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再放下筐子的时候,倭寇也已经逼了上来,王义、卢斌、李良钦纷纷放箭,四五个倭寇中箭倒地惹得一片哄乱。
那妇人一直等到所有人都上了城头,才收起长枪,将腰刀插回鞘中,悠悠然坐进筐中。
“小心!”
王义突然一侧身拦在钱渊面前,伸手将自己面部护住,一支箭斜斜飞来被王义的胳膊挡飞。
“贼子有弓箭,都小心!”
王义看了眼只被划了一道小口子的胳膊,“别慌,他们不会使!”
这年头,会使弓箭的人极少,差不多和后世用手枪能上靶的普通人一样少,倭寇大都出身平民、地痞、渔民,少有人会用弓。
其实那几箭的目标都不是城头,而是对准了正被拉上来的筐子……
那妇人伏低身子,暗咬银牙,还没等筐子完全被拉上来,霍然翻身而上。
“二弟!”
妇人丢开长枪一伸手,一副弓箭已经递了上来。
转身间已经弯弓搭箭,箭如流星而去,妇人一口气射出七支箭,才冷笑着将弓箭扔回去。
城外纵马奔驰,左持枪,右挥刀,城头上七箭连发,立毙七贼,武艺精熟,行事利索,谁都要赞一句,真是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看着倭寇丢下十多具尸体仓皇退走,妇人松了口气,转身行礼,大大方方道:“妾身浙江游击戚元敬之妻王氏,多谢诸位相助。”
浙江指挥使司游击,在如今的浙江、南直隶的军中,已经算是中高层将领了,要知道俞大猷也不过是个副总兵,卢镗、汤克宽也只是个参将。
众人都回礼寒暄了几句,项笃寿捅了捅看直了眼的钱渊,“别失礼了。”
不少人都发现了钱渊的不自然表情,如荆川公在心里暗骂,这钱家子上辈子没见过女人吗!?
卢斌咳嗽几声小声介绍,又说:“刚才就是钱公子吩咐人放下筐子的。”
王氏看了眼脸色有些僵硬的钱渊,落落大方道:“多谢这位公子,可是认识元敬?”
钱渊这才回过神,行了一礼,凑近几步自来熟的笑道:“尚未见面,但神交已久,早听叔大兄屡屡提及。”
“啊,是张翰林吗?”王氏笑道:“原来是张翰林的好友。”
“是是是,都是自家人啊,来来来……”
众人都很无语的看着钱渊亲自带路,又是安排住所,又是让人烧热水热菜……拜托啊,现在倭寇围城,你还有这心思,何况人家都成亲了。
第95章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嘉兴府一片水深火热,而松江府也好不到哪儿去。
自从俞大猷被调走的消息传开后,华亭县就陷入恐慌的气氛中,当俞大猷遭伏击兵败的消息传来后,这种气氛迅速蔓延到整个松江府。
乡野村落的大量百姓都涌向了华亭、上海等城镇,有城墙应该会安全一点吧。
但很可惜,并不一定。
四月十六,倭寇从金山登陆,一战击溃金山卫守军,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继而攻破川沙、南沙两镇,收拢渔民、地痞无赖后攻上海县。
四月二十三,上海县陷落,知县、县丞、典吏俱阵亡,半个县城都被烧毁,恰巧刚刚就任的苏松海防道佥事董邦政率兵来援,军中携带的鸟嘴火铳发挥了巨大作用,苦战一天将倭寇驱逐出城。
虽然还没有大股倭寇攻华亭,但城内也一日三惊,地痞混混趁机作乱以至于人心惶惶。
“还好上海县顶在前面。”陆氏苦笑着说:“现在想想真应该听渊哥儿的搬到杭州去。”
谭氏似乎更衰老一些了,两眼无神,半响后才喃喃道:“渊儿在嘉兴,渊儿在嘉兴……”
大半个嘉兴府都在倭寇脚下哀嚎,这个消息早就传来了,陆氏想瞒都瞒不住。
陆氏也不禁垂泪不语,谁猜得到渊哥儿去嘉兴,倭寇就开始作乱了……
“渊哥儿福源厚,应该没什么事。”陆氏叹道:“小叔这次也去了嘉兴……”
“夫人,外头有衙役来,说是要给守城官兵捐助银两……”李四咬着牙禀报。
“不是已经给过银子了吗?”小妹横眉竖目道:“前天刚拿了四十两银子!”
“上次是县衙,这次是府衙,要八十两银子。”李四舔舔嘴唇,“但小的打听过了,一户应该是五两银子。”
“那……”谭氏手足无措拿不定主意。
“给他们。”陆氏哼了声,“等倭寇退了再说。”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县衙还是府衙都不会对松江最负盛名,底蕴最深的钱氏做什么手脚,可惜这次不是他们,而是钱氏一族。
族人早就对钱渊独占洋糖生意不满,分不到一杯羹心生不满,如今钱渊在嘉兴府不知生死,又有府衙县衙顶在最前面,自然要做些手脚,占点便宜。
两次一百二十两银子交了出去,只换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原本只是十来二十多户,现在几乎大半钱氏族人都将捐银丢到钱渊家头上,谭氏又是个耳根软的,几个隔房妯娌上门一阵劝说又得了百多两银子。
几天后陆氏听得消息将谭氏接了过去,不仅家中库房已经是空空如也,甚至家具、摆件都少了不少。
摸了摸手中温润的砚台,钱渝不屑道:“那厮哪里有资格用这样的砚台!”
“是啊,这次咱们还是去的迟了。”母亲樊氏惋惜道:“那套红木家具据说是太仓王家送的,可惜没抢到。”
这辈子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管的父亲钱钟撇撇嘴,“手慢点未必是坏事,万一渊哥儿没死在嘉兴府……啧啧,到时候就热闹了。”
“大半个嘉兴府都陷落了,据说嘉善县全城被屠,他回得来吗?”钱渝嘿嘿道:“再说了,咱们可没上门去讨银子。”
“就是,只是渝儿砚台丢了,借了块砚台磨墨写字罢了。”
钱钟对此嗤之以鼻,你们的确是没讨银子,那是因为去的迟,谭氏已经被接走了,但咱家应该出的捐银还不是钱渊家出的。
借块砚台,说得好听,有借条吗?
妻儿无非是在说,逼上门去的都是族人,人多势众,而且还有那些大头顶在前面……
钱钟伸了个懒腰,虽然看不得妻儿这么虚伪,但自个儿这辈子就没干过正经事,也没什么立场说话。
……
崇德县。
城上城下战火正烈,而城中宅院中,精神略微好点的俞大猷喝完汤药,半坐在床头,“第几波了?”
“今日的第四波。”浑身上下散发着血腥味的李良钦大踏步走进屋,“放心,卢家幼虎有些能耐,守的挺稳。”
“那就好。”俞大猷松了口气,眼珠子转了转又问:“那松江秀才呢?”
李良钦洗了把脸,笑道:“真不愧是得震川公一赞的少年英杰啊,城内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荆川公嘴上不说,背地里也颇为赞许……”
说到一半,李良钦看向走到门口的唐顺之,尴尬笑了笑,“荆川公。”
“今天好点了?”唐顺之那张黑脸有点泛红,“钱家子的确不凡,有经世致用之才。”
俞大猷不由失口而笑,前几日唐顺之来访时,闲谈时不时刺上钱渊几句,有两次知道唐顺之身份后的钱渊只是赔笑并不反驳。
虽然因为中箭失血过多以至昏迷,但修养了差不多十天,俞大猷虽然还没痊愈但也能起身,又在屋内呆了好几天骨头都发痒了,俞大猷索性和两人带着亲兵出门。
一出门俞大猷就不禁脚步一缓,面露诧异之色。
七八个右手臂上缠着红布条的汉子推着平板车从面前经过,车上装着大小不一的木材。
十多个右手臂上缠着绿布条的青壮推着车在拐角处出现,车上明显是饭桶。
虽然道路算不上宽阔,来往人数也算不上少,但行走有序而迅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顺畅之感。
“那是专职运送各式守城器械、食物的。”唐顺之小声解释道:“除了守城兵丁和乡勇外,钱渊将剩下的青壮分成七八队,每队只负责一件事。”
“那木材是用来做叉子的。”李良钦补充道:“倭寇制作了云梯,但非常简陋,底座不稳,而且会用弓箭的贼兵也少。”
俞大猷点点头,对付云梯向来是火攻最好,但倭寇不善攻城,这方面没什么经验。
轰隆一声,不远处的一座宅院被十多人拆散,隐隐听见有兴高采烈的呼喝声。
“钱家子善以财御人。”唐顺之不由撇了撇嘴,这是他最看不惯的地方,“每拆除一栋宅院,补贴户主若干银两。”
俞大猷失笑摇头,“项家这次破财……”
“未必。”李良钦久在军中,深知内情,他摇摇头道:“除了给兵丁、乡勇的赏银外,其实花费算不上很多。”
唐顺之点点头,但没说话,这是他对钱渊印象转变的拐点,雁过拔毛是官场上的传统,但钱渊没有从中贪一文钱。
而且因为钱渊对财务账目的精通,导致县衙小吏不敢贪,这是花费较少的主要原因。
往前慢慢踱了一段路,看着来往穿梭不停的人流,俞大猷又忍不住说:“士气不错。”
“刚开始发了一批赏银。”李良钦笑道:“后来虽然不发银了,但饮食上钱渊颇为用心,每批轮换下来的兵丁乡勇都能立即吃到热汤热菜,渴了有水,饿了有馒头,受伤了还有医师……”
“城内的大夫?”
“不是,是钱渊带来的护院,都精通止血疗伤。”
俞大猷叹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啊。”
这时候一行人正走到县衙门口,往里看去,俞大猷不禁嘴角抽搐了下。
钱渊看着手中的公文,手里笔不停,却还在嬉皮笑脸的说:“不知道姐姐娘家有没有妹妹?
“对对对,得和姐姐一个脾气,又正好和小弟年岁差不多……“
”那当然,自然是还没出嫁的……”
一旁刚刚从城头下来轮休的王氏笑得花枝乱颤,银铃般的笑声惹得众人瞩目。
唐顺之闭上眼,点点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啊!”
第96章 狠角色
虽然历史上对王氏没有正式的记载,那么多的野史夸张的描绘这位河东狮吼的凶悍。
但钱渊和王氏有着一见如故的感觉,短短几日后就以姐弟相称,钱渊可以保证,这次绝没有去抱大腿的念头。
这是钱渊来到这个时代后遇到的最特殊的女人,精于武艺是其次,遇危不乱也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其气质谈吐和性格。
钱渊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刑警队那位直到三十五岁才嫁出去的大姐就是这味道,有点大大咧咧但实际上心细如发,性格开朗待人真诚。
对了,那位大姐的丈夫也是警察,而且还是局里著名的气管炎。
连续攻城三天受挫后,倭寇开始制作简陋的云梯试图从墙头攀爬上来,城内一度惶恐不安。
但在钱渊的组织下,王氏和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唐顺之领着护院、亲兵在关键时刻赶到。
小小城头施展不开长枪,王氏左手持盾,右手挥舞腰刀,所过之处寒光闪烁,倭寇纷纷退避,城头上为之一清。
俞大猷虽然勉强能下床行走,但还是没办法上战场,卢斌还是有点嫩,第一天手忙脚乱勉强支撑。
而王氏是将门之女,从长辈那得了不少传承,这几年又跟着戚继光在登州有过守城经验,从她入城之后,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但今天,倭寇攻势突然猛烈起来,从清晨到下午连续发动了七次攻城,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每次除了城门附近外都选择了其他城墙段作为突破口。
守军渐渐被分散开,到了傍晚时分,一伙百余人的倭寇终于攀上了城头。
已经是攻城的第六天了,城内兵丁乡勇死四十一人,重伤不起二十二人,而城下倭寇大约折损两三百人。
虽然守城一方占据了优势,但倭寇仍然不退,这是违背常理的事,毕竟倭寇的目标是劫掠财物而不是攻城略地造反。
“倭寇又来了!”
“是不是吃错药了,崇德县又没有聚宝盆!”
处理完手头事务的钱渊站到城墙下侧耳听着,厮杀声、怒吼声此起彼伏,时不时偶尔传来呼痛声和哀嚎声。
“吃饱了?”钱渊转头看了眼精神奕奕的杨文,这家伙被暂时安排带领一队乡勇,手下五十人,两刻钟前下来轮休。
“嗯。”杨文撕下身上布条,细致的绑在刀柄上,满意的挥了挥,“少爷放心,肯定守得住。”
钱渊眯着眼,脸上却满是忧色,“今天倭寇攻城好像格外凶悍,今日死伤人数是除了第一天最多的。”
“强弩之末罢了。”准备上城墙的李良钦凑过来。
钱渊转头看了眼李良钦身后的兵丁,皱眉低声问:“你把西城门的调过来了?”
“这边吃紧,西城门那边几乎没动静。”李良钦安慰道:“留了人手的,如果有变,这边很快就能赶过去。”
城头上激战正酣,众人不敢再耽搁赶紧动身。
年轻的戚继美一枪戳中刚冒出头的贼兵,大喝一声将其高高挑起再扔下城头,就在这时候,一旁爬上来的贼兵趁机扑了上来,狠狠一刀砍来。
手持盾牌的张三合身猛地扑上去,将贼兵撞倒,两人都丢开兵器,就在城头上滚成一团。
“别回头!”王氏厉喝一声警告想回身的戚继美。
突然两声惨呼声相继传来,王氏转头看去,钱渊有点别扭的拎着长刀,地上的张三和贼兵一个捂着左腿,一个捂着右腿……
特么的!
长刀实在不会用,钱渊的脸都扭曲了,他扔下刀,将正挣扎爬起来的贼兵扑倒,一个头槌撞上去,然后右手肘一抬,肘尖击中对方的太阳穴。
后面跟着冲上城头的李良钦、杨文带着援兵一拥而上,刀枪齐举,终于将倭寇赶下了城头。
赶回来的王义几乎是拎小鸡一样将钱渊拽起来,上下看了看才放下心,随手一刀割断了晕在地上的贼兵的脖颈,迸出的血溅了钱渊一身。
“太冒险了,冲在前面出了事怎么办?”王氏将钱渊拉到一旁,“我看看……看看……还好没受伤……不对,你看看手都擦破皮了!”
钱渊咧嘴一笑,自己前世在刑警队也算身手不凡,现在变成废材了……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武器不太合手,钱渊琢磨着回头找几把匕首。
“你是读书人,看看你这样子!”王氏嘴皮子上下翻飞说个不停,“一身血,快回去洗洗澡换一身衣衫,对了,你个子和二弟差不多。”
王氏一转头就看见闷闷的戚继美,人家都站在这半响了……
“回头把你衣衫捡几件好的送过去。”王氏吩咐了好几句才皱眉看着戚继美带着血迹的耳朵,“还好,只是割了块肉,小伤。”
戚继美也是无语了,人家就擦破点皮,我半片耳朵都被割了……回头要不要提醒提醒大哥留神呢?
钱渊也挺无语的,看来认的这位姐姐还挺不错。
不过戚继美也挺佩服这松江秀才的,不说敢率先冲上正在激战的城头,光看那一头槌就知道,这是个狠角色啊。
“少爷,最后这一波是倭人?”杨文凑过来小声问。
“不是。”钱渊立即摇头,“虽然发髻、穿着打扮很像,但绝不是倭人。”
虽然除了第一天之外没出什么纰漏,但如李良钦、钱渊、卢斌心里一直有着隐忧,因为那伙儿如疯狗一般的倭人还从来没出现过。
将城头清理一遍,抬走伤员、尸首,清点人数,收拾兵器,卢斌揉着眉心苦恼的看着正在撤退中的倭寇。
“兵力要集中使用。”王氏在城头指指点点,“崇德县城墙不高,但并没有塌陷,倭寇就算借助云梯攀爬入城,人数也不可能太多,他们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