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嗖!”
“射得好!”
不远处传来梁生的高呼声,王义不禁脸色发黑,用力将弓箭摔在地上,什么破弓箭,射吴大虎,结果把这厮身边举着大旗的倭寇射翻了。
但大旗一倒,倭寇彻底乱了,原先还是跟着大旗撤退的方向溃散,只是小部分被梁生驱赶向城墙方向,这下大旗一倒,倭寇只会觉得没有一处是安全的,逃的城下到处都是。
这时候,紧闭十多日的上虞县城的城门大开,身披铁甲的张三手持长枪第一个冲出城门,紧随其后的是四五十个甲士。
背后一刀让顺着城墙往两边逃窜的倭寇痛彻心扉,几乎是片刻之间,张三才冲出不到百步,身后已经倒下了不下五十个倭寇,无路可逃的倭寇纷纷弃械跪地求饶。
“张三这厮倒是鬼机灵。”一直保持沉默的钱渊手持望远镜,笑着点评道:“只怕回头梁生又要和他闹……不过这次,倭寇主力犹在,来不及枭首,怎么算功倒是个问题。”
从两百甲士下船绕过上虞城墙,突然出现在正面战场上,以极快的速度连续击溃两股倭寇,一共才不到两刻钟的时间。
在这期间,营地里静悄悄的一片,所有人都睁大眼睛细看,看着两百甲士如利剑一般刺穿倭寇阵营,看着倭寇大旗摔落,看着攻城的千余倭寇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被驱散。
胡宗宪刻意放缓呼吸,悄无声息的长长舒了口气,无论如何,上虞县城终能保全……攻城倭寇大败,士气低落,不可能再持续攻城了,除非徐海让主力攻城,但这可能性太小了。
“展才,倭寇主力过去了。”郑若曾提醒道:“快些回城!”
“不急。”钱渊并不担心。
一方面在于有王义这种知道轻重的老兵,另一方面钱渊通过种种渠道对徐海有深刻的认知,此人绝不会因怒兴兵。
果然,倭寇主力在三四里前停下脚步,收拢残兵,上虞知县孙丕扬率乡勇出城,将云梯等攻城器械付之一炬。
将受伤的同僚抬上担架,王义挥挥手看了眼徐海大旗的方向,转头高喝道:“走,回城!”
王义拍了拍担架上的朱八,眼角余光瞄了眼旁边,忍不住戟指骂道:“张三,要点脸行不行!”
张三干笑着丢开刚割下来的倭寇首级,几步赶过来接过担架,委屈道:“看看至少好几百倭寇首级呢,就这么丢了……怪可惜的。”
旁边担架上的护卫忍不住噗嗤笑出来,连连咳嗽嘴角流血……众人齐齐大骂张三,加快脚步回了城。
趋马赶来的徐海面色阴沉的看着对手从容回城,又转头看了眼姚江对岸,在所有人注意力都被刚才忽起忽落的突袭吸引的时候,杨文已悄无声息的收兵回营。
徐海现在的心情……一辈子打雁,却被大雁啄了眼!
设伏向来是倭寇的拿手好戏,徐海早年败俞大猷、任环就是以伏击取胜,如今却被对手玩弄于鼓掌之间。
徐海隐隐有种感觉,这一招应该是还在营地的那松江秀才……不,松江进士的手笔。
要退吗?
徐海举棋不定的在心里盘算,这次山阴会稽、上虞连攻不克,又在上虞城外连吃两场败战,虽然无关大局,但却不是个好兆头。
还没等徐海决定,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两个倭寇趋马狂奔而来。
“大将军,东侧六七里外,有大股官军来援。”
第499章 泪痕
倭寇主力在一阵骚动后转而东向,摆开阵势,钱渊、胡宗宪立即反应过来,戚继光到了。
钱渊看看天色笑道:“未到午时,元敬何来之急也。”
不同于郑若曾、茅坤担忧戚继光率军长途跋涉立足不稳,钱渊对戚家军有着足够的信心,这支军队不仅能战,敢战,而且忍耐力很高,服从性极强。
这时候姚江两岸已经一扫而空,一行人轻松乘船渡江入城,走上城头,官军和倭寇已经快要接战了,就在上虞县城的东北方向四五里外。
比郑若曾想象的还要谨慎,距离上虞县城十里,戚继光就下令停船靠岸,整军布阵,放出斥候,缓缓前行。
每一条指令都非常明确,每一条指令都有明确的负责人,面对自倭乱之后最为恶名昭彰,战绩最为辉煌的徐海,戚继光将他毕生的军事天赋完美的展现出来。
这是决定很多人命运的一战,关乎到以浙直总督胡宗宪为首的东南文武能不能扭转战局的一战,也关乎到从胡宗宪以下无数官员的前程,更关乎到钱渊即将开始的开海禁通商的诸多计划。
胡宗宪、郑若曾、茅坤等人都在城头拿着望远镜观战,唯独钱渊没有,一方面他对戚继光有极强的信心,另一方面……两百甲士突击立下大功,但战死五十七人,余者几乎人人带伤。
两百甲士中钱家护卫出兵过百,毕竟护卫队募兵的要求很高,剩下几十人都是军中骁勇,都经历山阴大捷,又轮番出城扫荡倭寇,大半钱渊都叫得上名字。
这才是钱渊渡江入城的主要原因,大量急救包、棉布被送入城,懂些医术的都被抽调出来帮忙。
“放心,死不了。”钱渊用力摁着挣扎的朱八,“多来几个人摁着!”
七八只手伸来将面容扭曲的朱八死死摁住,饶是这厮力大无穷也动不了,彭峰总算把消毒酒精全都洒在伤口处,找出棉布紧紧裹起来。
“早知道让你带两面盾牌去了!”钱渊骂道:“那么莽啊,拿着九齿钉耙把人都扑倒了!”
张三算王义半个徒弟,看小师弟伤势不重,开玩笑道:“猪八戒嘛,不使九齿钉耙使什么?”
“狗屁猪八戒!”钱渊叱骂道:“这是天蓬转世!”
“天蓬?”张三读书不求甚解,事实上他压根就没看过《西游记》,只是听过评书。
旁边的彭峰幽幽道:“那不是一回事吗?”
“狗屁一回事,一个是天宫的天蓬元帅,一个是猪妖,能一样?”钱渊扇了彭峰后脑勺一巴掌,“都动作快点!”
“差不多忙完了。”彭峰垂下头。
钱渊直起身紧走看过去,轻伤员都已经包扎好,剩下的十多个重伤员……简单的急救术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只能做消毒包扎,被揪过来的郎中手忙脚乱,但看上去也束手无策。
显然,虽然进入护卫队才半年,也曾经经历多场战场厮杀,但彭峰的心理承受力没那么强,甚至都不敢看着这一幕。
一起训练,一起说笑,一个饭锅里舀饭,甚至一个帐篷睡觉的弟兄躺在担架上,吐着血垂垂将死……别说彭峰,就是钱渊也鼻子一酸。
钱渊蹲下身,握住伤员的手……他记得这个人,台州人,吴高,第一次下东南到临海时,杨文亲自招募来的旧相识,去年嘉兴长水镇大捷立功,今年初调拨入军,为杨文麾下一队的副队长。
看着吴高涣散的眼神,钱渊想说些什么……但还没等他开口,吴高已经闭上了眼睛。
周围没有哭泣声,但大滴的泪珠纷纷坠落。
钱渊转头看向另一侧,伤员已经歪着头有气无力,血沫顺着嘴角不住流淌,这是吴高麾下的勇士陈希,义乌人,今年才应募入军,是吴高特地挑出来的。
说些什么呢?
说不用担忧父母妻儿,说不用担忧家中生计,说不用担忧军饷赏银……但这些在生命的流逝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稳坐帐中笑谈兵,说起来简单,但却是要用活生生的性命去填补这一切的。
钱渊令王义选两百甲士设伏,是希望能多一道后手,很多时候,多一道后手就能决定一场胜负。
钱渊的目的达到了,两百甲士成功击破千五倭寇,保住了上虞县城。
两百人中,如吴高是护卫队老人,如陈希是义乌新兵,无人退后,只有自告奋勇。
两百甲士突击千五倭寇,虽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优势,但急攻猛冲,伤亡不少,无人退缩,只有奋勇向前。
谁说东南文弱无勇?
谁说东南杀倭无兵?
在危急时刻,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总会有人挺直脊梁站起来。
巷子里安安静静,钱渊默默的陪着他们,在没有合适救治手段的情况下,如此重伤,生命力急速的从他们体内消散。
好一会儿之后,钱渊接过张三递来的毛巾,没有擦拭手上的血污,而是俯身下去,轻轻的擦拭亡者脸上的血污。
军中自有袍泽之情,事实上明朝中后期,所谓的袍泽之情已然大大削弱,卫所制度下,千户百户和普通卫所兵大约可以和地主、佃户类比。
而在东南,这种袍泽之情充斥在募兵的新军中,更在只有两百余人的钱家护卫队中。
城头上纷乱不堪,时不时传来高呼声,钱渊静静的看了会儿,调头往巷子深处走去……如果战事不顺利,胡宗宪、郑若增早就来拉人了。
沿着巷子走了会儿,转了个弯,几十具尸体被整理的干干净净摆放在门板上,王义就站在边上,好像已经站了很久。
“少爷。”
钱渊没有理会王义,轻轻走过去,脚步轻的似乎怕将地上人惊醒似的,他一个个看过去,几乎每个人自己都能叫得出名字,几乎每个人他都能记得容貌……不知不觉中,脸上已满是泪痕。
钱渊从来不是个心软的人。
当年在崇德县,他毫不犹豫的将数以百计的百姓赶出城。
和严世蕃相谈甚欢,但他毫不犹豫的许诺王义日后为曾冼复仇。
即使知道徐海很可能选择绍兴府,但他和胡宗宪一样,没有起意让沿海居民迁居,以至于篡风镇被倭寇所占,不知多少人死于刀下。
但面对这些……这些为了自己一言赴死,而且关系亲近的弟兄,几滴眼泪又算的了什么?
“程七……”钱渊的视线停在最后一具尸体上,他是王义早在嘉靖三十二年收下的徒弟,护卫队第一扩编的成员,资历极老,去年在临海县成亲,今年三月有个儿子。
“朱八扑倒倭寇破阵,程七赶上去护住朱八,被两支长枪刺倒……”王义低声道:“但他死死握住两支长枪的枪杆,弟兄们才彻底杀入阵中。”
瞥见钱渊脸上的泪痕,久历生死的王义轻声劝道:“少爷,怪不得你……”
“不用说了。”钱渊摆摆手,转身环顾四周,“我知道,我知道……”
隐隐有炮声传来,王义猛然惊醒,低声道:“少爷,大战未毕……”
话还没说完,钱渊手扶苗刀的刀柄,大步向着城头方向而去。
第500章 一时名将
城头上满地血污,却摆着一张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书桌。
沈明臣、王寅正在奋笔疾书,郑若曾、茅坤陪着胡宗宪拿着望远镜观望战局,时不时点评几句。
旁边的凳椅上已经叠放起厚厚公文,两个书吏拿着大印正在往上盖。
“两手准备。”何心隐小声对登上城头的钱渊解释,“如若戚元敬顺利击破徐海,令吴惟锡、岳浦河出兵堵截,刘显刚刚送来军报,已率四千士卒绕到北边,如若戚元敬不支,刘显南下相援,如若戚元敬破倭,刘显截断徐海退路。”
钱渊没有吭声,接过梁生递来的望远镜细细看去,东北方向烟尘弥漫,但大致看的清楚,倭寇应该已经数次冲阵,但戚家军前哨坚守不退,两军之间的地上满是倒下的尸首、丢弃的军械。
和钱渊、戚继美不同,戚继光布阵的方式不讲究集中兵力以抗衡,全军分为五部,前哨、左哨、右哨、后哨、中军,相隔不远不近,以鸳鸯阵为主体,漫山遍野散开,声势颇大。
“刚才的炮声?”
“是号炮。”茅坤诧异的看了眼钱渊,这是个常识,接战前点燃号炮以令全军。
钱渊蹙眉再看,隐隐看见中军大旗下数十个骑马的将官,为首者正手持马鞭作势大呼。
“倭寇已冲阵两轮。”郑若曾低声道:“戚元敬不使中军向前,只以前哨、左右哨固守,是不是太大意了?”
“前哨千人,守若磐石。”茅坤舔舔发干的嘴唇,勉强笑道:“和展才一脉相承啊。”
东南都传闻戚继光从钱渊学兵法……呃,不管是戚继光还是钱渊,从来都没承认过,前者觉得是胡扯,顶多只是狼牙筅,后者是觉得没脸……
但事实是,以狼牙筅为遮挡,戚继光、钱渊麾下士卒作战往往防守力极强,从无被倭寇破阵大溃。
胡宗宪双手紧摁城墙,向来僵硬的脸庞也不由显露出几分紧张,从战力来看,戚元敬麾下不弱于钱渊、戚继美手下千余士卒,而胡宗宪这几个月来数次巡视宁波,对戚继光练兵也颇为赞誉……但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
“又来了。”茅坤低呼道:“是全军压上?”
众人看去,黑压压的倭寇正在向前蠕动,最前方是数百穿着褂子,却无长裤,手舞长刀,嘶吼疾冲的真倭。
“徐海故技重施。”郑若曾如此判断,“去年就是以真倭破卢镗前阵,再以连续三波倭寇继之,卢镗一时调兵不及,招致大败。”
一旁的戚继美连连点头称是。
拿着望远镜细看的胡宗宪很快发现,倭寇几乎是全军压上,但并不是一股脑往前冲,而是分成界限清晰的几股,每股倭寇数百人,主要集中在中路,一旦击破前哨,就能直抵戚继光马前。
“饭做好没有?”
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城头安静下来,王寅哑口无言的看着钱渊,手中毛笔滴下墨汁将信纸染的一片污,但郑若曾、茅坤和胡宗宪神情微动,都听懂了钱渊这句话。
“嗯?”钱渊转头看向戚继美。
戚继美刚张开口说了“粽子”二字,轰隆隆的炮声猛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噼里啪啦的鸟铳射击声。
众人定睛看去,弥漫的硝烟将前哨遮挡的什么都看不见,但阵前冲来的数百真倭如同被狂风吹过的弱草尽皆俯首,后面的倭寇虽然脚步不停,但冲势大减,士气大沮。
鼓声渐渐在中军响起,越来越响,越来越急促,戚继光趋马向前,大旗并不笔直向天,而是微微倾斜向前。
硝烟弥漫的前哨中,一名身材高大,身着铁甲的大汉率先出阵,手起刀落,瞬间斩杀数名倭寇,数十支狼牙筅的前端刺出硝烟,正面迎敌。
“是吴惟忠!”梁生低呼一声。
数以百计的短矛从硝烟中飞出,轻易的撕裂奔来的倭寇的身躯,再接着,大批大批手持各种军械的士卒迈出硝烟,整队进发,前段是锋锐的狼牙筅,藤牌、盾牌、长枪、镋钯、长刀应有尽有。
和钱渊、戚继美麾下不同,戚家军的鸳鸯阵更为灵活,队长只需要指挥身边不到十人,效率更高。
狼牙筅、盾牌抗住倭寇的手中的刀刃,比寻常要长的多的长矛从后刺出,轻易的将倭寇刺倒。
城头上的胡宗宪、钱渊通过望远镜清晰的看到,在中军压上,前哨出击的同时,没有硝烟遮挡的左右两哨如两把锋锐的利剑斜向刺出。
僵持几乎只维持了不到一炷香时间,倭寇前阵已经被虎蹲炮、鸟铳打的千疮百孔,官军前哨毫不费力的反向杀入倭寇阵中,压上的中军在戚继光的指挥下从左右两侧绕过,斜向杀入倭寇阵中。
虽然还不至于崩溃,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倭寇即将败北,胡宗宪大力捶着城墙,喝道:“传信刘显断倭寇退路,吴惟锡、岳浦河出兵攻下篡风镇、沥海所。”
郑若增补充道:“可令戚继美立即率兵西进攻占梁湖。”
“不错。”茅坤赞同点头,“这几日倭寇驻扎梁湖,而且梁湖勾连曹娥江、姚江,还有龙山河能直抵篡风镇不远处。”
戚继美看了眼钱渊,才匆匆出城,心里直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