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385章

唐末大军阀-第385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气,而高声喊道:
  “我乃吴国大将米志诚,因遭朝中奸臣迫害,故而含恨出走,一路历经艰险,特来投奔天朝!末将急切心诚,绝非使诈!”
  虽然距离米志诚与吴军水师战船尚还有一段距离,可是在舰队最前面开道的蜈蚣快艇上,有耳尖的军健大概听个真切,便即刻传报。而主舰上水军指挥使知道情由,又立刻和身边小校对视了一眼。吴军大将米志诚的名头,他们也当然听过。
  而当初淮南节度副使柴再用,虽然奉魏帝旨意,出手协助吴越国擒捕住叛逃出走的湖州刺史高澧……可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人家吴越国对魏朝一直老老实实的,也从来不曾闹过什么争端;可是吴国本来便与己方势力相互敌对,也全因对方先有臣子诛杀君王,又扶持幼主继位,而国内局势动荡,才不得已向魏朝求和称臣。
  所以魏朝、吴国之间,以后也难保不会战端再开。现在吴国名义上也仍要向魏朝臣服,那便是收容他出走的叛将,态度蛮横跋扈一些,却又能怎的?魏朝水军指挥使立刻拿定了主意,旋即踹了在旁一时愣怔的小校一脚,便厉声喝道:
  “还发什么鸟呆?揍他娘的!救人!”


第843章 后唐之外的沙陀族同胞,这次我能你一把
  本来已经快将米志诚所处的船只团团围住的吴军战船上,那些将官兵卒忽然被一道道黑影给笼罩住……
  哪怕立刻出言解释,可是魏朝舟师舰队,还是肆无忌惮的直接碾压了过来!
  本来处于最前列的小船快艇,倒纷纷的向两侧闪避,直接在江面上让出了通路。而指挥这支舰队的魏军指挥使,号令各艘大舰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就直接朝着吴军水师冲撞过去。
  根本不是处在一个量级上的战船,在长江水面上重重撞到了一处,吃亏的自然是吴国水军一方。几艘快艇遭受冲撞,当即被掀翻,上面的兵卒惊呼乱嚎着,如下饺子一般噗通噗通的都栽到江中,大灌了几口水后,也只得立刻往旁边同僚的船只那边游去。
  而急匆匆指挥船队前来擒杀米志诚的那个水军军校,就瞧着魏军舟师当中,那艘最大的战舰犹如江面上一座移动的壁垒,而径直朝着这边驶来。所卷带起的激流,便已冲击得他所处的船舶剧烈颠簸了起来!
  那军校好不容易站定身形,却又骇然发现那艘魏军大舰两侧树立起的拍杆,眼见便要重重的砸落下来!
  “去你娘的!魏人也是在太过霸道了!”
  那军校嘶声叫骂,而他连同身边兵卒都吓得面色煞白。那拍杆一头悬挂着巨石,下坠所形成的力道极为强劲,也是这般时节大船近战之时,专门用来砸击敌军船只的利器……如若挨得实了,休说船只一下就要被拍得粉碎,连同这吴国水师军校在内,满船的将官兵卒恐怕都要被砸成一团团血肉齑粉!
  不得已,也只能立刻弃船……一众将兵争先恐后的往江水里跳,旋即又立刻抡起膀子拼命游泳,尽可能要与被魏朝大舰拍杆锁定的位置拉开距离。
  不过魏军指挥使下令动用拍杆砸船,也留了个心眼,叮嘱麾下兵卒放慢些速度,好让对方在拍杆下坠之前,便能察觉到他们所处的船舶就要被砸个稀巴烂。
  毕竟吴国水军既然是要捕杀逃亡出走的米志诚,而并不打算对己方势力寻衅开战。魏朝朝廷,也尚还没有下旨对吴国宣战……那么寻常争端冲突,弄死对方个把人虽然也不打紧,但到底也不便闹出太多人命……
  大舰一侧高耸树立的拍杆,终究在几名军健的操控下,狠狠的砸落了下去。势逾千钧的力道,在触及下方船舶的那一刻,便是“喀嚓!!!”声轰然巨响!
  当即迸裂的船板碎木漫天飞溅,拍杆势不可挡的砸到江水当中,又卷起高以丈计的浪花。还没游出多远的吴军水兵,有几人甚至随着浪花高高飞去,在空中手舞足蹈一番,再度砸到水面中去。有个别倒霉的直接昏死了过去,江水从口鼻处大量灌入,终究也落得个溺死于长江中的下场……
  其余几艘魏军大舰也是如法炮制,顶翻挡路的吴军战船,又动用拍杆砸碎几艘船舶……很快的便将吴国水军呈雁翅状扑上过去,而合拢包围米志诚的阵列冲击得支离破碎。魏军舰队的轻型快艇则取而代之,疾速游驶,呈环形包抄了过去,而将米志诚所处的小舟团团围在正中间。
  然而魏军大舰便犹如几条混江龙在这片水域兴风作浪,所掀起的激流怒涛,也已波及在米志诚所乘的船只……他陡感天旋地转,落脚的小舟到底还是掀翻了过去,卷带着米志诚也一头栽入江水当中!
  “遣人去打捞上来!米志诚这厮,要拿活的!”
  魏国水军指挥使居高临下,俯视过去,眼见米志诚船掀坠水,便立刻发号施令。反而是魏国舟师当中几名水性精熟的军健,纷纷纵身跃入江中,而立刻朝着米志诚落水的位置游去。
  而距离魏国舟师大舰已有一段距离,不得已跳入江中的吴军军校费力在江水中游了一阵,好不容易探手把住一艘战船边缘,这刚露出脑袋,便气急败坏的大声喊道:
  “撤!快撤!可恨魏人从中阻挠,眼下又不便与其厮杀。米志诚那厮……终究是拿不住了!”
  其余吴军战船,相递传达军令,便纷纷掉头朝着南面撤返而去。而升州港汊那边,虽然陆续又有不少船舰开拨过来,本来势必要擒杀住米志诚。可眼见魏朝舟师霸道的雄踞在江心处,吴军大小战船,也都纷纷停了下来,而不敢贸然上前……
  又过了约莫一刻的功夫,被魏朝舟师军健打捞上来的米志诚浑身湿漉漉的,被丢到大舰甲板上,那般模样也甚是狼狈……又呕出了几口江水,当他缓缓抬起头来时,就发现自己周围也尽是持刀绰枪的魏军兵卒,而指挥这艘大舰的指挥使抱着膀子,正直勾勾凝视过来。
  米志诚自知凭一己之力,差一步便将逃至魏朝治下领地,可方才到底还是要被徐温手下的爪牙给擒拿住……这要是被抓回去,必定要受尽零碎苦头而不得好死。也全因眼前这个魏军指挥使拍板决议,出手迫退吴国水军将自己救下……米志诚苦笑一声,便要向对方施礼道谢。
  而那魏军指挥使见了,却把大手一挥,高声说道:
  “且住!不要谢我,虽说是受迫害只得前来投诚我朝,可我又怎知你言语是否属实?如何发落,我也做不了主,你还要被押到扬州那边去……毕竟如何处置你,也还须由安节帅,柴副节帅定夺才是!”
  ……
  扬州广陵,按说本来应该是正史线吴国国都所在,如今却是做为魏朝淮南军藩镇治所,而隔江观望南吴、吴越等国动向的兵家要地。
  到底有淮左名都这般的赞誉,而经魏朝好生经营,也早已不复当年杨行密抵挡孙儒贼军侵攻时,那般城中仓廪空虚,饥民相杀而食的凄凉景象。时至今日,此处做为江淮地域极繁华的名城要所,平日船舟泊聚、车马云集,屡市繁荣、人文荟萃……也尽显富庶安乐的气象。
  然而位于扬州广陵中心处的藩镇牙署节堂,此刻却被一股肃杀之气所充斥……米志诚被看管着押解到淮南军藩镇治所,在一众宿卫甲士冷眼注视下入了节堂,很快便望见端坐在正首,那对招子犀利如鹰隼一般,而正朝着他打量过来的安仁义。
  再次见到这个旧识,同样也是战场上的对手,米志诚心中当真是感慨良多。
  与安仁义即便是沙陀同胞,而且骑射控弦的手段又都十分出众,当年彼此的君主李天衢、杨行密也曾为共同剿杀残暴军阀孙儒而联合协作……可是米志诚对安仁义的印象向来不好,也可说是极为敌视。
  毕竟单论射术而言,安仁义往往太过傲气凌人。米志诚可还记得,他当年对自己放话说“你弓箭的本事还成,不过和我比还差个十万八千里”……这他娘的也太拽了,同样是以自己弓箭本事为傲的将领,米志诚又怎能咽下这口恶气?
  何况自己效力的主公杨行密素有雄心壮志,他意图夺回淮南故地,逐鹿中原,与魏帝李天衢争霸对抗……先前与朱温达成协议,联手攻打魏朝时,彼此便已彻底撕破脸皮。
  米志诚以为自己与安仁义的关系,也只会是沙场上相见,便要往死里掐的死对头,也更是他一心念着,试图射杀对方,而争取当世第一神射那等赞誉的目标……
  然而今日这对旧识再度碰面,米志诚刚与安仁义犀利的目光对在一处,他便双膝一软,噗通声直跪了下去。


第844章 贼喊做贼,吃相更为难看的权臣
  “末将与安节帅、柴副节帅虽然以往各为其主,怎奈徐温那奸贼为把持大权,控扼军旅便意图害我性命。末将满门遇害,深仇大恨,不共戴天!
  如今也只盼着能够报仇雪恨,故而特来投奔天朝,也甘为马前卒,只愿有朝一日能够杀回吴国,赴汤蹈刃、在所不惜,万望收容!”
  米志诚跪倒在地,痛声疾呼。与安仁义之间的争端比起来,本来为吴国卖命效力,结果却落得个家破人亡、功名尽失的凄惨下场……米志诚对于徐温固然更是恨到了极点,而且自从先主杨行密死后,他对于吴国也愈发的心灰意冷。
  所以笃定了心思前来投奔魏朝,人在屋檐下,米志诚也愿意低头。只要还能统领兵马出征,而争取向徐温复仇的机会,便是向昔日的对头安仁义下跪乞请,对他而言也算不得什么。
  先前只知吴国宫廷宿卫军旅哗变,李遇便以此为由,大肆攻讦徐温意图扳倒对方……当安仁义也没想到因此引发吴国内斗更为激烈,徐温竟然设宴诱杀李遇,还意欲弄死米志诚,以极为粗暴的方式不但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还要彻底把持吴国军政大权。
  眼见米志诚跪倒在地疾呼请求,安仁义一时缄默,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朝着坐在侧首的柴再用望了过去。
  史载中本是吴国名将,又会被世人成为徐氏爪牙的柴再用,若是按原本的轨迹,也会认同吴国就算是有权臣把持朝政,但也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在一处,所以也甘愿为徐温所用,而协助他扫清所有国内反对势力。
  可如今的柴再用却是魏朝宿将,当然也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吴国时局着想……所以他微微摇头,又冷笑着说道:
  “吴国杨氏大权旁落,徐温要肃清对头,可是这手段也未免忒过偏激了些……本来为吴国死心塌地的功臣宿将,都被逼迫到这般境地,不过对于我朝而言,呵呵……”
  柴再用话说到一半,目光又与安仁义对在了一处。虽然话还没有说透,可他们二人倒也都是相同的想法:
  敌人内乱,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机会,当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最早追随李天衢打天下立下从龙之功,可自从当年与吴国杨行密大战过后,安仁义在淮南军治兵管民,号称冠绝天下的射术却也没了用武之地。他本来也不介意奉旨北调,而与政权高层多为沙陀人的后唐厮杀对抗。不过冲着当年与田頵结下的深厚情谊,安仁义更想有朝一日对吴国发动灭国之战,自己也能统军到第一线冲杀。
  而淮南军节度副使柴再用论战功积累,如今也早已够格权掌一方藩镇。前些时日听汴京那边传来的口风,安仁义也极有可能转调至荆南江陵,面南与楚国接壤,亦可注意西面蜀国的动向,日后若是对吴国宣战,也能挥军东进。
  到底淮南军隔江与南吴、吴越相望,舟师水军更为重要。而柴再用打水战的本事突飞猛进,如若自家主公当真如此安排,安仁义也能够接受。而米志诚为南吴权臣徐温迫害,决议叛逃为魏朝所用,察觉敌国内乱之势愈演愈烈,这也让安仁义南征吴国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
  这米志诚满门是否当真都为徐温所害,只须稍加打探便知。在吴国拼下的功名富贵都毁于一旦,又结下如此深仇大恨,那么他也绝非是意图诈降……
  安仁义寻思一番,虽然因田頵之故,他对吴国那些旧臣宿将多少都有些不待见……可是能利用被迫叛逃的将才掉过头来对付吴国,对于己方势力而言有利无害,这个理他还拎得清。遂当即起身,亲自上前搀起仍跪在地上的米志诚,并好言安抚道:
  “米将军虽为吴将,可是并无罪责过失,却被迫害至这般境地,也着实可叹……而将军既然已至扬州,也尽且安心便是,我自会为你安排府邸暂住,并上奏陛下,许以官身,好教将军能在我朝安身立命。”
  ……
  “哦?米志诚发觉徐温意图谋害他,侥幸脱逃,而不得不逃亡至淮南军。这对我朝而言,也是意外之喜啊……”
  直到李天衢得知吴国宫禁军旅哗变,而引发得连锁反应,按说本来应该在徐温篡权过程中被清除的米志诚,命途轨迹也出现了变化,而使得魏朝又平添一员大将之时,也不住眉毛一挑,喃喃念叨。
  而李天衢又想到徐温挟君弄权,与原本的经历相较却显得似是而非。他到底还是要弄死向来反对他掌权的李遇,可是手段也更为偏激。
  按说李遇指摘徐温纵子辱军,又致使宫禁宿卫军旅哗变,还临阵脱逃,这也完全合情合理,结果徐温设下鸿门宴直接袭杀了这个死对头,也太过简单粗暴,捎带着还要搞死米志诚……吴国其他文臣武将,到底不是泥捏的土人,眼见徐温太过出格,对于他的排斥心思也必然会变得更为强烈。
  而徐温如今篡权的过程,吃相也显得更为难看……这虽然也有迫不得已的因由,他敢如此横行的理由,就是能控制住吴国国主杨隆演。以徐温本来的权谋手段,他有机会把控住吴国军政大权。但是少了严可求为他出谋划策,一步步的达成目的,又没有柴再用心甘情愿的为他所用,而动用武力震慑住吴国其他将帅只得屈从……要得偿所愿,较之史载的过程也必然会难上数倍。
  李天衢遂又吩咐下去,更为密切的关注吴国时局动向。不数日后,便又收到从南面传来的消息:
  果然在正史中与李遇同样对徐温挟君弄权忿忿不平表现得最为强烈,按原本轨迹被撤除节度使之位,而后也只得屈从的池州都知兵马使李简最先发布声讨檄文,痛斥徐温大逆不道,挟持国主弄权,无端擅杀功臣宿将,还贼喊捉贼、颠倒黑白。便力邀刘威、陶雅共同誓师出兵,以清除君主身边奸臣。
  毕竟当初做为先主杨行密的亲卫将官,当年与凶贼孙儒鏖战于扬州广陵之时,杨行密于一次战事中迎战被围,李简便率敢死之士百人,竭力拼死护住,而后因功也成了统领一方兵马的宿将,以他的心气,当然也看不惯于三十六英雄中不过居于末席,先主打天下之时,也未曾立下分毫战功的徐温在朝中只手遮天。
  而枪打出头鸟,徐温闻讯之后,便立刻起兵前去讨伐李简。大军压境,李简主动率部迎战,却于池州与宣州交界处的陵阳山遭遇伏击,被徐温义子徐知诰杀得损兵七千……同样身为吴国宿将,却被徐知诰这个后起之秀杀败,李简只得退守回治所石城。
  徐温下令军旅围攻池州石城,同时也以国主杨隆演的名义下旨宣称:
  如李简这般胆敢对抗自己的,便是欺君罔上、意图谋逆的乱臣贼子。吴国朝廷也必定要调集大军将其讨灭,其余诸方将帅,也务必立刻上表并无二心,愿意听从徐温调遣,协同讨伐意图背反朝廷的谋逆叛将!


第845章 吴国内部,裂土分疆
  要对付一个李简容易,可是刘威、陶雅在吴国旧臣元勋当中地位更为尊崇。如今的徐温,怕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