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钱渊自己不会这么想,其他的不说,张三还在城中,孙丕扬还是同年,上虞县内还有不少世家大户都龟缩城中。
攻城的倭寇终于暂歇,营地内响起一片紧张后放松的喘息声,郑若曾摇头道:“无援兵,上虞县两个时辰内必破。”
茅坤看向钱渊,“三日前,展才率兵援上虞,若上虞城破,展才也……”
这话说到一半,茅坤就在钱渊嘲讽的目光中住了嘴……现在有胡宗宪来扛锅,轮不到我!
沈明臣低声道:“昨日,戚元敬率兵从车厩山启程,黄昏抵达余姚,今日晨间启程沿姚江西进,午时左右才能抵达。”
胡宗宪身边的中年人指手画脚道:“如若戚把总不敢,可搜集渔船,让总督府兵丁渡江援城。”
虽然手掌千余战力出众的大军,但戚继美还只是个把总,不过就算是胡宗宪、钱渊也不会称呼戚继美为“戚把总”,这话一出就招致众人皱眉。
“难。”茅坤嘴角微撇,“不说徐海分兵千余就是为了遏制援军渡江,而且倭寇攻城,靠近姚江这一侧的城墙都舍弃不攻,就是为了留出空地。”
“而且那些督战队只怕不仅仅为了督战,也是盯着这边的。”
“但不出兵,就眼睁睁的看着上虞失陷?”中年人振振有词,“总督大人亲赴前线……”
“好了!”钱渊实在听的不耐烦,打断道:“这位罗先生说的在理。”
众人安静下来,或惊疑,或诧异,或难解的看向钱渊。
“出兵三百渡江。”钱渊偏头随手找了把刀硬生生塞在那罗先生手中,“那就拜托罗先生亲自领军渡江,此战胜负,上虞县能否保全,全在先生。”
“罗某……罗某……”
“戚把总治军极严,但凡临战不前者,立斩不赦,不用钱某再交代了吧?”钱渊冷笑着瞥了眼这厮手中摇摇晃晃的腰刀:“对了,弃械者,割耳。”
“罗某……”
“在钱某面前,严东楼,赵元质也要客客气气,你算个屁!”钱渊早就不爽这厮了,“罗文龙,你说今日我一刀割了你的首级,严东楼会因为和钱某起隙?”
转头看了眼众人脸色,钱渊笑道:“只怕是大快人心。”
罗文龙转头看了眼胡宗宪,但后者转过身去,如郑若曾、茅坤面无表情,如沈明臣、王寅也转过头去,而何心隐一个劲的向钱渊使眼色……剁了这厮!
罗文龙抖似筛糠一屁股坐倒,他是嘉靖三十五年南下,专门负责严嵩父子和胡宗宪之间联络,当然了,他最主要的作用是捞银子。
因为钱渊的存在,严世蕃今年的进项少了很多,不过钱渊已经给严世蕃去了信,但严世蕃的进项少了,也意味着罗文龙的进项少了……为此他多次在信中、总督府内很是说了些钱渊的坏话,何心隐甚至为此和罗文龙动过手。
胡宗宪幕中大都是久享盛名的名士,或多或少都曾经走过科举路,如沈明臣、王寅也都是个秀才诸生,他们为了东南倭乱投入胡宗宪幕中,但也都秉持东南士林的基本态度。
什么态度?
骂严党就是基本态度,当年赵文华南下除了胡宗宪谁都招揽不到,就是因为他是严党中坚,严嵩义子。
懒得理会这种小角色,钱渊拿起望远镜,不过这次他没看向倭寇,而是看向了姚江的上游。
“倭寇又来了。”沈明臣小声提醒。
众人看去,黑压压的倭寇抬着云梯再次扑向上虞县城,十几个倭寇正在弯弓搭箭试图压制城头士卒。
随着一声清晰的暴喝声,一个大汉奋起千钧力,将刚搭上城头的云梯推倒,但紧接着两支长箭射穿他的身躯。
沈明臣、何心隐、王寅急的不可开交,但胡宗宪和郑若曾对视一眼,都心里有数……钱渊还能有闲情雅致戏耍罗龙文,必有后手。
第497章 甲士
距离六七里外的山丘上,众人环绕之中,徐海右手摁着刀柄满意的看着摇摇欲坠的上虞县城。
虽然一次又一次的被赶下城头,但毫无疑问,守军的抵抗力越来越低,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
徐海不在乎上虞县城的沦陷,他在乎的是驻守余姚的刘显,为此他向北边放出了不少小股倭寇做斥候,一旦刘显来援,他就能立即整军压上去。
就在这时候,若有若无的鼓声传来,徐海皱眉细听,鼓声越来越响亮,他拿起望远镜换了个方向,讶然看见姚江对岸的守军正在列阵出营,高高飘扬的旗帜向着对面的倭寇。
分出偏军对峙,无非是在提醒官军,别想着援上虞县城,徐海不认为对方会主动挑衅。
对于钱渊、戚继美麾下这不到千人的官军,徐海是反复思索之后才决定以偏军对峙的。
徐海很清楚,这是块硬骨头,战力强劲,士气高昂,甚至还安营扎寨,看看那模样徐海就不想打……最关键的是,徐海想吃是能吃进肚子里的,但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
徐海不希望因为这不到千人的官军导致主力受创,以至于接下来的大战无力,如果能顺利的击溃刘显,这千人还能反了天?
但在望远镜里清晰的看见,顶盔掼甲的官军士卒排列整齐,缓缓但毫不停留的向前,高举的长枪像是茂密的钢铁森林,平放的狼牙筅闪烁着寒光,鸟铳手在两翼游走。
对面的倭寇已是举足无措,在预计中,这股官军是不会全力压上的,不说身后姚江上有渔船搭建的桥梁可供倭寇增兵,现在上虞县城都快被攻破了。
徐海皱眉思索片刻,转身大步下了山丘,翻身上马向着姚江方向疾驰而去。
“将军,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身边的倭寇头目大声吼道:“要不干脆吃掉他们?”
“调一千过去就够了,钱展才这些年好大名声,倒要看看这厮是不是三头六臂!”
乱七八糟的建议在耳边响起,徐海充耳不闻,一直疾驰到姚江边,再拿起望远镜细看,心里不由嘀咕,已经有七八百官军出营了……要不干脆吃掉?
徐海能看得见,营地里的钱渊自然也看得见。
“好像是徐海?”戚继美这次没有亲自上阵,而是让杨文掌总,“算是诱过来了?”
钱渊放下望远镜,摇头道:“不过是小把戏而已,聊胜于无,开始吧。”
彭峰转身传令,身后山丘上,竖起一面红旗,再往东的峰顶,又竖起一面红旗。
杨文那边已经和倭寇接战,侧翼的鸟铳不停放枪,惹得百余倭寇冲来,但鸟铳手立即往中路集结,躲入阵列之中,偏偏姚江岸边大军不便横向展开,倭寇也无可奈何。
杨文率四哨出战,一哨在前,一哨为中军,左右各一哨,基本上没有被倭寇侧击的危险,前哨掷出短矛,又有鸟铳相助,倭寇站不住脚连连后退,但飞掷来的斧头,射来的长箭也造成伤亡。
“放心吧,杨文聪明的很。”戚继美低声道:“只是装模作样,拖延时间而已。”
“就怕他看到倭寇站不住脚,猛冲猛打……”钱渊细看对岸,徐海麾下主力正在向这侧移动,其实这很无所谓,钱渊只是想做到最好,或者说让伤亡更少。
这时候,拿着望远镜一直观察对岸的郑若曾突然道:“不对,倭寇后阵乱了。”
胡宗宪抢过望远镜仔细看了几眼,“的确有点乱,这是……”
“大人,援兵到了!”沈明臣吼道:“看!”
众人顺着沈明臣的手向姚江上游看去,恰恰看到被上虞县城遮挡住的姚江上,五六艘船只正在靠岸,身穿铁甲的士卒跳下船,手持兵器冲上岸。
“不对,不是援兵。”郑若曾立即看出了端倪,他转头看向了钱渊,这应该是之前埋下的后手。
钱渊微微点头,“的确不是援兵,但伯鲁兄是如何看出来的?”
“戚元敬将门出身,熟知兵法,也不缺战阵经验,如果真的是他率兵来援,不会选距离上虞县如此近的地方停船靠岸,一个不好就被倭寇堵住。”郑若曾解释道:“戚元敬必会在距离上虞县至少五里外下船,整军进击。”
书上得来终归浅啊,钱渊不禁点点头,这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细节。
一直霸占望远镜的王寅突然尖声道:“展才,你不是说吴鼎庵入城了吗?!”
王寅和吴成器是老乡,早年就认识,后来都在总督府更是结交为友。
钱渊板着脸没吭声,他倒是劝吴成器入城,可惜这厮平日里看起来文质彬彬,还能吟诗作赋,会稽典吏、松江推官都是文官,但偏偏上了战场,狂呼猛冲,不避生死,锐不可当,非要主动请缨。
手中还有望远镜的都细细看去,船只靠岸不过片刻,将近两百士卒已然集结起来,小步跑向上虞县的城墙,就沿着城墙一路向北而去,而冲在最前面的两人众人都很熟悉,一个是护卫队首领王义,另一个就是松江推官吴成器。
已然起风了,正好是顺风……吴成器无端的在心里如此想,耳边呼啸而过的风,胸膛里怦怦乱跳的心脏,浑身上下似乎全都涌到脑子里的鲜血……
加速!
再加速!
几个手持狼牙筅的甲士越众而出扰乱倭寇阵势,后面的士卒顺势投出第一批短矛,吴成器挥舞双刀第一个沿着缺口杀入阵中,手起刀落连续劈倒两个倭寇,后面百余人齐齐举刀杀来。
从船只出现,到士卒上岸集结,再到王义、吴成器以城墙为掩护一路杀来,倭寇几乎没有什么反应时间。
虽然徐海向北放出不少斥候,而且也有倭寇发现了这六七艘船只,但这批以钱家护卫为核心的士卒目的明确,执行力极强,没有给正在攻城的倭寇任何集结的机会。
将近两百士卒,全都顶盔掼甲,每个人都身强体壮,战阵经验丰富,除了钱家护卫之外,以从全军中挑出的勇士为补充。
两百甲士,即使放到数万人对阵的战场上,投入某个关键时间点,这也是一股足以翻盘的强大力量。
几乎瞬间,聚集在一起准备攻城的三百倭寇被完全击溃,哭爹喊娘的四处逃散,王义偷空瞄了眼城头上指挥方向的旗帜,高声呼和将倭寇向着西北方向驱散。
徐海的主力远在六七里之外,倭寇只有几十匹马,短时间哪里来得及赶过来,更何况戚继美那边刻意的出军让倭寇主力正在向南移动,唯一保持建制又能及时赶到的倭寇只有两股,一是作为督战队的百余真倭,二是吴大虎身边的数百倭寇。
选择谁这是理所应当的,真倭的战斗力远比普通倭寇要强。
这下热闹了,被刻意驱赶的倭寇和赶来的督战队撞在一起,一片人仰马翻,那些真倭还试图让逃兵返身对敌,结果为了逃命的倭寇毫不犹豫手起刀落。
很快,真倭组成的督战队被冲散,王义、吴成器毫不停留,率甲士穿阵而过,没有去管云梯上正在往下爬或者四散逃窜的倭寇,兵锋直指竖着大旗的吴大虎。
六七里外的徐海面黑如锅底,只能狠命的甩着马鞭,他很清楚,就算现在主力赶过去,那也是来不及的,难道指望吴大虎能挡得住?
但这股援军是从哪儿来的?
为什么斥候没探查到?
的确,普通意思上,伏兵是很难躲过斥候的眼睛的,但在东南,群起的山峦,纵横的河流给了钱渊这个机会。
王义、吴成器在抵达上虞击溃攻城倭寇的当晚,就率两百甲士往姚江上游,隐藏在山中。
直到用望远镜看见红旗招展,他们才乘船从姚江的支流通明江南下,再沿姚江顺流而下,直抵上虞县城外,距离将近十里,又是茫茫大山中藏两百甲士,倭寇斥候如何能探查得到。
第498章 凿穿
前日大败,今日攻城,吴大虎麾下还有千五倭寇,但现在环绕在他身边的只有不到四百,剩下的要么四散逃窜,要么正在和督战队开打。
身边的大旗摇摇晃晃好似要倒,吴大虎本人是卫所出身,懂些兵法,知道这时候往回逃必然大溃,十有八九脖子上得挨上一刀。
来袭的甲士从一开始就进入高速状态,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像一支锋锐无比的利箭,将面前的屏障毫不费力的撕裂,又好像一根巨大的铁锤,将面前的一切砸的粉碎。
这一次,没有盾牌,没有鸟铳,甚至没有长枪,只近身搏杀,猛冲猛打,以最快速度凿穿倭寇阵营。
甲士腰间佩刀,背上负刀,只靠这两把刀奋勇向前!
砍的血花四溅!
杀的痛快淋漓!
就连最开始举着狼牙筅的四名甲士也一样,为了速度,他们在第一波破阵后就丢下狼牙筅,拔出长刀大呼酣战。
城头渐渐响起了鼓声,越来越响,高昂的鼓声,兴奋的高呼,城上城下万众瞩目。
大旗下的吴大虎喉结动了动,口中一片干涩,透过前方紧急布置的长枪阵,他清晰的看见,身披铁甲的猛士正绝不停歇的冲来,侧面的阳光射在盔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吴大虎眼前一花,手搭凉棚,突然一个黑影出现在他视线中,魁梧高大的身躯,狰狞的面孔,大步向前的步伐似乎都在让地面震动。
这一次突袭,无需武艺精熟,只需有奋勇向前之心,所以如彭峰就没有入选,而王义半个月前收下的徒弟朱八入选了。
这一次突袭,除了长刀和四根第一波就被丢开的狼牙筅外,只有朱八携带了他的独门兵器,九齿钉耙。
浑身上下尽是血迹的朱八越过王义、梁生、吴成器,平举九齿钉耙狂呼第一个冲入阵中。
长达三米多的耙身,前面横向伸出将近一米,有密密麻麻又尖锐的耙齿,全是精铁打制,寻常人拿都拿不起来,普通士卒挥舞几下就要手软,这种兵器只有力大无穷如朱八这种勇士才能发挥作用。
横向伸出的耙齿将长枪的枪头隔开,朱八没有任何变化,只合身加力前冲,将面前四五个倭寇连人带枪一起扑倒。
“破阵了!”
城头上的鲁鹏兴奋的高呼,张三却面带忧色,如此破阵,只怕朱八难活,他探头出去看了眼城下散乱的倭寇,厉声低呼道:“谁愿随我出城一战!”
如张三所想,朱八扑倒四五个倭寇后,后面的长枪立即捅了过来,只一瞬间就是两三个血窟窿。
“趴好了!”
随之而来的王义大急,猛地将手中长刀掷出,身边甲士纷纷效仿将手中长刀掷出,只剩下一把刀的梁生,杀敌一直是双刀并举的吴成器率先冲入缺口,两百甲士像大锤一下狠狠击打在倭寇的正面。
吴大虎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亡命之徒,从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但在这一刻,他胆战心惊,汗如雨下。
杀入阵中的甲士不顾生死,大砍大杀,倭寇的长枪难以施展,而王义、吴成器、梁生在杀敌的同时不时高呼,甲士黏着倭寇,从前杀到后,从左杀到右,地上横尸无数,血流成河。
惨呼声连绵不绝,逃窜的倭寇越来越多,吴大虎终于忍不住转身就跑。
大旗一动,本就处于崩溃边缘的数百倭寇登时四散,吴成器不知何时发髻被长枪挑散,披头散发,手舞双刀,杀的倭寇闻风丧胆,梁生聚拢十余甲士,绕过从侧翼杀入逃窜倭寇中,逼的倭寇无路可逃只能向着城门方向逃来。
毕竟是将近四十岁的人了,喘着粗气的王义弯着腰双手扶着膝盖,突然他眼睛一亮,从地上捡起一副弓箭。
环顾四周,王义的视线落在了逃窜的吴大虎身上,没辙,这厮披着一副不知从哪儿弄来的软甲,显眼的很。
“嗖!”
“射得好!”
不远处传来梁生的高呼声,王义不禁脸色发黑,用力将弓箭摔在地上,什么破弓箭,射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