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255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255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啧啧,话有所指,张氏一脸的无奈愤恨,二十一岁的钱渊已经身登皇榜被点为庶吉士入翰林了。
  这一年多来,张氏细细挑选了十多个青年才俊,曾经一度入眼的顾从礼之子,也就是原时空徐璨的丈夫顾九锡,被一脚踢飞,差的太多了!
  但无奈徐璨始终不点头,就连相看都不肯去,只听张氏说说……只知道摇头。
  为什么?
  张氏当然知道原因,女儿这是在拿那杀千刀的钱渊在比对呢!
  但钱渊弱冠之年即名扬东南,二十出头就海内遍传其名,身登皇榜,屡有战功,即使在朝中也分量不轻,这样的人物……哪里找得到?!
  就算是稍逊一筹的青年才俊……别说徐璨想不想嫁,人家都不愿意娶!
  去年京中可是流传徐璨心慕钱展才,但后者却挑中徐阶长孙女的传言。
  但女儿已经十八了,再不出嫁要成老姑娘了……张氏越想越气,越想心头怒火越旺。
  张氏强忍怒气,劝道:“虽只是举人,但后年会试,未必不能登科……府中清客看过他乡试答卷,不敢说一甲二甲,三甲还是有点把握的。”
  看女儿满脸不忿,张氏气得脱口而出,“那人也不过就是三甲同进士!”
  徐璨立即反口相驳道:“但却是庶吉士出身,满朝皆闻其名,而且还满腹文采……别人不知,难道母亲也不知吗?!”
  呃,这个误会可能永远解不开了。
  这时候,徐阶踱步进来,似乎没有听见妻子和女儿的争论,有条不紊的坐下,偏头问道:“季氏病重,可有信件去台州?”
  “已经去了两封,都是府内下人送去的。”张氏面无表情的答道:“均无回信。”
  顿了顿,张氏忍不住又说:“别说病重了,就是病故……那丫头也不会回京拜祭,黑心肝的!”
  “那就不用再写了。”徐阶叹了口气,看了眼脸上尚有泪痕的女儿,“多少年未见如此少年英杰。”
  “少年登科,虽然少,但每一科也有几人。”
  “击倭有功,天下遍传其名,也不过乘势而起罢了。”
  “但其人心思深沉,手段了得,即使为父也吃过哑巴亏,这般人物,实是罕见。”
  “往前数一甲子,如此年纪,未见如此人杰。”
  “所以,想挑第二个钱展才,希望渺茫。”
  徐阶的意思很明显,你想挑个能和钱渊差不多的青年才俊,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本意来说,徐阶这是劝慰女儿,是好意。
  可惜效果适得其反,徐璨垂下的脸庞都快扭曲的不能看了,狠毒的心思在她内心深处滋生……说的直接点,如果小七站在她面前,她能一刀来个透心凉。
  嗯,她恨的是小七,是这个狐狸精将自己挑中的夫婿抢了去……钱渊是无辜的。
  知女莫若母,张氏无奈的叹了口气,对丈夫使了个眼色。
  “倒是有个人,年纪轻轻高中进士,身入翰林,虽名声不显,但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弱钱展才。”
  徐璨抬起头,“何人?”
  徐阶避而不答道:“但却是续弦。”
  看女儿没有立即起身离开,张氏一阵心酸,自己是续弦,女儿也要去做续弦。
  过了会儿,张氏将徐璨打发回去,垂泪对徐阶道:“老爷,如何让璨儿去做续弦……”
  “钱展才其人看似交友甚广,实则眼界颇高,随园诸人就是明证,叔大虽然枯坐翰林十年,但在他心目中,分量颇重。”徐阶淡然道:“遍数门下,唯有此人能与展才一较高下。”
  看了眼妻子,徐阶继续说:“昨夜使人携妻探视,已然药石无用,病入膏肓。”
  张氏咽了口唾沫,低声道:“这都第二个了,不会是克妻吧?”
  徐阶冷然看了眼妻子,起身一挥袖袍径直入了内室。
  张氏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当年自己嫁给徐阶为续弦,华亭县内就有徐阶克妻的说法。
  虽然今夜一席长谈中,无论是徐阶还是张居正,都没有表露过这方面的任何迹象。
  但实际上,两人都心知肚明隐藏在这席长谈下的深意,一个求娶,一个许嫁。
  对徐阶来说,钱渊已然和自己决裂,那么,只能选择张居正。
  对张居正来说,成为徐阶的东门快婿,就再也不用怕徐阶甩开自己,去选择钱渊。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政治婚姻。
  徐阶欣喜于今夜张居正的来访,但内心深处也隐隐感到心凉,他不禁在想,如果换成钱渊会怎么做?
  这时候已经归家的张居正端着药碗亲自服侍妻子用药,轻声安慰。
  “放心,只是小病而已,太医院都是帮废物,已然让人去寻东壁先生。”
  “去年展才昏睡多日,就是东壁先生两剂药力挽狂澜。”
  “义修呢?”妻子努力支撑起身子。
  “义修已经睡了,待到明年就要给他启蒙了。”
  “好好好,睡吧,睡吧。”张居正将妻子扶着躺下,“说不定明日一早就痊愈了。”
  妻子苦笑摇头,“昨日刘家姐姐……她可是家传医术,什么都没说。”
  “妾身放不下心的是义修,还望……”
  ”放心吧。“张居正两眼泛着泪光,伸手握住妻子枯瘦的手。
  张居正放下药碗,吹灭蜡烛,缓缓走出内室,双眼透出的幽光让外间的仆人吓了一跳。
  “老爷,还有一剂药呢。”
  “明日再服吧。”


第552章 点化
  临海县。
  台州知府谭纶刚从太平县回来就听到这个消息,连马都没下,调转马头就直奔钱宅。
  好嘛,一片兵荒马乱的,不知道还以为这是被抄家了呢!
  黄花梨、红木制成的名贵家具被十几个护卫哼哧哼哧的扛着出来装进车里,七八个大箱子被整整齐齐的垒在一旁就等着装车了,彭峰拿着账本和笔在那大声吆喝,一一点数。
  谭纶贵为台州知府,进来半响都没人搭理,挥挥袖袍往后院去了。
  后院更是乱,谭氏和小妹不见踪影,黄氏正在指挥仆妇、丫鬟在收拾东西,不仅是各式家具、用器、衣衫,就连盆栽都要带走。
  “小黑……不对,那是老几……”一手拎着一柄剑的小七在那儿呵斥,“晴雯,香菱,还不去逮回来!”
  “小小黑,小二黑……”晴雯急急奔过去,却被地上的盆栽绊倒,一个踉跄将正在收拾东西的可卿扑倒,登时一片人仰马翻。
  墙头上两只小小黑猫迟疑着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下面这一幕,居然蹲下来看戏,气得晴雯还没爬起来就戟指大骂。
  “真没用!”小七一跺脚,“告诉你们,五只猫,少了一只,回头少爷骂死你们!”
  “哎哎哎,盆栽带去作甚?”
  “天呐,还要带锅碗瓢盆?!”
  “嫂嫂,没必要带那么多,是去宁波府,不是去海外不毛之地!”
  “还嫌东西不够多啊,像盆栽记下数字送到府衙去,回头再问小舅要就是了!”
  站在门口的谭纶也是无语了。
  “哎,四哥来了。”指挥侍女抱着青花瓷瓶出来的谭氏终于发现了谭纶,“先进来坐,小心小心!”
  谭纶避开青花瓷瓶,从地上满布的盆栽中找出一条羊肠小道,“要去镇海?”
  谭氏带着谭纶进了正屋,才点头道:“渊儿送信回来,一时半会儿不回来,索性就去镇海……都进门一年多了,到现在还没身子!”
  谭纶摸摸鼻子,“渊儿知晓吗?”
  “早上让外院派人去了。”谭氏笑道:“这两年多亏四哥照料……”
  “好了好了,都是自家人。”谭纶有点不安,谭维虽然相貌大改,又少了三根手指,但毕竟是谭氏的嫡亲哥哥,万一撞上了……
  犹豫了会儿后,谭纶劝道:“其实还不如留在镇海,渊儿未必会久驻宁波府。”
  “不不不,那样什么时候才能抱孙子?”谭氏一脸的不以为然。
  哎,谭纶怎么可能劝得动,人家不是为了抱孙子,也不是为了钱渊,而是想看看又是一年多没见的长子,还有已经分别多年,至今未见一面的丈夫。
  其实就算没有钱渊那封信,谭氏也准备启程去宁波了,钱鸿刚送来密信……呃,其实是钱渊一字一句教大哥写的,大意是朝廷招抚,转寇为商。
  谭氏听说官府于宁波府镇海县侯涛山设商市通商,就有意启程去宁波……她希望在那儿见到丈夫和长子。
  很快东西收拾好了,谭氏迫不及待的出门,一行人中只有抱着小黑的小七闷闷不乐,诊所那儿这下要荒废了,都没派上什么大用场呢。
  当然,这种想法是小七的自己的思路,而不代表其他人。
  虽然是临时决定启程前往镇海,但出城相送的百姓络绎不绝,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受了诊所恩惠的。
  彭峰前段日子一直在钱渊身边,三日前才南下送信,这次钱家迁居,他自然要担起重任。
  径直北上虽然路途较近,而且还能走海路,最多两日可抵达镇海,但毕竟沿海还不安宁,彭峰为安全考虑,选择走天台入绍兴府,再走姚江入宁波,甬江顺流而下直抵镇海。
  这条路距离海岸线较远,而且钱家护卫之前几个月都在绍兴府作战,对这儿颇为熟悉。
  当日黄昏抵达天台县外,小七好奇的看着不远处的小山上,多有妇人来往,半山腰上的庙观里香火鼎盛。
  “那是观音庙。”两个月前因为拯治伤兵来过天台的小七随口道。
  “送子观音?!”谭氏眼睛一亮,“你还不去拜拜!”
  虽然小七性子有点犟,但现在谭氏对这个儿媳妇还算满意,至少在今日诸多百姓相送得到的心里满足感之后……美中不足之处就是,也一年多了,还没身子!
  作为现代女性,小七对女人就是传宗接代工具的想法深恶痛绝,听到这话,懒癌发作,靠在马车壁上,小嘴翘的能挂油瓶了。
  谭氏没好气的瞪了眼,但左看看,右看看,名义上自己是寡妇,黄氏也是寡妇,女儿还没出嫁……都不合适陪着去。
  这时候,一个路过的妇人粗着嗓子道:“放心放心,拜了观音,你家男人必定无恙,明日一早就能生龙活虎!”
  年轻妇人连声感激,“多谢六婶,要不是六婶,都不知道这观音菩萨还管这儿……”
  “那是,观世音菩萨手中净瓶一洒,普降甘霖,什么伤什么病说好就好!”
  后面一辆马车上坐不住跳下来的晴雯好奇的问了几句……这下子马车里,谭氏闭上了嘴巴,小七和小妹捂着嘴巴笑个不停。
  外面那粗嗓门的妇人还在那喋喋不休的说着呢。
  “徐大学士的孙女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下凡!”
  “可不是送子观音,那是普度众生,只要妙手一施,就算一只脚进了鬼门关,都能给拉回来!”
  旁边几个路过的百姓插嘴道:“那是钱大人的夫人,在南京大报恩寺随高僧学医,几个月前在天台县救了……”
  “狗屁!”妇人双手叉腰大骂道:“你们懂个屁,会稽山老道都说了,就是观世音下凡,千手观音呢!”
  “就是,钱砍头是扫帚星转世,杀孽太重,上天才让观世音下凡点化!”
  两个月前,钱渊在临海县外以数千倭寇首级垒成京观拜祭阵亡将士,此举轰传东南,“钱砍头”这个绰号已经隐隐压过“扫帚星”了。
  马车里的钱小妹听得乐不可支,抱着小七苦苦忍笑,“难怪二哥非要娶二嫂……原来是上天注定,观世音点化扫帚星……”
  “呸呸呸!”谭氏小声道:“到了镇海可要和渊儿好好说说,杀孽太重可不好。”
  “反正有我点化嘛。”小七嘴都歪了,用力撸了把怀里的小二黑,角落里的小黑不满的喵了一声,跳上来将儿子拱下去,舒舒服服躺在小七怀里。
  小妹掀起另一侧的车帘看了眼,“二嫂,你香火鼎盛呢,以后要回西天世界,可记得把小姑子也带上噢。”
  “带谁也不带你!”小七捏了把小姑子的脸。
  马车里闹腾成一片,外面还在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口口声声都在说,钱砍头运气真不错。


第553章 飞来一城
  自天台县外不远处东溪码头上船,向西北方向航行,河流汇入曹娥江,再向北直抵上虞县。
  一路都是顺江而下,船速颇快,昨夜又备了干粮,一行人没有下船歇息,转入姚江往宁波方向而去。
  掀开窗帘,正在啃今夏最后一波西瓜的小七冲着不远处的支流努努嘴,“那就是通明江了。”
  “噢噢,这就是通明江啊。”钱小妹感慨的探头往外看,虽然年幼未历战阵,但家中多有护卫,女眷中也多有议论此事。
  两个多月前,两百甲士自通明江而下,两刻钟击溃千余攻城倭寇,保上虞县城不失,这是上虞大捷中,无论战功还是传奇性都仅次于戚继光的一战。
  但这以钱家护卫为核心的两百甲士当场战死五十七人,伤重不治者二十一人,至残者十六人。
  已然近秋,江面上劲风拂过,吹的站在窗边的钱小妹打了个寒颤,她似乎看到了六七艘船只正和自己擦肩而过,船上满载身披铁甲,身负两刀的甲士,心怀必死之心,逼人杀气弥漫江面。
  自嘉靖三十二年钱渊于松江华亭组建护卫队以来,这是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战,即使小七亲赴上虞,也难挽救那么多重伤员。
  但此战也是东南这些年最为亮眼的一战,两百甲士在众目睽睽之下,击溃五倍以上的倭寇,斩首数百,大挫敌军锐气。
  赶到的戚继光乘势进击,方能短时间击溃徐海,取得上虞大捷,一战定下浙江沿海大势。
  谭氏、黄氏、钱小妹都是女眷,要么是寡妇,要么是未出阁的小姐,平日都待在内院,但毕竟钱渊时常领军上阵,免不了多加打听。
  看到这条通明江,不禁回忆起两个多月前,日日心忧,夜夜难眠的日子。
  小七倒没这种情绪,毕竟是医生嘛……虽然食人家烟火,难免七情六欲,但毕竟前世见惯了生死。
  呃,她正在仔仔细细的啃着西瓜,啃得瓜皮上一点红瓤都没有才丢下。
  这时代没冰箱,又没冷库,反季节水果那想都不要想,什么水果都是吃当季的,这个西瓜啃完,想吃就要等明年了……小七叹了口气,还不知道明年在不在东南呢,记得前年夏天在京城,可是没西瓜吃的。
  当日一行人沿姚江抵达余姚,次日启程,经慈溪抵鄞县,转入甬江,顺流而下,午后就到了镇海。
  “少奶奶,小心脚下。”袭人扶着小七,手上微微用力,低语道:“小姐啊,这么多人呢,别失了礼,回头少爷……”
  “他管我走路是跑是跳?”小七牢骚了句,但还是放缓了步子,指着前面两三里外密密麻麻的人群,“那是什么?”
  “那是码头。”可卿赶过来说:“刚才问过彭护卫了,现在码头只能停靠商船,客船只能在这儿下客,喏,后面也有艘,也是在这儿停靠的。”
  满头大汗的彭峰声嘶力竭的吼着,让早就等着的护卫带着下人将家具、箱子装上马车送进镇海县。
  “都仔细点,磕了碰了回头少爷不说,王头儿罚你们月钱,别指望我帮着说话!”
  “哎呦,现在抖起来了!”贺七指着彭峰,“还是老子手把手教你用刀的,王头儿罚月钱,老子就从你兜里掏!”
  周围响起一阵哄笑声,彭峰哭笑不得的说了几句软话,虽然现在护卫队王义为首,梁生其次,再次就是彭峰……周济回归才两个月又被钱渊打发去跟着谭维了。
  但贺七资历深,是华亭老人,去年桐乡大捷中左手被削去四指,退出护卫队,今年初在义乌做教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