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526章

唐末大军阀-第526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李嗣源统领的军旅,虽然绝非一触击溃的孬兵弱将,可是之前星夜疾驰,意图速取云中城,精力体力,也已消耗大半……眼下又是急于尽快摆脱魏军的攻势,每奔走出一段距离,都要付出一定的伤亡。
  这一路风声鹤唳,不但又丢下了大批尸首,单是顺着原路疾奔下来,便又消耗得精疲力竭……然而李嗣源直感内衫已被汗水浸透,就见云州北境的关隘已出现在视野之内,却又听见阵阵惊呼声,与激昂的喊杀声竟然又从北面传来,也让他登时暗道了声大事不好……
  黑压压的一片片骑兵汇聚成铁甲洪流,促使坐骑马蹄翻飞,搅得泥草四溅,森然的杀机充斥于天地间,犹如乌云盖顶,在塞外的草原上朝着云州北隅的关隘迅速逼近。而这一路兵马却是自东面浩荡杀来,涌动的军阵当中,则打出了卢龙军节度使高行周的旗号。
  要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根除李嗣源这个隐患,除了执掌大同军藩镇的谢彦章,高行周事先自然也已收到了李天衢下达的指令,统领所部牙军从东面合围而来,尽最大的可能歼灭意图还要逃入塞外的兵马。
  高行周紧握银枪,驱使着胯下通体雪白的战马,他身披的亮银甲映日散发出耀眼的寒芒……伴随着他一声轻喝,他身后成批的骑军将士眼中也早已燃起灼热的杀意,隆隆蹄声犹如激荡的战鼓不绝于耳,成行成排的战马先是小跑,逐渐加速,直至全力冲刺……也化成一波波惊涛骇浪,便朝着李嗣源所指挥正要遁入塞外的余部兵马席卷了过去!
  直到李嗣源催骑率先冲出关隘,便眼睁睁看着高行周所统领的牙军以铺天盖地的势头掩杀过来……他神情悲愤,眼角不由得抽搐了几下,而身边亲随将官当中,也已有不少人脸上流露出畏惧之色。魏朝又一路强军突然杀出,并且立刻发起了冲击……这也完全是一副要赶尽杀绝的势头!
  李嗣源招聚的余部兵马,即便先前就算与魏军精锐交战也并非没有还手之力……但是先是进入敌方的包围圈急于突围,又疲于奔命,遭受魏朝大同、卢龙等藩镇牙军的穷追猛打、围追堵截,士气遭受重挫,气力消耗殆尽,也尚还不知还有几拨敌军会围剿杀来……这一场敌军展开的围剿战事过后,只怕大部分人也很难侥幸再逃遁入草原深处。
  眼下却也只能继续奔逃,尝试甩脱从东面杀来的卢龙镇牙军部众……然而高行周策骑冲驰,指挥诸部骑军行伍又划出几道烟尘转向,不出一时片刻的功夫,也如一把把锋利的尖刀直插入敌军骑众……霎时间草原上凄惨哀嚎,四下里又开始血肉飞溅!
  李嗣源麾下兵马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经过急行军、仓促撤兵、拼死突围、奋力厮杀……很多人已是强弩之末,他们长时间没有充分的休息,自然是又饿又乏、体力严重透支,也完全是在硬撑着。
  可是这等颓势持续下去,也早晚会有彻底崩溃的时候……此时此刻,谢彦章、高行周统领所部牙军不断的截击追杀,指挥将士们亢奋的卷起漫天血雨,大批后唐余部兵马,也不免开始哀嚎惨叫,旋即又是一排排的被砍倒搠倒,地上平铺下无数尸首,鲜血不断喷溅,也将云州北隅关隘外的这片草原染得处处血红!
  与善于统领骑军,每逢结阵整旅肃然有上将之威,作战风驰雨骤,冲锋迅捷如雷的谢彦章相较。高行周不但统领骑军的手段也属上乘,更兼还有一身能够亲自摧锋破阵的武勇身手……他遂一马当先,带领麾下卢龙军牙军锐骑,冲驰在剿杀敌军的最前列。
  很快的,高行周目光一凝,他也已锁定住了目标,手中锋刃映出森寒光芒的亮银枪被擎起,宛如盘旋翻滚的白龙忽然咆哮,呲出了利齿獠牙,而直向面前那拨已然闪避不迭的敌军部众!
  同样复叛魏朝的安重霸、张从宾二将,正值焦头烂额,一时无法摆脱从各个方向截杀过来的魏军锐骑之时,便又惊觉望见卢龙军节帅高行周亲自催骑这边这边杀来,他们两个心里也都不禁咯噔一下。
  高行周之父“白马银枪”高思继,当年本来便是名震幽燕之地的当世虎将……而高行周继承衣钵亦是武名远播,他使得长枪招法如风行电击,又好似于扑食的鹞鹰那般迅猛狠辣,故而其现在也已得了个“高鹞子”的诨名……所以无论是安重霸,还是张从宾,他们也最不想在战场上来亲自面对高行周这等敌手!
  然而张从宾距离更近,首当其冲,要逃也已是来不及了……他也只得硬着头皮轻骑长刀,歇斯底里的抡臂劈斩过去。可是下一刻,张从宾陡觉眼前一道耀眼的寒芒乍起,又有格外凄厉的的锐啸声与耳畔乍起……张从宾还没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便感到自己的胸口忽的一凉……
  饶是张从宾最初入仕,本来担任后唐庄宗李存勖身边的小校,而后从战有功,擢升为军将,按说也有些马战厮杀的本事……可是高行周这一枪过去,便轻易的在他身上搠出个血窟窿,正眼便不再多瞧他一眼,直接策马从张从宾的身旁掠过。
  直到鲜红的血液从疮口激溅喷出,已经毙命的张从宾也从战马上颓然坠落之时……高行周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向满面惊骇的安重霸,他当即双目一瞪,眸中杀意凛然,而又厉声骂道:
  “狗贼!我高家与河东李家虽有深仇大恨,但当年晋阳朝廷覆亡时,那些肯效死节、赴国难的晋国军将,我倒还要敬他们是忠烈之士。可是尔等明明已归降,我朝加以录用,又有何亏待你们这些降臣的?
  可是你们几人暗中李嗣源,又欲背反我朝,降而复叛、反复无常,尤为可恨,更是该杀!”
  高行周口中骂声未绝,便狠狠的一挟马腹,胯下白马昂首长嘶,仰蹄奋进,便化作一道白色的闪电疾蹿过去。而锋刃上仍有张从宾鲜血洒落的亮银枪又挟裹起凄厉的破风声,便朝着安重霸的心窝直刺了过去!


第1155章 命悬一线,有人赴死,有人散伙
  先是望见张从宾被一枪搠杀,高行周旋即指名道姓,厉声喝骂着,挺枪便又直刺过来……安重霸浑身打了个寒颤,可横竖都是一死,也知道自己眼下就算伏地乞降,魏军也不会再度饶过他的性命不杀。
  本来亦是代北沙陀军将出身的安重霸初事李存勖,按其原本的轨迹本来会因犯罪而投奔梁国,随后又弃梁奔蜀,最后仍复归降于后唐……只是如今时局演变梁国覆亡的时日要提前了许久,安重霸也没来得及投到前蜀政权,便也做为降将而归从了覆灭后唐的魏朝。
  然而安重霸屡番背叛,卖主求荣,仍能以奸邪谄媚、揣摩上意的手段受本是一代明君的李嗣源的赏识宠信,而受其评价称“安重霸乃朕之故人”……按正史线走下去,得赐封西京留守、京兆尹等要职司掌秦、雍之地,被世人唤作“捣蒜佬”,之后又以云州节度使的身份致仕得了个善终。
  只是安重霸再是善于取悦他人、迎合上意,他黩货无厌的秉性使然,效力于魏朝颇受节制约束,捞钱敛财的机会太少,索性便撺掇有心作乱的安重进、张从宾复叛中原,再干票大的……可万万没有想到暴露的太快,眼下要真刀真枪的诛杀叛逆,又哪里容得安重霸花言巧语的自辩乞活?
  安重霸遂恶狠狠的咒骂了声,举枪试图硬生生挡住高行周的攻势,然而那杆飘忽不定,犹如惊鸿闪电般的亮银枪,他很快便被迫得手忙脚乱……再加上高行周身后还有大批卢龙军锐骑,也正犹如惊涛骇浪一般席卷过来,安重霸就听周围惊呼惨叫声不断响起,还要兼顾左右,愈发心慌意乱,手上招式更没有章法可言……只不过三招过后,高行周双眼陡然精芒暴涨,锐利的尖啸划破长空,便是致命的一枪疾刺而出!
  亮银枪犹如鹞鹰扑食。安重霸竭力扭身,却仍是闪避不迭……长枪锁喉,直接从他的脖颈贯入,犹如洞穿朽木,雪亮的枪锋溅起鲜红的血液,又从后颈直透了出来!
  好快的枪……
  安重霸心中绝望的念着,双目犹如死鱼般凸出……随着枪锋骤然从脖颈中拔出,鲜血呲呲的喷溅挥洒,也将他的视野内所有事物染得一片血红……而安重霸的身子倒栽摔落下去的同时,高行周策马前驱,已经奔出好远一段距离,所过之处顺手又挑翻了五六名敌骑,他冷眼来回张望,突然又大声厉喝道:
  “李嗣源何在?河东李家的社稷早已覆亡,你冥顽不灵,妄图借尸还魂亦是枉然,也不过是流亡塞外、为祸中原的孤魂野鬼罢了,与其这般过活,还是速速纳命来吧!”
  高行周接连枪刺搠杀张从宾、安重霸二将,继续纵兵掩杀,即便尚还没有发现李嗣源的踪迹……可是卢龙军精锐骑军如狂涛怒潮一般席卷掩杀,本来意欲重振后唐社稷的军将,则仍相继倒卧在沙场之上……
  李嗣源帐下都虞候王建立,勉强从倒毙的战马下方将腿抽出,又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本来他也以骁勇善战、精于骑射而闻名于军中。起初便追随李嗣源东征西讨,先后同梁国、契丹交锋屡建奇功。
  而按史载轨迹,王建立也当于后唐担任右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等要职,封开国公爵,甚至石敬瑭称帝先后策封他为临淄王、东平王、韩王,格外的礼遇有加……由此也能见得王建立也是在五代后唐、后晋时节出类拔萃的将才之一。
  王建立其为人一方面秉公执法、不畏强权,曾严惩李存勖所指派,而仗权抢掠百姓财物的贪官恶吏;但另一方面,按史载所述其“及位居方伯,为政严烈,闾里有恶迹者,必族而诛之”……对于治下稍有劣迹恶行的罪囚,势必要处以极刑,甚至满门抄斩,而杀戮忒过,所以又得了个“王垛毳”的诨名。
  所以这员效忠于李嗣源的军将秉性刚极易折、好走极端,越是形势险急,他却越不可能向魏朝大军投降乞活……眼见几拨魏军截击杀至,王建立奋死抵抗,箭射枪挑,亲自杀得十余名敌骑坠落马下,冷不防自己的坐骑却被从斜侧刺来的一枪搠刺,他坠落倒地,连忙又扑起身子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大批魏军甲骑团团包围住……
  罢了……我已是注定无法突围,与其被生擒受辱,莫不如自己了断……可叹不能再追随主上奋战下去,我大唐也终究是复国无望了……
  王建立喟然念罢,在周围众多魏军骑兵合围过来之前,他便断然拔出腰挎的佩刀,旋即将刀锋架在脖颈上便用力一割!滚烫的热血喷溅,王建立兀自双目圆睁,可身子却直挺挺的向后面倒了下去。
  按说王建立本来会反思自己过往杀业忒重,晚年遂斋僧念佛、舍施财物,也得了个善终……可眼下他无法以后唐宿将勋臣的身份安享晚年,而是作为效忠于李嗣源流亡势力的一员军将,力战不敌,按他的秉性也唯有以自刎的方式了断自己的性命……
  然而关隘以西五六里处,另一拨兵马侥幸摆脱魏军骑众的截击,溃乱的人群又奔逃出一段距离……散乱的队形散中,马儿惊嘶疾奔,那些游牧族民脸上神情也显得甚是惶恐……而统领这支吐谷浑部族的首领白承福回顾望去,脸色也已是一片煞白,眼中也带着几分忌惮。
  契丹的势力向塞北扩张,征服诸多部族为役属,然而因苦其苛暴,诸如这一支吐谷浑部族便如史载的轨迹一般,投从代北沙陀以图对抗契丹。
  可是首领白承福今番奉李嗣源钧旨,统领所部兵马于云州北隅巡哨,却没有料到谢彦章、高行周这两员魏朝节度使,统领的所部牙军夹击而来,势必要赶尽杀绝……李嗣源统领残部也只得突围奔逃,那么他们这支部族兵马,又如何能与魏朝精锐之师抗衡?
  当白承福稍得喘息之机,便发觉周围族民的目光都仓皇着朝着他这边望来……这些吐谷浑族民的想法也很明显,咱们先前固然投从李嗣源,意图抱团取暖,起码能让契丹有所忌惮,而在塞外草原壮大声势……可是这次李嗣源又与魏朝那等中原大国为敌,他打算夺回云中代北故地的计划,到底还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损失惨重,注定无法再复兴后唐社稷,也不能给予我吐谷浑部任何利益了……
  那么现在便是李嗣源与魏朝之间的战争,咱们现在既然有机会脱身,也当赶紧逃离才是,难道还要为这场战事陪葬不成?若是稍有迟疑,那些魏朝骑军在包抄过来,便是冲着咱们……到时再想逃,也已经晚了!
  虽然白承福终后唐一朝,也时常遣使朝贡,并曾接受李存勖赐封为宁朔、奉化两府都督。可是他这个吐谷浑首领更倾向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法则……先前我之所以肯为李嗣源所用,也是指望他当真有机会复国之后,会许给我的部族更多的权势……但是眼下李嗣源与其残部兵马都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又岂能再让我的族人白白送死?
  白承福遂咬了咬牙,又大声喝令道:
  “魏朝势大,到底还是招惹不得,倘若追随李嗣源,我部族人无异于自取灭亡……速速往西北面撤退!赶在魏人兵马夹击过来之前,尽快从此处逃离出去!”


第1156章 千辛万苦的路程,已快走到终点
  树倒猢狲散,除了白承福所统领的吐谷浑族人,其余奔走的部族兵马,也都纷纷惊呼着寻路逃离,只打算离魏朝虎狼之师越远越好,当然不愿继续追随着李嗣源踏上死路!
  云州北隅关隘的草原上也早已化作一片惨烈的修罗场,大批兵马为魏军骑众歼灭,还有不少部族做鸟兽散各自逃离……仍在催马疾驰的李嗣源目睹周围的景象,双目似要喷出火来,几乎咬碎钢牙……
  最让李嗣源心头滴血的是,来回张望过去,总能看见麾下已为数不多的沙陀儿郎,军中子弟相继倒在血泊当……他也十分清楚,当初效命于后唐的将官兵卒,无论沙陀、汉儿亦或其他族裔,大多数对于复兴故国已不会再抱有任何幻想……仅存的这些仍以后唐军人自居的将士,眼下却不断的被魏军追兵剿杀歼灭,就算侥幸能突围逃离,恐怕死忠于自己的嫡系兵马,距离消亡殆尽,也已为时不远了!
  毕竟颠沛流离、砥砺前行的李嗣源虽然愈发感到力不从心,可他一直仍怀着复兴后唐社稷的梦想……他的命途轨迹,自从与义父李克用相会的那一日开始便已有了定数,就是要为河东李家打下的山河效死竭力到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然而自己选择的路也只会愈发崎岖坎坷,石敬瑭等心腹也都不愿再走下去,遂叛离出走,去投从世敌契丹……放手一搏,反而被魏朝识破计划,李嗣源忿恨的想到自己招聚后唐余部兵马,也试图利用草原游牧部族夺回故国失地的打算也显得愈发的可笑……
  毕竟魏朝富庶强盛,幅员辽阔,这才只出动了两路藩镇牙军,如若倾举国之力,还能调动多少精兵强将?而他就算将麾下男女老弱都加到一块,这才只试图夺回云中代北三处军州,便已是一败涂地……那么又中兴后唐的夙愿,如今看来不更像是一个笑话!?
  兵刃翻飞,鲜血飞溅,战马惨嘶……就在李嗣源身后不远处,汹涌而来的魏军铁骑仍旧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怒潮,顷刻间凿入阵中,两拨骑兵剧烈冲撞,凶狠惨烈,让人瞧着直感触目惊心!
  更兼从周围几个方向又有魏军锐骑迂回杀来,做势要形成一个包围圈,终于一彪甲骑发出激荡雄壮的喊杀声,已然出现在李嗣源的视野之内,奔涌的骑阵中一名军将也立刻喝令道:
  “李嗣源在此!休要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