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吧,快点。”
“那帮家伙快到了,真够讨厌的,特么从哪儿冒出来的,一路追了好几百里路了!”
钱渊无语的跟上,要不是你们神经病把老子带上,人家怎么会死咬不放?
……
分界山上,徐渭叹息着让人去通知南陵县衙,陈一道是浙江余姚人,是徐渭的同乡,父母都亡于倭寇之手,如今父子两人都伏尸此处。
“数了下,山上十具倭寇尸首,加上之前杀的十四人,一共击杀二十四人。”张三踮着脚尖试图寻找倭寇的踪迹,“现在还剩?”
“大约五十多人。”徐渭脱口而出,“展才……问过了吗?”
王义脸色有些古怪,“问过了,少爷看样子……挺不错的,一个南陵县衙的衙役说,看见少爷跟在倭寇身后。”
虽然知道现在钱渊还陷于危险中,但张三还是忍不住嘴角勾起一丝弧度,他对钱渊有着莫名的信心,这来源于两年前杭州城内发生的一切。
张三是最早跟着钱渊的,而且被钱渊视作心腹,他亲眼所见,少爷通过一系列让人看不懂的操作,突然一举翻盘。
“不去南陵县!”徐渭不耐烦的赶走衙役,喝道:“拿地图来!”
杨文和张三两人亲自张开地图,徐渭几乎趴在地图上仔仔细细看了好一会儿。
王义试探问:“繁昌?”
繁昌位于芜湖西南部,靠近长江。
“去南京要渡河……”徐渭喃喃自语,“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要至少两艘船,或者一艘大船……难道早就预备好了?”
“如果早就预备了船只,那追击就没有准确目标,倭寇速度比我们快的多……”
“一旦渡河……”
徐渭舔舔嘴唇,拿过水囊灌了一气,“去太平府!”
第193章 抢功?
倭寇在东南沿海肆虐是朝廷能够容忍的,毕竟从明朝太祖时期开始,倭寇就开始闹事了。
但严州府、徽州府、宁国府这些内地府洲陆续被闹了一通,倭寇居然一路北上,而且销声匿迹,突然渡过长江出现在太平府境内,这个消息让整个南直隶震动。
毕竟太平府一旦挡不住,这股跋涉千里的倭寇就将出现在南京城外。
当涂是太平府的府治所在地,知府、知县这些文官个个战战兢兢,唯有坐在主位上的中年官员镇定自若,发号施令。
府衙大院里,徐渭和钱铮在角落处窃窃私语。
“还是先生料事如神,芜湖从各地调集重兵,结果倭寇绕过芜湖,悄无声息的渡过长江。”钱铮长叹一声,“看来倭寇是早有预备。”
这个观点已经不新鲜了,徐渭担忧的看着大堂,“这操江提督什么来历?”
“史褒善,字文直,开州人,嘉靖十一年进士。”钱铮低声介绍道:“先后出任辽东巡按、江西按察副使、河南右布政使,去年九月以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防备倭乱。”
“江西按察副使?”徐渭对这些事很是熟悉,追问道:“是巡查兵备还是治理学政?”
按察副使职责很多,有的负责海防,有的负责巡查兵备,有的负责治理学政兼提学副使,还有的省份要负责刑名。
“治理学政。”
徐渭冷笑一声,“这是个没上过战场的书呆子啊,看吧,看他有什么好下场!”
看钱铮还没反应过来,徐渭想了想仔仔细细解释了一遍。
早在旌德,徐渭就写了信送到浙江巡抚衙门,胡宗宪立即派人通知南京,但南京名义上囤积重兵,但实际兵备松弛,毫无战力。
到了太平府之后,徐渭和胡宗宪取得联系,这股倭寇虽然人数不多,但招惹的麻烦太大了,胡宗宪已经急令应天巡抚曹邦辅,新任苏松兵备副使王崇古率兵来援。
但就在这时候,操江提督史褒善召集文武官员商讨抗倭事宜,毫无疑问,这厮是想抢功。
毕竟倭寇如今也就五十多号人,而史褒善手下兵丁数十倍于敌,他觉得胜战是稳稳的……但徐渭不这么看。
这股倭寇之所以难以剿灭,一方面在于其战力强劲,武艺高强,另一方面在于人数少,行动迅速,容易隐藏。
一旦倭寇悄悄绕过大军,突然出现在南京城下,史褒善必然是第一个被问罪的。
徐渭和钱铮悄然走进大堂,就在门口处仔细倾听,史褒善倒是没那么傻,几乎将能调动的所有兵力全都放出去,决不让倭寇安然通过太平府。
徐渭撇撇嘴,这办法是个笨办法,也聪明不到哪儿去,关键是兵力分散后,能不能剿灭那股倭寇,如果吃个败战,那麻烦就大了。
发号施令完毕,众人退出大堂,史褒善在心里久久盘算,如果能顺利剿灭倭寇,自己的资历已经足够,至少能回京都了吧。
“东翁。”一旁的师爷笑着说:“恭喜东翁,这股倭寇从浙江巡抚和总督衙门眼皮子底下溜走,一路横跨五府,最终在东翁手中全军覆没。”
“也就百多人,算不上什么。”
“横行千里,砍杀军民愈五千,这可不是普通倭寇。”师爷突然压低声音,小声道:“不知道东翁听说了没有……”
“什么?”
“据说钱展才和倭寇在一起。”师爷鬼鬼祟祟的说:“不然徽州通判钱铮为何会一路追击……”
史褒善沉默片刻后低声道:“自两年多前王民应毁沥港,倭寇侵入松江、苏州,钱展才屡有战功,人脉极广,如今在江南好大名声……”
“据说胡中丞想招他入幕府。”只是个秀才出身的师爷显然有些羡慕嫉妒恨,“想必是千金买马骨吧。”
“如今胡中丞麾下尽是名士,就连文衡山都为其整理文书。”史褒善摇摇头,“据说徐文长也入幕了?”
“的确如此,徐青藤才华横溢,兼有文韬武略。”也是绍兴出身的师爷吹捧了一番才说:“今日他身边有一人……杨文,已经让人打听过了,是钱展才身边护卫头领。”
“噢?”史褒善翻开军报细细看了看,“六月二十九,倭寇渡江袭李家镇,约莫五六十,大都髡头鸟音之真倭,其酋红衣乘马,另有一青衫人伴其左右。”
“都说钱展才被视为倭寇克星,父兄还死在倭寇手上,没想到……”师爷装模作样长叹一声。
“惟锡兄和钱展才订交,以兄弟相称。”史褒善摇头道:“他曾言,钱展才年纪轻轻却心机深沉,老谋深算,但胸有一腔热血,气节无双。”
看了眼心腹师爷,史褒善加重语气道:“无论是嘉定、崇德、松江、杭州……”
师爷一时被噎得无言以对,在舆论中,护送家眷去杭州,却孤身一人回返松江的钱渊是有着极高赞誉度的,更别说之后冒险出城,在临平山大败倭寇。
史褒善没继续说说什么,手捋长须在心里琢磨,如果没有猜错,那青衫人应该就是钱展才。
从徽州府到太平府,一路近千里路程,倭寇却没有杀了他……难道要养肥了,要知道过年还有大半年呢!
丢开军报,史褒善不再想这些,只吩咐了声,“击溃倭寇后,让下面人注意一点,别伤了他。”
“是。”师爷刚应了声,外头传来大声禀报。
师爷几步赶出去拿来军报,“大人,应天巡抚曹邦辅、苏松兵备道副使王崇古已带兵抵达南京。”
“来的好快。”史褒善脸色阴了下来,他从来没考虑过兵败的可能性。
之前倭寇虽然一路横跨严州府、徽州府、宁国府,一直杀到太平府,但在他看来,倭寇横行无忌的最大原因在于,这三个府洲都已经百年无战事,兵备松弛,兵丁乡勇都举不起刀,拉不开弓。
但太平府不同,在去年倭寇围扬州后,朝廷重设操江提督一职,史褒善麾下多达数千战兵,而且还刚刚从江宁镇调来六百兵,都是兵精粮足的精兵,指挥朱襄、蒋升都是将门出身,是南京出了名的武艺高强。
所以,史褒善认为,胡宗宪这个不要脸的是让王崇古、曹邦辅来抢功的……东南沿海那么多倭寇还不够你胡汝贞杀的?
不会就是因为北新关那场大败吧?
这时候,外面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大人,刚刚收到消息,倭寇破马厂镇!”
史褒善拍案而起,喝道:“好!”
跪在下面的小兵一脸茫然,师爷却捋须点头微笑,这消息还来得真是及时。
第194章 不能再等了
世上总有天才,也总有庸才。
但最惨的不是庸才,而是没有自知之明的蠢材。
看着眼前这一幕,钱渊简直要被气得吐血。
从徽州府到太平府,仅仅他亲眼目睹,三座有城墙的城池被攻破,十余个小镇被劫掠,数十个村庄被焚毁。
因倭寇而死的官兵、百姓不下千人,战死沙场的文武将官已经是两位数了。
这些难道还不能让南京提高警惕吗?
挡在倭寇面前的是不到一千的兵丁,瞪大眼睛细看,能清晰的看见排在前面的官兵个个骨瘦如柴,几个头发都白了的老兵举起的兵器简直就是颤颤巍巍,长枪的枪杆细得……估摸还没教堂里的教鞭粗!
“别怕,样子货而已。”李福大大咧咧的拍拍有些颤抖的钱渊的肩膀,“待会儿别跟的太紧,杀散了再跟上。”
正在擦拭长刀的倭寇首领也完全没把对面的官兵放在眼里,高吼道:“今晚歇息一晚,明天去南京逛逛。”
哄闹声、戏谑的怪叫声登时响起,对面的官兵立即一阵骚动往后退了十几步,惹得倭寇一阵大笑。
钱渊也往后站了站,踮起脚尖眺望,官兵后阵中有几个骑着马的将官,其中一人正在指手画脚。
早在去年和吴百朋的闲聊中,钱渊就对朝廷官职选拔制度大加批驳,在钱渊狂风暴雨但有条理的狂喷中,吴百朋完全没有反驳的借口。
原因很简单,朝廷往往是品级、气节、资历、背景来决定职位,而不去管这个人有没有能力胜任。
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史褒善品级、资历都很合适,但他从来都没有过指挥作战、平乱的履历,最多是刚刚入仕以御史身份巡按辽东逛了一圈。
钱渊面无表情的将背上的包裹放下,找了些布条打了几个结,扎扎实实的捆在背上,然后直起身看着准备好的倭寇们开始冲阵。
和在南陵外的临平山一样,官兵射出的箭雨基本没有给倭寇造成任何阻碍,倭寇们一手挡在脸上,口里大呼不已,发足狂奔,到五十步内,另一手渐渐抬起,举起长刀。
史褒善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在他印象中,这些官兵个个凶神恶煞,在长江南北几乎无人敢挡,每次操练也都精神奕奕,龙精虎猛。
一旁的江宁镇指挥朱襄愁眉苦脸,他心里是有数的,这帮手下敲诈勒索都是好手,对着百姓都是高高在上,让他们去和倭寇对阵……其他的不说,军械都好几十年没换过了,有的弓箭据说还是成化年间的!
另一旁的蒋升到是不慌不忙,看了眼催促自己上前的史褒善,“护卫大人是下官应尽之责……”
想了想,蒋升补充了一句,“倭寇没马。”
史褒善感觉喉间有些甜丝丝的,这是要完蛋的节奏!
转眼间,倭寇已经冲入阵中,刀光挥舞,迅捷如风,惨叫声连绵不绝,官兵们阵型立即崩溃,四散奔逃。
但问题是,左侧是一座山丘,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灌木丛,而右侧是一个不小的湖泊,大量兵丁丢下兵器,返身回窜。
“完蛋了,倒卷珠帘。”远远看着的王义当年久历战阵经验丰富,嘀咕了声,“还偏偏选了个好地方,逃都没地方逃!”
“王哥,你看!”杨文将望远镜丢过来,伸手指着战场后方。
“是少爷!”王义惊喜的低呼声,惹得一旁的护卫、狼兵一阵骚动。
“走,走走!”
王义一把拉住杨文,“现在路都被堵死了,多少人上去都会被败兵先冲溃。”
“绕过去,绕过去!”
“快快!”
“不用太多人,十几个就够。”
王义迟疑了会儿,又举起望远镜细细看去……呃,少爷和留守的两个倭寇正在谈笑风生,还捣了个倭寇的胸膛一拳,看样子相处的不错。
咽了口唾沫,王义摸摸后脑勺,他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被抓去的,结果混成一伙儿了,而且似乎地位还不低!
突然,山下传来的马嘶声打断了王义的思绪,他转头看去,倒卷的败兵将官兵后阵完全摧毁,试图骑着马逃走的将官和亲兵们被愤怒的败兵拉下马。
蒋升还算是聪明的,虽然史褒善坚持不肯离去,但他抢过缰绳,然后给马屁股来了一鞭。
而朱襄就惨了,还想着收拢几个兵丁……实际上这都是他私人财产,结果被败兵直接扯下马。
还没等朱襄大骂,倭寇已经杀到面前。
倭寇首领一脚将其踢倒,刀光闪过,朱襄的六阳魁首飞将出去,鲜血如瀑布一般从无首的躯干中喷射而出。
这一幕让官兵彻底崩溃。
王义咬着牙用力一拳捶在石头上,大喝道:“跟我来!”
倭寇大呼举刀追击,官兵们惊骇胆裂之下拥挤着逃散,狭窄的道路容不下那么多人,大量被踩伤的兵丁哀嚎着躺在地上。
一直追出数百步,前面一片开阔地,道路侧翼突然出现一股一两百人的兵丁,倭寇们立即停下追击的脚步,谨慎的转向直面。
这次跟着倭寇冲杀在前的李福心里嘀咕了句,又是徽州府那些家伙,都追了近千里了还像牛皮糖似的的死缠不放。
倭寇首领忌惮的看着对面战阵顶在最前面密密麻麻的竹竿,百人登陆之后这几个月横行数千里,他只在这股家伙面前吃过亏。
龙川一战虽然先败后胜,但死伤了十多个兄弟,后来南陵城外遭遇,被狼狈赶走又丢了二十多个兄弟。
倭寇首领犹豫了下,没想到对面却阵型前移,顶在前面的狼筅手大步往前走,盾牌手、长枪手紧随其后,两翼已经抽出苗刀的田洲狼兵目光凶狠。
王义和钟南的想法很简单,这边缠住倭寇,那边绕过去的十几个护卫应该能将钱渊抢出来。
倭寇首领不再犹豫,做了个撤退的手势。
有龙川一战的教训在,王义和钟南不敢贸贸然追击,步步为营向前抵达之前的战场,远远看见退走的倭寇中那一抹青色。
“怎么办?”本就黝黑的钟南经历了几个月的暴晒,浑身上下一片黑,“他也是傻,就两三个人守着,直接跑了……或者往湖里一跳!”
“别急……别急。”王义回想着徐渭的交代,“这儿不是徽州、宁国府,大片平原没什么山,你们先回去,我带几个兄弟跟上去,
摸摸清楚……”
“实在不行,晚上偷袭把人抢出来。”钟南低声说:“再继续下去,应天巡抚带兵到了,只怕玉石俱焚。”
“嗯,不能再等了。”
不能再等了,这是徐渭、王义、杨文共同的想法。
恰巧的是,钱渊也这么想。
第195章 徐渭
“蠢货!”
“十足的蠢货!”
“自以为胜券在握,却不知是倭寇口中食肉中餐!”
被骂成狗的史褒善脸上一片湿润,却木然坐在那无语,他被败兵裹挟一路败退到临近江宁镇才勉强停下,赶来的徐渭问清楚之后立即跳着脚破口大骂。
“蠢,蠢,蠢!”
徐渭声嘶力竭,手指都快戳到史褒善鼻子上了。
周围一片文武官员个个像木头桩子一样毫无反应,当然,他们并不是尊重才名遍传天下的徐渭,而是畏惧被视为胡宗宪幕府第一任的徐青藤。
片刻后,徐渭突然嚎啕大哭,眼泪滚滚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