸边合力上演了一出血肉磨坊一般的大战。
赵桓瞧着眼前这分外残忍的一幕,忍不住扭头问无心道:“无心啊,你说,朕用手雷和八牛弩,是不是太残忍了一点儿?”
“没有!”
无心斩钉截铁的答道:“官家为了社稷安危,为了给百姓一个公道,不避锋矢也要给金人一个教训,何来残忍之说?”
“嗯,朕也是这么认为的。”
赵桓认同的点了点头,然后扭过头来大声喊道:“那就再残忍一点!掌心雷可劲儿给朕扔!弩箭也不用省!杀光他们!”
第17章 破解死局的底气
孙万石站在热气球的竹筐里面,心里在不停的盘算着——
能在天上朝金兵射箭,还是带了掌心雷的箭,爽固然是爽了,但是如果能飞到金兵的头上,那可就不仅仅只是射箭的事儿了。
就算尿金兵一脸,他们不也得受着?
该怎么才能让这玩意儿自由上升降落并且能自由掌握方向?
嫌弃的看了一眼竹筐下方绑着的绳子,孙万石又拉开神臂弓,让旁边的同伙将捆着掌心雷的长箭搭上,点燃了引线之后便随意挑了个金兵比较多的方向射了出去。
全身重甲的铁浮屠在这一刻变成了金兵的催命符——
跟人马不穿盔甲,以射箭为主,采用两翼包抄战术的轻骑兵拐子马不同,铁浮屠是重甲骑兵,人马都穿着盔甲,采用的也是列阵中间突破战术。
理论上来说,铁浮屠确实不惧怕什么箭雨不箭雨的战术,普通的箭矢除非通过盔甲的间隙直接命中要害,否则的话,直接射到身上对于铁浮屠来说其实就跟挠痒痒差不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战无不胜的铁浮屠才成了整个大金国的心尖子,命根子。
可是这一次,偏偏遇到了有钱任性的赵桓——
铁浮屠确实不惧普通的箭雨,但是不代表铁浮屠可以无视神臂弓和八牛弩。
而现在,本身就已经能对铁浮屠造成致命伤害的神臂弓和八牛弩的箭矢上又绑了掌心雷……
受惊发狂的战马开始夺命狂奔,就连正常情况下会下意识避开的拒马枪阵都不再避开,反而会直直的撞上去,直到被拒马枪穿透身体,彻底死透了之后才会停下。
望着眼前的这一幕幕惨剧,完颜宗望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哔了狗的感觉。
原本想砸赵桓的场子,结果却是被赵桓那个小皇帝反砸——
被整个大金国所有将领当成命根子一般的铁浮屠,完颜宗望带过来七千,如今只剩下两千左右,能打能拼的一万三千正军只剩下三千。
就连炮灰一般的七万签军也只剩下不足一千,现在更是四散而去。
换句话说,整个东路大军基本上已经废了。
如果不是铁浮屠和正军跟宋人的差别太过于明显,只怕他们现在已经跟签军一样四散逃命了!
差点儿气得吐血的完颜宗望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逃过黄河的?
一路纵马狂奔逃过黄河之后,完颜宗望已经没有回头再去找宋国小皇帝麻烦的想法,反而想找宋国小皇帝要回郭药师的尸体,然后再把郭药师千刀万剐。
这特么就是你郭药师口口声声说的弱宋?
这特么就是你说的宋人孱弱无备,纵然有备也能安然退回河北夸耀兵威?
你这是打算让宋国小皇帝拿本皇子的人头在这里夸他的兵威!
……
从一开始,金国女真的战斗力就是被过分高估的,因为宗泽曾经车翻过金兵,岳飞也车翻过金兵,甚至岳飞死后,虞允文还以一介书生领生三千,在采石叽车翻过二十万金兵。
被三千人车翻二十万的满万不可敌?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桓才更加坚定了亲征太原的决心。
无他,就是为了给大宋安上那根名曰硬气的骨头。
但是总有人想给赵桓添点儿乐。
“这汴京城才是大宋的京师,亳州不是,以后谁想把奏疏送到亳州,那就干脆趁早滚去亳州,别留在这汴京城里碍眼。”
一场又一场的大胜,彻底竖起了赵桓在军中的威望,也让赵桓彻底看清楚了朝堂上的大宋明公们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完颜宗望刚刚跑路才几天?这特么的还没彻底解掉太原之围呢,现在就有些人已经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把奏疏抄送亳州给赵吉翔!
更恶心的是,之前带着心腹一起卷钱跑路的赵吉翔不仅大大咧咧的收下了那些奏疏,还特么堂而皇之的在亳州处理起了政务,俨然一副在亳州听政的模样!
眼看着赵桓直接开炮了,刚刚迁任吏部尚书不久的李若冰也扭头打量了朝堂众臣一眼,然后躬身拜道:“臣,李若冰,有本:
向时完颜宗望兵临城下,张劝并卫仲达、向大圭等五十六人弃官而逃,现在这些人又堂而皇之的站在朝堂之上,也是这些人将奏疏送往了亳州,与这般败类为伍,臣深耻之。”
赵桓一听,顿时就乐了——
如果不是李若冰站出来,赵桓还真就没发现早先弃官而去的张劝等人又站在了朝堂上。
这些沙雕是什么时候跑回来的?谁给他们的脸?
“另,臣要弹劾官家见事不明。”
就在赵桓打算对张劝等人下手的时候,李若冰却又接着把矛头对准了赵桓:“我大宋如今官浮于事,仅吏部便有正职吏部尚书、知吏部、权知吏部、同知吏部等职,其他诸部乃至于枢密院亦然,可谓之曰冗官。
朝中诸臣似张劝、卫仲达、向大圭等辈多有送奏疏往亳州者,若上皇在亳州批复奏章,亳州是朝廷又或行在?将置官家与汴京朝堂于何地?
若亳州为行在,官家于汴京理政,上皇于毫州理政,则是为冗政。
如今官家不见冗官、冗政之患,一意亲征太原,却不知我大宋之患不在金国,不在西夏,而在心腹之间耶?请官家明鉴。”
赵桓曲指敲着龙椅上的扶手,望向李若冰的目光中也满是赞赏:“这事儿是朕疏忽了,李卿弹劾的对。”
嗯了一声后,赵桓又接着道:“张劝、卫仲达、向大圭等五十六人既弃官而逃,此时便不该出现在朝堂。拖出去,廷杖三十,流放岭南。
另外,李卿所说的冗官之患,朕此前也多有考虑,只是想着太原之危未解,便暂时搁置下了,既然李卿现在又提出来了,那朕也说一说朕的意见,诸卿也帮着参谋一番。”
从龙椅上起身,来回踱了两步之后,赵桓才笑眯眯的道:“朕的意思是,六部尚书只有一个,同知六部尚书不能超过两个,以后去掉权、知等称呼,本职官处理本职官的事情。
譬如李卿,既为观文殿学士,又为吏部尚书,身上便没有其他闲职了吧?”
赵桓的话音刚刚落下,除去李纲和李若冰等人之外,朝堂上的一众大臣们都将目光投向了赵桓身后不远处的珠帘。
大宋的朝堂很有意思,太后基本上都是旧党,皇帝基本上都是新党,皇帝想要改革,太后主张守旧,自打从赵二开始就一直是这么玩的,现在赵桓尊元祐皇后为隆祐太后,却不知又是个什么局面?
就连赵桓也在关注着珠帘后的动静。
但是珠帘后面没有任何动静。
当初的元祐皇后,现在的隆祐太后,既没有表示赞成,也没有表示反对,就连咳一声的意思都没有。
跟大宋的其他太后们不同,对于隆祐太后来说,当今官家是赵桓而不是赵吉翔那个废物,官家愿意怎么折腾是他的事儿,只要不把这大宋折腾的遍地烽烟就行。
更重要的是,当初赵桓去瑶华宫相请的时候说过有办法应对城外的金兵,现在城外的金兵已经被打退了,是打退,而不是靠议和才让金兵退却。
当初赵桓说要亲征太原,现在赵桓就实打实的准备亲征太原,物资,粮草都已经齐备,今天就是出征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这种言出必果的官家,跟大宋其他的官家们实在是太不一样了,隆祐太后也想看看,赵桓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样儿。
赵桓也长舒了一口气。
珠帘后面没有任何反应,其实就是最好的反应。
赵桓请隆祐太后家垂帘听政,目的是想要借着隆祐太后的身份来强压赵吉翔,可不是想要给自己头上再套一层枷锁。
“这事儿暂且这么定下,李卿再跟李太宰他们好好商议商议,回头拿出个章程来给朕。”
待李若冰躬身应了之后,赵桓又接着道:“朕亲征之后,由朕的皇伯母,隆祐太后她老人家垂帘听政,皇后与皇长子监国。”
赵桓扫了一眼殿中的群臣,嘴角挂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嘲讽:“晋李纲为太宰,晋李若冰为少宰,兼任吏部尚书,迁何灌为四门防御使,统管京中军事。另外,郓王与康王都陪朕一起北上伐金,”
殿中群臣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样子——
官家愿意亲征就让他亲征好了,反正劝也劝不住,不让大家往亳州送奏疏那就不送,只要不影响大家唱歌跳舞逛青楼就好。
郓王赵楷却是满脸的不情愿:“官家以万乘之尊去救太原,臣弟陪同北上也无话可说,只是上皇他老人家……”
赵桓挥了挥手,瞧了一眼默不作声的康王赵构,又瞧了一眼郓王赵楷,忍不住嘲讽道:“上皇他老人家不是在亳州烧香么?让他慢慢烧就是了,什么时候烧够了,他老人家就自己回京城了,用不着你担心。
现在城外没有金兵围城,完颜宗望仓皇北顾,朕又命人将龙德宫收拾了一番,保证能让上皇他老人家往的舒坦,睡的安心。”
上皇?他赵吉翔有脸说自己是大宋的皇帝吗?
冷笑一声后,赵桓干脆不再理会赵楷,反而又将目光投向了李若冰:“李卿是吏部尚书,以后该怎么选官也该心中有数,别再让张劝那种货色混居庙堂。”
PS:那啥,今天就这一更了,谁让朕没有存稿呢?毕竟朕是有媳妇的人,520还是要好好陪陪媳妇的,不像你们这些单身狗一样自由……
PS2:你们可以当朕欠了一更,等上架以后再还。嗯,没错,就是欠一更,加上以前欠的,大概有不到五百章的样子,离坟头草的两千章还有很大差距!
第18章 一群猪队友啊!
子曾经曰过,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太原本身就是汴京的门户,如果太原方面出了问题,整个汴京也就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局面,就算赵桓弄出来再多的热气球和掌心雷能干翻金兵,但是人家不跟你刚正面,你装备再先进又能怎么样?
当然,赵桓也可以选择直捣黄龙,毕竟天朝的太祖爷曾经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但是,粮道!粮道!粮道!
赵二是怎么成就高粱河车神威名的?大宋的头号开国名将曹彬又是怎么二十万开国精兵全部葬送的?
除了赵二那个想要靠阵图玩远程微操的原因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被耶律休哥断了粮道!
这个问题对于赵桓来说同样存在,毕竟汴京城离着黄龙府没有十万里也有八千里的距离,无论赵桓带多少马仔和多少装备,面对来去如风的金兵也一样会蛋疼。
也正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原因,所以赵桓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稳扎稳打,一点点儿收回故唐故土,一点点儿的把战火烧向黄龙府。
而在收回汉唐故土之前,就必须先救援太原,保住太原这个汴京城的门户,然后再一点点儿的向北推进。
更何况,赵桓还不只是单纯的要去救援太原。
离京一段时间,有孟太后垂帘听政,有皇后和皇长子监国,又有李纲等人辅政,乱子估计是出不了什么大乱子,但是愿意咬钩的鱼儿肯定会钓不少。
毕竟总有些人会死心塌地的跟着赵吉翔混,比如当初的李邦彦和白时中等人,尽管现在这两个一个下狱一个被发配回了老家,但是像他们一样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对于赵桓来说,早早的把这些隐患都借机清理掉,总比留着这些废物给自己添堵要好的多。
……
“蔡京呢?”
亳州,行在。
赵吉翔坐在小一号的龙椅上,手中不住的翻看着汴京和各地州府送来的题本(奏疏)。
童贯低声道:“回官家,蔡京迁儋州,按路程算,应该快到潭州了。”
赵吉翔抿了一口茶水,淡定无比的道:“还有,以后不要再称呼朕为官家了,官家在汴京城中,朕如今,也不过是一老拙罢了。”
“官家……”
童贯直接抹起了眼泪:“在老奴的心里,您永远都是这大宋的官家,也是老奴的官家,老奴这辈子,就只认您这一个官家!”
罢了,不说这些了。
赵吉翔淡淡的嗯了一声,皱的如此老树皮一般的脸上终于展现出几分笑意:“也只有你,才会如此忠心耿耿的跟着朕了。对了,汴京现在怎么样了?”
“回官家,金兵已退,只是李邦彦因为恶了当今,已经被投入天牢,白时中也被置官去职。”
童贯道:“另外,汴京刚刚传来的消息,当今有意亲征太原,因此尊元祐皇后为隆祐太后,由元祐皇后垂帘听政,皇后和皇长子监国,以李纲为太宰,留守汴京辅政。”
“元祐皇嫂?他尊朕的皇嫂为太后?朕近在亳州,他宁肯请朕的皇嫂垂帘,也不请朕回去主政?”
赵吉翔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了下来:“这个逆子!他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朕这个父皇!”
“官家息怒。”
童贯劝道:“官家巡幸亳州,当今许是想着亲征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