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461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461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其实还有个主要原因,侯汝谅一边揣摩那位方先生的身份,一边猜测得报后的钱渊会有什么反应。
  的确,钱渊和汪直是联盟,两者相互依存,前者靠后者稳固朝中的地位,而后者也依靠前者得以通商甚至封爵。
  但两者并不是生死攸关的关系……至少在汪直真正举起叛旗之前。
  身为钱渊心腹的游击将军张三不惜攻打宁波府衙,也要抢出那位方先生……侯汝谅猜测,要么是因为钱渊和汪直之间还有其他自己不知道的隐秘,要么是因为这位方先生。
  但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原因,侯汝谅都知道,钱渊对自己只怕会恨之入骨,虽然对方只在詹事府任职,而自己是天下数得着的封疆大吏,但侯汝谅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做他的对手。
  相对来说,对面的胡应嘉能看得更清楚一点,这是源自于他自己的身份。
  其实朝中很有些人隐隐察觉到,当年身为工部尚书的赵文华和钱渊之间有着隐秘的联系,原因很简单,严嵩病逝后,严党中坚如鄢懋卿、董份、唐汝楫都遭到了清算,数的出来的大人物中,只有两个人得以全身而退。
  一个是时任吏部尚书的欧阳必进,但此人不算严党嫡系,政绩卓略,名声很好,被视为严党主要是因为他是严嵩的小舅子而已。
  另一个就是工部尚书赵文华,他是严党的中坚,是严党当时明面上官阶最高的一个,而且还是严嵩的义子,据说和欧阳老夫人以母子相称。
  为什么赵文华能躲过一劫?
  徐阶倒是有过动作,但却被拦了回去,这期间是有随园的身影出现的。
  而钱渊为什么要出手?
  总不会是因为当年东南相识的交情吧?
  胡应嘉紧紧的抿着嘴,他能在严党中安插收拢赵文华,在徐阶党羽中收拢我……难道不会在汪直身边安插棋子?
  侯汝谅诧异的看着胡应嘉放下窗帘,遮住了岸边互相喊骂差不多结束,已经准备动刀的场景。
  “微有凉意。”
  六月份是东南最热的时节,你觉得冷……侯汝谅眼珠子动了动,没有继续问下去。
  胡应嘉勉强笑了笑,看向侯汝谅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猜测和狐疑,他在内心深处暗想,那个人到底在各处埋了多少颗棋子呢?
  张三胆大妄为至此……胡应嘉能肯定,这位方先生肯定是钱展才的人。
  据说方顿曾经是徐海的谋主,而当年胡宗宪、钱渊扫清东南倭患,最主要的对手就是徐海,最大的军功也就是上虞一战击溃徐海。
  胡应嘉想起去年先帝驾崩那一夜,徐阶自以为稳操胜券的时候,钱渊率护卫神兵天降,一举翻盘。
  张居正能瞒过徐阶、高拱乃至李默、隆庆帝,但没有瞒得过胡应嘉……他知道张居正不可能去告知钱渊。
  这说明什么?
  说明钱渊很可能在徐阶党羽内部甚至在西苑中也安插了棋子。
  笼在袖子里的手用力攥成拳头,胡应嘉清晰的察觉到手心渗出的汗,展才,如此局势,你能怎么办?你还能做什么?
  甬江北岸,面对董一奎派来的亲兵,面如寒冰的杨文亲自抽出长刀,冷笑着一刀劈下。
  “杨哥好刀法!”
  边上同样出身钱家护卫的把总大声喝彩,一刀下去,不偏不倚的将那边军士卒的发髻砍断。
  一脚将那士卒踢开,杨文归刀入鞘,挥手叫过那把总,“带四个小队准备好,留心旗号。”
  “杨哥放心,就选鲁鹏那厮阵中,小弟和他熟得很!”
  虽然隔着董一奎、鲁鹏的大军,遥遥相对的张三拿着望远镜清晰的看到这一幕,笑道:“放心吧,杨文这厮屡受少爷大恩,可不是卢斌那等白眼狼!”
  在知道钱渊抵达一海之隔的松江府的情况下,张三、杨文是有足够底气的。
  撕破脸?
  抱歉,我们还真不怕撕破脸呢!
  “展才真是兵贵神速啊。”一旁的侯继高笑道:“张三你也瞒的紧!”
  “少爷秘密出京,这等事自要秘而不宣。”张三嘿嘿笑了笑,“这次看王本固这厮怎么收场!”
  “关键还是太平县,谭七指。”
  面对钱锐的突然插话,张三大力点头,“方先生说的是,少爷已经让人去太平县了。”
  侯继高没有继续说话,拿起望远镜打量着对面阵列,看着董一元脸色铁青的挥舞马鞭,杨文用砍下边军士卒发髻的行动证明了他的决心,即使是撕破脸大打出手,也绝不会让王本固、董一奎搜捕张三所部。
  放下望远镜,侯继高微微偏头,用窥探的视线打量着身边的这位文人,看起来年纪不小,头发半白,身材挺拔,皮肤黝黑,口音倒是听不出来,很标准的官话。
  侯继高猜测此人应该和钱渊有关,而且张三对其的态度很是恭敬,甚至有些亲近……
  察觉到侯继高的视线,钱锐笑着拱手,“久闻华亭龙泉之名……”
  “不敢,不敢,提起华亭龙泉,世人谁不知龙泉公大名。”
  “少爷创青浦堂,应该是青浦龙泉……不过嘉靖三十一年撤青浦县,归入华亭,少爷倒是提起想再行拆分之事。”张三笑着说:“当年徐海攻嘉兴,少爷困居崇德,侯龙泉率兵南下来援,少爷就说,两柄龙泉合流,必能力挽狂澜……”
  侯继高连连谦让,又试探道:“听说方先生是应天府人氏?”
  钱锐微微点头,心里叹了口气,侯家在华亭虽然名声不显,但也是大族,也不知道以前有没有碰过面……
  “来了!”张三低呼一声。


第1025章 避让
  两三百士卒缓步出列,试探性向张三、侯继高这一面攻来。
  公开内讧,光天化日之下,官军攻打官军,这种事……士卒们都有点胆怯,应该是吓唬一下吧?不会真的开战吧?
  而且这两三百士卒都是鲁鹏麾下,曾经见识过以钱家护卫为核心构建的几支军队的战力。
  张三从城中只带出了自己的亲兵队,以及留守老宅的护卫队,加上侯继高的亲兵,一共也就两百多武卒,虽然战力不凡,但毕竟人数太少。
  “列阵!”侯继高高喝一声,大步上前指挥。
  张三没有上前,守在钱锐身边,低声说:“老爷放心,侯龙泉麾下虽未历上虞、山阴两场大捷,但亲兵都是老兵,曾参与长水镇、桐乡两场大战。”
  钱锐面无表情的盯着前方,嘴唇微动,“你不知晓诸军东向?”
  “呃,不太清楚……杨文、侯龙泉今日都在城内,我一直都在老宅……”
  钱锐不再吭声,琢磨张三今日妄为说不定是好事,诸军东向,显然是有攻打舟山之意,张三撕破脸显然打乱了王本固的计划。
  王本固如果不能压服张三,那么杨文、张元勋、葛浩、侯继高这些将领都会有不稳的迹象,倒不是他们会造反,而是他们会公开抵触王本固、董一奎甚至侯汝谅这个浙江巡抚的命令。
  今日是六月六日,距离汪直逃窜已经是第六日了,王本固弹劾靖海伯叛变的奏折已经入京,算上之前虚言矫饰的那两封奏折,已经十天了。
  如果朝廷决议的快,六七日内朝廷就有重臣南下接受平叛事,如果是南京兵部,应该很快就能到了,王本固没多少时间,这也是他急着动手的主要原因。
  甬江北岸,杨文、董一元、鲁鹏、张一山、侯继高互相对峙,即将正式接战,船上观战的王本固、董一奎心急如焚,船舱内的侯汝谅一脸的无所谓,胡应嘉双目微闭,不想去看。
  而甬江南岸,张元勋、岳浦河两军对峙,但气氛有些诡异,因为两军之间的一座小山上,张元勋、岳浦河正并肩眺望。
  “据说张三攻打府衙,中丞大人、王御史、胡知府仅以身免。”岳浦河摇摇头,“张三又不是疯了……”
  “谁知道呢。”张元勋也摇摇头,“反正咱们俩能对付过去就行。”
  “说的是。”岳浦河笑了,“其实诸人都知,汪五峰身在县城之内,被逼的逃窜……”
  “能不开战还是不开战的好。”张元勋苦笑一声,“一旦倭患再起,东南沿海再度水深火热……”
  “是啊,好不容易太平几年,再闹出大乱子……对岸他们在朝中都是有人替他们说话的,咱们俩可没有,别最后板子落在咱们屁股上。”
  张元勋是台州人,虽是卫所军户,但十五岁就考中秀才,名声鹊起,但其父张凯募兵抵抗倭寇侵袭不幸阵亡,张元勋散尽家财募兵上阵,后得谭纶一手提拔。
  当年谭纶麾下,最重要的两名将领,一个是葛浩,另一个就是张元勋。
  但前者和钱渊私交颇深,而且两浙水师几乎是钱渊一手打造,所以葛浩和钱渊关系很深,而张元勋和钱渊的来往并不多。
  岳浦河是河南卫所出身,早年从曹邦辅平定师尚诏之乱,后调入浙江,驻守上虞、山阴有功,升任游击,先后驻守黄岩、太平,后被董一奎调驻嘉兴。
  岳浦河最早是被曹邦辅调来的,后来归属刘显麾下,这两位早就不在东南任职了,虽然名义上被董一奎笼络,但实际自主权很大。
  两人都是卫所出身,但都熟读诗书,有着共同的人生履历,岳浦河和张元勋私交不错,偏偏又和钱渊、董一奎两方的关系都不远不近,于是两人并肩观战,不愿意涉身其中。
  “当年岳某先在苏州,后调驻绍兴,可惜一直未见识过钱龙泉战场风采。”岳浦河手持望远镜,一边看一边笑道:“只是听闻钱家护卫精锐甲于东南,几个护卫头领都胆大包天!”
  张元勋放下望远镜,啧啧道:“的确如此,还曾听闻杨筠江稳重……稳重个屁!”
  就在董一元派出三两百士卒向张三所部进击后,杨文同样遣派三百武卒出列,以三十人为一队向董一元、鲁鹏所部进军。
  你以为我亲手砍了你亲兵的发髻,只是恐吓你?
  你敢打那边,我就敢踢你屁股!
  董一元死死盯着距离自己并不算太远的杨文身影,迟疑片刻后转头看了眼江面,船头上的董一奎面无表情,一动不动。
  还真要打啊?!
  董一元咂咂嘴,正要发号施令,突然耳边传来了尖锐的哨声,他转头看去,杨文身边大旗飞舞,数名亲兵吹响竹哨,阵后有赤裸上身的壮汉手持鼓槌大力击鼓。
  杨文派出的小队人马原本只是缓步上前,突然动如雷霆,前队击发鸟铳,大团白雾平地而起,受惊的军马嘶鸣不停。
  董一元的第一反应是约束各部,但眼见那两三百武卒陡然从白雾中窜出,迅捷杀往侧翼的鲁鹏所部。
  最前面的四根狼牙筅扰乱阵势,投掷出的数十短矛后,没有盾牌,两百余名甲士只抽刀在手,发足狂奔而来。
  眼见这一幕,鲁鹏嘴角发苦,他当然知道这一队武卒的目的不在击溃自己,只是想补充张一山、侯继高所部的兵力。
  要拦着吗?
  能拦得住吗?
  这些鲁鹏都没想过,他脑海中闪过的是嘉靖三十六年身在上虞县城的城头看到的那一幕。
  同样如此,无盾牌,披甲武卒手持长刀,不避生死,奋勇冲锋,杀的攻城倭寇屁滚尿流,终保住上虞,终等到了戚继光所部来援,也保住了自己这条性命。
  大滴的汗珠从下巴处坠落,鲁鹏内心深处的后悔、愧疚情绪涌上心头,他甚至感觉到身后的远处,有一道目光正死死盯着自己……当年在上虞城头观战,站在自己身边的就是张一山。
  眼见冲来的甲士前方那人的熟悉脸庞,鲁鹏低喝一声,拨转马头往边上避让,“让,都特么让开!”


第1026章 冲阵
  看着援军顺利的从鲁鹏麾下穿阵而过,远处的张三轻舒了口气,归刀入鞘,指着援军的把总笑道:“此人乃台州梁万宁,上虞大捷时为我下属队长,随我入城,后南下入闽,古田大捷侧翼出击,手刃数十贼兵,先斩贼军大旗……梁生是他叔父。”
  这句话是在解释,梁万宁是钱家嫡系出身。
  钱锐没搭理张三,只眯眼细看阵列,突然低声问:“逾千士卒,被一冲而散?”
  “鲁鹏这厮是个乖巧人,回头在少爷面前替他说几句好听的。”张三上前和侯继高指挥放开缺口,让梁万宁所部入阵。
  船头上的王本固已经忍不住破口大骂了,自己下定决心撕破脸也要收拾了张一山、杨文两部,但鲁鹏居然就这么散开阵列,让杨文派出的援兵轻轻松松的通过。
  董一奎更是火大,死死攥着拳头,鲁鹏是浙江诸将中第一个投靠他的,更在走私贸易中获利颇丰,结果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眼见这一幕,隔江眺望的张元勋和岳浦河对视愕然,船舱内的侯汝谅、胡应嘉都快忍不住要笑出来了,王本固不知所措,而董一奎开始考虑要不要亲自上阵了。
  就在这时候,甬江南岸的小山上,岳浦河神色大变,指着出海口方向脱口而出,“汪直来袭!”
  张元勋一个哆嗦,拿起望远镜细看,片刻后狠狠瞪了岳浦河一眼,“虽无旗号,但都是官制战船,不可能是汪直!”
  岳浦河也细细看去,大批的船只正在出海口一带盘桓,甲板上装载着各式火器和手持兵械的武卒,甚至还能看得到正摇头晃脑的高头大马,船只在外游山边停驻,大批的士卒正缓缓下船。
  “两浙水师?”
  “不!是卢斌!”张元勋神色有些难看,“王子民居然将吴淞水师调来……这是越权之举!”
  岳浦河转头看了眼舟山方向,“那边是汤克宽驻守,若有消息理应……咱们先知。”
  “嗯,这边不管,咱们只管盯着汪直。”张元勋长叹一声,心里却在暗骂王本固……这厮真不是个好玩意儿,自从年初入浙后,风波迭起,好好的通商事闹到这个地步!
  哎,王本固现在也是骑虎难下啊,原本只是想收复汪直,结果闹得汪直逃窜,只能把黑锅丢到他头上,但即将开战,张一山、杨文却撕破脸大打出手,如果自己不能压服,一切皆休。
  但此刻的王本固大喜过望,卢斌率吴淞水师抵达,意味着太多的事了。
  首先,两浙水师不是必须的了,侯汝谅在王本固心中的分量将大幅度降低。
  其次,卢斌在东南多有战功,麾下都是精锐,本人更是背弃随园投入徐阶门下,用起来自然比岳浦河、鲁鹏、汤克宽等人来的顺手。
  “天宿?”王本固恢复了指挥若定的风采,轻描淡写道:“卢斌已抢占外游山,杨文所部后路被断……”
  “那自然是一战而定。”董一奎用力点头,眺望那几十艘不大的船只从出海口逆流而来,甲板上满是手持刀枪的武卒,卢字大旗在江风中猎猎而动。
  甬江北岸,张三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喜色,“少爷这么快就到了……大局可定!”
  “别高兴的太早!”侯继高神色肃穆,指着前方,“董一奎想作甚?!”
  张三拿起望远镜看去,董一奎亲自上岸,翻身上马,身边涌出了百余亲兵,个个胯下骑的都是军马。
  在东南,过了长江,马匹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作为运力的大型牲畜主要是骡、驴、牛,更别说能上阵的军马了。
  当年东南击倭,诸军中的马匹都是从南京、通州、常州甚至徐州、山东等地调来的,而董一奎麾下的军马都是从边塞带来的良驹,即使不蒙着眼也能冲阵,不是普通马匹能比拟的。
  张三有点慌,上阵多年,可没见识过骑兵冲阵,这个怎么挡?
  侯继高出身卫所,家学渊源,没吃过猪肉但也见过助跑,倒是没慌,大声吆喝指挥,狼牙筅手往后稍退,盾牌手排在狼牙筅身边,手持长枪的士卒排在第一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