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军阀-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45章 吴国内部,裂土分疆
要对付一个李简容易,可是刘威、陶雅在吴国旧臣元勋当中地位更为尊崇。如今的徐温,怕是也很难能唬得住他们……
官居观察使,而坐镇歙州的陶雅,为人好读书,手不释卷;为大将,每矢石交飞,终莫能中,也是个文武兼备的英才。起初投从杨行密之时,便被封为八营主将。他执掌一方为政又最为宽厚,走正史线他治理歙州二十年,施行惠政,而极得当地百姓爱戴,教化一方,当地民众为子女取名,大多也都带着个“陶”字;
而如今官居吴国镇南军节度使的刘威……掌控江西之地大半疆土,如若他有自立的野心,也会是坐拥一处强藩的君主。执掌一方内抚百姓、外御寇兵,早年助杨行密对抗孙儒居功至伟,也是三十六英雄当中排名靠前的功臣。
同样允文允武,就算论个人武勇,刘威就算及不上王景仁、田頵等猛将,可是比较治军用兵的能力,除了南吴第一名将李神福当居翘楚,他在吴国一众开国功臣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智将。
李遇、李简反抗徐温掌权专政的态度最为强烈,而刘威、陶雅同样心怀不满……只不按正史线徐温对他们二人更为忌惮,也是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先出兵震慑,而后于刘威与陶雅入觐之时又表现的十分恭敬,也致使他们只得屈从接受由徐温掌控大权的事实。
可是如今徐温直接在宣城设宴诱杀李遇,手段更为下作,也太过遭人非议……刘威、陶雅二人在吴国功勋旧臣当中的地位更高,以眼下这般形势而言,主动去向宣城表示顺服,也更要猜疑徐温意图肃清有可能与其对抗的所有将帅,故技重施,仍如害死李遇那般设伏下手……他们两个也怎会甘愿任凭徐温处置?
针对吴国内乱,李天衢也仍是进入了看戏模式,还时常召见麾下谋臣,商议南吴时局到底又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徐温本来眼见便要攻破池州石城,再诛杀李简立威。结果歙州陶雅,却忽然出兵北上,抵至宣州治下太平、旌德二县,而迫使徐温只得收兵。
可是陶雅做势要取宣城,也不过是在宣州南隅游走一番,便又引兵返回歙州去了。看来他打算救助李简,却仍忌惮与徐温拼得个鱼死网破……”
内朝御书房内,两个内侍小黄门恭敬的呈上两盏茶,并着几小碟时鲜果蔬,便毕恭毕敬的退了出去。李天衢品着一盏清香四溢的茶茗,刚抿了口,便悠声说道。
有员年近五旬的朝臣则坐在侧首,即便与帝君共处一室,他举止显得很是从容,也正饮着茶,而听李天衢说罢,他放下茶盏,对于吴国徐温与刘威、陶雅等地方将帅的事态进展做沉思状。
本来应该是正史南平那一方割据政权的头号智囊,如今却也早随着高季昌一并投从于魏朝的谋臣梁震。于严可求奉旨转调至长安任西京留守之后,被李天衢召见商议天下诸国各邦时局走向的机会也变得更多。
毕竟梁震的确可称得上料事如神,他于李存勖出兵覆灭前蜀,而声望正值顶峰时,便曾预言后唐庄宗恐怕将有杀身之祸临头。而正史线的后唐,便数度意图吞并南平国这个地处四战之地的割据政权。如果没有梁震出谋划策,助高季昌化解亡国之危,南平国恐怕也很难历经高赖子、高无赖……家传五代,一直苟到了宋太祖乾德年间,才纳地完全归顺中原王朝。
“还有那镇南军刘威,李简、徐温先后发布檄文之后,他则调派兵马,严防死守赣地诸州与吴国其他州府间道路要隘,又公然遣人与陶雅密切来往。
这也是摆明了要与徐温僵持下去,可是他却并没有响应李简号召各部将帅联合起兵,清除吴国君主身边权臣的檄文,倒也有些蹊跷啊……”
听李天衢又长声说道,梁震自知帝君召自己觐见商议,可不止是饮茶闲聊,而是要让他针对吴国内乱拿主意的……所以他很快理清了思路,便慢条斯理的说道:
“微臣以为,刘威、陶雅虽愤慨徐温挟君弄权,但毕竟吴国幼主,还处于徐温掌控当中,故而投鼠忌器。可是徐温诱杀李遇、戕害同僚,意图架空杨氏篡权,已是路人皆知,有了李遇的前车之鉴,刘威与陶雅也必然不肯身赴险地,而试图与徐温交涉。
如此一来,吴国镇南军与歙、池等州府,与徐温掌控的宣、升、信、饶等军州形如两国。相互领地犬牙交错,刘威、陶雅、李简等地方将帅,一方面仍忠于吴国杨氏,可另一方面,却也只得拥兵与朝廷对抗,便犹如唐末诸藩割据那般,名义上虽仍为吴国属臣,却也不会再听命于朝堂。”
李天衢微微颔首,对梁震所言表示认同,他转头望去,又问道:
“那依爱卿之见,我朝又当如何?”
“眼下自然还是隔岸观火,什么都不做。”
梁震回答的却十分干脆,旋即阐述自己的观点说道:
“刘威与陶雅不主动出兵征讨挟制国主的权臣,却又不肯臣服于徐温,看来也不打算趁势自立,显而易见,他们对吴国王室仍是忠心耿耿。我朝就算借机遣使招抚拉拢,只怕也难以成事。实则对于刘威等人而言,实则眼下也是势如骑虎,只得拥兵据地与吴国朝堂僵持,让徐温有所忌惮,即便挟君篡权,却还不敢谋国篡位。
而徐温的野心已然展露无遗,他要在吴国独揽大权,绝不会甘心只控扼宣州、升州等几处州府。徐温下一步也必然仍要向刘威、陶雅施压,可他若兴兵讨伐,刘威与陶雅乃是吴国名将,绝非等闲。无论谁胜谁负,吴国因内斗而折损的兵马,也只会越来越多。
可是我朝如若贸然兴兵南下,外敌当前,关乎社稷存亡。刘威与陶雅毕竟仍忠于吴国杨氏,也极有可能与徐温谋议暂时搁置纷争,一致对外。徐温更有可能趁机招抚刘威、陶雅等人,而迫使他们只得认同由徐家掌控朝堂,届时吴国虽然明面上国主姓杨,实则已是姓徐了……但也仍能维持杨行密在世时的局面,而不至似如今这般朝堂与地方将帅僵持对抗的局面。”
正说着,梁震微微一顿,随即有意味深长的说道:
“但我朝继续观望下去,徐温独揽大权心切,必然会频频试图威慑刘威等人。他们几方之间大动干戈,还要搭上许多兵马的性命,彼此的间隙也自会越来越深……徐温对刘威、陶雅,乃至李简的杀心更会日渐加深,刘威等人也更不会打算与其议和交涉。”
除非刘威、陶雅肯入觐宣城,以打消徐温的疑心,亦或徐温肯放权不执着于挟制吴国国主掌控朝堂……否则这便是个终究解不开的死局,届时昔日袍泽同僚,彼此也只会视如仇寇。而我朝趁着他们相互攻伐之际,再突然发兵南下,徐温与刘威、陶雅猝不及防,届时也很难捐弃前嫌,而再度联手共抗外敌。而南征吴国的最佳时机……臣以为,也为时不远了……”
第846章 有人割据对峙,有人奋勇厮杀
果然正如梁震所料,徐温忿恨陶雅出兵策应池州李简,以及摆出公然与朝堂对持的刘威。然而兴兵前去征讨,却接连吃了几次亏。
到底各自镇守一方,上马治军、下马官民,也都是能征善战的将才。面对刘威、陶雅这个级别的对手,徐温虽然也已招揽了不少文臣武将甘愿做他的爪牙,并且掌握了包括镇守都城在内的几州水路军旅,但这段时期也仍是一筹莫展。
然而刘威与陶雅,即便是执掌地方时民政、军政一手抓的将才,他们二人偏偏又缺少一股魄力。毕竟如若徐温文有严可求、武有柴再用鼎力相助,篡权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对吴国臣僚产生的印象……而具备的实力更强于眼下,刘威、陶雅又的确会向徐温低头。
所以现在的刘威、陶雅,也并没有受李简鼓动,联合起来所幸杀往宣城,试图夺来国主杨隆演,再一举诛杀徐温……毕竟徐温现在掌控的兵马进取不足、守成有余,何况本来明明又是同僚袍泽……难道就非要自相残杀下去?
偏偏杨隆演还对徐温言听计从,而刘威与陶雅又是爱惜羽毛之人,如果决议攻打本国都城,意图夺取国主……这也难免要让人非议他们也有意挟制君王,当真意图谋反。
彼此就只能僵持对抗下去,徐温也把刘威与陶雅视为最大的阻碍,如同眼中钉、肉中刺,忿恨同杀意与日俱增。刘威、陶雅也就更不可能主动服软,主动去把脖子伸长了等着徐温一刀砍下来……
这对于吴国而言,的确是个解不开的死局。
至于吴国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周本已经打败了占据信州作乱的危仔倡,便如同他当年示弱诱歼、以少胜多,而大败对方的兄长危全讽那般。然而本来身为占据江西信州的江右豪杰,危仔倡仍是不愿投降屈从,遂带领残部朝着东面流亡奔逃而去。
信州以东,便是处于吴越国治下的衢州地界。周本一路追击,意图将危仔倡所部叛军一网打尽,却正好撞见了闻知吴国地方州府谋反,叛将前来投奔报急,遂也立刻引兵杀来的死对头顾全武……
衢州南隅的江郎山林木叠翠,群山苍莽,而窟隐龙潭,泉流虎跑的景致,亦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这等赞誉。
然而阵阵激荡的喊杀声,却扰乱了此处名山的幽静。一队队吴越军甲士,已经撞入了吴军的阵列当中,那些士兵狂呼怒号着,用力挥舞着手中诸般兵刃。猝不及防的吴军士卒当即扑倒一片,鲜血横流,使得江郎山这片翠绿叠嶂的景致染上了一抹抹刺眼的红色。
“去你娘的!我吴国追击作乱的叛将,又干你吴越国鸟事?到底还是要来做冤家对头!”
忽然一声既突然又响亮的怒号声,犹如山中虎啸,直震得周围一众军卒耳中嗡嗡作响!一道身形暴蹿而起,甚至直接扑到伏击的吴越军人群当中,大刀锋刃寒光一闪,便顿时剁入一员步将的脖梗当中!
腥热的血液飙射而出,直溅得怒气冲冲的周本满脸都是。他尚还抽出剁入斜侧那员步将脖颈的大刀,便探出另外一只手,却是握住了正前方一个满面惊骇的士兵后颈……周本头颅微微后倾,便猛然发力,一记头槌直接砸了上前。头戴的兜鍪,重重的落在那士兵的面门上,当即便砸得他额骨迸裂,仰面便倒!
周围其余吴越军士兵回过神来,便连连嘶声怒骂着,抄起手中长枪,齐刷刷的向周本搠来。而周本却主动迎了上去,辗转腾挪,也浑然不顾两支长枪擦身而过。再往斜侧一避,揽臂一兜,便将六支长枪夹在腋下!
朝着周本杀来的吴越军士兵浑然没有料到这员敌军虎将使出如此手段,骤变之下,下意识的便要用力往外拔。然而周本单臂夹着几杆长枪,另一只手紧握大刀刀柄,便足以发力抡斩过去……一道寒芒,划出圆环轨迹,但见一排首级,便骨溜溜的坠落下去……当真是杀得人头滚滚!
“不得慌乱!都他娘的给老子稳住阵脚!”
周本又怒声高吼,他这一出手,便立刻稳住了本来遭受伏击而难免溃乱的阵型。然而正当他疾步赶上,还是要一头栽进反而被冲击得个措手不及的吴越军人堆当中之时……声若洪钟的怒喊声,再度于这片山林间炸起,而清晰的传入周本耳中:
“周本!你也须晓得,此地乃是衢州江郎山,是你带领的部众已进入我吴越国治下疆土!如此已是越界犯境,我又为何打不得你?什么你吴国的叛将,既然到了我吴越国衢州地界,便当由我等发落,也容不得你这厮撒野!”
十分熟悉的嗓音传入耳中,也让满面杀气的周本脸上登时又多了几分凝重。当他瞪视过去,就见约莫七八十步开外,有个身形高大,异常魁梧的吴越军大将带领一彪步军,也骤然杀来……那员敌军大将威风凛凛,颇有股顶天立地的势威,也正是吴越军中的主心骨顾全武。
周本瞧得个真切,眼见竟然是这个老对手前来,他这个打仗向来不惜命的剽悍军将虽恚怒,可眼中也难免又多了些忌惮……
南吴周本、吴越顾全武,以及已经亡故的李神福,他们之间就好比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杨行密的吴国、钱镠的吴越国屡次交锋的战事当中,周本面对其他敌将时,可说是战绩彪炳,但如果撞见了顾全武,却往往要被全面压制;而顾全武即便再对上其他吴军名将不落下风,但一旦与李神福交锋对决,也往往要吃大亏……
可是如今吴国李神福却已病逝,其他将帅也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成为顾全武的克星……周本在此处遭遇这个让自己屡尝败绩的死对头,他再是勇武剽悍,也难免要感到头疼!
当然以周本的秉性而言,他也决计不肯认怂服软。眼下狭路相逢,更不能输了场面,周本遂怒目切齿,又高声大喊道:
“冤家路窄,又是你这顾和尚!”
然而周本这一喊,却又犯了对方的忌讳……满面雄武威仪之气的顾全武,眉宇间顿时也多了几分愠意:
“直娘贼!老子早已还俗,还乱喊什么和尚!”
“顾和尚!顾和尚!老子就爱这么喊,既然当年做了秃驴,现在便不是你了?”
周本非但不肯改口,反而抡刀跳脚,骂得更欢……他与顾全武各为其主,在战场上见到了都要刺刀见红往死里打。可是彼此厮杀对阵的次数多了,相互叫骂,倒也颇有几分冤家活宝吵架拌嘴的意味……
顾全武听周本叫骂,还真就被气得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他哇呀呀的怒声大吼,大步流星的直撞了过去。而周本就是不肯信邪,也主动迎了上去。两把大刀,重重的对砍在一处,激荡的金铁交鸣声响彻山林、震耳欲聋,周围厮杀的两军士兵乍闻巨响,脑袋登时嗡的一下,便险些晕厥过去……
南吴周本、吴越顾全武……这对敌手再度撞杀在一处,两道杀气盘旋纵横,便又是一场龙争虎斗!
第847章 引兵撤返,又将置身何处?
刀锋如惊鸿闪电般掠来,被周本生生架开。他面色酡红,胸中血气翻涌,眸子中仍流露出摄人的精芒,旋即在向摆开四平八稳架势的顾全武杀去。
两员当世虎将战成一团,便是针尖对麦芒,容不得分毫怠慢。周围舍生忘死厮杀的将官兵卒只打眼一瞧,便看得尽皆骇然。
无论吴国、吴越哪一方的将士,虽然有心插手他们将主之间的对决,而伺机朝着敌军大将身上要害处攻去……但是周本与顾全武周围被森森刀芒、无穷杀气给笼罩住,无论是谁妄图靠近,恐怕也要受波及而当场被斩成几截。
而周本虽然在吴国勇冠三军,可顾全武使得一口大刀非但分毫也不比他逊色,更兼天生神力。所以周本即便迫切的要争胜一次,可是再激斗下去,他也不免感到愈发的吃力……
忽然又是一阵声嘶力竭的喊杀漫卷而至,几队吴军士卒,仍是排成密集的阵型,从周本左右两侧疾冲了过去,纷纷刀砍枪刺,而拼死要把双方将主隔开。
顾全武瞧得也不禁眉头紧蹙,抡起大刀摆荡过去,一排长枪枪杆当即折断,几支枪头荡飞了出去。可另一侧还有队兵卒抢攻过来,迫使顾全武也不得不后撤数步,指挥麾下吴越军部众,再一并掩杀上去。
却是周本的长子周邺统领一彪军健压了上去,先行抵住顾全武的攻势。而周邺快步赶至自己父亲身边,便急声说道:
“阿爹!敌军层出不穷,吴越驴鸟,分明是有备而来!”
“这我当然晓得!否则顾和尚那厮本来坐镇杭州,又怎会出现在这衢州地界?”
周本没好气的骂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