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256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256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贺七资历深,是华亭老人,去年桐乡大捷中左手被削去四指,退出护卫队,今年初在义乌做教习,算是彭峰的半个师傅。
  满载货物的马车、牛车沿着路缓缓向城内驶去,另有两辆马车停在码头外以供谭氏等女眷乘坐,好一会儿后才安排妥当。
  贺七瞄了眼前后跑个不停的彭峰,心想这厮刚入护卫队时,众人都说是走后门进来的,毕竟是彭溪镇人,没想到一年还没到,就能脱颖而出。
  这家伙武艺马马虎虎,但指挥上还有些能耐,可能和读过书有关,贺七在心里琢磨,自家那个小子也该送去读书了,上次少爷在家还说要开个私塾呢。
  这时候,不远处走来的一拨人引起了贺七的注意力,应该就是刚才一起停靠那艘船,个个身强体壮,不停转头四顾,视线在刚刚离去的钱家运货马车上打了个转。
  贺七双手笼起,驼着背原地转了个圈子,眼角余光一扫,立时心里一惊,好几个人腰间鼓鼓,或背着用布裹起的长条状物,显然是身怀利刃。
  “听说前段时间已经有船队回来了。”一个个头稍矮,但极为粗壮的汉子低声说:“光是这么一趟,赚翻了!”
  “是啊,这条甬江也该改改名字,叫银江才对!”
  一个瘦高个的汉子扯着嗓子道:“喏,看看那车队,不知道装了多少好东西!”
  一行人没有进镇海县,径直沿着江岸往侯涛山方向走去,却不知屁股后面跟上了尾巴。
  前面的码头上人头涌动,大大小小的船只有序的停靠在岸边。
  有乌蓬小船在江面上来回穿梭,船上有人不时举起旗帜高声指挥,载货的船只缓缓向码头方向靠拢,空船从另一个方向驶离。
  码头往内的虽然热闹,呵斥声,叫嚷声,还有牛马嘶鸣声不绝于耳,但井然有序。
  马鞭在空中挥舞,炸出个声花,满载货物的马车缓缓向着侯涛山方向驶去。
  路边的瘦高个瞄了眼马车,低声道:“都是瓷器。”
  “也不怕磕着碰着了。”粗壮汉子撇嘴骂道:“全都碎成渣才好!”
  “也不看看路面!”一直没说话的中年汉子哼了声,“全用如此碎石铺路,不知道耗了多少人工,不说平整,下雨都不会翻浆。”
  “真是大手笔。”瘦高个啧啧了两声,胳膊肘撞了撞一旁的年轻人,“小样,你不是镇海县人嘛,以前这儿没这么热闹吧?”
  那小杨看上去不到二十,还没蓄须,迷茫的左顾右盼,突然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排建筑物,“那是什么……”
  “原本那是歇脚的。”一旁的路人热心指点道:“后来大伙儿都懒得去镇海县了,下了船就在那儿看货,方便的紧,县衙放消息出来,说还要建好几排呢。”
  另有路人不屑道:“那是钱砍头折腾出来的,现在是不收银子……以后就难说了!”
  “就是,听说慈溪赵家,鄞县张家,都要把铺子设在那!”
  “不收银子?怎么可能!”
  “钱砍头石头都要榨出油来,库房存放都要收银子,铺子怎么可能不收?!”
  “哎,总是好事……再说了,修码头不要银子?”
  “就是,这条路不要银子?”
  “还有山顶那……还没完工呢!”
  路人越说越来劲,中年人笑着往外走,瞄了眼隐隐可见的山顶,“那就是威远城了?”
  小杨跟在后面,看着山脚处整整齐齐的屋子,都已经分出三条街了,再看看通畅的石子路,热闹的码头,甬江上往来不息的船队,不禁大发感慨。
  “不过一年未归乡梓,不意飞来一城!”
  一直跟在后面的彭峰急了,“一定是倭寇……前些日子来闹过两次!”
  “倭寇来这儿闹什么?”贺七诧异道。
  “客商云集,库房那么多货呢,倭寇这不想着来抢一把嘛。”彭峰从兜里掏出哨子就要吹,附近执勤的都是戚继美麾下。
  “别吹,再看看!”贺七一把抢过哨子,笑道:“放心,不是倭寇,旧相识。”
  “旧相识?”
  “嗯。”


第554章 越旺越好
  侯涛山顶,听到手下来报信,梁生大喜过望,强行让戚继美留下,立即叫了两个小队跟着下山。
  “上次就吃独食,这次也轮到我们了!”
  梁生嘴里嘀嘀咕咕,半个月前,有倭寇趁夜摸上码头想抢一把……但毛都没抢到,码头上只是货物转运,码头外是交易场所,但入夜后不得转运。
  执勤的探子发现,戚继美立即率兵赶到,前后堵截,百余倭寇尽皆被枭首,堆成京观三日后才入土。
  那次梁生来的太迟,等他气喘吁吁的赶到,戚继美都已经准备归营了。
  “就十来个……”梁生远远瞟了眼,大失所望的做了个手势,“两边包抄,别放跑一个。”
  五六根狼牙筅突然从侧面冒出来,手持长枪,挥舞长刀的护卫呈扇形遥遥将十多人围在中间。
  被围起来的十多人倒没什么神情慌乱,但也纷纷拿出被布裹起来的腰刀,为首的中年人提气呼道:“本官南京锦衣卫千户。”
  对面安静片刻后,梁生带着十多人大步走来,接过对面扔来的腰牌看了看,笑道:“一块腰牌而已,不穿飞鱼服,不跨绣春刀,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
  中年人无语了,飞鱼服、绣春刀虽说是嘉靖年间锦衣卫的标志,但也要到一定级别才有资格,一行人中也只有自己一人有资格。
  本想着来摸摸底,这下好了,下船还没一个时辰就被人家摸到屁股后面了。
  一路跟在后面的贺七终于现身了,得到报信通知的杨文也带着人赶到了。
  “锦衣卫,乔装打扮跑到镇海来……”杨文挥手让护卫退下,拉着脸说:“难不成还想敲我家少爷一笔?!”
  “杨兄弟说哪里话。”中年人苦笑道:“那还不被指挥使敲碎骨头。”
  “那就说说呗,到底来做甚?”贺七嘎嘎笑着,右手拎着刀,只剩一根指头的左手指着对面还面露忿忿的锦衣卫。
  “都是老相识了,当年田某人没这般不客气吧?!”中年人看了眼贺七,“小黑钻进灶台,还是我捞出来的!”
  杨文忍不住笑了笑,面前这人是南京锦衣卫千户田德惠,嘉靖三十四年就是他奉命带着刚乡试结束的钱渊上京面圣,当时杨文、张三、周泽、贺七都是跟着一起北上的。
  “还没恭喜杨兄弟升官呢。”田德惠笑呵呵道:“回头一定补份贺礼。”
  这段时间,吏部、兵部先后均有公文送至宁波府,唐顺之调任宁波知府,原镇海知县宋继祖升宁波同知,上虞知县孙丕扬调镇海知县,原台州推官吴成器平调宁波府推官。
  相比较而言,武将这边有点波澜不惊,此番大战无功有过的刘显戴罪立功仍然是浙东参将,戚继美、杨文均升游击将军。
  戚继美原本只是个把总,也正是因为职位低,才得钱渊看重能独掌一军,如今和杨文同时升迁,再从义乌、台州募兵数百,前者驻守威远城,后者驻守镇海县。
  侯涛山顶,钱渊皱着眉头骂道:“汪直这厮好不厚道!”
  “人之常情嘛。”吴百朋笑道:“码头、库房、商铺、修路,都是为通商而建,威远城……那是悬在他们脖子上的钢刀。”
  汪直这次是出了大本钱,也下了大力气,从六月初动工,到如今八月中旬,虽然规模略微有点小,但一个大致完整的商市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
  东南各地送来货物,库房都不太用的上,等着装货的空船多得是。
  每三日就有一支船队出海……如今福建那边闹得有点凶,往南洋那边的海路有点风险,但往倭国那边,畅通无阻。
  如今整个商市已经渐渐向北方蔓延,侯涛山北边都修建了不少库房,码头也正在扩建,吴百朋费劲心力征调来的万余民夫大都放在这上面……这也是钱渊愿意看到的,通商规模越大,既得利益者越多,以后可能的反对者就越少。
  但钱渊没想到,威远城这边修建颇为艰难……其他的民夫供食丰厚,汪直可不会管修城的民夫。
  再加上山势陡峭,山顶就这么大,增加人手也没什么用处,至今将近三月,威远城只修了一半。
  其实钱渊不知道,原时空中的卢镗修建威远城耗时更久,武将又不能征调民夫,只能以士卒修城,最终花了一年多才完工。
  吴百朋和宋继祖劝了几句,钱渊心里还是不太舒服,早知如此,就早些修威远城了……没把刀架在上面,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安,这两个多月,来浑水摸鱼的倭寇也不少。
  “哎呦,田千户啊。”钱渊瞥了眼走近的田德惠,“又是来押送钱某回京的?”
  “噢噢,这次没穿飞鱼服,没跨绣春刀,是来做探子的吧?”
  “难不成陆指挥使也缺银子了?”
  钱渊饶有兴致的说:“你回去告诉陆指挥使,分他三条海船!”
  田德惠咧着嘴拱手道:“钱大人,何必拿田某玩笑……”
  “不开玩笑,京城锦衣卫三条,南京锦衣卫一条。”钱渊随口道:“巴不得天下人都来掺一脚呢。”
  这句话田德惠听懂了,别说京城了,就是南京也多有科道言官蠢蠢欲动,毕竟南京本就位处东南,有的消息可比京城同僚灵通的多。
  田德惠没再说什么,他这次乔装来镇海,是京城那边的意思,让他来打探一二……毕竟很多事情,嘉靖帝都是通过陆炳这边渠道得知实情的。
  钱渊也没再理会田德惠,指了指贺七笑道:“还以为你回杭州食园了呢。”
  “少爷,别看小的少了四根手指,但眼睛亮着呢。”贺七冲着田德惠努努嘴,“再说了,少爷说要开私塾,小的还想将小子塞进去。”
  “行行行,等事情忙完了,少爷我亲自来做塾师。”钱渊哈哈一笑,早就有着打算了,物理、化学是一窍不通,但至少前世白手起家,账目方面还是懂的。
  闲聊几句,众人齐齐下山,吴百朋也跟着一起回了镇海县,通家之好,总要去拜会谭氏的。
  “南京那边闹腾的厉害?”途中钱渊点点田德惠,“京城那边据说已经开始有御史上书弹劾了。”
  田德惠咳嗽两声,“有几个……都是读书读成死脑筋的。”
  “不是死脑筋,是脑子进水了!”钱渊不屑道:“照他们说的,就应该一刀剁了汪直,然后再打的昏天黑地。”
  “这倒不是。”田德惠低声说:“南京兵科给事中弹劾东南谎报军情,虚报战功。”
  钱渊大笑点头,这流言他也听说过。
  有汪直麾下的海商为向导、助手,俞大猷、戚继光、董邦政、葛浩诸将轮番率水师出战,两个月的时间,先后击溃七八股盘踞海岛上的倭寇,战果辉煌。
  就在半个月前,小股倭寇侵袭台州、温州交界处,戚继光率军南下,一战击溃倭寇,后率水师追击,不料倭寇设伏,聚集数十海船围攻。
  结果官军水师中的三艘大福船横冲直撞,兼铁炮、鸟铳犀利,再大败倭寇,斩杀倭寇逾五百,拂绿船只十二艘,凯旋之日,浙直总督胡宗宪亲至太平县相迎。
  但以某些人阴暗心理来揣测,即使汪直来降,那么倭寇如何还会作乱?
  要么是汪直来降是假,胡宗宪、钱渊慌报,要么戚继光、俞大猷等将虚报战功……
  这逻辑,简直狗屁不通,就是张三都能随随便便说出十几条漏洞。
  屁股坐在南京衙门的椅子上,摇头晃脑就要上书弹劾,明朝的科道言官大都是这德性,风闻奏事嘛!
  没凭没据……有凭有据那就用不着我们科道言官了!
  不过,在修建码头、库房后,东南客商云集镇海,除了汪直和谭七指之外,正式出海贩货也已经开始了一个月了。
  钱渊在心里想,弹劾自己贸然开海经商的行动,应该已经开始了。
  这把火最好烧的旺点,越旺越好,实在不行往里面倒上几桶油……虽然知道不可能,但钱渊真希望一次性解决这些破事。


第555章 那么巧
  已然夜深了,明日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即将满月的月亮高悬空中,洒下万点银光。
  本地大户借出的这栋宅子前后五进,规模不小,更兼地处东南,活水环绕,算不上多精巧,但也颇有诚意。
  当然有诚意了,宁波府的大户谁不知道钱渊的分量。
  一个月前,慈溪袁家一艘海船未缴纳税银就想出海,钱渊得知消息后传令,就在众目睽睽之下,那艘船被硬生生击沉,所有船员被扣在府衙,至今还未脱身。
  要知道这是慈溪袁家啊,两个月前,因青词得宠嘉靖帝的袁炜终于跳出了翰林院,直升礼部右侍郎,没想到转过头来在老家,就被扇了一个大耳光子。
  宅子里静悄悄的,只听得见“喵喵”的叫声,小黑生了一堆不孝子,小小黑、小二黑……不管白日黑夜,出来玩儿从来不带小黑。
  不过小黑也不羡慕嫉妒,正趴在小七怀里享受呢,就是一旁的铲屎官太讨厌,时不时伸手过来撸几把。
  “别闹,还想洗第二遍澡啊!”小七横了眼,“我可告诉你,诊所我是肯定要搬过来的!”
  “搬,搬,搬!”钱渊摸摸小黑的下巴,“败家娘们……”
  “说什么?!”小七横眉竖目,“再说一遍?!”
  钱渊懒洋洋的躺下去,“好好好,我说错话了行不行……”
  “论败家,谁有你败家?!”小七叱道:“上个月京城酒楼的账目……啧啧,两张五折卡能白吃……白痴啊!”
  “哪管我什么事……”钱渊也是醉了,刘洪还真不是干这事儿的料。
  小七侧身躺下,把小黑放在钱渊肚子上,靠着枕头念叨把诊所搬过来还挺麻烦,其他的不说,光是人手就是个大问题。
  钱渊有一句没一句的答着,心里却在想着今天京中送来的那封信。
  “哎,跟你说话呢……想哪个狐狸精呢?!”小七扭了把,“不会是惦记那对姐妹花吧?”
  “疼疼疼,下手也不轻点。”钱渊眉头一皱,“可卿和香菱也才十六岁,放在前世还只是高一学生,急什么?”
  “哎呦,萝莉养成啊。”小七哼了声,“我说的是那对姓王的!”
  “越扯越远了。”钱渊嘟囔了句,王翠翘、王绿姝如今还被扣在临海那边,有护卫专职看管……每次想起这事,他就头大,如果老爹当时一刀剁了,就没这么多麻烦事了。
  “对了,刚才你说什么?”
  “你妈啊……你妈妈,我婆婆。”小七轻轻咳嗽了声,“以前你每次回家,她都哭的……眼泪简直不要钱的往下掉,这次一滴眼泪都没掉呢。”
  “这次又没上战场,掉什么眼泪啊。”钱渊敷衍了句,心里也在嘀咕,以前每次出门都撞上倭寇,回家后母亲总是泪如雨下,现在好了,心思全挂在老公身上。
  “还有大嫂也奇怪的很。”小七打了个哈欠,“居然还擦粉……”
  “哪个女子不爱美,擦粉怎么了。”钱渊有些好笑,几次见面大哥可是信誓旦旦的说在海上从来守身如玉呢。
  看样子大嫂不太放心啊,寡妇擦粉……也不小心避着点。
  “睡了吧……”小七迷迷糊糊的躺下去,小脑袋磕在钱渊的手臂上,“昨天你妈还在说……小妹也该定亲了,都十四了。”
  “哎哎哎,待会儿睡,待会儿再睡,跟你说件事。”
  “明儿再说……”
  “你姑姑定亲了……”
  “嗯?!”小七脑袋猛地弹起来,睁大眼睛,“徐璨要嫁人了?”
  “有什么奇怪的?总要嫁人嘛!”
  “她对你一见倾心,我还以为她要孤灯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