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511章

唐末大军阀-第511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如今马希范、马希声这两只马驹,较之史载轨迹已经提前反目决裂。李天衢心想许德勋只会对马氏子嗣更为失望,表面上他仍在死撑,只是念在先主马殷的情分……但许德勋对于方今在位的楚国国主,已经没有忠心可言。
  所以李天衢事先已经下诏,指示南征楚国的诸路军旅,对于镇守朗州的许德勋所部军旅施压、招降、再施压、再招降……而促使他能够更快的认清乃至接受现实。现在的楚国,你便已经保不住了……为马殷的不肖子心不甘、情不愿的卖命,这仗打得还有什么意义?
  至于意图利用魏朝推翻马希声下台,而篡夺楚国国主之位的马希范……李天衢心说他纵情声乐,好色奢遮,不断加重赋税横征暴敛,致使他父亲在位时期本来富足安乐的楚国百姓生计困苦,残害忠良、盘剥黎民,甚至比起他那二哥马希声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厮又格外的好大喜功,对外虽然表面上对中原正朔服服帖帖,可是关起门来修筑九龙殿,以真龙自居。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古往今来,多少曾经权倾朝野的公卿显贵,都是死在了“逾制僭越”这条罪责上,李天衢心想我只消稍微查出些眉目,反手就把你给废了,这不还是分分钟的事?
  虽然现在马希范还有被土家族诸部推举为首领的彭家可以倚仗,可彭彦晞袭父职兼掌溪州与众部土家族之后,也将起兵背反,公然与他那堂妹夫为敌……走史载线楚国、土家族打了两年的仗,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彭彦晞献印信、舆图与楚国议和,双方划江而治,以酉水之南归楚,酉水之北由土家族诸部自治,彭家世袭统治那片土地,楚军不得擅自犯境,而于溪州会溪坪立下铜柱为誓。
  李天衢则心说除了汉家儿女,对于其他同样属于中华民族的族裔,由于这个时代的背景,仍需要去打的仗,当然不得不采取武力征服的方式。但是以现在的形势而言,也根本没有必要对土家族用兵……本来我就打算按照设置云南宣慰使司的制度,以土司之法许以彭家世袭统治溪州的权力。
  那么彭家对于马希范的不满终将会爆发,魏朝则介入争端,承认土家族诸部在其栖息繁衍的土地上可以当家做主。彭家不需要以先打仗、后谈判的方式争取楚国妥协,便将赢得中原王朝的支持……那么他们是会转而效忠于魏朝,还是会继续力挺马希范那个便宜女婿?
  马希范又违背了他父亲马殷兄终弟及的遗命,就算由得他做几日的国主,诸如许德勋等宿臣旧将也只会对其更为鄙夷,谁还肯为他效死卖命?魏朝再借机兴师问罪,一举兼并湘楚之地,便已是易如反掌,而根本没有大动干戈的必要。
  李天衢寻思一番,目光又落平铺在桌案正中,那张标注楚国武安军藩镇治下州府的舆图之上:
  “镇守朗州的许德勋想必不会一直顽抗死守下去,那么攻破楚国国都长沙府,应该也已是指日可待了……”
  ……
  朗州治所武陵城,以北三十里的一处旷野间。
  南、北两个方向都有大批士卒迅速集结,排列成阵。身强体健、剽悍骁勇的精锐步卒,手持较之寻常制式,似乎也更长了几分的长枪直指苍穹,伴随着隆隆衣甲铿锵声,密麻麻犹如向前涌动的森林一般……诸般旌旗猎猎卷动,行伍间透出的那股肃杀之气,也似压迫得人喘不过气来。
  而南面集结列阵的军旅,诸部将官号令时则显得更为慌乱一些。因为从战局上而言极为被动,楚国将兵惶惶不安,也很难激起与强敌死磕下去的战意……可是即便他们的主帅许德勋心中也在暗骂马希声、马希范这些先主的不肖子,但是却又不能坐以待毙下去。
  毕竟兔子尚且咬人,许德勋虽然对楚国的前景已感到十分心寒,可至少眼下而言,他还是要博一番的……
  而奉许德勋帅令,率部主动出击的楚将吕师周策马感到阵前,浑铁兜鍪之下,那对深沉的招子朝着对面军阵眺望过去,面对强大的敌人,他面色也显得十分凝重。
  吕师周本为吴国将领,还曾做过杨行密帐下精锐亲军黑云都的指挥使,只是境遇同转投魏朝的王景仁相似,他于杨渥继位,迫害吴军旧臣宿将之际叛逃出走……投靠马殷之后,吕师周屡建功勋,成了楚军当中论战功与名望屈指可数的军将,也足以证明他带兵打仗的本事。
  然而正因为吕师周久经沙场,又曾统领过黑云都那一支于五代十国时节,以善战而闻名于后世的精锐之师……他观望对面敌军阵列,便立刻觉察到所将交锋的对手,也绝对是训练有素的强军。吕师周凝视片刻,又听前方游走的轻骑回来禀说那一路魏军行伍中打出的旗号,便喃喃念道:
  “统领这一路魏军的敌将名为刘词,我却从来未曾听说过这号人物。而他司掌的这一拨兵马……唤作银枪效节军?”


第1122章 银枪效节军,也本该尽忠尽节
  银枪效节都这个番号,也是按李天衢的意思重新设立。只不过与五代时节那支以长枪兵为主,号称战力最强的牙军相较,倒也显得有些似是而非。
  其中一部分军健,倒也的确是杨师厚练出来的兵……而且军械兵器经过重新配置,材质更为精良,也与史载中“枪材难得十全,魏州石屋材多可用,杨师厚时,银枪效节都皆采于此”的标配如出一辙。
  不过除了由刘词统领,北上归附魏朝的旧部,又从诸部择选魁伟健壮、骁锐善战的军士补充编制。而经过重置的银枪效节都,隶属于京畿殿前司,军属家眷都被安置在汴京。日后官职升迁、饷俸待遇、家门生计……等诸般事宜也都与朝廷息息相关,也不会再会是一支完全听命于地方节度使掌控的藩镇牙军。
  毕竟本来的银枪效节都是一把双刃剑,这个番号本来便颇有讽刺意味……虽说如今部队的构成,也并非是素来以骄横难制而闻名的魏博牙军为主,李天衢寻思防患于未然,还是要将这支军队安置在眼皮底下。
  如今的银枪效节都,已不具备矜功恃众,擅割财赋,复故时牙兵之盛的条件,各部将士深知自己的前程将直接取决于朝廷,起码这样才能尽可能的确保他们能够“尽忠效节”,而不会再如原本的轨迹那般,把造反叛乱视为家常便饭。
  只不过被驯养的老虎,终究会失去野性……李天衢知道这支军旅是精锐之师,但是在拥兵自重的五代名将杨师厚统掌时期,才能发挥出银枪效节都的最大战力。
  然而刘词做为早年投从至杨师厚帐下的将才,无论操习练兵,还是在临阵厮杀之时,又当如何指挥这支以长枪兵为主的部队,他都深受耳濡目染。如果说非要让杨师厚以外的将才,统领银枪效节都征战沙场,刘词也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对面响起的号角声隐隐的传入耳中,刘词眼见楚军前阵那一排排士卒,已经把手中兵刃放平,随着所部将校的喝令声缓缓而进。他面露傲然笑意,也拔出了腰间的佩刀,旋即重重往前一劈,便厉声喊道:
  “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当今时!”
  “杀!”
  由刘词所统领的近万将士齐声回应,群情激奋,势如如山崩地裂,热血激荡的喊杀声也登时响彻云霄,浓烈的杀伐气随着绵绵不息的号角声弥漫开来……
  排排队列,犹如一堵堵不断推进,且并且生满了钢铁刀刃的墙壁,直到双方步军所组成的军阵靠近之时,楚军士卒嘶喊着扑上前去,擎起手中兵器,将整个身子都撞了上去,而力图撕裂开几处缺口,冲击银枪效节都步军所排列的阵型。
  然而下一刻,那些冲在最前面的士兵眼见长枪如林攒刺过来……一名自诩骁勇过人的军校奋力抡起手中大刀格挡,虽然生生荡开了两支长枪,可旋即便有三道枪锋化成的寒芒同时攒刺而至,霎时洞穿了他的躯体,森寒的枪刃直透后背,激血如箭一般,便从剖开的创口一股股的溅出!
  周围的场面也是大同小异,齐聚的长枪成排搠去,顷刻间便将杀至面前的楚军士兵刺了个对穿……那些身上被搠出许多血窟窿的军卒,方才还歇斯底里的喊杀声,此刻却已化作阵阵悲呼惨嚎。
  虽然置身于人喊马嘶的惨烈杀阵当中,可是绝大多数银枪效节都的军健面色冷漠,仍如一座座移动的铁墙,要将眼前所有敌军碾得粉碎!
  “齐刺!”
  又是炸雷般的一声吼,自银枪效节都前阵响起。一名步军队正奋声发喊,当即又是上百支长枪齐刷刷的直搠了过去。甫一短兵相接,楚国步军的伤亡便甚是惨重,即便仍有些剽悍军健,试图趁着对面敌军抽枪收势的当口直扑上去……可第一排的银枪军步卒刚拔出捅穿敌人身躯的长枪,旋即又有第二排的军健从他们的缝隙间挺枪直刺,又轻易的贯穿了楚军步兵的身体!
  如此这般,成排成列的长枪方阵如墙而进。随着各部将官号令声起,迈一步齐刷刷的直刺,再迈一步则迅速抽出长枪,后排的同僚几乎又在同一时刻挺枪直刺……
  但凡位于阵列前排的长枪手,也俱是精心挑选出来,不但身高臂长,更是雄健壮硕的剽勇锐士,他们披着厚重坚固的铠甲,兜鍪下冷面狰狞,仿佛一尊尊从天上下凡的金甲力士,相互对阵厮杀,很快便已占据了上风!
  随着战事的愈发激烈,往往士兵于变阵、进退、转向之际,也很容易脱节掉队,而造成队列混乱。在厮杀中保持阵型的严整,本来便是训练极为有素的军队方才能够做到……然而指挥这支重新整编的银枪效节保持队型,从容调度指挥而将战力发挥到最大化,这对于曾经追随杨师厚南征北战的将才刘词而言,看来也并不算什么难事。
  枪锋成排齐刺,又是一阵阵的金属摩擦撕裂声,枪刃或是捅穿铠甲,或是从甲叶缝隙间搠入,大群楚军士兵身上鲜血如喷泉一般激溅而出……当然枪来刀往,也有些银枪效节都的士兵,被舍命直扑上来的敌军伤及身上要害,而不免扑倒在地。但是后排的同僚很快便上前补位,继续维持队列整齐……反观楚军的步阵已是愈发的混乱,而且双方伤亡比例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观望战局的楚军将领吕师周,面色犹如块寒冰一般,己方军旅渐渐为敌军压制的情形,他当然也尽收眼底……然而吕师周也不得不承认,魏将刘词所统领的银枪效节都,训练之有素,即便是敌将也不免为之叹服……对方的步军似乎与战争机器也没什么两样,成规模同时投入战斗,也依然能够贯彻主将下达的军令,配合的实在太过默契。
  做为曾经统领过吴国精锐牙军黑云都的将领,吕师周也觉察到单论军纪严明、军阵齐整……只怕当年吴主杨行密的那支亲军,也明显及不上敌方的银枪效节都。
  毕竟那时杨行密与李天衢联手诛杀孙儒之后,而从其贼众降军中择选出五千名最为剽悍善战的士兵,而组建组成那支尽由黑衣包裹的亲卫牙军……追随孙儒流窜肆虐,大多数几乎也都是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亡命凶徒。
  吕师周自知先主杨行密对黑云都牙军的待遇极为优厚,故而才使得那些降军悍兵肯为他卖命。
  不过黑云都将兵,即便骨子里都透着股剽悍凶蛮的兽性,大多也都是桀骜难制的主。而且之后历经杨渥、杨隆演两代国主,又有徐温挟君专政,那支精锐牙军,如今也已撤销编入其它诸部军旅……吕师周也意识到,即便他统领的是黑云都与对方厮杀,除非是打攻敌不备的混战、乱战,刘词指挥的银枪效节都既然胜在军阵严整,正面交锋,只不过会让对方多添些伤亡,仗打到最后,只怕终究也仍不免会落败……
  吕师周心中不甘,狠狠的咬了咬牙,又暗忖可是如果知难而退……便只得龟缩于朗州武陵死守。如此非但有负右丞相重托,难以阻挡魏军继续大举南下,发兵围城,进而截断通往长沙府的道路要隘……数万楚军枯守的武陵城,乃至楚国国都……也只会陷入坐以待毙的绝境!


第1123章 边打边招降,不要不识抬举
  一千五百多名楚军骑兵听从吕师周的将领,纷纷扬起兵刃,从军阵斜侧杀出,而朝着战团的方向策马汹涌突进……虽然楚国战马同样相对匮乏,骑兵数量有限,可是吕师周也只能尝试改变打法,尽己所能挽回局面。
  楚军骑兵试图从侧翼突袭,无疑还是要尝试攻击敌方军阵的软肋,只要能撕裂开魏军的步阵,以尽可能打乱敌方的阵型。
  可是银枪效节都的反应十分迅速,步阵左侧的军士神情似铁、目光如刀,眼见敌军骑众驰骋杀来,也丝毫不见半点慌乱。整齐排列的兵卒,随着所以将校的喝令声,举枪森然如林,很快便排成防御枪阵。层层队列井然有序,也根本不会给敌军任何整齐而入的机会。
  所以当策马疾驰的楚军骑兵杀至,却惊恐地发现,一片片密集如林的锋利长枪也早已是严阵以待……人马撞到阵前,却顷刻间被十几支长枪连人带马搠了个对穿。
  虽然以战马冲势的惯性,重重的撞入了银枪效节都步兵所排列的枪阵中时,激烈的撞击声、清脆的骨骼碎裂声接连乍起。虽然也有些魏军步卒遭受冲击,口喷鲜血,身子倒飞了出去……可其余绝大多数锐士都能稳住阵脚,齐刷刷的挺枪直刺,将那些陷入前阵的楚军骑兵捅死戳穿!
  骑阵后列的马军将兵,则直愣愣的看着前方的同僚遭受魏朝长枪兵的直搠齐刺,身上被捅出无数血窟窿,而成了一具具倒卧在地上的尸首……他们意识到如果执意催马撞阵,无疑也将会是同样的下场。
  然而那些楚军余部骑兵正感到心惊胆战之时,却又听见一阵激促的马蹄声窜入耳中……刘词所统领的军旅,虽然是以银枪效节都的步军为主,可是几拨蓄锐多时的骑兵部队,但听得主将一声令下,也如决了堤的洪水那般,而朝着楚国骑军席卷而去!
  魏朝骑军的战力,本来就比楚军的骑兵部队普遍更为骁勇。趁势掩杀的锐骑甲士更是人如龙、马如虎,犹如无数离弦之箭一往无前,将队列松垮的楚国马军彻底淹没。鲜血迸溅,漫空挥洒,不断的有楚军的骑兵在惨呼声中坠落毙命,空留下一匹匹无主之马惊嘶狂奔,须臾间便奔出好远一段距离。
  只剩下几十名浑身浴血的骑兵急催战马,仓惶惊呼着逃回本阵。而苦苦抵挡银枪效节都攻势的步军阵列也已是摇摇欲坠,只怕随时都有可能被敌军杀得阵列彻底崩散……眺望望前方喧嚣惨烈的战场,吕师周眸子中不禁流露一抹败馁之色,口中也恨声念道:
  “看来这场仗,注定还是无法阻扼住敌军向南侵攻的势头……这还只是一路魏军,如若其余几路军旅杀至,只怕麾下兵马都要尽数折在此处……鸣金下令,立刻撤退!”
  魏、楚双方于朗州地界硬碰硬的一场交锋,也终究以守方落败而告终……吕师周带领残部仓促的归返治所武陵,而魏军继续南下,不数日的功夫,陆续又攻破桃源、辰阳、沅江等县城。也有魏军的轻骑斥候,已进入处于潭州治下的益阳、湘阴二县地界,距离楚国国都长沙府,也已经不过几十里的路程……
  很快便要被敌军团团包围,武陵城内,也早已是一片愁云惨雾。几万守军,也都处于消极惶恐的情绪当中。
  随后两三日的光景,吕师周调集民夫,武陵城内又有密麻麻的役工搬土运石,加固城防。直到城门楼上的守兵大声惊呼示警,位于城墙附近忙前忙后的军卒、民夫轰的乱成一团,便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