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447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447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中玄公?”钱渊噗嗤一笑,“记得前几日都察院御史弹劾钱某,那是中玄公学生吧?”
  张居正面容一垮,苦笑着点头。
  前日钱渊觐见,原本已经被高拱劝得心动的隆庆帝召见高拱,提议暂缓设衙管束出海通商事,结果第二日就有御史上书弹劾钱渊。
  弹劾什么呢?
  胡应嘉南下三个月就能使税银激增,而之前半年税银锐减,必是钱渊受贿……什么狗屁罪名,弹劾都不讲基本法了。
  不过也能看得出来,高拱被气得相当够呛,也是,他之所以和钱渊起隙,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忌惮钱渊对隆庆帝的影响力,而对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陛下已然明言,条例遗缺,还需展才襄助。”
  “叔大兄其实心里清楚,一切还是暂行旧例的好。”钱渊毫不客气的说:“开海禁乃本朝未有之事,虽然东南通商数年,于朝中颇有助益,但至今尚未正式开放海禁,此事乃钱某心心所念,自然要安排的妥妥当当,不可出一丝纰漏……”
  “这数年来,严分宜、李时言相继离世,吕余姚、季泉公均致仕归乡,中玄公欲一扫尘埃,匡扶社稷,如今却依旧党争不休。”
  “欲行新政,自是以揽权为先,钱某也能理解。”
  “钱某也知他高肃卿如何看待随园,嘿嘿,宁可赠华亭,也不肯让随园接手……结果呢,胡克柔一朝成名天下知,现在却要抽梯子?!”
  “他高肃卿难道想不到,如若真的抽走这梯子是什么后果?”
  钱渊冷笑着总结道:“利令智昏。”
  张居正沉默片刻后,艰难的开口解释道:“此事早在嘉靖三十五年你我曾谈起,去年曾告知中玄公,非为今……”
  “哈哈哈,所以相较而言,高新郑、张江陵,钱某更看好后者呢。”
  看张居正还要说什么,钱渊伸手示意,“来来来,这杯茶可来之不易,叔大兄还请一品。”
  张居正抿了口茶,细细品尝,脸色一变,“明前龙井?”
  今年杭州的明前龙井未送入随园,此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有心人都心里有数,这代表着随园在浙江的势力大幅度衰退。
  如今明前龙井出现在随园,张居正自然知道这不是钱渊暗示胡应嘉之事,而是在明示,这茶叶是陛下赐下的,这也代表着钱渊不妥协的决心。
  张居正暗叹一声,自己来讲和……其实算不上什么讲和,高拱不会允许随园再度插手东南商事,只是想和钱渊合作推行设立新衙管束通商事,甚至可以让出一部分权力。
  张居正受高拱指派而来,其实来之前他就知道此事绝无成功可能。
  高拱以为随园竞逐宁波知府落败,势力大衰,对这样的条件不会拒绝,毕竟随园立足朝堂,很大程度是凭借东南通商带来的税银。
  但张居正心里有数,人家钱展才手段了得,居然能拉拢来胡应嘉,随园在东南势力不禁没有衰退,而且是更进一步……只是其他人看不出来而已。
  想到这儿,张居正也懒得再说了,转而问道:“听说弟妹有孕,恭喜了。”
  “谢过叔大兄。”钱渊笑嘻嘻的说:“说起来当年第一次见叔大兄长子,小弟可是给了见面礼的,多哥儿都快两岁了……好好好,明年一并给,这次可别忘了!”
  张居正也是无语,你脸皮真厚,你老婆生儿子的时候,我还在徐阶门下,就差和你公开干架了……
  “对了,陛下前日还问起你呢。”钱渊看似无心的随口道:“数遍朝中官员,若设新衙管束通商事,约莫设寺,再以履历论,叔大兄曾游历东南,对通商事知之甚多,的确是合适人选。”
  设寺,意味着主官正三品或从三品,和六部侍郎平级,张居正这个国子监司业迁转勉强够格,当然了,钱渊这个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也是够格的。
  张居正沉默片刻后,拱手相谢,继而告辞离去。
  走出随园,张居正在心里想,此行虽然事败,但对自己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第990章 序幕
  用冷水泼了泼脸,登时精神一振,钱渊大步走出卧室,随口交代几句丫鬟仆妇,脚尖轻轻用力将扑上来的小黑挑开,径直去了小厨房。
  没办法,小七这次怀孕在谭氏、黄氏面前倒是没作妖,但在自家小院子里……逼的钱渊每天早上起来亲自做早饭。
  这两年钱渊还从来没起这么早呢,在小厨房里捣鼓了小半个时辰,再回去请老佛爷起床。
  “胡辣汤?”小七好奇的看着桌上的汤碗,“油辣子呢……怎么着,还想着要儿子不要女儿啊?”
  钱渊哭笑不得的将油辣子端过来,“倒是想要个女儿呢……不过,咱们这身份,要个女儿不好。”
  小七皱皱鼻子但也没反驳,这个时代,男人终究还能松快点,但女人……一旦出阁,日子就难熬了。
  就算钱渊夫妇再如何宠着,即使将女儿嫁入好友族中,也难说好坏。
  想起这事儿,小七心情就不太好,喝着胡辣汤,夹着鸡蛋饼,突然说:“记得还在宁波、台州的时候,你还编过小学课本?”
  “嗯,就数学一门课,语文用不着,自然……还要再等等。”钱渊随口道:“一共三本……都说八股锻炼人的逻辑能力,这方面哪里能和数学比。”
  “多哥儿也两岁了,再过……四五年也该上学,其实五岁就该上幼儿园。”小七吩咐道:“到时候我亲自教,以后和你那几个学生比比!”
  “好啊。”
  钱渊笑着应下,他在东南收了几个学生,都是当年军中有功士卒的孩子,大都学了那几本数学,其中两个聪明伶俐的,如今十六七岁都能在镇海做小管事了。
  小七慢条斯理的吃着早餐,斜眼瞥过来,“放在以前,你还得忙着赚钱,现在倒是好,就差提着鸟笼子了。”
  “八旗子弟啊?”钱渊随口应付着,“在詹事府一年多了,又没本职,还能咋地……”
  小七看看外面,“黑压压的,今天有雨?”
  “你还想我拿手机看看天气预报?”钱渊没好气的回了句才反应过来,“我去看看,去看看……”
  出了屋子抬头看看,还真的黑压压的一片,大早上已经闷热难当,刚走几步,一阵风儿刮来,钱渊心想可能还真有雨,索性就在院子里踱步。
  也不知道隆庆帝的承诺能不能作准……皇帝这种生物向来忘性大,经常说出口的话和放屁没区别,但隆庆帝这方面可能要稍微好点。
  算算看自己是翰林出身,但却转都察院为御史,之后再入詹事府却没能回翰林……钱渊有时候自个儿想想都笑,这也算是走出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路了。
  詹事府熬了一年多,翰林出身,屡有功勋,潜邸旧臣又有拥立大功,更简在帝心,转入六部,一个侍郎不算太夸张。
  即使是张居正、陈以勤、殷士儋、张四维这些人都不会有太大的意见,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如今不是嘉靖年间,隆庆帝不是那种刚强君主,即使钱渊再如何得圣眷,也很难入阁为相。
  倒是高拱、徐阶肯定有异议,钱渊有点心烦,从嘉靖三十二年赴杭回程开始,自己就间接、直接的涉入朝争,到如今八年多过去了,朝中依旧如此。
  高拱也是个废物点心,历史上被徐阶一炮赶走,这一世有这么大的优势,居然还不动手!
  徐阶同样是个废物点心,历史上轻描淡写逼走高拱,这一世却如此狼狈,这都不是装孙子,而是当孙子了!
  钱渊在心里暗暗咒骂,不管谁滚蛋,只要有人滚蛋,就能让朝局安定下来,接下来自己才能按部就班的布局东南沿海其他地区的出海,才能请求陛下正式开海禁,才能设立新衙管束通商事……
  但事实上,在隆庆帝登基之初,所有人都看到了随园这股看似年轻、资历浅但实际上实力不弱的政治势力,最关键的是东南税银握在随园手中。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钱渊麻痹大意以至于徐阶、高拱暗中联盟,虽然随园一党在京城占了不小便宜,但在东南日渐衰弱。
  钱渊咬了咬嘴唇,当时留下胡应嘉这个后手只是以防万一,但没想到这半年来各种变化令人目不暇视,胡应嘉的出现和破局使随园从纷乱的朝局中短暂的脱身而出。
  在如今的情况下,虽然还有孙铤、赵大河、陆一鹏、孙丕扬等随园士子,但毫无疑问,是胡应嘉执掌东南通商事。
  胡应嘉破局而出,税银激增,以及徐阶心腹门生的身份,让高拱和徐阶彻底决裂,钱渊知道,隆庆一朝,最激烈的朝争即将拉开序幕。
  但钱渊没想到的是,序幕会是自己亲手拉开。
  ……
  翰林院。
  最近一两年官袍干干净净的徐渭皱着眉头将气喘吁吁的潘允端拉到角落处,“怎么了?”
  “出事了。”潘允端喘着粗气,咽了口唾沫,低低在徐渭耳边说了句话。
  徐渭脸色大变,僵立在那儿半响都没回过神来。
  “文长兄,文长兄?”
  “醒醒!”赶过来的孙鑨急了,一肘砸在徐渭胸膛上,砸得他踉踉跄跄瘫倒在地。
  听到消息围过来的诸大绶、陶大临等几个随园士子脸色也变了,徐渭性情倨傲,闻喜则笑,遇难即骂,还从来没有如此。
  还没等诸大绶开口,徐渭突然一跃而起,抓住孙鑨的肩膀,“走,回随园!”
  “等下,潘充庵,你去告知其他人……消息很快就能散开,但能快一点就快一点。”徐渭咬着牙低声嘱咐,“登之在户部,君泽在兵部,先不急……不对,不对。”
  徐渭心乱如麻,在原地转着圈子,这时候外间霹雳雷响,接着淅淅沥沥的雨打芭蕉声传来,但很快转为倾盆大雨。
  “文长兄,每逢大事有静气。”陶大临低声喝道。
  徐渭深深吸了口气,转头看向潘允端,“奏折可递交内阁?”
  “世叔说等三刻钟……也差不多了。”
  “登之、君泽不管,他们未必能抽身,其他人你去告知,于随园汇合。”
  说完,徐渭大步往外,没有携带雨具的他一头钻进瓢泼大雨中。
  “拿伞来,拿伞来。”
  陶大临、诸大绶还在喊着,而孙鑨和潘允端已经紧随徐渭,冒着大雨向外疾走。
  三刻钟后,最后一个赶到随园的是刑部主事林烃,自李默病逝,林庭机转任南京,他基本上没什么消息来源渠道了。
  看着厅内众人神色肃穆,林烃悄无声息的坐在最下边,低声问:“与成,出了什么事?”
  陆树德神色也有点紧张,一边侧耳听着上面众人的话,一边附在林烃耳边,低声说:“浙江巡按王子民弹劾前浙直总督胡汝贞,前浙江巡抚谭子理,渊哥也在被弹劾之列,还有蓟门总兵戚元敬,广东总兵俞志辅,江西总兵刘显……”
  林烃目瞪口呆,“他疯了?”
  “两浙倭患复起。”


第991章 大变
  世人皆言,随园士子,尽皆俊杰,这句话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正确的。
  钱渊始建随园,第一批随园士子都是同年,大部分都是在史上留下名号的人物,资质不凡,几个名声不响的,也是钱渊、徐渭细细考量过的,比如杨铨、陆一鹏、周诗这些有能力,但没什么背景的。
  入仕这些年了,每一个随园士子都从随园得到了很多好处,诸大绶得以成为潜邸旧臣,陶大临得以校录《永乐大典》,孙鑨、徐渭入詹事府,其余的周诗、陈有年、陆一鹏、杨铨无不如此。
  不仅仅是政治资源,随园在各个方面都给随园一党提供着各种资源,多家组建船队出海贩货,多家参与到应星洋糖等各种货物的销售渠道中,更别说类似于钱家酒楼、全聚德这样的铺子都是分别给各家分红的,甚至钱家护卫还负责关键时期的各家安全。
  但所有人都知道,随园的核心是钱渊,但根基是东南。
  虽然胡应嘉执掌东南通商事,但随园并不完全畏缩而退,所谓随园根基在东南,主要指的是钱渊设市通商这件事。
  所有人都知道,是钱渊一力坚持招抚汪直,使两浙倭患渐息,如果倭患再起,钱渊必定会受到疯狂的弹劾。
  最恐惧的一件事是,是谁?
  “不会是靖海伯吧?”
  杨铨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最糟糕的可能性,如果是汪直复叛,一切成空。
  钱渊没有说话,视线在各人的脸上一一扫过,他失望的看见,如周诗、杨铨、潘允端、陆树德等人的惴惴不安,但他也欣慰的看到了诸大绶、陶大临、冼烔脸上的坚定,以及平静下来的徐渭、孙鑨的深思。
  看钱渊一言不发,厅内本就凝重的气氛如同实质,压得如陆树德、林烃两个年轻人似乎都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外间脚步声响起,钱铮在前,陈有年、吴兑在后。
  “问过了,无异常。”钱铮摇摇头。
  钱铮是去找了徐渭的岳父礼部左侍郎高仪,按例如果汪直挂了,应该奏折递入礼部,钱铮本就是通政使,又和高仪核查了一遍,绝对没有收到靖海伯汪直病逝的消息。
  这也是钱渊最畏惧的一件事,汪直身死。
  汪直历史上这个时候已经死了好几年,虽然是被弃市的,但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常年漂泊海上,能活多久是很难说的。
  钱渊点点头,视线落在吴兑、陈有年身上。
  “户部未闻。”陈有年皱眉道:“呈上前三个月税银账目的镇海吏员尚未离开,已然问了,也没听说倭患。”
  “也就是说,至少五月十日之前,两浙未有倭患。”
  “未必,两个月内,兵部未收到浙江兵马调动的军报,但……”兵部郎中吴兑摇头道:“二月末,台州松门卫上奏,有倭寇侵袭沿海,三艘渔船被劫,渔民伤亡十余人,浙江总兵官董一奎调游击将军张一山进剿。”
  徐渭脱口而出,“王子民奏折中,倭患在台州府太平县,正是松门卫辖区!”
  孙鑨用侥幸的语气轻声道:“如此看来,和汪直无甚干系?”
  “无甚干系?”钱渊冷笑一声,“他王子民南下入浙,自以为踌躇满志,却遭羞辱被强行逼退,弹劾我钱展才还带上了胡汝贞、戚元敬、俞志辅……难道就为了发生在台州府太平县那些尚未登陆的海盗?”
  钱渊不在乎王本固想做什么,他首先要确定的是,汪直没出事。
  一旦汪直出了事,不管是病逝,还是麾下作乱,东南必乱。
  这些年来,钱渊通过汪直在南洋各地采买火器、铁炮,聘请甚至掳掠各等工匠,这条线断了,以后麻烦事就多了,二舅谭七指那边还不足以顶替。
  下人端了饭菜上来,众人都没什么食欲,倒是钱渊连续干了三碗……他有隐隐的预测,接下来自己可能会很忙很忙。
  黄昏之后,雨势渐歇,陶大临、诸大绶等人陆续回家,陈有年、吴兑、冼烔等人就在随园住下,他们在这儿都是有专用的精舍的,只有孙鑨、徐渭、钱铮还在等着。
  “今日之变,文长兄乱了分寸。”钱渊轻声道:“尚未到生死攸关之际……”
  徐渭沮丧的点头承认,听闻两浙倭患再起,他惊慌失措的将所有人聚拢到随园来,对外显得心虚,对内显得胆怯。
  “王子民弹劾奏折中连胡汝贞都没放过,显然意指五峰,一旦靖海伯复叛,展才……”孙鑨劝道:“文长兄也是担心展才你。”
  “越是这般,越要静心。”钱渊叹道:“实在想不通……想不通……王子民的确直指汪五峰,但五峰真的会叛?”
  “他没有叛离的理由……”
  如果汪直叛变,父亲钱锐不可能察觉不到,但张三并没有送信来……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