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片刻,唐顺之仔细打量了钱锐一眼,“当头用炮能惊众,夹肋藏车可突围,倒是有些中麓之风。”
钱锐看似若无其事的缓缓落子,实则心里一惊,强自镇定。
“荆川公说的是中麓公?”胡宗宪笑道:“只论象棋,国手陈珍亦不能敌。”
所谓的中麓公指的是嘉靖八年进士李开先,官至太常寺少卿,后因和夏言不合被罢官,其人擅诗精文,好友藏书,戏曲可称大家,象棋亦是国手。
唐顺之笑了笑没有接口,他和李开先是同年,更是至交好友,与其他六位士子因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被世人称为“嘉靖八子”。
所以唐顺之很清楚,李开先象棋名声远播,但如此精通类似棋路的人却很少,面前这个应天府文人自称为汪直管理账房,只怕颇有虚言。
钱锐有些后悔,早知道选围棋好了,他幼年就喜象棋,多览棋谱,后来是弟弟钱铮送来的其好友李开先的《后象棋歌》和棋谱,李开先虽是和夏言不合以至于罢官,但钱铮曾亲夏言的面为其叫屈。
胡宗宪倒是无所谓,有一下没一下的落子,注意力其实集中在百步开外的那处宅子,心里猜测到底谈的怎么样了。
从钱渊之前敲竹杠提出的条件来看,银两、民夫、唐顺之的调职、戚继光所部驻留……胡宗宪很容易判断出,钱渊对着开海禁通商是有着全盘打算的。
但其实,此刻,谈判才刚刚开始。
在正式谈判之前,钱渊巧妙……或者说是无耻的用言语突出了自身存在的重要意义,试图在接下来的谈判中占据主动权。
汪直的表现证明了,钱渊的无耻,很成功。
“钱大人,倭寇地小,但锻刀颇有独到之处,这把宝刀……”
“用不着,这把苗刀用的挺顺手的。”
“嗨,看这样子就知道,至少七八年,多好的刀都撑不住了。”
钱渊勉为其难的点点头,指着桌上的盘子,“这就不用了。”
“小小礼物不成敬意。”汪直得意的说:“这可不是普通珍珠。”
汪直拿起盘子微微一晃,圆润的珠子滴溜溜的在盘子里转来转去,叮叮当当一阵响,随着汪直手一停,珠子只发出滋滋的声音。
钱渊前世不懂这个,倒是这一世曾经听何良俊说过,不由诧异道:“走盘珠?”
“正是!”
钱渊吸了口凉气,嘿了声,“这……怎么好意思……”
“小意思小意思。”汪直大笑,心里暗骂,不好意思你丫的别把盘子接过去啊。
“五峰船主真是大手笔啊。”钱渊饶有兴致的看了会儿走盘珠,盘算怎么分……这玩意不好露白,要不送点给嘉靖帝?
片刻后,钱渊才抬头看向汪直,“第一,朝中不会允许开海禁通商。”
“什么?”
“但也不会明言严禁。”钱渊轻声道:“有的事,只能做,不能说……你以为,之前钱某自称简在帝心,所为何来?”
汪直咬咬牙,“但不下公文,日后反复……”
“只要海商不大肆上岸劫掠,谁敢?”钱渊冷然道:“东南乃大明膏华之地,财赋已有多年难输中枢,再惹出一场倭乱,谁也担不起这责任。”
“再说了,钱某今年才二十有三,急什么?”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钱渊的仕途生涯还有至少三十年。
看汪直一脸的迟疑,钱渊叹了口气,“好吧,给你颗定心丸!”
“其实也不是什么隐秘之事,有机会你也可以打听一二。”钱渊笑道:“去年殿试放榜后,陛下许钱某随意出入裕王府。”
汪直咽了口唾沫,虽然漂泊海外,但也知道裕王的分量,他眼珠子转了转,低声问:“殿下日后定能继承大宝?”
“你知道什么?”钱渊不屑道:“裕王府讲官高拱高新郑,如今是太常寺卿,殿下视之如师……朝中党争惨烈,但无论是分宜、华亭都不敢得罪高新郑。”
看汪直摩拳擦掌,喜不胜收的模样,钱渊随口道:“对了,钱某南下之前,殿下还说裕王府缺银呢……”
“要多少?!”
钱渊被噎的没话说,抿了口茶才没好气道:“殿下至于向你勒索银子?”
“汪某愿意报效……”
“有报效之心就好。”钱渊挥挥手道:“钱某在殿下面前夸过口,替裕王府组建一支船队经商……嗯?”
汪直脱口而出,“没问题,正好一个月前收缴了徐海的一批海船,连人带船全送过来。”
“那就好,那就好。”
钱渊和汪直的视线一触即分,两人都目光闪烁不定。
借这个机会组建船队,正好将谭维拉回来,这是能保证船队忠诚度的关键人物,就算父亲不能……说不定兄长钱鸿都能跟着过来。
而汪直在暗自心喜,还是方先生说得对,这些文官都是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偌大船队送过去,还怕对方不动心?
还没等自己措词,对方就巴巴的开口讨要了!
呃,汪直真的不比徐海好多少……被坑的不要不要的,送宝刀,送走盘珠,送船队,还怕对方不肯收……人家早就盘算好了的。
“这是第一件事。”钱渊缓缓说:“第二件事,五峰船主可曾想过,官军为何在嘉靖三十二年突袭攻陷沥港?”
汪直迷茫的眨眨眼,这件事不是早有定论吗?
徐海劫掠地方,惹得朝中多有科道言官弹劾,朝中下令剿倭,厉行禁海,而时任浙江巡抚的王民应将目标对准了海商中势力最为庞大的汪直。
钱渊摇摇头,“仅仅是因为萧显、徐海等人率倭寇侵袭东南沿海各地?”
“仅仅是因为王民应迫于朝中压力,不得不放手一搏?”
“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钱大人的意思是?”
“诚然,徐海此僚不愿经商,只以劫掠为生,天生的强盗!”钱渊话风一转,“但上岸侵袭地方,劫掠百姓的小股倭寇可不仅仅只是徐海、萧显、叶碧川……”
“为什么那么多海商在沥港之前,就化身倭寇,四处劫掠?”
“特别是台州,早在嘉靖三十一年,就有数以千计的倭寇来去自如,黄岩县城几成焦土。”
钱渊也不知道汪直是不是在装糊涂,但这是他不能让步的地方。
“设置商市以便通商,此权只能握有官府手中,他人不得插手。”
“什么?!”汪直霍然起身,须发皆张,阴着脸道:“钱大人此次莫不是来消遣汪某!”
在汪直的设想中,受招抚后,将择地设置草市通商,一切仿沥港前例,出口进口一把抓,但如果是官府来管理,自己未必能独占鳌头。
汪直这些年来聚拢势力,海上称雄,如何能容忍他人骑在头上。
屋内气氛登时紧张起来,钱渊似乎没感受到压力,舒舒服服的靠在椅背上,若无其事道:“当年若不是你一手把控沥港,将徐惟学等人排斥在外,徐惟学之侄徐海未必会铤而走险,侵袭东南沿海的小股倭寇也未必会那么多,未必会闹的那么大。”
“换句话说,沥港之毁,也有你汪五峰的责任啊。”
有那么多伏子在倭寇中,其间细节钱渊早就一清二楚,汪直和徐惟学是同乡,早年都在许家兄弟船队里混迹。
后来许家船队被朱纨剿灭,汪直和徐惟学分道扬镳,前者勾结官军,渐渐得势,在沥港设草市通商,坚拒徐惟学来分一杯羹。
这就是徐海在沥港被毁之前,曾经试图刺杀汪直的原因,也是那么多小股倭寇上岸侵袭的原因。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汪直脸上横肉抽搐几下,无奈的一屁股坐下。
第533章 蚂蚱
桌上满是残羹剩菜,钱渊双手抱胸靠在椅背上,看着对面的汪直唉声叹气。
“如若依旧是你汪五峰设草市,可以猜一猜……下一个徐海会是谁?”
“到时候又是倭寇四起,东南倭乱,倭寇攻城略地,烧杀抢掠……可以确定的告诉你,再来一次倭乱,朝廷将会严令禁海,再无通商可能。”
看汪直还愁眉不展的模样,钱渊不耐烦的重重将茶盏顿在桌上,“还没听懂吗?”
汪直莫名其妙,两眼茫然,张着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钱渊一脸的无奈,加重语气道:“你不让步,那开海禁通商就无从谈起,招抚一事必然不成……”
话还没说完,汪直突然插嘴道:“钱大人,您到现在……说的都是些虚的,要汪某如何如何……日后要是矢口不认,汪某找谁打这个官司?”
“钱大人勿怪,如果是汪某一人,怎么样都行……但屁股后跟着那么多弟兄啊。”
“到时候您和总督大人拍拍屁股回朝升官了,汪某和一帮弟兄们怎么办?”
不能公然开海禁通商,又要将掌控商市之权拱手相让,但说到底,汪直还是怕日后的反复……当年他和两任海道副使如胶似漆,结果呢,沥港被毁,自己要不是在倭国有老巢,多年心血就要毁于一旦。
“说完了?”
汪直咳嗽两声,看对面青年脸色阴沉,只点点头没再吭声。
“敢如此打断钱某话的,五峰船主还是第一个。”钱渊深邃的眼神投在汪直的脸上,“适才就问过你……还没听懂吗?”
“如果招抚事成,他胡汝贞将凭此立功回朝,加官进爵,如果开海禁通商事成,我钱展才将凭此立下根基。”
“换句话说,胡汝贞、钱展才,将和你汪直挂钩,从此就是一条线上的蚂蚱。”
“说的再明白一点,如果你汪直想让胡汝贞、钱展才失势,甚至人头不保……不过举手之劳。”
面对汪直这种土棍,钱渊不得不把话说的彻底点,这些日后汪直也能想得通,毕竟海禁一开,汪直不会再像之前两年一样消息闭塞。
“只要你汪直日后率倭寇大举入寇,就意味着招抚事败,意味着以开海禁通商平息倭乱事败。”钱渊眯着眼盯着汪直,“朝中必有御史弹劾,朝臣必然群起攻之,纵然你汪直最后落败身死,但至少有胡汝贞为你陪葬。”
“现在听懂了?”钱渊喝道:“浙直总督、浙江巡按御史,是以日后前程,甚至以颈上人头为你作保,你还担心什么?”
“还担心胡宗宪和钱某人日后矢口不认?”
“还担心日后反复?”
连续的发问让汪直终于醒悟过来了,“的确如此,的确如此!”
呃,不得不说,官场还是挺能锻炼人的!
钱渊前世混迹商场,沟通能力也不算差,但直到这一世入仕,才终于练就一条三寸不烂之舌,舌绽莲花,没道理的事都能扯出三分理……
钱渊这段话有道理吗?
放在原时空中,真的没什么道理……因为钱渊这段话完全忽略了主持招抚的官员在极大压力下的可能的变化。
现实就是如此,胡宗宪招抚汪直,但朝中御史弹劾,群起而攻之,甚至指责他胡宗宪和汪直合流……最终,以严党为后盾的胡宗宪没能顶住这样的压力,选择将汪直送给了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之后编练新军,大举抗倭。
当然了,放在这一世,有三分道理。
钱渊通过种种手段缚住胡宗宪的手脚,使其无力和汪直开战,只要招抚事成,就能将胡宗宪彻底绑在战车上,自身又简在帝心,勾连裕王府,底气十足,不惧朝中御史弹劾……现在想给他钱展才施加压力,真的不太容易。
如果日后汪直反叛,胡宗宪必死,钱渊纵使两代帝王都对其亲厚,也不得不落个致仕归乡的下场。
对此,钱渊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他本就知道,这条满布荆棘的路很难走,一大堆扯后腿的同伴,依旧黑暗的前路……但和这个时代其他人不同的是,钱渊很确定,只要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总会看得到亮光。
想让明朝像西方世界一样走一条资本主义道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围着脚下的土地打转,这是钱渊无法改变的事实。
但这条路能走的快一些,走的多一些,和西方之间的差距小一些……再加上没有通古斯野人在数千年大变局中的突然插手导致的黑暗期,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将来,会有着和历史截然不同的未来。
汪直在那细细思量,钱渊面无表情,微垂眼帘,思绪不知飘向何处。
“对了,钱大人,您看沥港……”
回过神来的钱渊伸手做了个停的手势,“条件还没说完呢。”
汪直毫无预兆的打了个嗝,“那……钱大人您说。”
“通商地点选在宁波府镇海县候涛山下。”
正在打嗝的汪直被这句话呛着了,连声咳嗽咳的惊天动地,死命捶着胸膛……都准备好重建沥港了!
呃,有内鬼在,感觉就是好!
钱渊对汪直的计划了如指掌……呃,其实大部分计划压根就是钱锐建议的。
“怎么?”钱渊哼了声,“侯涛山不合适?”
“这个……沥港……”
“孤悬海外,肆无忌惮,不服王化。”钱渊嘲讽道:“至少半年之内,小股倭寇不会绝迹……再说了,放在沥港,你觉得本官、胡汝贞能放得下心?”
“已经几次说过了,开海禁通商一事不仅仅关乎到你,现在大家是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谁都跑不掉!”
“侯涛山……”汪直只觉得牙根痒痒,“行,就侯涛山,水路便捷,而且临近出海口,也算合适。”
说完这句话,汪直……直勾勾的盯着钱渊,不会还有条件吧?
的确还真的有。
钱渊在心里盘算了下,开口道:“听闻就是五峰船主将火器传入倭国?”
这件事前世钱渊就有点印象,这一世专门找人打听了,前世今生印证,的确是汪直将火器传入日本的。
“呃,十多年前的事了,西洋火器犀利的很,现在倭国君弱臣强,徒存名号而已,六七十国,互相雄长,打的不可开交。”汪直谨慎的介绍了一通,“如若钱大人要……”
钱渊对日本的历史不太清楚,但也知道现在是日本著名的战国时期,什么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只记得这三个名字……
“可有铁炮?”
“鸟铳?”
“铁炮!”
“呃,西洋铁炮?”汪直讪讪道:“倭国将鸟铳称为铁炮……西洋的铁炮也有,不过少的很……倭人都是一帮穷鬼,买不起啊。”
“送一批工匠来,会制鸟铳,会制西洋铁炮,不管是倭人、明人、西洋人都要。”钱渊在心里盘算了下,“最好多绑……不,多招募几个西洋工匠来,价钱好说!”
汪直腮帮子鼓了鼓,价钱好说……这是指工匠的工钱,还是指绑人的价钱?
瞥了眼汪直,钱渊轻声道:“还担心过河拆桥,要不要钱某再说说?”
“不用了,不用了。”汪直连连摇头,反正这不是什么大事,制作鸟铳的工匠,东南也不是没有,制作西洋铁炮的工匠倒是有点麻烦,可能要花费点时间去绑……呸,去招募几个西洋人来。
钱渊点点头,嘴角勾起一丝弧度,露出一个笑容。
接着这笑容渐渐从嘴角扩散,似乎眉眼都在笑。
“五峰船主不愧是纵横海上的豪杰,明事理,知是非,目光长远,这样吧,有一件好买卖,就交付船主来办,也算钱某的补偿了。”
汪直感觉嘴里干涩涩的,对面这厮是钝刀子割肉,就差将自己大卸八块了……有好买卖,轮得上我?
第534章 封爵?
长时间的商谈,本就阴暗的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是昏暗,密布的乌云在天上翻滚,海风越来越大,遥遥可见海上的惊涛骇浪,眼看着又是一场倾盆大雨。
胡宗宪、钱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