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224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224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才?”胡宗宪的声音有些沙哑,虽然他是浙直总督,但戚继美所部几乎是钱渊一手打造的,他不可能不顾钱渊的想法。
  钱渊犹豫了会儿,如果徐海攻台州,戚继美是颗重要棋子,因为驻守宁海的卢斌所部到临海、黄岩基本是靠陆行的,而戚继美所部能顺江而下迅速增援临海、黄岩。
  反过来说,如果徐海攻台州,而且选的不是黄岩、太平,而是卢斌驻守的宁海,谭纶麾下是指望不上的,但以义乌兵的脚力,戚继美也能迅速增援。
  但如果徐海攻绍兴府,只要攻破余姚、山阴任何一座城池,上虞县几乎没有守住的可能。
  做一个决策者,难度就在这儿,你面前摆着两把钥匙,只有一把能打开那扇通往胜利的门,选错了,就没有翻身的机会。
  到底是绍兴,还是台州……钱渊感觉有大滴的汗水从额头流下。
  钱渊深深吸了口气,“上虞知县何人?”
  “孙丕扬,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入行人司,去年大战上虞知县负伤去职,去年末调孙丕扬任上虞知县。”沈明臣立即回了句,“还是展才你的同年,之前在京中可认识?”
  “不认识。”钱渊的回答短促而迅速,“调戚继美来东山镇。”


第486章 徐海在哪儿?
  哎,钱渊毕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嘉靖三十五年进士中,除了诸大绶、陶大临等绍兴士子以才学扬名,林润、邹应龙以弹劾严嵩父子留名青史外,孙丕扬是不多的大人物。
  孙丕扬,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在嘉靖、隆庆年间名声不显,但却是万历中前期的朝中重臣,历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明朝后期和清朝流行的“掣签法”就是他创的,什么人当什么官……抽签说了算!
  不过孙丕扬万历初年曾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对边事多有襄助,此人是陕西人氏,对兵事并不陌生。
  这边郑若曾写了调令盖了章让信使送去,那边连续不断的军报传来,倭寇午后猛攻山阴会稽,守将岳浦河坚守城池,杀伤颇多,但倭寇死战不退,几度攻上城头。
  “不急。”郑若曾低声说:“千余倭寇攻城,岳浦河麾下士卒千五,这么快就被攻上城头,只怕是刻意为之。”
  钱渊对这些半懂不懂,转头看向茅坤,后者点头道:“总督府迁至东山镇途中,茅某去了趟山阴,岳浦河请调了一批鸟铳。”
  接下来只能等了,没有消息,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不敢做。
  与此同时,山阴城头,身穿锁子甲的岳浦河手摁腰刀,意气风发,脚下的墙砖上,紫黑色的血正流得到处都是,歪歪斜斜倒下的倭寇尸体正在被乡勇丢下城头……当然了,丢下去之前是要枭首的。
  城下的梅守德正在低声和诸大绶说些什么,身旁人流穿梭不停,乡勇们或扛着装满馒头的竹筐送上城头,或抬着转载受伤的士卒的门板。
  “大人,城墙无损。”刘捕头小跑着过来,脸上满是喜色,“当日钱大人下令越一日,十抽一枭首,真怕城墙不稳!”
  梅守德点点头,“完工那日,展才让人试过了。”
  “展才做事向来无遗漏。”诸大绶笑道:“不过这次还好有岳游击……”
  “是啊。”梅守德连连颔首,如果是刘显,还真不太放心。
  今日下午倭寇猛攻不退,城头下的梅守德和诸大绶看到倭寇攻上城头都心如死灰了,没想到却是岳浦河设下的埋伏。
  要知道城头上下是不太方便的,特别是山阴会稽、余姚这种东南城池因为久不历战事更是如此,左右几百步才有一个下城头的台阶。
  岳浦河倒是胆子大,特地放空了一段没有下去台阶的城头让倭寇上来,调集鸟铳堵住两头,将倭寇杀的干干净净,就算倭寇不要命往下跳……下面也都有手持长枪的士卒等待。
  连续两次后,倭寇终于收兵了,一天下来,倭寇至少丢了三百条人命,而守军只损失了几十个士卒,最关键的是,岳浦河这一战极大的增强了士卒、乡勇的信心。
  随手接了馒头啃了几口,岳浦河大步走下城头,看到梅守德立即施礼道:“宛溪先生,如若倭寇不增兵,山阴会稽无忧。”
  “那就拜托将军了。”
  诸大绶提醒道:“岳游击还需提防倭寇夜间偷城,去年慈溪就险些被倭寇偷城。”
  “已安排妥当。”
  当晚,倭寇偷城,但守军戒备森严,倭寇无奈而退。
  第二日,倭寇继续攻城,但手段不多,毕竟不是正式军队,又畏惧岳浦河昨日设下的埋伏,最终丢下几十条性命匆匆而退。
  第三日,倭寇卷土重来,但几乎没有任何举措,只远远和城头守军对峙。
  “不过是围城打援而已。”岳浦河不屑笑道:“三日前总督府就有令来,坚守山阴会稽,无需出城击贼。”
  梅守德想了想,“萧山的吴惟锡?”
  岳浦河犹豫了下才说:“那要看倭寇头目准备往东还是往西……不过巡抚大人守萧山,护杭州钱塘,只怕不会贸然来援。”
  第四日,城头的岳浦河惊诧的看着倭寇往西而去,立即派出斥候打探。
  消息很快传到了东山镇。
  “还真的去攻上虞县了?”茅坤摇摇头,“难道就不怕岳浦河断其后路?”
  众人都有些讶然,同时转头看向郑若曾,一语成箴啊!
  “上虞县城小,把总鲁鹏是岳浦河从湖广带来的,麾下五百守军,加上乡勇约莫千人,倭寇有把握攻下?”
  “就算攻下上虞又如何,山阴的岳浦河,余姚的刘显都在其身后,除非散成小股流窜,否则……”
  胡宗宪皱着眉头盯着地图,转头看向一直在看军报的钱渊,“展才?”
  钱渊放下军报,起身踱了几步,轻声道:“徐海在哪儿?”
  厅内安静下来了,的确,关键不是倭寇攻哪儿,关键是徐海在哪儿?
  钱渊解下腰间苗刀,刀尖点在地图上的上虞县,慢慢往北,迟疑的左右移动,显然也拿不定主意。
  “攻山阴的倭寇只有千余,又死伤数百,可有增兵?”
  茅坤低头看了眼,“没有。”
  “攻不下山阴会稽,选中上虞……”钱渊喃喃道:“只怕倭寇要增兵……”
  话音未落,外间就有士卒高声禀报,上虞把总鲁鹏送来军报。
  沈明臣接过军报念道:“午后数百倭寇来袭,黄昏时分倭寇增兵千余,正在打制云梯……”
  钱渊放下苗刀,接过军报看了几眼,又回到案前翻了翻之前送来的军报,目光游移不定。
  “展才?”
  “还记得吗?”钱渊回身缓缓道:“去年数百倭寇袭海盐,流窜至平湖,卢镗率军出击,而徐海突然在平湖现身……”
  “不错!”郑若曾拍案而起,“徐海是盯上了刘显!”
  众人一阵骚动,都很快平息下来,茅坤舔了舔嘴唇,“很有可能,倭寇攻山阴会稽,又攻上虞,只怕是为了诱出刘显……”
  “偏偏刘参将……”沈明臣话说到一半就住了口,视线落在胡宗宪身上。
  驻守余姚的刘显麾下三千多士卒,如果被倭寇诱出援山阴、上虞,被徐海击溃,只怕短时间内戚继光、吴百朋都来不及赶来。
  胡宗宪立即示意王寅写下军令,令刘显不得出城,信使匆匆离去后,他才转头问:“展才何以如此确定?”
  “第一,徐海每次入寇都会先击溃当地官军主力,才会分兵劫掠。”
  “第二……”钱渊的手摁在案上厚厚的军报上,“三日前,倭寇从沥海登陆袭山阴,今日转而攻上虞,台州、宁波也有小股倭寇来袭……但偏偏,我没看到一份余姚附近有倭寇流窜的军报!”
  “欲盖弥彰。”郑若曾捋须笑道:“徐海是怕刘显不肯出城援山阴、上虞。”
  曾经随钱渊在嘉兴府历经两场大战的何心隐也赞同点头,“去年阮应荐还提过,倭寇月余未攻平湖,偏偏……”
  “不动。”郑若曾看向胡宗宪,“但是否要调集兵力……”
  钱渊手中的苗刀又在余姚、山阴会稽、上虞三县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地带来回移动,“沥海所已破,三江所倭寇绕行不攻,临山卫……那边可有军报来报?”
  负责管理军报的茅坤立即答道:“没有……不过临山卫都是卫所兵,倭寇不来攻,只怕都不敢放出斥候探查。”
  “徐海应该已经来了……”钱渊喃喃道:“否则诱出刘显,他都来不及……”
  “展才?”
  “王义呢?”钱渊突然手持苗刀大步走出去,拉着护卫队头目王义进来。
  “如今倭寇先攻山阴,后攻上虞,徐海主力未现,但应该已经上岸……”钱渊手中的苗刀在那一片三角形地带画了个圈,“但如今倭寇截断镜湖、梁湖,三县坚守,即使派出斥候也不过附近数里……”
  王义聚精会神的盯着地图,缓缓点头。
  “老王,你是边军夜不收出身,最擅刺探军情。”钱渊用力拍着王义的肩膀,“这几年也收了几个徒弟,带十人前往……”
  王义拜服在地,拱手道:“必不负所托。”


第487章 斥候
  大宅中,徐海愁眉苦脸的听着手下人的叨唠,不过就过了两个月,义乌兵也不在了,山阴会稽怎么会这么难打。
  不过,徐海没打算攻下山阴会稽,他的第一目标也不是驻扎余姚的刘显,而是萧山的吴百朋,刘显只是第二目标。
  一旦吴百朋率军援山阴,徐海就能立即动身,从三江所不远处的钱清江西去,截断西兴运河,必能大败吴百朋。
  虽然徐海不知道,吴百朋麾下两千士卒已经是护佑杭州的主要力量,但他知道,一旦击破吴百朋,顺势攻杭州,就能从容布置,寻找战机一一击破援军……几年前任环就是如此败北的,数千官兵在苏州城外被击溃,任环仅以身免。
  是的,徐海选择了绍兴,这是在胡宗宪、钱渊以及钱锐的预料之中,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徐海在绍兴之后选择的是杭州。
  不过,运气不错,战前岳浦河和刘显调换驻地,前者牢牢守住了山阴会稽,而吴百朋小心谨慎的放出斥候,没有率军出击……萧山若失,后面的杭州首府钱塘县几乎没有任何遮拦。
  这是个巧合,错进错出中,徐海的视线转而向东,这时候他才盯上了驻扎余姚的刘显。
  只要能击破刘显,绍兴府短期内几乎没有能遏制他的兵力……当然,这只存在徐海的想象中。
  攻城,徐海是不愿意的……几年前那场崇德大战,让徐海对攻城畏之如虎,他更愿意野战败敌。
  “好了,不用说了,吴大虎!”徐海看向一个光着脑袋的大汉,“你去攻上虞,别玩花的了,直接攻下来……许你洗城!”
  吴大虎兴奋的高声应是,就算只有一日,洗城也能赚一笔大的。
  看着吴大虎急匆匆的出去,徐海哼了声,一旦上虞被破,各地援军必然赶来,最近的就是余姚。
  在这镇子待了好几日,徐海浑身都发痒,看看天气不错,翻身上马去了镇外,大部分倭寇还是住在镇子的外围的。
  徐海麾下的倭寇主力处于一种正在蜕化的状态中。
  说他们只是贼寇,但勇猛善战,排阵列,知进退,说是一支军队也不为过,事实上这已经比东南卫所兵强多了。
  但说是一支军队又有很多缺陷,最典型的就是,倭寇是从不打出旗号的,但徐海从嘉靖三十二年起,就有了旗号。
  军中旗号为先,没有代表主将的旗帜,士卒就会心慌……百年前白沟河一战,朱棣已然败北,但代表南军主将的大旗被风刮倒,朱棣才能反败为胜。
  倭寇上岸侵袭不是为了杀官造反,而是为了劫掠人口财物,这导致倭寇很容易散成小股,徐海吞并多股倭寇,汰弱存强与汪直开战年许,这让他练出了一支近乎于精兵的倭寇,也让他对直属手下有很强的掌控力度。
  这给王义带来了大麻烦,不过他运气不错,带上了送密信来的周济。
  王义一行人从曹娥江北上,半途弃船陆行入会稽山,从山阴县城不远处穿过,绕过了盘踞在上虞、梁湖附近的倭寇。
  王义本是边军夜不收出身,最擅刺探军情,而绍兴府山河密布,便于藏身,但越往北,倭寇就越多,在距离三江所二十里处,已经几乎不能继续往前了。
  看了眼追过来的十几个倭寇,王义冷笑着转过身,取下背上的长弓,右手取了两支箭,嘴上还叼了一支。
  “嗖嗖瘦!”
  三支长箭准确的钉在最前面三个倭寇的胸膛上,倭寇脚步一顿,埋伏在两侧的十个护卫手持腰刀冲了出来,砍瓜切菜的将剩下的倭寇一一砍倒,仅有逃走的一名倭寇还被王义射翻。
  “留了个活口。”王义努努嘴示意旁人将倭寇尸首拖进旁边的林子里,转头看向周济,“问问看。”
  地上的倭寇惊恐的抬起头,不可思议的盯着周济,“你是……你是……”
  周济笑眯眯的蹲下来,顺手抽出一条毛巾将倭寇嘴边沾着的泥土擦掉,“我记得你……好像是吴大虎的人?”
  “呃,这么说来,吴大虎已经登岸。”周济对王义解释道:“吴大虎是徐海嫡系,手下七八百号人。”
  “那徐海也在附近?”王义从怀中抽出地图看了几眼。
  倭寇的嘴唇哆嗦个不停,面前这人他很熟悉,是老倭中资历最深的谭老大身边的亲近人,谭老大是出了名能抢的,而面前这人就是管仓库的,自己还去换过两次酒。
  周济追问了几句,可惜这倭寇什么都不知道,王义抽出腰刀了结,低声说:“你在倭寇中待过,能不能带着大伙儿冒充倭寇继续往北?”
  “不行。”周济苦笑道:“大伙儿虽然没穿甲,但衣衫都一个模子……要知道很多倭寇连裤子都不全,全身破破烂烂,人家一眼就看穿了。”
  沉默片刻后,王义摇头道:“徐海有可能就在北边……但不探查清楚,就这么回禀,少爷责罚还是小事,万一徐海不在……那会坏了大局。”
  周济咬咬牙,突然开始脱衣服,王义愣了下,也开始脱衣服。
  “王哥你别去,我一个人去。”周济低声道:“接应我就行,毕竟我是熟脸。”
  王义僵了下,蹲下去开始剥倭寇尸首上的破烂衣服,“小心点,不对就往回跑……”
  “放心,不会去的太远,一旦看到徐海旗号就退……不是带了望远镜嘛,到时候我先发信号,盯着点。”
  换上还带着血迹的衣衫,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操起把长刀,周济和王义商量了些细节,换了个方向大步往东北方向走去。
  虽然徐海对麾下掌控力度很强,同时又派出不少小股倭寇遮蔽四周,但毕竟不是军队,下面的倭寇不会像正规军一样查问身份,对口令……事实上,这一套除了戚继光麾下,其他官军也只是装装样子。
  更何况,周济在徐海老巢的主岛上住了大半年,而且因为谭维手中有好东西而为人熟知,算不上人脉广,但人面挺熟的。
  才走了五六里路,周济就迎面撞上一股倭寇,为首的头目居然还骑了匹骡子。
  还没等倭寇喝问,周济眼睛一亮,冲着头目招手,“刘瞎子,弄到什么好东西了?”
  刘瞎子不是个瞎子,绰号来源于他当年王江泾一战跑错了路,一头撞进俞大猷的包围圈,不过他和谭维关系不错,差不多时候被徐海招揽,也都曾经犯下大错。
  “没大没小!”刘瞎子跳下骡子,骂道:“毛都没抢到一根,大将军不让动手呢,你呢?”
  “屁都没有。”周济一摊手,指指北边,“这儿离大将军驻地还多远?”
  “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