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319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319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是帆船,西洋船只也比明人帆船强得多,运载铁炮,驰骋海上,攻伐各处,如葡萄牙、西班牙两国打下的疆土已然比大明多的多。”
  “还有类红薯、洋芋……”
  林烃灵机一动,脱口而出,“礼失求诸野?”
  钱渊愣了下,缓缓点头笑道:“不太准确,但有那么点意思。”
  放弃夺取马六甲那是没办法的事,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后面的荷兰、英国不会放弃争夺,一旦打起来,商路断绝,税银下降,直接影响者就是钱渊自己。
  最重要的是,如今大明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处于下风,断绝东西方的交流,这和闭关锁国有什么本质区别?
  林烃说的“礼失求诸野”其实和东西方在文化、货物之外的交流一个意思。
  “所谓时移事迁,永乐年间,成祖横扫大漠,郑和七下西洋,无论是火器、战船,泰西诸国皆不能比,但短短百年,已然时过境迁。”钱渊叹道:“正德年间,走私猖獗,嘉靖一朝,钱某冒险通商,只盼日后泰西诸国攻伐,我大明……”
  “龙泉公,是不是过于谨慎?”
  钱渊微微摇头,万历年间,海贸旺盛,再往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试图在大明这块肥肉上啃几口。
  虽然最终是满清代明,可惜因为皇权统治以及台湾郑氏种种因素,闭关锁国百年,新兴起来的英国、德国甚至日本顺利的将这片土地变为半殖民地。
  钱渊并不打算动大手术……倒不是怕死,而是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太低太低,而且小冰河时代即将来临。
  最关键的是,始终将土地视为第一生命的这个国家,很难用外力让他们的注意力离开土地,规模化的将生产力、资金投入商业。
  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这个时代,可能性太低太低了。
  但至少,引入红薯、洋芋、玉米等作物,长时间甚至在自己刻意的影响下进行东西方的深层次交流,让脚下这个国家在科技、武器装备等方面渐渐缩短距离,或许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些变化。
  钱渊不知道在自己的参与后,明朝的轨迹最终走向何处……但他相信,至少不会比原本的历史更惨。
  总的来说,林烃听得有点懵懂,但能说出那句“礼失求诸野”,说明很多地方他还是听懂了的。
  至少,林烃知道了倭乱的起源,知道了泰西诸国的名称,也知道泰西诸国在海上的势力远胜大明。
  “居安思危?”
  “能说出这个词,真不容易。”钱渊惨然一笑,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对裕王、高拱,第二次是对唐顺之,但前两次,他们都觉得钱渊为了通商而夸大其词。
  这两年,钱渊其实并不像唐顺之所想象的那样悠闲,他通过汪直弄来了不少西洋工匠,有的会制鸟铳,有的会铸炮,甚至有个叫威德尔的被钱渊任命为管事,专门负责打造运载火炮的战船。
  在汪直的引荐下,钱渊也允许传教士进入明朝,如今有两个传教士在松江府传教,甚至钱渊还通过徐碧溪表达希望更多的传教士来大明的想法。
  钱渊并不打算做太多的事,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在于,开海禁,以通商为借口,小心翼翼的呵护这条线,让这个时代的大明和欧洲有着更多的交流。
  这是钱渊的底线,谁触碰这个底线都不行,这也是钱渊和徐阶决裂的最重要原因。
  钱渊推开窗户,寒冷但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头顶悬挂着皎洁的明月,身后传来林烃试探的询问。
  “龙泉公,红薯、洋芋,可否输闽?”


第687章 再想想
  林烃有点紧张,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显然早有准备。
  “不仅建宁府一地,邵武府、延平府西北均是一片惨状,流民四起,稍好一些的躲在城镇外等着粥棚赈灾,稍差一些的已然沦为盗匪,梁兄弟在邵武府就遇上好几股盗匪,据说江西更逾。”
  “如今已是正月,如若镇海输米粮赈灾,再输大量红薯、洋芋春耕,流民得以果腹,地方立安。”
  看钱渊不为所动,林烃补充道:“若是春耕不力,以至于盗匪四起,只怕朝中责罚尧山公……”
  钱渊转头瞥了眼,林烃立即住了嘴。
  “这便是你顺道来镇海的原因。”钱渊嗤笑道:“当年尚未中举,钱某已然名声鹊起,东掺和一脚,西掺和一脚,也有人如此说,小子安知大事。”
  看林烃投来好奇的视线,钱渊随口道:“是当年半洲公所言,但为何以年岁而定?”
  “你林贞耀出身名门,少年举人,关怀乡梓之地,亦是本分,本官敬你一二。”钱渊笑道:“户部侍郎黄君辨南下查验红薯、洋芋之事,已然回朝,如今朝中尚无定论真伪。”
  林烃敏锐的察觉到,对方的自称不是“钱某”而是“本官。”
  钱渊补充道:“即使朝中采信,红薯、洋芋亦会择东南西北各省试种,就算紧急……难道急得过辽阳,去岁辽阳大荒,若不是镇海税银,陛下都要从内承运库拨银了。”
  林烃思索片刻,有条不紊道:“红薯、洋芋之事东南遍知,据说亩产十余石,此事一季即可验证真伪,龙泉公不会不智于此,此其一。”
  “其二,闽赣两地均与两浙接壤,水陆运输皆便捷,如今已是正月,东南二月二春耕节,闽赣两地还来得及……”
  “越往北,春耕越迟。”钱渊插嘴道:“即使二月起运,抵达辽阳、蓟门也来得及。”
  “但龙泉公适才已言明,户部拟各处试种,辽阳冰天雪地,试种无需太多。”林烃立即反驳道:“更何况,各地农户都不敢试种,大户更是提防。”
  “户部拟定各地官田试种。”
  “无需官田,闽赣两地,大量良田均可为户部所用。”
  钱渊笑了笑,“还有其三吗?”
  林烃迟疑了下才继续说:“久闻尧山公与龙泉公东南订交,交情甚笃……”
  “哈哈哈,还不如说惟锡兄得钱某举荐,才得以升任浙江巡抚,又调任福建巡抚。”钱渊大笑,“你倒是说的委婉。”
  林烃也嘿嘿笑了笑,红薯、洋芋一事试种,户部是主持者,但钱渊的意见也很重要,吴百朋以私人交情相求,钱渊只怕不会拒绝。
  最重要的是,吴百朋是钱渊的人,位置稳固,名望大涨,对钱渊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钱渊笑声不歇,“东南若论文官,交情最深的就是惟锡兄,当年扬州大捷,又在浙江、苏松多次立功,理应升任……嘿嘿,阮应荐!”
  林烃微垂眼帘,当年就是李默力荐阮鹗升任浙江巡抚的,结果一战损参将宗礼,二战失卢镗大军,徐海席卷嘉兴府,若不是钱渊长水镇、桐乡两战败倭,只怕东南战局糜烂不堪。
  “有赤子之心,理事分明,更兼有这等心思,闽县林家可谓后继有人。”钱渊摇了摇头,笑道:“但虽钱某与惟锡兄乃是至交,这等事仅惟锡兄是不够的。”
  “福建春荒,镇海输粮米赈灾,此事惟锡兄一封信来,钱某可以做主。”
  “但红薯、洋芋……需户部指派。”
  钱渊心思急转,轻声道:“贞耀可以想一想,其实是有办法的,上京赶考为时尚早,可在镇海盘桓些日子。”
  对面前这个少年郎,钱渊从刚开始的冷淡,再到如今的接纳,虽然有着利用的心思,但也的确非常赏识。
  被灌输了一脑门的南洋、泰西诸国,又迷茫于钱渊最后几句话,林烃昏头昏脑的走出书房,没看见梁生,犹豫着往之前来的方向走去,冷不丁一只黑猫从房檐上蹿下来。
  “哎哎哎……”
  拐角处传来女子娇柔的喊声,林烃一个激灵,弯下腰,伸手如电,一下子捏着了黑猫的后颈。
  “小二黑,太调皮了。”钱小妹气喘吁吁的跑过来,嗔怪的拍拍黑猫的脑袋。
  林烃身子一僵,他认出是之前在书房窗外见到的女子,似乎是钱渊的妹妹。
  “谢谢。”小妹接过黑猫,好奇的打量着林烃,“你是谁?二哥居然让你进书房。”
  女声清脆,如珠落玉盘,吐字极快,却并不含糊,林烃很失礼的没有转头,愣愣的盯着面前的女孩。
  没有听见答复,小妹不悦的抬头看来,两人的视线撞了个正着,一男一女的脸都渐渐红起来。
  “咳咳,咳咳!”
  刻意的咳嗽声打破了寂静,林烃身子一抖,后退两步,侧身眼角余光瞄见脸色似乎不太好看的钱渊,赶紧虚虚行礼,大步离开。
  “错了错了,往那边走。”钱小妹忍不住提醒了句。
  当年晚上,谭氏就拉着儿子问起今日客人什么来头,还颇为自豪于自己看出女儿不太对劲,起意套了话出来。
  钱渊心里吐槽,全家上下,论最没心眼的就是母亲大人您了,居然还从小妹那套话……您确定不是被她利用了?
  “闽县林铺乡林氏,林烃,字贞耀,十八岁,去年举人,正准备上京赶考,上溯五代均有两榜进士,其父林庭机礼部侍郎,其兄林燫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如今是翰林院侍读,皆有名望。”
  谭氏眼睛一亮,钱家两代两位进士,均选为庶吉士,这也算是门当户对了,而且年纪也配的上,“可定亲了?”
  “有没有定亲……孩儿也不知道。”
  “母亲,还是别琢磨了。”钱渊咳嗽两声,“林庭机的举主是前吏部天官李时言,此人与孩儿……呃,算不上有仇,但相看两生厌。”
  谭氏有些失望,正巧大嫂黄氏将仆妇斥退,父亲钱锐、兄长钱鸿过来了。
  钱锐听妻子一说,瞪了钱渊一眼,“到处惹是生非,林庭机从南京国子监祭酒转礼部侍郎,李时言说不定有起复之日。”
  “就算起复……”钱渊想了想,凑到父亲耳边小声说:“当日李时言下狱,严东楼要下手,还是孩儿给陆文孚出的主意,保了李时言一命。”
  钱锐冷哼一声,“你倒是交际广阔,缇骑都要求上门。”
  钱渊干笑着没吭声,毕竟父亲如今身份摆在这儿,很多事情没办法公然打听,如若知道儿子在京中和严东楼勾肩搭背……
  “算了吧,闽县林氏,名门望族,此子十八岁就中举,少年才子,只怕家里早替其定亲了。”钱锐叹了口气,女儿都十六了还没定亲,现在已经成了心事。
  在最关键的十岁到十六岁这些年里,钱小妹受钱渊极大的影响,后来又有很强独立性的小七这样的闺蜜,钱小妹的眼光也不禁挑剔起来。
  外院的客舍里,林烃正在和梁生喝酒,桌上摆着几盘冷菜。
  “真的!”梁生吐着舌头,“少爷向来待人随和……”
  “是是是。”林烃拿起酒壶替梁生斟酒,却忍不住想起李默对钱渊的评价,尖酸刻薄,舌厉如刀。
  “但也有例外,一是战时,当年华亭城外对阵倭寇,有护卫弃械而逃,少爷亲手斩其首级。”梁生有点不胜酒力了,“二是书房,钱家除了少爷,只有少奶奶才能进,其他人就算是老夫人、小姐都不能进……你今日初见,就能进书房,啧啧,之前只有荆川公、开阳公有这等待遇呢。”
  “连钱小姐都不能进?”林烃轻声问:“就是今日捧着黑猫的那位……身量颇高,尚未出阁?”
  梁生反应过来了,盯着林烃,张开嘴……然后打了个酒嗝。


第688章 静气
  既然起了心思,林烃第二日起对钱渊的态度就有了微妙的变化,他倒是定过亲,五年前林庭机替其定亲同乡赵氏女,不过三年前女方夭折。
  不过钱渊没怎么搭理林烃,虽然孙铤那边已然步入正轨,宁海赵大河也大都妥当,但堆积在心头的烦心事还有一大堆。
  “张三说得对,王义的事你别管,也别泄露出去。”钱渊在心里叹息感慨王义的抉择,思索片刻后低声道:“彭峰已然先行入京,接下来镇海和随园密信来往都由你负责。”
  梁生躬身应是,“定不负少爷所托。”
  “你给少爷我留点神。”钱渊冷笑道:“出了差错你担当不起,要不是杨文留在军中,张三、周泽、王义还在江西,也不会用你!”
  梁生有点委屈,“少爷,小的没犯过错……”
  “没犯错?”钱渊哼了声,“你这张嘴巴!”
  “小的投入少爷门下,这也是跟少爷学的。”
  钱渊也是无语了,挥挥袖袍,选了根毛笔,“磨墨!”
  在心里打了打腹稿,钱渊一挥而就,戚继光考虑的问题值得执行,镇海修了那么多战船,还铸炮数十门,但从未上过战场,南下入闽磨砺一番,恰逢其时。
  不过这件事不能由自己起头,可使浙江巡抚谭纶上奏,同时戚继光上书兵部,东南水师分为两部,一部在吴淞总兵董邦政麾下,另一部也是主力水师在台州指挥使葛浩麾下。
  而葛浩是谭纶旧部,让谭纶提出还算合适。
  钱渊不由在心里琢磨,苏松一带如今大抵平静下来,如果浙江总兵一直出缺,董邦政倒是个合适人选……一方面自己和董邦政早就交好,另一方面董邦政是东南诸将最早以鸟铳为主力的将领。
  想了好一会儿,钱渊叹了口气,很多事只能想当然,真正操作……难度太大,自己还想让戚继光留在东南呢,这一世的戚家军依旧战力无双,堪称倭寇克星,但战功是没有原时空多的。
  但即使如此,倭患平息后,戚继光也很难留在东南……钱渊也曾经考虑过养贼自重,但实在太过弄险。
  就连戚继美,钱渊都不敢保证……他并不知道,历史上,东南倭乱平息之后,戚继光调任蓟门总兵,戚继美也捞了个总兵官,但却是云南总兵。
  “少爷。”
  梁生的提醒打断了钱渊的思绪,他转头看去,林烃在屋外行礼。
  “贞耀来了。”钱渊笑着起身延手,心想倒是心思敏捷,才两日就想通了。
  林烃看起来有点腼腆,双手捧着一叠文稿,“晚辈昔日涂鸦,还请龙泉公指点一二。”
  钱渊脸色一变,接过文稿一看,全都是八股文……自从会试之后,钱渊再也再也没写过八股,看到这玩意就脑子发晕,就想起当年在陆树声棍下过的暗无天日的岁月。
  悄悄咽了口唾沫,钱渊随意看了几页,虽然有些目眩眼花,但好歹是科场里杀出来的,不过片刻工夫,他就已经看出……比自己强多了!
  梁生这货虽然嘴快,但心思灵敏,知道林烃这是在讨好钱渊呢……身为两榜进士,还是从松江府、南直隶杀出来的,随园中多有以文才扬名的浙江士子,啧啧,按常理来说,林烃这一招应该是挠到痒处。
  可惜了。
  梁生拼命忍着狂笑的冲动,他记得清清楚楚,去年乡试前,唐顺之、孙丕扬百忙之中巡视镇海县学,钱渊也在场。
  有多名生员慕钱渊威名,向其请教……梁生倒是没听懂,但他能分辨出好坏,从唐顺之的脸色中分辨。
  出了县学,唐顺之倒是没斥责钱渊学艺不精,而是吩咐左右寻镜片送给筠泉公。
  梁生知道镜片就是眼镜,通商后镇海也偶尔能看到,被视为珍品,但筠泉公……后来他找了个机会问了张三才知道,那是指礼部尚书吴山。
  合起来,唐顺之是在说,嘉靖三十五年会试主考官吴山眼瞎。
  “嘿嘿,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八股?”钱渊轻描淡写道:“八股不过是敲门砖而已,过了会试,八股无用,不过贞耀……此科理应上榜。”
  林烃恭恭敬敬道:“父兄皆言晚辈制艺尚缺火候,龙泉公选为庶吉士,还请指点一二。”
  呃,一般来说,选庶吉士的标准是二,其一经义,其二年岁,但宁缺毋滥,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