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225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225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大没小!”刘瞎子跳下骡子,骂道:“毛都没抢到一根,大将军不让动手呢,你呢?”
  “屁都没有。”周济一摊手,指指北边,“这儿离大将军驻地还多远?”
  “一直往北,不远了。”刘瞎子突然愕然道:“不对啊,这次老谭不是没来吗?”
  “谭老大是没来啊,但回头你们个个大包小包,他能不憋屈?”周济笑道:“塞了几个兄弟过来抢一把,跟着去了山阴,结果……”
  “嗨,弟兄们做的都是刀头舔血的买卖,谁知道哪天就没了……所以大将军不让动手,下面弟兄都来气,方圆十里地好几个庄子呢!”
  “没洗了?”
  “没呢,大将军估摸要玩一把大的。”刘瞎子嘟囔了几句,突然看见不远处烟尘弥漫,“哎呦,大将军来了。”
  倭寇中少有马匹,只有徐海身边有几十匹马,如此烟尘,只有徐海。


第488章 上虞
  距离四里外的小山上,草丛中传来低低的询问声。
  “看清了吗?”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屁话,望远镜给我!”
  “别急,你眼睛还没我好。”
  一直到那群倭寇渐渐远去,王义才收起望远镜,旁边几个护卫还在抢另两个望远镜。
  “王头儿,看清了吗?”
  “说起来少爷这个符号……换身颜色不同的衣服不就好了嘛,非要做个手势……那么远,就算有望远镜也看不清啊!”
  “你懂什么,少爷说过了,有的人天生患病……呃呃,色狼症,你就是!”
  趴在地上看地图的王义终于忍不住了,回头呵斥道:“都给我闭嘴!”
  几个护卫安静下来了,过了会儿才低声问:“王头儿,你看清了?”
  “没有。”王义随口道:“那么远,根本看不清。”
  “那……”
  “一群不用脑子的……也教了几个月了,怎么还这么笨!”王义气得直瞪眼,“举着那么大的旗帜看不见,就顾着看周济的手势?”
  “旗帜?”
  一个护卫赶紧拿起望远镜看了眼。
  “看清了?”
  “呃,已经远了……”
  “是个徐字!”王义一脚踹过去,“走,回程!”
  有护卫低声问:“那周二哥呢?”
  王义沉默的往回走,下了小山才低声说:“看他运气了。”
  周济的运气……简直了,出来巡视的徐海看到周济就气不打一处来,让老谭这厮守家,居然还把心腹手下派来搜刮抢东西。
  最终,徐海直接让人把周济带回了驻地。
  “刚听说,吴大虎带着手下去上虞了,听说大将军许诺,破城后任由吴大虎洗城。”刘瞎子啧啧羡慕道:“不像我们……再不洗几个庄子,弟兄们都没吃的了!”
  周济接过一块大饼啃了几口,嘟囔道:“大将军这是心慈手软了……”
  “屁!”刘瞎子骂道:“忘了吗?去年在平湖,干掉了卢镗的官军主力,才能把嘉兴、湖州抢个底朝天!”
  周济愣愣的看了眼对方,“没听懂。”
  “你个呆货!”刘瞎子骂道:“这次就跟着我吧,听说去年在乌镇,你这厮抢了不少好玩意?”
  “嗨,就些字画什么的。”
  “那些字画可救了老谭这条性命呢。”刘瞎子低声说:“绍兴这块兄弟不熟……”
  “我也不熟啊。”
  “拉倒吧,上次在乌镇都听人说了,你在老宅子里挖出个暗窖……”
  “行行行,不过说好了,兄弟不上去玩命!”
  “知道,老谭带着的人都一个样,抢东西跑得快,厮杀也跑得快!”
  刘瞎子虽然资历不算浅,但手下人少,被打发出去在周边巡视,附近几个庄子也都知道附近有大股倭寇,都紧张的锁着庄门,没办法,别说现在缩着脑袋的三江所,就是山阴会稽派出的斥候都到不了这儿,更别说官军了。
  周济直接去叫门,几个庄子立即送出来大批的粮食……其实这是好心,倭寇带来的粮草马上就要见底了,肯定要屠掉几个庄子的,如果送出粮食,不敢说能活命,至少能多活几日看看有没有机会。
  又去周边转了一大圈,本打算找个机会逃走的周济打消了这个主意,没戏了……周边全都是倭寇,就算刚才来的方向……吴大虎正领着手下从那儿出发去上虞,难怪之前杀的那个家伙是吴大虎手下。
  也不知道老王看到手势没有……周济在心里祈祷,别回头撞上吴大虎那伙儿。
  弄了匹骡子和刘瞎子溜达了一圈,对绍兴府不太熟悉的周济大致弄清楚了,现在倭寇所处的位置在上虞县的北方,临山卫和沥海所之间的篡风镇。
  往西北方向就是已经被破的沥海所,正西方向是龟缩不出的三江所……周济在心里琢磨,如果要逃,也只能往三江所的方向逃。
  ……
  上虞县。
  城头处一片厮杀声,倭寇嘴里叼着刀源源不断的沿着云梯往上爬,上面的守军手持长枪或者长长的木棍拼命的往下捅。
  大桶大桶沸腾的金汁沿着云梯往下倒下,瞬间将云梯上的倭寇一扫而空……这种被烫伤的伤兵,在这个时代几乎没有活命的可能,就算立即用酒精消毒,也不可能救得回来。
  把总鲁鹏手持长枪在城头来回奔波,铠甲上满是斑斑血迹,身边环绕的亲兵持枪拿刀,还有几支鸟铳,他们是不多的预备军……毕竟守军一共也就五百余人,城外的倭寇三倍于此。
  一声大喝,鲁鹏手中的长枪刺入跳上城头倭寇的后背,高高挑起往下推去,云梯上正在冒头的倭寇被砸的一起摔落城下。
  亲兵们手持长枪猛戳,将周边爬上来的几个倭寇刺翻,两个刚爬上城头的倭寇只能无奈的往下爬,结果上下搅成一团乱麻,鲁鹏手持盾牌往下猛砸,将两个倭寇全都砸了下去。
  和北边战事不同,东南的倭寇擅长近身搏杀,很少使用弓箭……就算是卫所兵出身的倭寇,会使弓箭的也是千里挑一。
  说的直接点吧,东南的卫所,只有侯继高、卢镗卢斌、张元勋这样世袭卫所官职的才有资格习弓箭……一般的卫所兵,哪里买得起一把好弓。
  不远处,身穿软甲的上虞知县孙丕扬手持长刀将一名倭寇劈倒,右膝重重的砸在倭寇胸前,边上的护卫劈头盖脸又是两刀下去。
  和梅守德这种纯粹的文臣不同,出身边塞的孙丕扬可不是那种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光看武器就知道了……梅守德用的是的长剑,孙丕扬早早换成钢刀了,杀贼,自然是刀比剑好使。
  孙丕扬直起身,转头四顾,高声指挥,他身边的是从北边带来或招募来的护卫。
  “卡住,卡住了!”
  “用力,一起用力!”
  一阵欢呼声传来,鲁鹏转头看去,在孙丕扬的高声指挥下,三座云梯依次被推翻。
  其实古代的云梯制作非常繁琐,算是攻城重器,很难被推翻,但东南倭寇可不懂这些,赶制出的云梯只求有个梯子能爬上城头就行。
  出身边塞,对兵事颇有了解的孙丕扬早早看到了这点,倭寇的云梯不说勾连城头的钩子,就连底座都没有,太简陋了。
  连续五座云梯被推落城头,倭寇终于收兵了,鲁鹏将长枪丢给亲兵,大步走过来,“孙知县,多亏你了。”
  孙丕扬今年才二十六岁,却留了一把大胡子,看上去像是三十出头,皮肤黝黑,双目有神,盯着城下正缓缓退去的倭寇,低声道:“倭寇已攻城两日,伤亡不少,但仍然不退。”
  鲁鹏看看左右附近无人,低声问:“援兵何时到?”
  “绍兴府不大,援兵应该很快就到了。”孙丕扬脸色不变,却在心里琢磨,昨日他就接到军令,坚守城池,必有援军。
  孙丕扬不是普通进士,他是军户出身,虽然武艺稀松了点,但熟读兵书,长于大局,所以他在接到军令之后,很快看明白了局势,倭寇和官军围绕着上虞县将展开一场生死搏杀,但上虞县本身却不重要。
  或者说,上虞县对倭寇不重要,在胡宗宪心目中分量也不重……但至少是有些分量的,所以送来的军令中有“必有援军”这个词。
  鲁鹏陪着孙丕扬站在城头,好一会儿之后有亲兵上来禀报,鲁鹏脸色有些难看,两日下来,手下五百多兵丁已伤亡近三分之一了,如果倭寇持续如此猛烈的攻势,只怕最多只能支撑两日。
  这时候,低低的喧哗声在左右响起,鲁鹏抬头看去,城外数里外,无数如蚂蚁一般的黑点正从西北方向而来,和正在退兵的倭寇聚集在一起。
  “倭寇增兵了!”孙丕扬低声道:“立即派信使去禀报总督,若无援兵,最多后日,上虞必然陷落。”


第489章 狐疑
  东山镇。
  脸色铁青的钱渊无处发泄,猛地一脚踹翻了面前的太师椅,连同王义在内十一人,失落周济不说,剩下十人最终只有四人活着回来。
  这次王义挑走的十人都是护卫队的老人,经过数年调教,不说武艺精熟,甚至其中好几人都从钱渊这儿学了简单的数学,不夸张的说,如若投军至少也是队长起步。
  特别是护卫队年初抽调四十人入军,留下来也就三十多个老人,一下子损失了六七人,而且都是跟着钱渊许久的老人……
  “展才……”陪同着来的郑若曾走近低低道:“大局为重。”
  钱渊压抑怒火,转身吩咐道:“受伤的弟兄立即送回临海。”
  单膝跪地的王义低声应是,没有责罚,让这条边塞大汉心里很不好受……斥候刺探军情本就是险事,但原本可以安全归来,却最终丢了六个弟兄的性命……
  王义南下选择了最快的最直接的途径,径直入镜湖,转梁湖,再沿曹娥江南下,但可惜在镜湖附近遭遇大股倭寇,苦战之下护卫大半身死,直到夜间,王义带着剩下四人趁夜渡河逃窜,好不容易才回到东山镇。
  “回吧。”郑若曾叹道:“展才,徐海麾下也多有被裹挟的青壮……”
  钱渊当然听得懂这句话的含义,冷声道:“我钱家护卫的性命就是金贵!”
  去年长水镇外,钱家护卫阵亡十三人,钱渊下令砍下一千三百枚倭寇首级堆成京观,此事轰传东南。
  今年山阴城外,钱家护卫阵亡十七人,钱渊下令一个月内聚一千七百枚倭寇首级堆成京观为祭品,朝中已有御史弹劾钱渊擅杀。
  “杀俘不详……”郑若曾还要再劝,不远处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总督府的亲兵护着一名肩膀上还插着长箭的士卒奔入驻地。
  门外乱哄哄的一片,等郑若曾和钱渊进去,那受伤的士卒已经被抬了下去,胡宗宪背着双手仰头盯着地图,茅坤正持笔在写什么。
  沈明臣凑过来低声道:“上虞知县孙丕扬求援,倭寇增兵,如今围攻上虞县的倭寇已近两千。”
  钱渊和郑若曾对视一眼,都心里有数,八成就是王义那些斥候撞上的那股倭寇。
  “应该是纂风镇。”胡宗宪仔细看着墙上的地图,喃喃道:“山阴东北处,距离镜湖数十里外,唯有篡风镇能容纳数千倭寇,而且那附近地势平坦,行军甚速,和上虞县还有水路相通。”
  郑若曾在地图上略微比划了下,“一旦刘显出城,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徐海都能断其后路……当然,最可能是堂堂正正对阵。”
  “徐海主力已现。”茅坤放下手中笔,“可以调集兵力了?”
  “但能调动的兵力其实不多,萧山吴惟锡不能动。”郑若曾缓缓道:“徐海的目标是刘显……他也不能动……”
  “不动。”胡宗宪干脆利索的说:“派信使去余姚,刘显坚守城池不动……纂风镇距离沥海所太近,如若调吴惟锡往东,很容易被倭寇察觉。”
  众人都点头赞同,现在的问题是,虽然判定徐海的目标是绍兴府,驻扎纂风镇,但如果立即调集兵力围剿,就算速度再快,距离沥海所很近的徐海转身上船扬帆出海,官兵连倭寇的屁股都未必看得见。
  “俞总兵那边……”沈明臣试探问。
  “够呛。”郑若曾摇头道:“志辅水战陆战皆通,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俞大猷任吴淞总兵的时候数次扬帆出海击败倭寇,但调驻嘉兴府……手下船只不多,吴淞总兵董邦政也不是好惹的,打造的船只都留在了松江,如今俞大猷手里只有从南京调来的十几艘战船。
  胡宗宪犹豫片刻转头四顾,视线正和钱渊相撞……后者深邃的眼神似乎在询问什么,但胡宗宪只微微摇头。
  钱渊心里狐疑不已,来了东山镇已经好几日了,每每问起汪直的事,胡宗宪要么扯开话题,要么避而不答。
  片刻后,胡宗宪盯着钱渊,缓声道:“嘉靖三十三年,杭州城外临平山一战,展才力主时任游击将军的戚元敬出战,后又是展才举荐其在金华义乌数度募兵成军……就要看展才的眼光准不准了!”
  胡宗宪转头道:“令浙江副总兵戚继光率军西进,停留在宁波府、绍兴府交界车厩山,等总督府军令再行。
  令台州指挥同知葛浩率水师北上,巡视舟山左右,五日后再向北至岱山。
  再令浙江总兵俞大猷派出水师至三山所、乍浦之间,传信吴淞总兵董邦政,水师自崇明出海南下……”
  连续不断的军令让众人都忙碌起来,只有钱渊静静听着,视线落在了地图上,有的地名不太熟悉……比如三山所、车厩山。
  不过钱渊很快找到了,车厩山位于姚江、慈溪两道河流的交界处,戚继光顺流而下直抵能直抵余姚……胡宗宪有将上虞附近作为主战场的打算。
  三山所和乍浦之间的海面……钱渊脸色有点难看,胡宗宪和汪直之间看来谈的不太妥当,否则胡宗宪没必要让俞大猷冒险出海,还让葛浩率水师北上断徐海后路。
  诸般军令很快送了出去,郑若曾起身道:“那上虞?”
  “上虞对徐海来说不重要,如果不能诱出刘显,他完全可以换个目标,甚至分兵劫掠乡野,同样也能诱敌。”胡宗宪挥手道:“但上虞对我们很重要。”
  这句话很浅显,众人都听懂了,徐海试图以上虞为诱饵诱出绍兴府驻军主力,而胡宗宪试图以上虞为诱饵诱徐海离开海岸线。
  只有徐海离开海岸线,不能迅速登船离海,胡宗宪才有聚歼倭寇主力的可能……否则也没必要让戚继光停留在车厩山了。
  所以,倭寇是有可能攻下上虞县的,而胡宗宪是不允许倭寇攻陷上虞县的。
  说起来有点拗口,关键无非是战场的选择。
  而且一旦上虞县被破,沿江南下就是东山镇,总督府可能会面临倭寇主力来袭……虽然可能性比较小,但这种险不能冒,如果胡宗宪换了地方,各地军报往哪儿报,指挥可能会乱成一团乱麻。
  沈明臣低低的声音响起,“还好前日戚继美率军赶来……”
  胡宗宪点点头,“令戚继美天亮即刻启程援上虞。”
  这种关键时刻,胡宗宪是不会理会戚继美麾下是钱渊一手打造的特殊情况的。
  钱渊也没有任何理由反对,但眼角余光不由自主的撇了过去,却正正好又和胡宗宪的视线撞上。


第490章 抢功
  钱渊默然无声,片刻后突然起身将伺候的下人,肃立的侍卫全都赶出去。
  王寅诧异连连追问,但身后的胡宗宪做了个手势,侍卫悄无声息的退出大厅。
  “五峰那边到底如何?”钱渊盯着胡宗宪低声问:“如若没有把握,为什么不早早道明!”
  正准备敷衍几句的胡宗宪瞳孔微缩,眼睛不自觉眯起……这句话听起来是在无端指责,但实际上是在说,你胡宗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