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488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488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三,今夜使了个诈哄骗徐华亭,但接下来,高新郑、徐华亭并不能同立朝中。”
  张居正眯着眼盯着徐渭,半响后才缓缓道:“文长……不,展才有法破局?”
  “或许吧。”
  张居正闭上眼睛,嘴角情不自禁的往下弯,他可以肯定这是钱渊留下的伏笔,只很符合自己那位好友的行事手段,只是不知道钱渊手中攥着什么。
  沉默了很长时间,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只偶尔听见烛火烧焦几只扑火飞蛾的微响。
  张居正懒得再去猜测钱渊的手段,在心里反复盘算,徐渭所说的这三点,如若能一一解决,自然是百好千好。
  但自从钱渊南下后隆庆帝下令京察,京中党争如火如荼,随园一直置身事外,张居正能肯定,就算钱渊没有因乱事南下也会选择置身事外,只会在最关键的时刻跳出来。
  什么关键时刻?
  自然是高拱、徐阶即将分出胜负的时刻。
  张居正情不自禁的联想,钱渊判断徐阶有后手击败高拱,所以事先就埋下伏笔……都不用想就知道,接下来徐渭开出的条件必然非常苛刻。
  但如果高拱顺利的击败徐阶呢?
  钱渊也会搅局吗?
  他也埋下了伏笔吗?
  不能怪张居正想象力太丰富,主要是钱渊之前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其实如果高拱击败了徐阶,钱渊还真没什么办法,只能选择蛰伏,一边等待飞入花丛终日劳累的隆庆帝累死,一边和一个关键人物保持联系。
  那个人正是张居正。
  钱渊相信,虽然历史已经改变,虽然张居正投入高拱门下,但如果有机会,张居正会举起那把枪对准高拱的后背。
  似乎过了很久,张居正轻轻叹了口气,抬头道:“说吧。”
  徐渭笑着说:“别怪展才太贪心,谁让他高新郑太好揽权呢?!”
  一个时辰后,已是深夜,张居正堂而皇之的敲响了高府的门,虽然猜测可能有人在盯着,但无所谓,谁都知道他是高拱的第一心腹,这可是献祭岳父、妻子得来的地位。
  书房外,高拱脸色铁青,却没有发怒,而是细细问起张居正和徐渭商谈的细节。
  片刻后,回到书房内的高拱做出了和张居正同样的判断,“他钱展才就等着这时候敲竹杠呢!”
  书房里另外几人也有同样的判断,都察院御史齐康骂道:“去岁入京前就久闻钱展才大名,不料却是这般人物!”
  “虽尖酸刻薄,不修口德,但此人擅长布局,灰延千里。”张四维低声说:“看似堂堂正正,实则手段阴诡。”
  杨博、张四维背后的晋商在随园手里吃了不少亏,吃了亏钱渊丢颗枣子过去,晋商还得感激涕零……张四维早就看不下去了。
  “好了。”高拱挥手道:“这几日放出风声,其一,那封信子虚乌有,其二,以内阁掌科道乃是诬蔑,其三,老夫闭门谢客。”
  这是之前已经谈妥的,诸人都点头应是,齐康突然补充道:“师相,学生之前任通州知府,与松江府只一江之隔,久闻徐家在松江闹的很不像样,光是良田就霸占十余万亩,还闹出几桩人命官司……”
  张居正心思急转,钱渊也是松江华亭人,会不会在这方面有徐阶的把柄。
  高拱倒是没想那么多,只略一思索道:“先上书试一试。”
  诸人都散去,书房里只剩下高拱和张居正两人,前者再也按捺不住性子,猛地拍案骂道:“他钱展才想作甚,还真想割地称王吗?!”
  张金柱无言以对,徐渭提出的条件的确有点过分,钱渊平定东南后不留京中,但要转任浙江巡抚或应天巡抚,有个兵部侍郎衔,转任巡抚,级别上倒是配的上,但这意味着高拱、徐阶之前一年多的努力全都白费了,随园在东南的根基将更加深厚。
  而且徐渭的条件还远不止这些,如若徐阶推位,接任礼部尚书这个入阁预备役位置的必须是殷士儋,礼部左侍郎高仪必须在张居正、林燫之前入阁。
  黄懋官升任户部尚书……随园虽然敬佩方钝,但这老头对随园观感太差。
  十年之内,高拱不得与随园争浙江巡抚、福建巡抚、广东巡抚三个位置。
  徐渭提出的这些条件……高拱骂一句割地称王,还真不算过分。
  张居正绞尽脑汁劝道:“中玄公,也未必是坏事,至少转任外职,日后再无入阁可能。”
  高拱阴着脸没吭声,的确,钱渊如果转任应天巡抚或浙江巡抚,日后入阁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人家也塞进来殷士儋、高仪,日后可能还有陈以勤、诸大绶……
  沉默了很久之后,张居正无可奈何的说:“徐文长还在等……”
  高拱更是气急败坏,连让我考虑一夜的时间都不给?!
  “钱展才只为开海禁,实话实说这些年并无和中玄公相争之意。”张居正叹息道:“以其平定东南之功,转任浙江巡抚、应天巡抚也适合,高仪、殷士儋、陈以勤均是前辈,也理应入阁,浙江、福建、广东均是沿海,就算中玄公不争,日后也能让他人相争。”
  高拱神色略略缓和了点,最后一点说到他心坎上了,实在不行到时候将晋党推出去打擂台。
  又思索了很久,高拱才拉着脸起身挥袖,“叔大且去,应下就是……老夫倒要看看,他钱展才远在万里之外,如何逼的华亭推位!”


第1090章 绕不过他
  杭州巡抚衙门。
  几个月前经历了那一场诡秘又跌宕起伏的变故之后,已经放弃希望的侯汝谅再一次振作起来,盯着桌上的这封信皱眉苦思。
  对侯汝谅这种三甲同进士出身的官员来说,想攀爬到六部尚书的位置几乎是奢望,这些年宦海浮沉,在任辽东巡按的时候,他确定了,海运很可能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
  虽然海运会给漕运、南北运河两岸的繁华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但对朝廷,对国家来说,却是有益的。
  在转任浙江巡抚之后,侯汝谅看似默默无为,但实际上一直在潜心研究海运事,他盼望有朝一日,徐阶能够支持自己开创海运。
  这将是侯汝谅留名青史最可能的方式,同时也能够让他在仕途上再进一步。
  转任浙江巡抚后,侯汝谅先听到的都是坏消息。随园在海事上的根基太深,自己根本插不进手,而在徐阶心腹门人中,地位最高,同时也最支持海运的张居正突然转投入高拱门下。
  不过,随着隆庆帝登基,徐阶、高拱的手渐渐伸进东南沿海,王本固、董一奎、郭中、方逢时等人陆续上任,侯汝谅开始动了心思,特别是在胡应嘉就任宁波知府完全掌控通商事之后。
  但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局势大变,由不得侯汝谅不灰心,但就在这时候,一封信让侯汝谅决定冒一次险。
  “回来了。”侯汝谅偏头看向门外的张师爷,“如何说?”
  “东翁,已然谈妥,午时胡知府在私宅等着。”
  侯汝谅微微点头,叹道:“难为克柔了,不过他虽然被撵到杭州来,但毕竟身为宁波知府,又执掌通商事数月,和多家海商相善,淮阴胡家在海贸中也算得上实力雄厚,想行海运事,绕不过他。”
  张师爷眉头紧锁,苦笑道:“东翁,关键还是在钱龙泉。”
  “不打紧。”侯汝谅笑道:“他以兵部侍郎衔巡视东南海疆,如今战事已歇数月,就算能驱使宁波知府,也难伸手地方政务,更别说如今漕运断绝,他钱龙泉以何理由阻拦浙江巡抚、宁波知府行海运事?”
  看看时辰将近,侯汝谅用过午饭后才出府,蓝布小轿在巷子里绕来绕去,在一栋不大的宅院侧门处落下。
  早在出任宁波知府后不久,胡应嘉在杭州府钱塘县筹建海市,主要是宁波同知宋继祖主持,不过如今钱渊坐镇镇海,胡应嘉被撵到了杭州来主持海市,在钱塘县也有私宅。
  早就在等着的胡应嘉迎了出来,一番客套后两人在正厅落座。
  “克柔可收到元辅来信?”
  “师相已然来信。”
  “此事于公于私,势在必行,还要请克柔襄助。”
  简短的一问一答后,胡应嘉缓缓道:“行海运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难行。”
  “但必得克柔相助。”侯汝谅摇头道:“漕运断绝,不仅京城,就连北直隶、蓟门等地都会缺粮,如今京中米价升腾,元辅来信命我等筹备海运。”
  “但如今已将近入冬,粮米早就随漕船北上,大都被堵在临清附近,再从临清返航,过长江南下,一直转到镇海出海……显然不可行。”
  “为今之计,只能调动宁绍台三府粮仓存粮,记得克柔兄上个月还在巡视粮仓?”
  胡应嘉点点头,“存粮充足,储放无忧。”
  侯汝谅大喜过望,这一次筹备海运,最关键的就是粮米,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海船抵达天津也没有意义。
  而这些年,宁绍台三府的粮仓早就名闻东南,当年设市通商,唐顺之唯恐东南粮荒,大力修建粮仓,并以各种手段督促海商返航运粮,先后援辽东、福建、江西。
  胡应嘉在钱渊的指使下两个月内巡视了每一个粮仓,虽然散布在宁绍台三府,但都是宁波府衙下令修建,守卫粮仓的都是当年抗倭老兵。
  “荆川公真有先见之明!”侯汝谅笑道:“汪五峰如今俯首帖耳,自然是不能用的,不过为兄听说镇海、临海有部分海商出海贩货,并非南下而是北上,往朝鲜、辽东?”
  胡应嘉眼神闪烁不定,汪直俯首帖耳,所以不能用,这自然是在指钱渊;部分海商出海北上,熟悉航线,所以可以承担海运重任。
  说到底一句话,侯汝谅试图绕过钱渊。
  瞥了眼还在盘算可能性的侯汝谅,胡应嘉有点可怜这货……这两点,都早早在钱渊的控制范围之内。
  想到这儿,胡应嘉不愿意再绕什么圈子,他也没有戏弄面前这人的恶趣味,直截了当的开口道:“绕不过钱展才。”
  “此事若无钱展才,海运事决计难成。”
  侯汝谅一愣,迅速在心里盘算了一遍,皱眉问:“即使钱龙泉亲自出面,难道要拦下海运?”
  侯汝谅之所以有信心在于三方面,一方面在于京中米价一日三升,海船运粮北上,钱渊是没有阻拦的理由和资格的,一方面在于宁波知府胡应嘉和自己同为徐阶门人,一方面在于徐阶那封信写的很清楚,行海运事……钱渊或随园是不敢亲自提出来的,只有你浙江巡抚有这个资格。
  侯汝谅久历宦海,自然看得懂这句话,钱渊在东南诸军中威望极高,大明仅有的两支水师,吴淞水师的主帅吴淞总兵卢斌对钱渊俯首帖耳,两浙水师干脆就是钱渊始创,海船能抵达天津,如果他钱渊有反意,水师一样能畅通无阻。
  你会不会造反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这个能力……钱渊这么聪明的人,决计不会去犯这个忌讳。
  但胡应嘉却说绕不过钱渊……侯汝谅想了想追问道:“难道他有胆子指使靖海伯部下冒充倭寇劫掠海船?”
  “钱某人会做这等肮脏事?”
  只是轻描淡写的言语,侯汝谅却如遭雷击一般霍然起身,瞠目结舌看着从胡应嘉身后踱来的钱渊。
  “你,你你……”
  钱渊眯着眼打量着脸色灰败的侯汝谅,心想胡应嘉、郑若曾甚至父亲都对其有着不低的评价,如果今日之事顺利,倒是可以考虑长久一些的事。


第1091章 梭哈
  厅内安安静静,钱渊和胡应嘉都坐在位置上,等着身子摇摇晃晃的侯汝谅回过神来。
  很久很久之后,即将落下的夕阳洒下的最后余晖透过窗户照在侯汝谅的侧脸上,似乎被阳光晃了眼,这位浙江巡抚终于回过神来。
  “原来如此……”
  侯汝谅颓然坐下,“难怪了……”
  当钱渊从胡应嘉身后走出的那一刻,侯汝谅的第一反应是,京中必然出了变故,徐阶很可能不敌高拱,胡应嘉为了自保投向了随园。
  但侯汝谅很快反应过来,绝不是突然的变故,胡应嘉早就投入随园才更合理。
  唐荆川病故后,关于宁波知府的继任者,京中闹得沸沸扬扬,张孟男突然倒戈,随园推出陈有年,但却是徐阶得胜,天下第一知府轻轻松松的被胡应嘉拿下。
  侯汝谅现在可以确定,张孟男的突然倒戈很可能有随园插手的因素,剩下两个人选……全都是随园的人,这才符合钱龙泉的一贯做派。
  而随园推出陈有年,很可能只是为了衬托出胡应嘉而已,毕竟朝中适合宁波知府这个级别的官员中,除了随园士子,只有当年和陈有年、黄懋官一起南下的胡应嘉最合适。
  侯汝谅抖着手端起茶盏在心里回想,难怪王本固做不到,而胡应嘉却能成功掌控通商事,还创立海市赢得美名。
  难怪之前镇海大乱,王本固被锁拿入京,而胡应嘉只受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训斥。
  侯汝谅甚至在心底猜测,当日王本固召见汪直,都走到一半路程了,汪直突然逃窜出城,只怕也是因为胡应嘉通风报信。
  看侯汝谅情绪稳定下来,钱渊才轻声道:“行海运事,的确绕不过钱某。”
  “荆川公于宁绍台建粮仓十三所,粮米已然汇集至宁海、镇海两处。”
  “惯走北上海路的海商,以台州府临海柳家为首,海船已然准备妥当。”
  看侯汝谅一脸茫然,胡应嘉面无表情的解释道:“护卫粮仓的士卒均是当年击倭老卒,临海柳家……那是他钱展才的嫡系,外人少有知晓。”
  侯汝谅脸颊动了动,他对临海柳家关注很久了,只知道柳家和前任浙江巡抚谭纶有旧,没想到却是钱渊嫡系。
  临海柳家,长达数年的击倭诸战中,先后战死族人数十人,仅护卫谭纶而死就有两人,家主明堂公柳暄入幕谭纶幕府后病逝温州,自此之后柳家再无出仕者,甚至连有功名的都没有。
  从那之后,柳家专心经商,以海贸大发其财,但实际上暗地里都是钱渊、孙铤、郑若曾等人的关照。
  钱渊没有理会胡应嘉的插嘴,继续说:“京中如今党争纷乱不堪,华亭、新郑已然难以共存……高新郑有求和之意,只是拉不下脸。”
  侯汝谅这次立即反应过来,这个求和,不是指高拱想和徐阶言和,而是和随园。
  “你以为徐华亭为何命你筹备海运?”
  “高新郑在陛下面前建言海运,徐华亭一力相阻。”
  虽然是无头无脑的话,但侯汝谅和胡应嘉都听得懂,徐阶是怕高拱和随园言和,才会急信南下命侯汝谅、胡应嘉两人筹备海运,为的就是扰乱局势,不使高拱和钱渊达成交易。
  侯汝谅脸色有点苍白,这句话对他的打击有点大,这意味着徐阶是将自己作为棋子扔出去……换句话说,自己已经被徐阶抛弃。
  钱渊突然抬起右臂指向了胡应嘉,“可知为何胡克柔愿入随园?”
  胡应嘉嘴唇微启,特么我可没入随园……想了想还是没把这句话说出口,只闭上眼不理睬钱渊这厮。
  “分宜、华亭党争多年,何人将黎民百姓放在心上?”
  “党争丑陋至此,他徐华亭只为固守其位,不惜祸乱天下,不知候兄可愿助一臂之力?!”
  侯汝谅呆若木鸡的楞在那儿,突然想起一件事,胡应嘉早就暗中投入随园,这是何等机密的大事!
  自己知道了这样的秘密,还能安然脱身吗?
  难道他们不怕自己出门后立即写信密报徐阶?
  直到听到钱渊最后一句话,侯汝谅才反应过来,钱渊是想招揽我……
  看侯汝谅游移不定的模样,钱渊轻声道:“陛下密令,海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