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走,快走!”李福扯了把钱渊,“跟紧了。”
钱渊默然无语,跟在李福身后加快了脚步,眼角余光瞄见慌张的王陆也跟了上来。
第188章 继续追击
龙川村。
村口处被烧毁的民居摇摇欲坠,被整理收拾出来的道路上还时不时看得见血迹,被收拢起来的尸体堆放在村外,不远处正有人在砍伐大树制作棺材。
哀嚎哭泣声遍布全村,挑白丧服处处可见,虽然倭寇没能攻入村内,但最后一波中有三十多村民被杀,溃散的官兵、乡勇死伤愈两百,令人难以相信对手只是一股不满百人的倭寇。
村子中央的大宅中,胡宗明坐在主位,钱铮、顾承志、钟南、杨文等人坐在下首,个个神色黯淡。
不远处的柴房中。
被死死绑在椅子上的王陆无力的垂着头,头上扎着绷带,但浑身上下遍体鳞伤。
“哗!”
一盆刚从井中打出的凉水泼来,王陆一个激灵,哆嗦着试图蜷缩起来。
刚刚从义乌一路急奔而来的王义阴着脸举起木棍将王陆的下巴挑起,“再说一遍。”
王陆咳嗽几声,吐出一颗牙,勉强张口道:“我是被倭寇俘虏的……不抓倭寇抓我……”
“四月三十日,你下山为倭寇采买烧饼、肉食,还买空了两个药铺的药材。”
似乎比之前消瘦一些的徐渭踱过来,一步抓住王陆的下巴,眼神中闪烁着凶光。
“五月三日,你出现在绩溪县城外,又绕路去了龙川村,有三个上山砍柴的村民认出了你。”
“而那条路正是倭寇突袭龙川村的途径。”
“这么巧?”
徐渭松开手,一个巴掌扇过去,“你觉得……我把你交给龙川村会如何?”
“别……别别……”椅子上的王陆挣扎起来,他太清楚后果了,活埋都是痛快的死法。
“是……是那个药行的账房砸我……”
“什么药行账房?”
“那个蓝衣的……他叫谭渊,据说是松江府一家药行的账房,倭寇里的明人认识他……”
“咳咳。”一旁的王义轻轻点头,示意那就是钱渊。
这时候,门被推开了,张三疾步进来,附在徐渭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你是汪直的堂侄?”徐渭抿抿嘴,虽然还不能全盘想通,但依稀知道了些什么。
“继续?”王义操起刚打出来的刑具。
“继续。”
哀嚎声继续响起,三盏茶后,徐渭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走出柴房。
“处理掉?”张三低声问了句。
王义还没回答,徐渭脚步一顿,“不,关起来,日后说不定还有用处。”
三人走进一直保持沉默的大堂,第一个问话的是钱铮,他紧张的看向徐渭,生怕带来什么坏消息。
“倭寇入徽州府大致九十人左右,歙县松明山附近劫掠六人,其中五人要么是医馆的医生、学徒,要么是药行的伙计,因为倭寇向导受伤……”
“那渊哥儿为什么……”
王义看了眼杨文,“前年崇德大捷之前,少爷曾经路遇一股劫匪,其中一名劫匪因为断腿没有入崇德县逃得生天,正好在这次倭寇中。”
“咯吱。”杨文握着扶手的右手忍不住用力,正是他打断了那人的腿,“当时少爷是花钱买了条路,冒充的是松江顾家药行的账房。”
“其中一人受伤无法跋涉被杀,三人在龙川村外被杀,仅有两人,一是展才,二就是王陆。”徐渭继续道:“村外一共捡出十具倭寇尸首,也就是说倭寇还有八十人左右,其中七十多人都是真倭。”
“真倭?”胡宗明挑挑眉头,“可懂汉语?”
“不懂。”徐渭看了眼供词,“从王陆的供词来看,这股倭寇会继续北上……呃,应该是旌德。”
众人沉默下来了,视线都集中在钱铮身上,因为旌德是归属宁国府的,按规矩来说,钱铮这个徽州通判是不可以越境追击,而这次援军大部分都是本地乡勇、卫所兵。
“继续追击。”杨文才不管钱铮怎么想。
“这次护卫战死十八人,重伤九人。”王义接过话茬,“从义乌过来三十二人,一共还有五六十人可用。”
“嘉定、崇德、华亭、临平山……”张三咬着牙道:“咱们可从没吃过这么大的亏,更别说少爷还在他们手里。”
“总督衙门派来的三百兵丁压根就派不上用场。”钟南摸着腰间的苗刀摇头道:“徽州卫所兵、乡勇……我这边还有百五十人,一起两百多人,只要小心点,应该问题不大。”
一直想说话却插不进嘴的钱铮一捶桌面,“继续追击,一起去,出银募乡勇。”
王义微微点头,转头看向胡宗明,“伤员就留在龙川,还望……”
“此事老夫一力承当。”胡宗明摆摆手,“只是这股倭寇……实在有点诡异,徽州府素来贫瘠……”
“之前在杭州,胡中丞就觉得这股倭寇极为古怪,杀戮极多,战力非凡,到处放火,却几乎不劫掠财物。”徐渭手捧热茶却不喝,舔舔发干的嘴唇道:“三日前村外那一战,倭寇人数虽少,却极为狡猾……滑而有谋,猛而善斗,非常贼也!”
胡宗明长长叹了口气,他致仕已有六年,再无起复之心,堂弟胡宗宪上任浙江巡抚不到半年,倭寇突袭从来没有染指的徽州府,而且径直扑向了龙川村,这对龙川胡氏来说可真不是个好消息。
钱铮看看左右,试探问道:“渊哥儿如何了?”
徐渭和王义对视一眼,后者勉强笑道:“还算不错,至少没伤,也没遭到虐待。”
“有把握救出来吗?”
大堂内沉默下来,这种事谁说得准,三日前倭寇看似要退却,三个被俘者趁机逃脱却在村口处被一一砍死。
钱铮不顾体面的用力揪了把头发,如果侄儿死在倭寇手中,自己如何向寡居的大嫂交代,如何向九泉之下的兄长交代。
“展才年未满二十,于东南沿海屡有战功,胸藏万策,腹有良谋。”
徐渭高声道:“如今虽被倭寇裹挟,只要不被倭寇甩开,展才必然有机会安然脱身。”
鼓舞士气的话谁都会说,但谁都听不进去,自从倭寇入侵徽州府以来,死于刀下的兵丁、百姓多达数百人,其凶残可见一斑。
“大不了,徐某人这条命赔给他!”
第189章 放弃
自从倭寇袭北新关之后,胡宗宪的眉头就一直没松下来过,当老家龙川村遭倭寇袭击的消息传来,当夜巡抚衙门的书房里油灯彻夜不熄。
不到一百人的小股倭寇,这在持续了三四年的东南抗倭战局中算不上什么大事,台州、绍兴、嘉兴这些地方……倭寇人数不上五百都不会往上报。
但就是这一小股倭寇惹得江南、浙江大震。
没办法啊!
东南沿海驻扎十余万大军,杭州、嘉兴附近也有数万大军,但一股不到一百人的倭寇从嘉兴府海宁登陆,袭杭州击溃八倍于己的官兵,两昼夜奔波侵入严州府破淳安县城,之后西进徽州府连连大胜。
想想看吧,倭寇横跨四府,嘉兴府、杭州府、严州府、徽州府完全拿他们没办法,几乎每一次对阵都被对方轻松击败。
在胡宗宪心目中,这股倭寇的战斗力急速上升,因为龙川一战,就连屡屡在战场上有出色表现的钱家护卫、田洲狼兵也遭败绩。
“大人,军报。”王寅疾步走入书房。
胡宗宪看了眼王寅的神色,苦笑道:“说吧,知道不是好消息。”
王寅脸上也是一片苦涩,“倭寇侵入宁国府,旌德县典吏蔡尧佐率千余兵丁出击,大败,倭寇破城屠掠。”
现在是横跨五府了,胡宗宪面无表情的在心里琢磨,最近几天和赵文华联络似乎有点少。
用屁股想想也知道,人家张经王江泾大捷,自己借赵文华压制浙直总督杨宜,却让倭寇深入南直隶腹地,也就是凤阳府离的稍微远点,不然自己只怕性命不保。
胡宗宪起身站在悬挂的地图前苦苦思索,这股倭寇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问题有人知道,但可惜获知答案的是个穿越者,而且还处于被倭寇裹挟的状态。
在龙川一战后,钱渊顺利的在倭寇中扎下根,向导的伤势至今还没痊愈,干掉王陆之后,钱渊的安全得到暂时的保证。
对于这个药行的账房先生,倭寇们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很有用,而且非常好使,经常出现他们还没让向导、明人翻译,那小子就能安排妥当。
这是当然的,在一起厮混了已经一个多月,除了个别字眼,钱渊基本能听得懂倭寇互相之间的交谈,自然能安排的妥妥当当。
所以,钱渊也知晓了很多细节。
比如,这股倭寇登陆时是九十七人,至今还剩八十三人,战死十四人,这是一个恐怖的数据,连打带跑近千里,击败几十倍于己的官兵乡勇,只死了不到两成人。
但钱渊注意到,仅仅龙川一战,死了十人。
这意味着龙川是倭寇的重点目标,毫无疑问,这股倭寇是冲着胡宗宪去的。
这是钱渊的理性分析。
但当这股倭寇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北上,并攻克旌德县的时候,钱渊终于确定,他们下一个目标是南京。
这是前世留下的印记。
在后世描绘戚继光、俞大猷的伟大的时候,往往会塑造出倭寇凶猛强悍的形象,所以一个例子经常出现。
七十二个倭寇登陆东南沿海,一路烧杀抢掠,无人克制,所遇官兵乡勇皆不能挡,最终一直冲杀到南京城下,南京守备松弛,出战大败,最终任由倭寇在城外耀武扬威。
亲眼目睹后的理性分析,加上前世读书留下的印象,钱渊很确定,这股倭寇是冲着胡宗宪,或者说是冲着胡宗宪屁股下的位置来的。
一旦倭寇屠了龙川村,不说胡宗宪心神大乱,要知道他虽然父母双亡,但祖母还没死呢,到时候必定要归乡守孝。
一旦倭寇出现在南京城外,就算没有破城,朝中必定问罪,压制杨宜成为抗倭实际指挥者的胡宗宪必定是首当其冲。
但这股倭寇是什么来历呢?
钱渊的视线落在身旁的李福身上,这厮在倭寇中地位不低,应该知道点什么。
“那就是泾县。”李福指了指前方。
站在山坡上远远眺望,钱渊看见低矮的城墙,这附近他前世没来过,完全没有地理上的熟悉感。
“虽然肯定打得下来,但弄不好又有伤亡。”李福挥挥手,“绕过去算了,对了,你待会儿老实点,别给我弄什么幺蛾子。”
“不会,不会。”钱渊习惯性摆出谄媚表情,“都听李哥的。”
干趴下王陆的好处一点点显露出来,钱渊的安全得到暂时的保证,而且还能陪着仅有的三四个明人时不时去城镇采买食物、药材。
顺利的买了一大包裹馒头,又买了几袋米、半扇猪肉,还买了几口铁锅,这都是准备制作成干粮的,钱渊前生今世练就的厨艺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又进药房买了一大批药材,李福等人在门外等着,让钱渊在里面和伙计商谈。
钱渊眼神闪烁不定,这是他第一次采买药材,之前倭寇都是直接抢的。
钱渊没有理会伙计的介绍,视线在药柜上的药名来回移动。
“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要……”
“有多少都有。”
这时候,门外传来喧哗声,钱渊身子一僵,迅速回头看了眼,扯了扯伙计的衣袖,指了指药柜,“还有这个。”
不去理会外面的嚷嚷声,钱渊丢出银子算账,背着包裹往外走。
“持刀拿枪的,路引拿来看看!”
“别是倭寇吧?”
“兄弟们,去县衙叫刘捕头来看看!”
李福好笑的看着这帮地痞流氓,敲诈敲到正主头上来了,看钱渊已经出来了,他伸手用力一拨将围着的混混推开,大步往城门口走去。
这帮混混还真不是盖的,居然随手操起一旁人家的晾衣杆什么的冲上来。
“噌!”
刀光在空中一闪而过,狭长的刀身毫不费力的劈断晾衣杆,将一个混混的手臂劈断。
凄厉的惨呼声陡然响起,拥挤的人群登时如沸腾的水一般骚动起来,凶神恶煞的李福持刀冲杀,人群迅速向两边散开。
就在这时候,钱渊丢下了包裹。
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
但是,下一刻。
钱渊僵在原地。
年轻的妇人被劈倒,还没学会走的幼儿摔在地上,只知道嚎啕大哭。
闪亮的刀尖轻易的穿透孩子的身躯,李福直起身高高举起长刀。
哭泣声转瞬即逝,鲜艳的血从刀尖留下,在刀身上刻下一道红色的痕迹。
最懂得权衡利弊得失的钱渊僵在那,一股热血毫无来由的充斥着他的大脑,这一刻,刚刚进入刑警队的那段岁月的片段迅速在他脑海中闪现。
“愣着干什么!”李福吼了声。
钱渊低下头掩饰着充血的眼眸,他拎起包裹背在身上,沉默的跟在李福身后。
第190章 享福
倭寇从浙江西进南直隶入徽州府,再一路北上的消息早就遍传大江南北,虽然只有三四持刀倭寇,但泾县的守城兵丁竟然不敢抵挡,也不敢去关城门,一哄而散逃窜开,让李福等人施施然安全出城。
一个时辰之后,还在惊惶中的泾县更乱了,守城兵丁两腿哆嗦着看着从被卷起的漫天黄烟中出现的军队,狭长的长刀、古怪的口音发髻让他们胆战心惊。
不过,来的并不是倭寇。
前去问话的护卫急匆匆跑回来,“一个时辰前,倭寇在城内闹了一通,兵丁、百姓死伤十余人,知县领兵追击。”
这护卫是最早一批跟着钱渊的,凑近几步压低声音,“问过了,少爷在城内出现过,宝蓝色长衫……下摆被割断。”
“泾县知县?”徐渭心思急转,“带了多少人追击?”
“三百多兵丁乡勇。”
“杨文,你我先去。”王义吆喝一声,“这边交给钟兄弟。”
王义和杨文来的正是时候,泾县的知县丘时庸在距离县城七八里处被汇合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三百兵丁乡勇只死伤十余人就大部溃散,要不是援军来得及时,丘时庸难逃一死。
“跑的倒是快!”杨文狠狠一刀劈在树干上,眼睛盯着远去的倭寇背影,其中那个蓝宝色身影不快不慢,却没有回头张望。
“虽然龙川一战被倭寇伏击,但前前后后倭寇在你们手上至少丢了七八百条人命。”气喘吁吁赶来的徐渭扶着树干。
的确如此,看到有援军赶到,倭寇本不以为意,但看到几只狼牙筅顶在前头,倭寇首领立即下令撤退,知道这帮人不好惹。
“有……有个……”三十多岁的知县丘时庸狼狈的坐在地上,勉强爬起来,强作镇定道:“那个身穿蓝色衣衫的……看样子像是倭寇谋主。”
“狗屁!”张三瞪着牛蛋大的眼睛,右手一用力抽出长刀。
“张三!”
“张三!”
徐渭和王义同时厉喝阻止,钱渊被倭寇裹挟的消息如今还被严格控制中,一旦消息走漏,被倭寇知晓……
丘时庸被张三的长刀吓得又坐回地上,茫然看着周围兵丁视线带着的杀气,想解释什么但又不敢说话。
还真不能怪他这么想,倭寇和官兵乡勇刺刀见红,杀声震天,而钱渊被三四人“簇拥”站在远处观战,虽然距离远,但丘时庸这种文官能敏锐的通过细节感觉到那是个读书人。
倭寇向来是以海商、渔民、倭人、罪犯为主力,很少有读书人甚至士子卷入其中,而读书人出现在土匪、倭寇中,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梁山上的谋主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